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郑和下西洋在线阅读
『壹』 郑和下西洋(人教版 七年级上 历史)
郑和下西洋时世界航海史上非常壮观的航海活动,它是在1433初年完成的,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贰』 哪位大神看过于烟罗的作品,求她的一本穿越小说,内容大概是男女主跟郑和下西洋发生的故事,不记得书名
哪位大神看过于烟罗的作品,求她的一本穿越小说,内容大概是男女主跟郑和下西洋发生的故事,不记得书名?
『叁』 求与郑和有关的言情小说小说名简介:主角穿越到了郑和下西洋的船上,见到了郑和,一不小
刚看完,死太监当爹了
『肆』 纪念郑和下西洋小说
海盗,玫瑰的刺,热血东归,热那亚之龙,都是《航海的人们》系列丛书里的故事,我想你应该找的是这个,这是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系列小说
『伍』 《郑和下西洋与马哥孛罗来华考:被误读的远行(选载)》最新txt全集下载
郑和下西洋与马哥孛罗来华考:被误读的远行(选载)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中国一部二十四史,讲的都是历代皇朝的变迁以及皇室的夺权与互相杀伐,对后妃的宠辱写得很详尽,对功臣和宦官都有记载,可是对民间的情况,记载极少。至于近代认为最伟大的,如张骞出使西域,记述也算清楚。可是对“郑和七次下西洋”那么大的一件事,在《明史》上面,只有七百五十七个字的记载。郑和的使命是对邻邦有宣有抚,而且还把中国的技术文明,带到那么多的落后国家,带回来的是邻国的物产,如植物种子及珍贵的宝物。同时,邻国也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如果某一个国家有政治上的紊乱,郑和还加以调节或征服,与邻国和平相处。
郑和七次航行,远达印度、阿拉伯,以及东非沿海地区。那时如果抱的是侵略政策,那么到处都是殖民地,但是中国并没有这种野心。所以他负起这个使命,真可说是历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功史,可是明史清史以及民国时代,对他没有一部考证详尽的流行书籍。倒是若干西方学者如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等十余位汉学家,著书致证……
『陆』 谁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书籍,史料,比较靠谱的小说什么的.(内容多的话请给出网址)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pecial/C14148/02/
http://search.dangdang.com/search.aspx?key=郑和下西洋
有视频,有相关书籍.
『柒』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梗概
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二万七千八百余人,从南京、太仓一带至福建长乐太平港扬帆出海。庞大的大明船队,从此开始长达28年的海外宣扬国威和寻求贸易的远航。
朱棣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他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
同时,借大航海之机实施永乐中兴,开始编纂《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他还与姚广孝微服私访,恢复生产,与民休息。徐皇后也励行节俭,并抱病亲身劝桑。从而,使国家迅速实现了复兴,为下西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郑和率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恢复了明王朝对南洋诸岛的管辖,命名了景弘岛、永乐群岛等。此间,郑和船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打击大海盗陈祖义。此人在南洋地区多年为非作歹,无人治服,致使大明与南洋航道不通。郑和率船队与其斗智斗勇,终于为南洋各国除了一害。
大明宝船队在访问了南洋和南亚的占城、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古里、旧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推行和平外交,迅速发展了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响,尤其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部海域地区的人民,结成了无比亲密的关系。
(7)历史小说郑和下西洋在线阅读扩展阅读
主要角色:
1,郑和
12岁的郑和被净身送往京城,燕王朱棣举兵用武力夺得皇权。郑和成为朱棣的得力助手,并将朱棣下西洋的构思变为现实:消灭海盗陈祖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想穿越大西洋,但因航线有误等原因最终失败。
2,朱棣
朱棣开元登基后,为洗清自己的“篡逆”之名,决心直追汉武唐宗,开创一代盛世。登基之初,他赐马和姓“郑”,随之,悄然改变朱元璋的禁海国策,任命35岁的郑和为统率大明宝船队下西洋的钦差总兵官。他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从船队出海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
『捌』 不知谁能写一部穿越到明朝化身郑和下西洋的小说啊
如果楼主文笔还行的话,不妨一试,毕竟郑和实在是太伟大了,梁启超曾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一个中国人曾领先于欧洲人率先称霸于海上(我们用的是文明手段,跟西方野蛮人不同),开创了中国人自己的海上传奇,当为后世国人敬仰。还有不要死心眼的盯着他的太监身份,那年头有钱人家孩子谁会去当太监,而且郑和是因为战俘身份而被阉割的。
『玖』 有什么书具体的介绍郑和下西洋的
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三书一图” ──《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 张箭 (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郑和七下西洋是明初盛事,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滥觞。记载反映涉及下西洋的典籍文献很多,还有明人讴歌下西洋的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但最为集中、全面、系统记载的重要史籍莫过于“三书一图”──即《瀛涯胜览》《星搓胜览》《西洋番国志》和《郑和航海图》。 《瀛涯胜览》由马欢著,郭崇礼协助编撰。马欢字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回族,信伊斯兰教(“西域天方教”),懂阿拉伯语。因“善通番语,遂膺斯选。三随耕轺,跋涉万里”(《瀛涯胜览·后序》)。他先后参加了第四次(1413年)、第六次(1421年)、第七次(1431年)下西洋,以翻译的身份和亲身的经历把所到各国的见闻撰写成书。书中记载了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旧港(今印度尼西亚的巨港)、暹罗(今泰国)、满剌加(今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哑鲁(今印尼阿鲁群岛)、苏门答刺(腊)、那孤儿(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黎代(今苏门答腊岛北部)、南浡里(苏门答腊岛西北部)、锡兰山(今锡兰—斯里兰卡)、小葛兰(今印度西海岸南端奎隆)、柯枝(今印度西海岸柯铁)、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科泽科德—卡利卡特)、溜山(今马尔代夫)、祖法儿(今阿曼沿海佐法儿)、阿丹(今也门亚丁)、榜葛刺(今孟加拉)、忽鲁谟厮(今伊朗霍尔木兹海峡沿岸)、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等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每一个国家都单独成篇,皆记录前去的航行路线。是书以简洁的文字对其位置、沿革、重要都会港口,山川地理形势,社会制度和政教刑法,人民生恬状况,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生产状况、商业贸易和气候、物产、动植物等做了翔实而生动的叙述。该书对同一个国家的描述在下西洋的“三书”中最为具体详赅。为研究15世纪初这些 国家的基本状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如同马欢自诩那样:“俾属目者一顾之顷,诸番事实悉得其要”(《瀛涯胜览·自序》)。该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瀛涯胜览》成书于1451年,有《纪录汇编》本、《国朝典故》本、《胜朝遗事》本和《三宝征彝(夷)集》本。1935年冯承钧先生据前三种版本做《瀛涯胜览校注》。商务印书馆列入“史地小丛书”内出版,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这也是今天较易找到的该书铅印本。《瀛涯胜览》影响最大,明束便有张升改正本;当代日本有小川博译注本《中国人の南方见闻》。英美有米尔斯的英语译注本《大洋沿岸全观》(J. V. G. Mills:The Overall Survey of the Ocean Shores)。 《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字公晓,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年十四时,代亡兄当兵,戍江苏太仓。二十二岁时,“选往西洋,四次随从正使太临郑和等至诸海外,历览诸番人物风土所产”(《星槎胜览·自序》)。费信先后参加了第三次(1409年)、第四次(1413年)、第五次(1416年)、第七次(1431年)的下西洋,是下西洋史地“三书”的作者中下西洋次数最多的作者。费信说他“二十余年,历览风土人物之宜,采辑图写成帙”(《星槎胜览·自序》)。这似乎说该书原配有绘画插图(包括地图海图)。但后来插图亡佚,没人见过(估计是插图未曾刊刻行世)。《星槎胜览》分前后两集。前集所记占城国、宾童龙国(今越南南部)、昆山(今越南南部)、昆仑山(今越南昆仑岛)、交栏山(今印尼加里曼丹亚格兰岛)、逞罗国、爪哇、旧港、满刺加国、九洲山(马来西亚霹雳河河口)、苏门答刺(腊)国、花面国(苏门答腊西北布腊斯岛)、翠兰屿(尼科巴群岛大尼科巴岛)、锡兰山国、小口具喃国(今印度奎隆)、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国、刺撒国(今也门木卡拉附近)、榜葛刺国──均为费信亲身游历过的国家和地区。后集所记真腊国(今柬埔寨)、东西竺(今新加坡一带)、淡洋(印尼苏门答腊塔米昂地 区)、龙牙门(新加坡以南印尼林加群岛)龙牙菩提(今马来西亚凌加卫岛)、吉里地闷(今东帝汶)、彭坑(今马来西亚东海岸彭亨河地区)、琉球国(今日本冲绳)、三岛(今菲律宾吕朱岛一带)、麻逸国(今吕宋岛)、假里马打国(今印尼加里曼丹西部卡里马塔岛一带)、重迦逻(印尼爪哇北岸泗水)、渤泥国(加里曼丹西北文莱)、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大口具哺国(疑在小口具喃—小葛兰—奎隆附近)、阿丹国、佐(祖)法儿国、竹步国(今索马里朱巴州地区)、木骨都束国(索马里摩加迪沙)、溜洋(山)国、卜刺哇国(今索马里巴拉韦一带)、天方国、阿鲁(群岛)国等国家和地区,均为采辑旧说传闻而成,其中有些内容采自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所记四十余国对其位置、沿革、都会、港口、山川地理形势,社会制度及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和宗教信仰以及生产状况,商业贸易和气候、物产、动植物等,做了扼要的叙述。该书补充丁《瀛涯胜览》所未收录的二十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对于研究15世纪初亚非各国,特别是下西洋船队抵达访问的三个非洲国家(竹步、术骨都束、卜剌哇)的基本情况,极有价值。书中对郑和船队访问各国的一些情况,也做了记述,是研究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史籍之一。 《星槎胜览》成书于1436年,比《瀛涯胜览》更早。凡《星槎》与《瀛涯》相同的篇章──国家和地区,《星槎》都甚为简略,《星槎胜览》于条目正文之后皆有一首(纪行)诗,简扼吟诵前面的内容,这在形式上算一种创新。 《星槎胜览》原本今可见者有《国朝典故》本,罗以智校传抄明钞本,罗振玉影印天一阁本。1938年冯承钧以罗以智本为底本,参校一、三两本,成《星槎胜览校注》,商务印书馆列人“史地小丛书”内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这是今天较易见到的铅印本。《星槎胜览》近代有荷兰人罗克希尔(W.W.Rockhill)的英译本(分载于《通报》(T'oung Pao)1914年总第15卷,1915年总第16卷);当今有英人米尔斯(J.V.J. Mills)英译,德国人曾塔克(Roderich Ptak)注释的单行本《星槎(上)的全观》(The Overall Survey of the Star Raft,1996) 《西洋番国志》的作者为巩珍。巩珍号养素生,应天(今江苏南京)人,兵士出身。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他为幕僚随行往还三年,历二十余国,凭通事转译,询悉各国事迹。向达先生认为巩珍所据的通事多半指马欢,大概他利用过马欢的记录。巩珍归后写成《西洋番国志》一卷。全书二十则,卷首收有未见于他书的皇帝敕书三通。《西洋番国志》在条目篇章设置、顺序、国家地区的译名等方面与《瀛涯胜览》一样,在内容上也与《瀛涯胜览》基本类同。《西洋番国志》的文笔要好一些,如同钱曾说它“叙事详枝,行文瞻雅”(《读书敏求记史地舆图》)《西洋番国志》成书最早,早在“宣德九年(1434年)(便)编次成集”(同上)。但可能因它(他)依赖于通事(很可是马欢)的翻译记录,如他自己所说“汉语番言,悉凭通事转译而得,记录无遗”(《自序》),研究性稍逊一筹。故写成后长期未刊,未能流行,以致于学界都以为它失传亡佚了解放前夕发现手抄本,解放后才由向达先生整理校注,196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铅印本;2022年,中华书局又把向先生校注和整理的《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两种海道针经》三种书合成一本再版重印。 《西洋番国志》的价值一方面在于比勘对校等;一方面在于它独有的巩珍自序和所附的三通皇帝敕书。例如《自序》中提到的指南针—水罗盘的航海应用:“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又如谈到的宝船和水船的情况:“其所乘之宝舟,体势巍然,巨无与敌,蓬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水船载运,积贮仓舟者(储),以备用度”──已成为今日耳熟能详的常见引文。《西洋番国志》译成英语似可译成The Annals nf the Foreign Counties in the Western Ocean。 下西洋的史地三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比较短小精悍简明扼要,每本在两万字左右。堪称惜墨如金,字字珠玑。不过,较之哥伦布的《哥伦布首航日记》(已有中译本,约10万字),维尔霍的《达·伽马首航日记》(A Journal of the First Voyage of Vascoda Gama,译成汉语约20万字),皮加费塔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日记》(The Journal of Magellan's Voyage Around the World,译成汉语约40万字),下西洋史地三书又显得有些过于简略。 《郑和航海图》本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后人今人为方便多简称为《郑和航海图》。该图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间。原图为自右而左展开的手卷式,明茅元仪收入《武备志》卷240后改为书本式,包括茅元仪序1页。图20页,《过洋牵星图》2页(四幅)。 该图绘制于第六次下西洋之后,全体下西洋官兵水手守备南京期间。其时正值明宣宗朱瞻基酝酿再下西洋(即第七次)之际,是为适应需要集体编制而成。全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至非洲东岸的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这也是多数学者赞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东非肯尼亚的主要有力证据。图中标明航线所经亚洲各国的方位,航道远近、深度,以及航行的方向、牵星高度;一一注明何处有礁石浅滩。图中列举自江苏太仓至忽鲁谟斯(厮)(伊朗霍尔木兹)的针路(以指南针标明方向的航线)共56线,由忽鲁谟斯(厮)回太仓的针路共53线。往返针路全不相同,表明船队在远航中已灵活地采用多种针路以适应和利用季风洋流,体现了高超的航海技术和较高的海洋气象科学水平。郑和船队所经之地均有命名,图中地名共约五百个,其中外国地名约三百个,大大超过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所收的外国地名。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该图仍采用传统的一字展开式画法,图中的地域大小、远近、比例只是相对而言正确,有的地方方位甚至有错。但只要了解其绘制方法,结合其所记针路及所附的《过洋牵星图》,并以今图对照,便可发现该图在描绘亚非沿海各地形势,以及认识海洋和掌握航海术方面,在当时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所以该图不仅是研究郑和下西洋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图籍,在世界地图学史、地理学史、航海史上也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郑和航海图》译成英语似可译成The Nautical Chart Reflected Zheng He's Voyage。研究《郑和航海图》有所成就者解放前有冯承钧、范文涛、张礼千等先生,解放后有向达、郑鹤声、徐玉虎(台湾)等先生。 《郑和航海图》今流传于世的有明天启刻本、清道光木活字本和康熙初年的日本刊本。现在较易见到的铅印本有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向达校注整理的《郑和航海图》单行本和该局2022年重印的三种书的合订本。 总之,记述下西洋盛事的三书一图各有千秋,互相补充,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是我们今天认识了解研究郑和下西洋和明初(15世纪)亚非各国历史地理的基本文献和珍贵史籍。 【 作者简介 】张箭(1955—),男,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中世纪史,中国中古史。 (本文转载自《历史教学》2022年第2期 总第495期) 2022-03-28 下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拾』 有关於郑和下西洋的网络小说,与真实的故事不一样,求名字
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