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爱小说阅读答案

罗嫦
罗嫦
发布于 阅读量 468
只为爱小说阅读答案

Ⅰ 现代文小说阅读训练(有答案)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⑴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⑵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⑶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⑷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⑸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扑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6)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⑺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示例:“再也”、“眼泪哗一下倾倒”、“跌跌撞撞地赶紧”、“跑”等词,写出父亲在得知“我”伤势如此严重后的巨大悲痛,再刚强的父亲也承受不了如此的打击。】
⑻从缴费处回来,父亲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⑼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⑽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之前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的东西,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轮下了。
⑾【A】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B】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就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1期)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内容。(3分)

11.文章第15段说“父亲却犹豫起来”,结合上下文,说说父亲犹豫的原因。(3分)

12.仿照对文章第7段画线句的评注,从文中另外两处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处,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评注。(3分)
我选( ▲ )处,评注: ▲
13.文中的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14.联系全文,小说标题“父亲的救援”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 ▲
10.(3分)父亲决然救援一个偷了自己儿子钱出车祸的小偷,并使他走上正途。(大意对即可。)
11.(3分)父亲想到了小伙子如果得不到及时医治就得失去两条腿,他的未来要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想到小伙子的父母如果知道小伙子的遭遇也会疼得心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引用原文亦可。)
12.(3分)示例:我选【A】句,评注:“才”、“虚脱”、“瘫坐”、“再也”等词写出了真相大白后,父亲紧绷的心弦一下子松开了,惊人的狂喜和惊人的打击给父亲带来的情感变化是如此巨大。

我选【B】句,评注:“才”、“冲上来”、“就”、“紧紧”等词写出父亲见到安然无恙的“我”内心的狂喜,这劫后重生的巨大幸福感使一向刚强的父亲不禁真情流露。(评注角度不限,理解正确即可。)
13.(3分)勤劳、宽容(有爱心、善良)、爱家人。(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4.(4分)一指父亲用借来的钱救了小伙子的生命;二指父亲用他的宽容和爱心拯救了小伙子的灵魂(精神)。(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Ⅱ 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Ⅲ 《后娘》阅读答案

1、文章开头交代后娘带来的小弟弟的外貌有何作用?前后呼应。前面的小弟弟的外貌描写和结尾时小男孩的脸瘦瘦的,胳膊细细的,干瘪的小手像是根本就捏不开花生壳儿。形成鲜明地对比,更加突出了铲子家生活的极端困难。
2、“春天的太阳”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你诵读全文,说说铲子心中的“太阳”指什么? 铲子心中的“太阳”指的是爹新娶的后娘。
3、小说主要小说主要围绕“我”来展开故事情节,对“后娘”着墨不多,但是小说为什么以“后娘”为题目呢?对“后娘”着墨不多,但是小说为什么以“后娘”为题目呢?
因为小说主要围绕“我”来展开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我”来突出后娘的伟大。小说的主题是揭示善良和慈爱。所以以“后娘”为题目。
最后一段“铲子的泪一下涌了出来”,铲子的泪为谁而涌? 铲子知道真相后感慨万千流出了感激的泪水,铲子的泪为后娘而涌。
4\写出铲子当时想对后娘说的话。娘,我的亲娘,天大的困难为什么你一个人承受。为了不让我分心,你吃尽了苦,受尽了罪。你放心,从今以后我会把你当亲娘来孝顺的,我一定要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Ⅳ 阅读题答案,急需!!!!!!!!!!!!

1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2詹天佑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内的民族英容雄。
31.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2.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
3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4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Ⅳ 求一篇小说阅读试题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Ⅵ 阅读题答案

)笨鸟先飞
2)勤能补拙:后天的努力能弥补先天性的不足。
天道酬勤: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
3)为小偷的聪明才智而惋惜
4)因为他能锲而不舍得做一件对自己来说很困难的事,虽然他笨,但是他肯下功夫,从他背课文背到鸡叫便可以看出
5)这个小偷是很聪明,至少要比曾国藩的智力强十倍甚至百倍,但曾国藩凭着他那份锲而不舍的精神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就连毛泽东主席都佩服他。而那位小偷,最终还是小偷,堙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不为人所知。

6)因为只有举例论证才能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只有事实论证才更具有说服力。

Ⅶ 六年级阅读题及答案

这些就是你想要的资料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谢你教我
徐慧芬
山草呆住了,这上好的瓷瓶怎么会如此脆弱——就这么轻轻一抹,竟会碰掉一块儿!这是一只德化薄瓷瓶,造型十分别致:一段老竹,逸出一支新篁,一只麻雀停在枝头,似在鸣唱。
她刚来时,主人家就关照过:挪动、擦拭这些瓷器时要小心点,这是家里多年的收藏,虽不十分值钱,却是他们的喜好。
现在,麻雀的一扇翅膀却被她弄折了,碎片滚落下来,山草似乎听到了麻雀的哀鸣,以至。这哀鸣声久久在她心中回荡。
虽然,女主人惊讶了好一会儿,只说了这么两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男主人看到碎片,俯身拾起后只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并没说什么,可是,山草总也不能原谅自己。
一个月做下来,山草觉得这对夫妇有学问,待她挺好的,工资比别家给她的高些,人也和气不摆架子,家务上有些事还会同她商量。他们曾告诉过她,在她之前,找过几个都不合意,他们看上这个山妹子,主要还是她的朴实和勤勉。
现在,由于她的疏忽,竞将他们心爱之物弄坏了,怎么办?怎么办!神思恍惚的山草晚上在洗碗时,听到瓷碗碰在一起的声音,眼泪又淌了下来。想来想去,也只有用工资作抵偿,不知行不行。她擦完眼泪,怯生生来到还亮着灯的主人书房里,嗫嚅着说明意思。
你说用这个月工资抵吗?可你怎么向家里交待?家里生病的母亲不是等着钱用吗?再说,这只瓷瓶是我们一位朋友的馈赠,能用钱估价吗?即使按市场价,你两个月的工资也不够啊!听主人这么说,她急得眼泪哗哗而下。“好了,不要哭了。放心吧,山草,我们不要你赔!”女主人拍了拍她的肩膀,“但是,作为惩罚你的粗疏,我们还是要象征性地扣掉你这个月十元钱。这十元钱的赔偿是想让你记住,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人在外面讨生活很不容易,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就像我们的女儿,小时候读书做题目很粗心,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才帮助她克服这个毛病……”这一晚,在主人的教诲下,山草的心受着感动。
谁也不曾想到,第二天,主人读大学的女儿回来听说此事,不好意思地向父母坦白出来,瓷瓶是她不小心碰坏的,她见麻雀翅膀断了,就找了点胶水粘住,再把瓷瓶转过身去。她想省得父亲知道了心疼,还要责怪她,所以就没说。
夫妇俩嗔怪了女儿后,觉得有些对不住山草。他们把事情真相告诉了山草后,问她当时为什么不申辩一下。山草说:阿姨叔叔,当时我也觉得奇怪,怎么抹布轻轻抹了一下,就碰坏了呢?可是我真的这么说了,你们会相信我吗?
两位主人沉默了好一会儿,男主人点点头说:是的,山草,你这么说,也许我们会不相信,但事实是这样的,确实没有错,你就要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你不要管别人相信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相信、不坚持,就更容易受到伤害。你上过初中,读过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柔弱的人》吧?生活中可不能一味柔弱啊!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山草的亲戚在乡下办了个加工厂,山草的父母让山草回家乡去上班。山草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主人家。回到家乡后,即写信给这对知识分子夫妇报平安,并谢谢他们对她照顾和关心,感谢他们教给她很多知识,让她懂得不少做人的道理。在信末山草又加上这么几句话:叔叔阿姨,还有几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讲,还记得吗?我刚来时在打扫卫生中发现床下有一张百元钱,沙发背后有两张十元钱,我想,也许是你们放在那里,考验保姆的吧?如果以后你们再找保姆,我希望你们不要这么做……
(选自《小小说选刊》)
1.开篇“轻轻一抹,竟会碰掉一块儿”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2.山草碰掉一块瓷瓶后,两个男女主人的表现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文章是如何描写的,这样的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5分)
答:
3.小说用补叙的手法交代了主人读大学的女儿碰坏瓷瓶的情节。这样的补叙有什么作用?(5分)
答:
4.文章题目是“谢谢你教我”,请回答“你”和“我”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体现了文章怎样的主题。(6分)
答: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感动是一种养分
何 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是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的、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和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他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他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1.“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作者为什么说“无法言说”?请从文中找出两点理由来。(6分)
答:
2.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之所以能让作者感动,其原因是什么?(4分)
答:
3.为什么说“感动”是做人的一种养分,试概括出五条理由来。(5分)
答:
4.试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及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7分)
答: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虽然悦耳,但即使是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现代的嘈嘈杂杂流行乐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
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士宁的《砚》诗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
(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略有删改)
1.《书院清池》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何种景物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第三段描绘书院清池的景物,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5分)
答:
3.作者写蝉声,说夏蝉“操练”的是“古老而常新的乐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有什么作用?(7分)
答:
4.作者为什么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
托尔斯泰是俄国(乃至世界)经典文学家中和中国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人。正当中国人在西学东渐,乃至洋枪洋炮的威逼下,痛感自己的传统文化不足以保身,终于喊出“打倒孔家店”之时,托尔斯泰却在执着地译介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要用自己想象中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拯救世界——在近代世界从物质到精神上全面瞩目西方的时代,托尔斯泰一生的精神探索恰恰是从西方走向东方。这一“人文奇观”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值得探索反思。在人们疾呼人文精神衰弱的当今现代世界,人类愈来愈意识到,西方唯科学主义不能解决道德价值、人生意义这些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而把目光投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是,由思考托尔斯泰对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借鉴和共识关系,反观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利弊得失及其对当代世界的价值,正是该专论研究的特点。
我们可以从托尔斯东方走向的精神求索的“迂阔”中发现一些深邃的东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中对人自身生命价值、对现世人生意义、对人文世界的关注,对天人关系、对个人与人群间关系的独特而智慧的理解,对“天地一体之仁”境界的追求,的确可以作为对当今人文精神危机的一种反思,来针砭人生意义的失落、道德价值的沦丧导致的一系列“现代社会病症”,来纠正人与大自然间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危机,使人类社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缺乏西方个性意识,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和对客观世界执著的求知、征服、改造的能动精神、批判精神,形成消极保守、因循守旧的民族心理,又是使中国长期裹足不前的原因之一。反思托尔斯泰东方走向的精神的成败利钝,批判继承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对于在全世界范围内人文精神危机的拯救,都有现实意义。
专论力求把对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关系的研究,放到托尔斯泰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历史的背景中,放在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求索进程之中,把思想家托尔斯泰和艺术家托尔斯泰统一起来,特别注意联系其艺术实践、生平事迹,才能做到知人论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托尔斯泰是把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视为一个整体加以探索借鉴的。专论作者也把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作为一个矛盾的整体,防止孤立地类比研究。
专论力图借鉴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比较文化学方法,并注意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说出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注意避免一些比较文学研究中过于宏观空泛或简单机械对比的偏颇,以“伤十指不如断一指”为指导思想,解剖托尔斯泰这“一只麻雀”:不是从理论思辨出发,而是从大量史实资料出发,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作为作家专论研究,力求从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相契合这一新的视角,发现一个新的托尔斯泰,从而对托尔斯泰的一系列重要作品从新的视角做出新的解读。
1.反思托尔斯泰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对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4分)
答:
2.解释下列短语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自己想象中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3分)
答:
(2)托尔斯泰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的“迂阔”(3分)
答:
3.简答。(8分)
(1)简要概括文中画线的两处“全方位的研究”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第一处:
第二处:
(2)你怎样理解“伤十指不如断一指”和“解剖‘这一只麻雀”’这两个比喻。(两个答案均不超过20个字)(4分)
比喻一:
比喻二:
4.试就文中所说的“反思”的某一问题,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4分)
答:

参考答案:
(一)
1.【解析】分析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主要体现为铺垫、烘托、对比、照应、过渡、衔接、主题深化、升华等。
【答案】为后文埋下伏笔,照应后文的两个方面,一是对山草心理描写的刻画,一是使上大学的女儿承认是自己碰掉的不显得突兀。同时为全文确定叙事的线索。(6分,作用、举例、线索各2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解析】对人物的描写体现在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些描写的运用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再由描写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对男、女主人公都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男主人公的沉静、善于思考和女主人公的快人快语。(前一句2分,后一句3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3.【解析】情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的性格,对情节的理解要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思考情节前后的内容和人物的表现。
【答案】体现了两位主人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引出下文对山草的教育,进一步表现主人关爱别人的品质。(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4.【解析】该题考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这里面的“你”“我”体现在几个人物身上。从主题的角度上看,可以从题目中把握,特别是“教”字要结合全文理解。
【答案】“你”既指保姆山草所在的家庭中的男女主人,表现他们对山草的教育;也指保姆山草,表现山草对主人的教育。同样的,“我”也指主人和山草。文章的主题是提倡人们要相互帮助、相互信任。(“你”“我”指代的对象各2分,主题2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是一道鉴赏评价综合题。考点较多,解答此类题应立足整体,根据设问重点评价。
(二)
1.【解析】回答这个问题的焦点在“无法言说”的原因,难点在于恰当的概括,要注意文章第八段有相关的语句照应。
【答案】感动作者的往往是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具有不能提前准备,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归纳、总结或者赏析的特点。(或:如果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一点理由3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解析】解答本题选准信息是关键,答案信息集中在第六段,要抓住第六段的关键语句,如“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等句。
【答案】世上一切美好事物都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作者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一点2分)
【命题主旨】本题重点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类题选准信息是关键,按题干要求规范整合是目的。
3.【解析】根据题干设问,文章中心在后四段,需要考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归纳出答案。
【答案】感动能净化人的心灵;感动能丰富人的内心;感动能让人享有智慧与激情;感动能使人保持良知与天性;感动能使人保持做人的尊严。(一点1分)
【命题主旨】本题重点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以及对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4.【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理清思路层次,再对文段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结合平时掌握的文学知识,重点抓住“逐层深入”。
【答案】文章由“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到“为什么要感动”,最后提示主旨“感动是一种养分”。文章叙议结合,逐层深入,水到渠成。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结构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三)
1.【解析】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采用的艺术手法,描写的艺术形象,然后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答案】《书院清池》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抒情盲志”的传统,以生花之笔,描写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优美风物,(1分)抒发了作者追求灵魂的高洁清纯和人格的自我完善的美好襟怀。(3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形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2.【解析】首先应读懂题干的意思“明丽水彩”即“明丽水彩画”,然后具体分析“书院清池”的画面美即可。
【答案】从作者的构图看,高树上有夏蝉,碧水上有青钱、红荷,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所见动静相谐,所绘色彩斑斓,称它“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恰是到了好处。(答出“高树”“碧水”的构图美给2分;指出“青钱、红荷、白蝴蝶和黄蜻蜒”等色彩给2分,“动静相谐”给1分。)
【命题主旨】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体到本题则是鉴赏景物的画面美,将描写画面的有关信息筛选并整合出即可。
3.【解析】鉴赏作者描写景物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及作用,则应在具体语段中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答。
【答案】用的是拟人手法,(1分)曲的“古老”让人联想到书院历史的悠久;(1分)曲的“常新”又让人有新的憧憬。(2分)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凸现其文化蕴涵,给人带来的不光是听觉感受,同时还有对历史的遐想。(3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现代文阅读题的思考切入角度,要从题干信息着手,找出文章的相应语段,进行归纳。
4.【解析】鉴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应结合文章明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体现的人生价值取向作答。
【答案】由更名可窥作者的“明镜自鉴”的人生追求。(2分)从中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尘垢的反思和灵魂净化的向往。(4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四)
1.【解析】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意义,针对本题,须认真提取文中的信息,相关的信息在第二自然段中。
【答案】对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重蹈西方人文精神失落的覆辙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解析】分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须在具体语境中结合作者写作意图来分析理解。
【答案】①融有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托尔斯泰思想。②托尔斯泰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执著精神。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3.【解析】(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所指代的内容,须立足全文,在具体段落中(指代词语前后段中)找出有效信息,再将其筛选整合出来。(2)理解比喻意义,须分析本体与喻体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作者写作目的作答。
【答案】①第一处:作者从托尔斯泰的民族、历史、时代、经历、思想、艺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第二处:作者从史实出发,结合中俄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②比喻一:不作空泛的研究,要抓住一点作深入研究。比喻二:抓住典型性事例进行深入的剖析。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及其指代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现代文阅读题的思考切入角度,要从题干信息着手,找出文章的相应语段,进行分析归纳。
4.【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求唯一,重在检查考生将阅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应用解决于实际中的能力。【答案】①紧紧围绕“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中深邃的内容:对人自身生命价值、对现世人生意义、对人文世界的关注,对天人关系、对个人与人群间的关系,以及对“天地一体之仁”境界的追求,谈自己的看法。(1分)②联系实际,谈古论今。(1分)③就其一点,谈深谈透(2分)
【命题主旨】本题考查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有用请采纳一下谢谢了

Ⅷ 小小说阅读训练一答案

乡村教师
岳 勇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Ⅸ 阅读答案

、将文章第 11 小节中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想想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给它们各写一个近义词
惊赫 情不自禁 张扬 恳求
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小男孩 他的美好愿望是 送给弟弟一辆车
文章中说“他们三个人一起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的确,圣诞节前夜对小男孩、残疾小弟弟和保罗来说都是难忘的。小男孩难忘这个夜晚是因为 他在这个圣诞节前夜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小弟弟难忘这个夜晚是因为 这个夜晚他得到了美好的憧憬 保罗难忘这个夜晚是因为 他明白了 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文章中的小男孩是多么可爱呀,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说。请你把最想说的几句话写下来。
“你是一个好哥哥,你一心为弟弟着想,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的。”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与中心的理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
给予是快乐的 (取这个题目不会错的)

回答完了,一定要采纳啊

Ⅹ 阅读理解答案

1、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2、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洋激凌”?第⑾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不可以。因为这个是孩子的表达方式。
因为打比拍严重,孩子只是闹别扭,想要冰淇淋。可是因为她母亲生活困窘,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看得人多了,她就心急起来。而且她又疼爱孩子,孩子没有错,只是提出他想要的要求,不是做错什么事情。所以不应该用打,否则是真的伤害了孩子。
3、第⑨节和第⑿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不可以,因为这是说明当今的人,态度如何冷谈,如何刻薄!也为后面的妇人出场做铺垫对比。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这个社会仍然存在爱,虽然举动很小,可世界因为这种爱的小事而美丽!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30字)(4分)
我们要热心助人,而且助人的时候,要体谅对方的心情,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不可以施舍的口吻或者怜悯的语气去帮助别人,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同情他,看不起他。虽然他需要爱护和帮助,但是这样他就会失去自尊!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罗嫦在2023-06-24 17:30:17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qita/244881.html


上一篇:网游神作小说排行榜
下一篇:小说阅读器好评语100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