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禁山阅读答案
A.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B. 余华《兄弟》节选 阅读答案 小说中的李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形象
《兄弟》上部中的李兰是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女性,
"从艺术的角度看,《兄弟》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不是
李光头,也不是宋凡平,而是李兰.李兰是全书中~个最
有人性张力和人性深度,艺术上最具文学性的形象".Cf]
她的出场是与儿子李光头的偷窥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儿
子的不光彩行为让李兰无地自容,并且多年前的丑事被
重新放在了小镇人的面前,和儿子的丑事一起,将李兰打
入了自卑与耻辱的深渊中.李兰的第一任丈夫李山峰因
为在厕所偷看女人的屁股而溺死在粪池里.这个事情对
于李兰的打击是致命的,她的生命从此就变得只是一个
生物符号存在了,她作为耻辱者的妻子吞咽着他给她留
下的"遗产"——耻辱,人的尊严,生活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了,这个女性的生存从此经受着巨大的道德伦理审判的
重压,虽然她并不是无耻行为的施行者,但是,"李兰在三
个月的产假里闭门不出,甚至都不愿站到窗前去,她怕别
人看见自己.……她拉开屋门抬脚跨出去时的恐惧仿佛
是要跳进滚烫的油锅".特别具有象征意味的是.李兰从
此患上了偏头痛的毛病,"一年四季眼泪不断".手指敲击
脑袋的声音像"敲木鱼声"."牙缝里时刻都在发出咝咝的
响声".这个折磨她一生的疾病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
变,当她与宋凡平结婚后,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
毛病没有再犯过,作者的这一安排是耐人寻味的.看来这
个病并非全是实病,扩而言之,那个时代有正常人性要求
的女性.甚或那个时代所有正常而普通的人都"患"有这
种"疾病".
李兰的生命中的希望和快乐在作品中被一次次,
一
点点地被剥夺,直到这个女人生存的所有现实基础
全部丧失,随着这个女人生命力的枯萎消失,一个正常
女性生存的现实的生存基础也不复存在了.李山峰的
不光彩死去带给李兰的是无尽的屈辱和自卑,传统道德
的价值判断将李兰从一个"人"的集合中驱逐出去了,
如果说李山峰的死,以及人们对于他的唾弃是对于他
的行为的道德审判的话,那李山峰的死也包含着对于
那个"本能压抑"的禁欲时代的反讽,那个时代出现了
李山峰这样的一个"怪胎",而小镇舆论对于李兰的生
命的挤压.对于她和宋凡平的结合的嬉笑嘲弄,则是
作者在另一个角度对传统道德的某些阴暗层面的反
讽和嘲弄.正是小镇这个环境一点点剥夺了李兰生命
中的一些正常的欲求.让这个带有现代意味的"祥林
嫂"走到了她人生的末路.她的死折射出那个狂热时
代的残酷.
李兰生命的重放光彩是与宋凡平的相识与相爱开始
的,"宋凡平"这个名字是无数平凡人的一个总的指代,他
是小镇上的体育明星,是一位优秀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
亲,一位时代风潮的追赶者,宋凡平的风光无限和悲惨死
去,是对那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烈"_2_时代的
另一层面的反讽,一个热情参与其中的时代风潮的追赶
者,最终被这个时代的风潮所抛弃与否定.并剥夺了他的
生命."在精神狂热和本能压抑的极端处境中,余华写到
了人性的力量,宋凡平和李兰公开相爱,隐忍抗争暴力,
之所以让人感动,全是因为人性的感召.那个变态的时代
是不能容忍人性公开存在的,尤其不能容忍人性在地主
之子宋凡平和地主婆李兰之间生长,所以他们的命运是
悲剧".¨3_李兰与宋凡平结合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如果说
宋凡平使李兰生命重新具有了生气的话,那么宋凡平的
死则象征着李兰生命的再一次枯萎.她用不洗头这种方
式来纪念自己的心上人,而在行将就木时,李兰洗去了头
发上保留了多年的男人的气味,才发现黑发原来早就变
成白发了,这样的描写是具有相当大的震撼力的,这是一
个压抑而疯狂的时代.它摧折了李兰作为一个正常的人
所应具有的正常的欲求.
C. 阅读理解《禁忌》答案
答:这个观点反映了很多人的顾虑,这个观点从侧面反映出来我们当今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我们这些后生不断地突破了我们祖先的陈规与世俗的禁锢,观点提倡我们要开放,要敢破敢立,要突破创新!
D. 登山阅读答案
登山人阅读题
[ 标签:登山人,阅读题 ]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1)气馁:
(2)领略:
2.登上顶峰的人所说的话的含义是:
---------------------------
1.人做事要有始有终 2。C 3 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 4。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
一:知难而退
二:适可而止
三:知难而进
-----------------------------
登上顶峰的人说的话的含义是:顶峰上的无限美好,没有付出过艰辛的劳动,缺少勇气的人就无法找到它的含义,也无法欣赏到它的美丽。
说明的道理是:只有坚持不懈、知难而进,这样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E. 山雾阅读题答案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缭绕:指烟雾一圈圈向上飘起的样子。
2、落脚:停留,住宿,找个地方住下来。
二、这首诗运用(打比方把物当人写把人当物写)的方法描写了山雾。
三、上一节写的是(雾起的情景、雾散的景象),下一节写的是(雾起的情景、雾散的景象)。
四、表达了诗人对(大山、山雾、生活)的热爱之情。
(5)小说禁山阅读答案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山雾》是一首写雾的诗,用着孩子的口吻表达出欢快、活泼、调皮。早上的时候,雾出来了,诗却写成像贪玩的孩子,大清早就在山谷里奔跑。
太阳出来,雾退了,形成了露珠对应山雾跑累了,在山里落脚。看,绿叶上那串晶莹的露珠,是它流淌的汗水在阳光下闪耀。
F. 修仙小说主角会什么禁还有第几山主
信息提供的太少了,可以多提供一些信息
G. 秦岭不止一座山阅读文答案
秦岭不止一座山阅读文答案
-- 派派小说论坛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