小说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任嘉平
任嘉平
发布于 阅读量 274
小说阅读教学研究课题总结

1. 怎样提高阅读能力研究课题

一、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及思路
1、中学阶段语文科教学的特点
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研究,为今后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份具有从理论到实践、操作性较强、涵盖面较广的课堂教学实践实施指南;并在此研究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研究的任务,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以九年语文教材为基础,以本班学生为实验对象,以语文课堂为实验阵地,针对语文课堂中的不同课文类型,对语文阅读中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及时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我从阅读教学活动的意义出发,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激发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质疑—讨论—探究”的环节取得实效是关键,我指导学生有效提问,整合学生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鼓励问题生成,鼓励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
3、基本研究思路
(1)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边阅读边思考,抓重点要点,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等等。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成为他们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行为定势。这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保证和促进的作用。即使是智力和基础稍差的学生,在良好读书习惯的作用下,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迎头赶上来。
(2)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活动适当地延伸至课外。课内学习内容、范围都极为有限,学生得到的阅读锻炼也就带有局限性;而课外阅读却可以把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天地中,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文章。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无不得益于课外阅读,正是大量的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每学期给学生制定课外阅读篇目,让学生自主吸取知识。
(3)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新课改需要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这样的课堂着实让学生耳目一新、热情高涨。对此,除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外,还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比如,引导他们在倾听同学的发言时,通过及时记笔记和记关键词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握同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设置相关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收集资料,学习理论,确定研究对象,作好调查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预期阶段成果,积累相关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工作:认真实施研究方案,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如:“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指导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对课外文学作品分专题进行阅读”“针对练笔发现问题,进行写作系列指导”“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交流与指导等形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等预期阶段成果,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并作个案记录、分析、总结。
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分析处理在实践中积累的个案资料和有关记录,总结实践,研究探索的理论,撰写研究报告。
下面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研究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以课题实验方案为指导,全面扎实地开展实验研究。现在,我能自觉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既关注教材对学生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又关注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课题研究实验也就落到实处了。还有,由于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研究,为自己的教学制定更高的标准。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向课堂要效率,逐渐克服了上课随意性的毛病。在备课的全面性、针对性上下功夫,以文本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我在《小石潭记》中以名人身份跨越时空与柳宗元对话,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扩大了阅读量。在《古诗词鉴赏专题指导》中分内容、思想、鉴赏、意向等四个专题,进行指导,并立足文本,进行实践练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让古诗词鉴赏由课内走向课外,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学习兴趣。
“课外专题阅读系列——与名人牵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专题中,我设计了:人物介绍、主要成就、评价、喜欢的理由、收获和感悟等几方面进行阅读整理。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已有一定的成效,改变了学生以往漫无目的的读书习惯。制定出课题的实验方案,开展了两次阅读能力调查,撰写教学设计和专项指导十余篇,教学反思六篇。结合课题研究多次开展了诸如“古诗词鉴赏”、“我最喜欢的古诗词”、“我与名人牵手”等活动。切切实实的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的思考
有些问题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对语言的品析怎样随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加深而逐步全面而深入?还有如何进一步养成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等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下阶段开展以下具体研究实践活动:
(一)针对语文学科对阅读的具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分别展开:
1、开展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从“我要读”到“我爱读”的转变。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形成能力的关键阶段,更要培养这种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1)多读,就是要平时除了学好课本之外,对课文中典型篇章,优美段落能背诵,对课文以外的资料也要多读。(2)精思,就是要手脑并用,读写结合,在多读中比较,在多思中创新。(3)勤记,就是在阅读时,勤记笔记,摘抄美妙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名言佳句,精彩片段,能背诵自如,积少成多,运用时便能信手拈来。(4)善用,就是要善于把阅读中吸取的营养,学到的方法,自学运用到写作中去,使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以读促写,读写互动。有了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便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字功底。
2、开展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教学中,力求发挥教材的最大功用。组织教师进行阅读专题的编写,在专题训练上动脑筋,主要有以下步骤:(1)提示训练重点;(2)回忆阅读方法;(3)自学试用方法;(4)讨论思考结果;(5)交流小结方法。长期这样有步骤,有计划地专题训练,学生逐渐加大积累,熟练操作,从而达到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科学有序地加强阅读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且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3、开展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的研究:(1)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2)交给学生多种阅读答题技巧,加以指导。(3)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专项阅读训练。(4)定期进行生生交流,以期共同进步。
(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勤向学生推荐读物。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同时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物,如《世界上下五千年》等。
2、要督促学生长期阅读。让学生制定一个长期的阅读计划,分期完成。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写出读后感,让学生每次的阅读都有收获。
当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其实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困惑越来越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会从自己每天的教学开始实践、反思、讨论,立足于本职进行教学研究,在学中教,在教中思,在思中悟。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一定会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2. 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3.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怎么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潜心读书,能够投入情感,并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使阅读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
三、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探索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形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提升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原则: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课题研究进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思考与探索。自课题立项来,重新解读学习了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理念,正确解读、全面把握这些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我们端正阅读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开展阅读教学研讨活动,阅读教学比赛活动。
遵循课题研究提出的“以读为本”的主旨,注重阅读线、生活线、情景线三线结合,加强实践自主性,制定有效策略,使活动有序进行。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及时作出阶段性评价。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方法。
以语文教学依托,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够把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背诵。其次,利用班级各种活动,带领孩子亲身体验,以亲身感受为依托,指导学生阅读。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二)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
(三)举行阅读小能手评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班内涌现出一批阅读小能手。
(四)关注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困惑
课题实施以来,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难以操作,能够有效的关注到每一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其次,如何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既关注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又兼顾到学生情感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提高,这一点是我在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研究的方向。
九、努力方向
我将在下阶段的研究中,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继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通过指导与练习,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时间,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增长见识,真正做到快乐阅读。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任嘉平在2023-06-25 10:32:02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tongrenwen/389833.html


上一篇:各类冷门小说推荐
下一篇:推荐一本全收的无限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