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小说阅读答案

高拯
高拯
发布于 阅读量 558
警笛小说阅读答案

Ⅰ “最动听的声音”阅读理解

正是消防员们的尽职尽责、真情救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平安,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奉献自己的爱心,想必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吧!
阅读答案: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是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的地址。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
2.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员有责任感、有爱心、聪明机智的品质.
3.文中"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
与这句话呼应: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4.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试分析好在哪里?
(1)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比喻)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人们焦灼的心情。
(2)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拟人)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紧张的气氛.

【希望帮的到你!】

Ⅱ 《偷父》阅读的答案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从地板的印记上,我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他站起来后,显示出T恤上印着一张明星的大脸,比他的头至少要大三倍,那明星也不知是男是女,斜睨着挑逗的眼神,说实在的,比他本人更让我吃了一惊,不禁用窗帘叉指去,问:“这是谁?”那少年万没想到,我先问的并不是他,而是那T恤上的明星,更懵了。我俩就那么呆滞了几秒钟,他先清醒过来,嘴唇动动,说出那明星的名字,我没听清,也不再想弄清那究竟是韩星日星还是中国香港或海峡那边的什么星,我仍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双手摊开,回答说:“啥也没拿啊!”我又问他:“你们一伙子吧?他们呢?”他说:“傻胖钻不进来,钳子能钻懒得钻,我一听钥匙响就往外钻,他们见我没逃成,准定扔下我跑远了,算我倒霉!”看他那一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他算倒霉,我算幸运吧。我仍是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指挥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询问。他倒是有问必答。告诉我他们一伙,因为他最瘦,所以分工侦察,本来他到我家窗外侦察后,他们一伙得出的结论是“骨头棒子硌牙”,意思是油水不大还难到手,确实也是,我的新式防盗窗门极难撬开,各处窗户外都有花式铁栅,就防盗而言可谓“武装到了牙齿”,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唯独大意的地方就是卫生间浴盆上面的那扇透气窗,但窗是窄长的,长度大约六十厘米,宽度大约只有三十厘米,按说钻进一只猫可能,钻进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没想到站在我对面的这位“瘦干狼”——他自己后来又告诉我,在游乡的马戏班子里练过柔术——竟能钻将进来!“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他能说“您”,这让我心里舒服。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妆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二
我就让他坐到椅子上。我坐在另一头,把窗帘叉子靠在桌子边,跟他继续交谈。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靠结伙偷窃为生。有几个问题他拒绝回答,那就是:他父母为什么不管他?他们一伙住在什么地方?他钻进我的私宅究竟想偷窃什么?如果我还不回来,他打算怎么下手?面临这些追问,他就垂下眼帘,抿紧嘴唇。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灰汗的少年,问他:“渴吗?”他点头,我站起来,他知道是想给他去倒水,就主动说:“我不动。”我去给他取来一瓶冰可乐,又递给他一只纸杯。他不用纸杯,拧开可乐瓶盖,仰头咕嘟咕嘟喝,喝了一小半,就呛得咳嗽起来。我拿几张纸巾给他,让他擦嘴,他却用那纸巾去擦喷溅到桌上的液体。我心一下柔软到极点,我摩挲一下他的光头,发现他头顶有一寸长的伤疤,凸起仿佛扭动的蚯蚓,他很吃惊,猛地抖身躲避,瞪视着我,我就问他:“饿吧?”他摆正身子,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也不等他回答,就去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这期间那窗帘叉滑落到了地板上,他很自然地站起来,把窗帘叉靠还到原处,又坐回去,于是我知道,这个少年窃贼和我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基本信任。他呼噜呼噜将那方便面一扫而空。我知道他还不够,就又去拿来一只果子面包,他接过去,津津有味地啃起来。我有点好奇地问:“你们不是每天都有收获吗?难道还吃不饱?”他告诉我:“有时候野马哥带我们吃馆子,吃完撑得在地上打滚……这几天野马哥净打人,一分钱也不让我们留下……”我就懂得,我,还有我的邻居们,甚至这附近整个地区,所受到的是一种有组织有控制的偷盗团伙威胁。他一定从我的眼神里看出了什么,吃完面包,抹抹嘴说:“您放心,有我,他们谁也不会惹您来了。”我又一次哭笑不得。我想了想,决心放他出去。我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跟着野马哥他们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又点头又咂舌,样子很油滑。但是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室床底下!我竟那么大意!竟成了《农夫与蛇》那个寓言里的农夫!我慌忙将窗帘叉抢到手里,又拨110,谁知这时候手机竟然没信号了,怎么偏在这节骨眼上断电!我就往座机那边移动,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那不是我原来挂在卧室墙上的吗?
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您把我爸给我吧——求您了!”
几分钟以后,我们又都坐在了餐桌两头,而那幅画框已经磕坏的油画,则竖立在了我们都能看清的餐具柜边。我们开头的问答是混乱的,然而逐渐意识都清晰起来。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荷兰画圣凡·高的自画像。我那一时期狂爱凡·高的画风,根据资料,几乎临摹了我所能找到的凡·高的每一幅作品。这幅凡·高自画像是他没自残耳朵前画的,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看上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出于某种非常私密的原因,我近来把这幅自以为临摹得最传神的油画悬挂在了卧室里。少年窃贼告诉我,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那卧室窗外隔着铁栅看见了这幅油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就总想给偷走。这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了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他听见钥匙响就往外逃,他人好钻,画却难以一下子随人运出去,急切里,他就又抱着画钻到卧室床底下去了……他实在舍不得那画呀,那是他爸呀!我就细问他,你爸,那真的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你不可能只有爸爸没有妈妈啊!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就是没有妈,没有没有没有。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他也记得他爸喝醉了,因为让他拿什么东西过去迟慢了,就用大铲子般的手抓他过去,瞪圆了眼睛吼着要打他,却又终于还是没有打。爸爸换过很多种挣钱的活路,他记得爸爸说过这样的话:“不怕活路累活路苦,就怕干完了拿不到钱。”他很小就自己离开家去闯荡过,有回他正跟着马戏班子在集上表演柔术,忽然他爸冲进圈子,抱起他就走,班主追上去,骂他爸:“自己养不起,怪得谁?”他爸大喘气,把他扛回了家,吼他,不许他再逃跑。那一天晚上,爸爸给他买来一包吃的,是用黄颜色的薄纸包的,纸上渗出油印子,打开那纸,有好多块金黄色的糕饼,他记住了那东西的名字,爸爸郑重地告诉他的——桃酥!讲到这个细节,少年耸起眉毛问我:“您吃过桃酥吗?”我真想跟他撒谎,说从来没有吃过…… 三
他记得许多许多的事,他奇怪我会愿意听,他说没有人这么问过他,他也就从来没跟别的人讲过他爸爸的事情。野马哥也好,傻胖、钳子什么的也好,谁都不知道他爸爸的事,就是他有时候闷了,想起爸爸那胡子茬扎人的感觉,想说,人家也不要听。我怎么会愿意听?可乐喝完了,又沏上两杯茶,给他一杯,让他从容地诉说,他坦言,觉得我有病,不过就是有病的人愿意听他讲,还有香茶喝,他为什么不讲个痛快呢?他就连他爸的那些个隐私,也告诉我了:有那脸庞身条都不错的娘儿们,愿意跟他爸睡觉,说他爸真棒,可惜就是穷,他问过他爸,是不是这以后就添个妈了?爸就红着眼睛骂他,他懂了,那跟结婚是两回事,同居都不是,像每天清早叶尖上的露珠儿,漂亮是真漂亮,没多久就一点影儿也没有啦!他注定是个只有爸没有妈的孩子。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下到地里头,出来的时候,当天就给钱。他爸说这活路跟下地狱一样,可是上了地面真有几张现钱,也就跟升到天堂里头差不多了。什么是地狱和天堂呢?少年问,是不是一个像地下防空洞改的旅馆,一个像麦当劳和肯德基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真的。
于是他讲了去年那一天,那是最难忘记,然而又是最难讲清楚的一天。那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过了好几天,才从井底下挖出了遇难矿工的尸体,人家指着一具说是他爸,他怎么看也不像,实在也不敢多看。别的孩子,还有那些孩子的妈妈、亲戚什么的,也都认不大清,不过点数,那数目是对的,大家就对着那些也分不清谁家的尸体哭……他为什么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补偿?他说不清,他只说他们村里死人的人家都没得着钱,矿主早跑得不见影儿,人家说他们那个小煤窑根本是非法的,不罚款已经是开恩了,还补偿?少年说,他从我那卧室窗外,望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绝了,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我难道还有必要跟他说,那是个万里以外,百多年以前的一个叫凡·高的洋人。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说实在的,电视里矿难报道看多了,只觉得是“矿难如麻”,我的心也渐渐硬得跟煤块没有多大差别,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少年惊诧地望着我。我理解了他,他能理解我吗?我感到自己是那软弱无力,我除了把这幅画送给他,还能为他,为他父亲那样的还活着的人们,为那些人们的孩子,做些什么?一时的冲动中,我想收养他。但是我有儿子,已经结婚另住,并且即将让我抱孙子或者孙女了,我在法律上不具备收养权。我供他上学?即使他愿意,以初中生的年纪,去小学再从三四年级读起,这城里的哪所小学又能收留他?我给他一笔钱,让他自己回乡去上学?那钱说不定明天就会大部分装进野马哥的腰包里;我每月给他寄钱?寄他本人?他会按我的要求花费吗?……望着他,我一筹莫展。“您放我走吧,还有我爸。”少年望望窗外,请求说。 四
我把画送给了他,或者说我物归原主。我忽然为他焦虑,就是这样一幅不算小的油画,他捧着出去,遇见巡逻的,人家一定会抓住他。我决定为他写一张条子,说明这画是我送给他的。我这才问他的名字,他告诉了我。他的姓比较少见,名字却非常落俗。我本想在纸条上连我的电话也写上去,稍微冷静点后,我制止了自己的愚蠢想法。写好纸条,我告诉他如果人家不信,他就带那些人来按我的门铃,我会当面为他作证。他把纸条塞进裤兜,也不懂得道谢,但他脸上有了光彩,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关上门以后,我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冲了出去,撞上门,捏紧钥匙,希望能从楼梯天井望到他的身影,没有。我就一溜烟跑下楼梯,那速度绝对是与我这把年纪不相宜的,我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股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夜风拂在我的脸上,我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句更该说的话浮上我的心头:“孩子,如果我要找你,该到哪里去?”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2分)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2分)】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此句生动地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分)】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2分)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2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示例: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进派出所,反倒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

18.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
【这表明了“我”被少年如此深爱父亲的行为所感动,(1分)殷切地期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做人,(2分)表达了“我”愿意继续帮助他的善良愿望。(1分)】

Ⅲ 阅读短文,选出答案

66. A; 67. D; 68. C; 69. B; 70. C (air, water. noise; soil; light.)

Ⅳ 《最动听的音乐》阅读题

1 老太太向拉斯马森求助.救援人员努力寻找老太太.老太太得救.
2.负责,聪明,善良
3.然而,话洞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4.运用比喻,显得救援人员非常着急
运用拟人,显得生动
5.我觉得消防人员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遇到危险第一是想到老太太,急切想要救老太太,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尽职尽责.

Ⅳ 偷父的阅读答案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有贼!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常,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的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圆领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指挥来到门厅里,开始讯问。“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了口气:“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流浪。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吗?”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泡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回去,对他说:“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活人在我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那少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回到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临摹的凡#8226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碴的,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
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人跑了。他记得他爸,那扎人的胡子碴儿,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去年的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他爸。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今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的画像时,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儿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选自2022年12月25日《文学故事报》)

15.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4分)
【“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2分)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2分)】

16.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4分)
(1)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此句生动地描写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2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2分)】
(2)“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此句形象地描绘出少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的情态,(2分)传神地表现出他要求主人送画又难以启齿、渴望得到画像又担心主人不肯给的矛盾心理。(2分)】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3分)
【示例:这人真怪!我进他家偷东西被抓住了,他不报警把我送进派出所,反倒问我饿不饿?他到底想干什么?】

18.文章末尾,“我是想追上去叮嘱他:‘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愿望?(4分)
【这表明了“我”被少年如此深爱父亲的行为所感动,(1分)殷切地期望他能够迷途知返,重新做人,(2分)表达了“我”愿意继续帮助他的善良愿望。(1分)】

Ⅵ 大自然警号长鸣阅读答案

一、 导入新课:《什么是生态系统》一文告诉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的人对这个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拓资料表明,美丽的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已濒临绝种,某些城市的风沙日益严重。。。所有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我们今天学习《大自然警号长鸣》,看一看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到何种程度,想一想为了人类目前和将来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做。
二、 题解:“警号长鸣“生动形象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引起读者注意,给读者一种警笛“呜呜”声不断于耳的感觉,让读者感到破坏大自然的恶劣行径已到了不能不迅速制止的地步。
三、 检查预习
1、 从括号中找出与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如数家珍(历历可数 数不胜数 数量可观) 跨越重洋(重山峻岭 心情沉重 污染严重)
2、 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 我扭开收音机,静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记叙)
(2) 我国的鹤类本来是很多的,丹顶鹤、黑颈鹤和白鹤现在还居于世界之首。(说明)
(3) 在这场搏斗中,谁也不是局外人。(议论)
四、 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用一则“引进东北虎”的消息作文章的引子。
第二部分(2~6段):说明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自然已发出紧急警号。
第三部分(7~9段):阐述“大自然警号长鸣”的原因以及必须跟生态环境破坏者作坚决斗争的意图。
第四部分(10~12段):用“警策”形式点明全文主旨,号召从们跟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势力作斗争。
五、 研习第一部分:范读,思考1、这一段记叙什么,说明什么?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先记叙听到引进东北虎的消息,再说明引进的原因,记叙这则消息,起着引出下文的说明和议论的作用。)
六、 研习第二部分:指名朗读,要求1、划分层次;2、用波浪线划出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句。
第一层(2~3段):说明我国虎的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了。
第二层(4~5段):说明野生动物也在减少。(过渡句:第4段第1句)
第三层(第6段):说明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点明本文的主旨。(第6段第1句)
分析第4~5段的写法:1、写鹤类的情况起什么作用?2、怎样表达“惊人”?
列出数据来写鹤类,是以鹤类的减少为例子,说明“许多野生动物。。。都在不断减少”这个中心意思,然后,虚写鹤类应该“成群结阵”“遮天蔽日”,实写鹤类的“屈指可数”,虚实对照进一步突出野生动物减少的惊人程度。
七、 分析第6段:集体朗读,思考1、“警号”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大自然的“紧急警号”指哪些?警号比喻大自然遭到严重破坏所表现出的信息;“紧急警号”具体指“鱼虾减少了、山林面积缩小了、禽兽锐减了”等。2、“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概括上述事实,提炼本文主旨,点明课题含义;3、“中国人”包括“我们大家”更包括“你我他”,既然写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写“我们大家”和“你我他”呢?这样的反复强调,避免了平铺直叙,可以使内容层层扩大,证据节节另重,读来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八、 布置练习:1、根据词义从大到小,调整下面几个词的顺序:生物 东北虎 野生东北虎 虎 动物 大自然
2、阅读第2段,回答下面问题:(1)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说明(2)这段文字的开头运用了什么修辞?设问(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我们东北山林里这种世界上最雄伟美丽的老虎越来越少”(4)这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九、 研习第三、四部分。
1、 全体女生朗读这两个部分,要求通过朗读,领会第7、8段的爱憎感情,领会 9、10、11、段的论证语气。对朗读表达掌握得不够 的,要及时指出纠正。
2、 分析第12段。
教师范读。
提问: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总结全文和说明写作缘由,“从飞禽走兽的减少,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警号”总结第一、二部分,“从警号长鸣中,我不禁想到了这一切”总结第三、四部分。
提问:作者不禁“想到了这一切”。“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
提示:分析第7-11段,从各段中寻找答案。
3、 分析7-11段。以“这一切”指代了哪些内容为分析的思路来理解这几个段落的内容和写法。
提问:第7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我们有好些不利条件,而且有一批人天天在干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勾当,因此大自然“为我们吹响警笛了”。
讲解:第1句“别太过以为我们的"地大物博”吧!”语重心长,使我们先从“地大物博”的自我陶醉中清醒过来。接着先总后分先总述我们“也有好些不利条件”,再从人口平均耕地、森林覆盖面积、自然保护区三个方面摆事实论述“不利条件”。然后又摆出“有一批……的人,……天天在干……的勾当”的事实,阐明自然界出现了令人焦虑的局面。这些,都是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原因。最后一句话,再次提醒我们“吹响警号”了。
提问:第8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小结:尽管我们注意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大意义,并且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严重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讲解:这一段从正面论述,摆出保护自然环境的事实,告诉人们解决自然环境受到严惩破坏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内容和上一段形成正反对比。最后一句来一个急转弯,告诉我们切不可因为有微不足道的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麻痹大意,照应了上一段的内容。
提问:第9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一方和破坏自然环境的一方的搏斗正在进行,谁胜谁负,还得“且看下回分解”。
讲解:通过两个选择句式的设问,指出了双方的尖锐斗争,表现了作者的忧心,激发读者思索。这一段是第三部分的小结。
提问:第10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加入这场保护与破坏的搏斗。
讲解:“这场搏斗”紧承上须两种势力谁胜谁负的设问,指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破坏自然环境这两种势力的搏斗;“谁也不是外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然环境,都不能对自然环境好坏不闻不问,都不可避免地加入这场搏斗。
提问:第11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小结:作者想到,每一个人都应该站到保护自然环境这一边来,为保护自然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讲解:文章写到这里,该站在哪一边,已经是十分明确的了,所以作者不明说,而运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思考,让读者自己决定自己的立场。这一段提出了作者的主张,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发出了保护自然环境并与破坏自然环境的势力作斗争的号召。
以上提问,可以采取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4、 分析表达方式。
提问:第三、四部分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小结:这两部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述,因此,其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十、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确凿的事实说明自然环境遭到严惩破坏的情形,以振聋发聩的语言提醒众“大自然已到处发出紧急警号”,然后论述“大自然警号长鸣”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号召人们站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一方,与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这篇课文的前6段以说明为主,后6段以议论为主,说明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说明是后面议论的基础,为议论服务,议论则针对前面的说明进行,是说明的进一步发挥。说明具有客观性,议论却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这篇课文是议论文,它出自散文家秦牧之手,带有散文的特色。首先是它饱含感情,痛恨破坏自然环境和号召人们奋起保护自然环境,急切心情溢于言表。其次是它的文笔生动灵活,主要表现在长句短混合运用,词语富于变化、富于形象性。再次是它取材自由,围绕中心,信手拈来,层层铺开。
十一、 练习。
1、 课堂上口头完成课文练习“理解、分析”第一、二三题和“记忆、联想”第七题。
2、 课外用练习本完成课文练习“揣摩运用”第四、五、六题。
3、 课外写心得式读书笔记(读后感)一篇。要求写《大自然警号长鸣》的读书笔记。先写读了什么文章,并概括内容要点,然后谈自己的看法或主张,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述。

Ⅶ 最动听的声音阅读题答案。快快快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时15分的哥本哈根,起因是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是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的地址。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
2.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员有责任感、有爱心、聪明机智的品质.
3.文中"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
与这句话呼应: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4.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试分析好在哪里?
(1)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比喻)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人们焦灼的心情。
(2)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拟人)形象地描写了当时紧张的气氛.

Ⅷ 最动听的声音阅读答案

(1)体会表达效果: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钟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比喻)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人们焦灼的心情。

Ⅸ 帮忙找几道名著题,谢了

简爱 http://www.ht88.com/downinfo/52915.html
格列佛游记练习题
1、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他游历了哪些国家?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格列佛。 他游历了大人国、小人国、智马国、慧骃国。
2、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
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
3、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示例:格列佛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对救他于危难的船长都憎恨鄙视。
人要谦虚,要学会感恩。
4、《格列佛游记》由四部分组成: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游记和慧国游记。
5、、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
6、、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英国嘉德勋章、巴思勋章和蓟花勋章的绶带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
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把他带到市镇上,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卖去,得以与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的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海中,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求教,终于又回到了英国。
8、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
第一个计划是简化言辞;第二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

9、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并把它与《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讨论两位主人公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孙,与鲁滨孙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鲁滨孙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和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谓文明的东西,从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

《培根随笔》
1,《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2,本书分为:( )( )( )( )( )( )( )等多篇随笔. 《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
3,(《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
4,从 《培根随笔》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热爱哲学
5,从《培根随笔集》“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
6,从《培根随笔》“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富有生活情趣
7,从《培根随笔》“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自强不息
8,从《培根随笔》“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 )的培根。 工于心计、老于世故
9,培根随笔 内容简介:
本书亦以大地万物为主角,呈现人们百态。通过精炼的语言、紧凑的情节、贴切的比喻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浅显的故事之中,使人获取借鉴,受到启迪。
10, 《培根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11,《培根随笔》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12,《培根随笔》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13,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他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并为此计划写一套大书,总名(《伟大的复兴》),虽然只完成1、2两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响。
14,《培根随笔》体裁以及类型:哲学散文随笔集。(也可以称为“论文集”)
15,《培根随笔》主要内容:涉及(中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省会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16,《培根随笔》中《谈美》:这是一篇(论美)的文章,作者主要阐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短文笔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他在培根的随笔中颇有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话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
17,《培根随笔》中《论拖延》:这是培根谈论(“时机”于“拖延”)的哲学小论文。作者用举例子、作比喻的论证方法,告诉我们要善于当机立断、迅速行动,不要拖延时间而延误机会。文章论述层次清晰,表达手法多样,语言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体现了培根论说文的又一特点。
18,《培根随笔》中《谈读书》:这是培根谈论(读书的作用)的一篇议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读书足以悦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并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9,《培根随笔》共有(58)篇.
20,主要艺术特点以及成就: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对我们写作议论文有一定的启发。

《傅雷家书》

1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2《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3 傅雷:1908.03.30 - 1966.09.03,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4《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傅聪)的.
5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6《傅雷家书》的评价:(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7 傅雷毕生翻译各类作品(30)余部,如(《约翰·克利斯多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
8《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9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具体是指(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10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分析: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11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
12 这里面包括了: (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和(对儿子的希望)。

分析: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的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苦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3 该信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段分为三个部分,该怎样分?

15 父亲对儿子的忠告可以概括成两句话;一、保持心理平衡;二、_______________。

16 下面句子的深层含义:

⑴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读这封信,你最想对文中的“儿子”说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封信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分析: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时15分。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着:“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你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一秒每一分钟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就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时30分,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的街区的窗口都黑了起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人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9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8个字以内)

20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1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
22、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

23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⑴题计分)

⑴ 每一次的滴答声就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⑵ 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13到23的答案

13安慰精神消沉的儿子,告诉儿子正确面对失败

14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第二部分:从“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到“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第三部分:从“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到结尾。

15冷静分析

16⑴ 现实不能逃避,错误还需正视,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以为鉴,那样就能够无坚不摧,就可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甚至是不怕孤独,人也就变得坚强了。

⑵ 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作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残垣断壁,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17例: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言之成理即可)

18知识渊博、情感丰富、考虑周全

19最动听的声音(爱心救助、爱心营救、救命电话)(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20“有责任感”或“有爱心”;“聪明”或“机智”

21“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22这样写真实地表现出寻找的过程,突出了寻找过程的紧张(有序)。

23
⑴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焦灼(紧张、沉重、沉痛)的心情。

⑵ (拟人),形象地写出(渲染)了当时紧张(焦急)的气氛。

Ⅹ 响彻哥本哈根的警笛声 阅读理解

1、“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2、这样写真实地表现出寻找的过程,突出了寻找过程的紧张(有序)。
3、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真情救助是最美丽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尽职尽责奉献爱心,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高拯在2023-06-24 17:04:36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qita/238596.html


上一篇:中英文双语小说阅读
下一篇:推荐值得阅读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