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阅读理解小说专项训练

董元
董元
发布于 阅读量 339
七年级阅读理解小说专项训练

❶ 初一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

阅读《外婆的小河》一文,回答问题。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
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
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
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
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
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
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蜿蜒的小河,两岸的树丛草丛将河面遮挡得时隐时现,窄窄的河面还漂浮着水葫芦之类的植物。可是,小河就在我们眼前,静静地流淌,无声无息。
⑩外婆乐了,说:“是哦!”我疑惑了:“这么多日子,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呢?”外婆慈爱地笑了。我好像重新回到童年的天地,她颇有权威地向我介绍这个世界。这时我疑心自己陡然衰退了,我那天真、我那好奇、我那敏感,似乎都消磨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之中。
11我惊愕了,原来真有这样的一条小河。而我,曾一直那么自信。
21. 第①节中,外婆为什么“肯定地说”前边有一条小河?请联系下文回答。(2分)
外婆早晨时发现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因而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前边有一条小河
22. 对于外婆说的那条小河,“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从确信没有小河,到小河出现后的疑惑、惊愕
23. 从第⑤、⑩节画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3分)
(1)“大概……该有条小河吧。”
(2)“是哦!”
示例1:选(1),对外婆的坚持,“我”在口头上作了妥协,其实内心并不认为小河真的存在。示例2:选(2),外婆的言外之意是“我说的没错吧,你还不信”,体现了外婆看到小河后的快乐和得意
24. 第⑨节对楼群尽头那条小河的描写,有什么用意?(3分)
(1)印证了外婆的判断,小河确实存在;(2)交代了小河因树丛草丛的遮挡,不易被发现
25. 这篇小说具有象征意味。根据对“小河”的理解,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4分).
.“小河”象征生活中美好而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在固定的生活程式中,人们很容易变得麻木、自私,只有像外婆一样有一颗认真、好奇、敏感的心,才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东西。 现代文阅读《小溪》答案
2022-11-20 20:59
我是一条流淌在崎岖山间的小溪。我满身洒着细碎的光亮,怀着对大自然奇妙的幻想,流呀,顺着山绕过石,不停地流。我有时被乱石阻塞。有时被泥沙搅浑,但我浑浑噩噩,不知宇宙的真谛为何,不知生命的价值何在。我绕过碎石,又淙淙地向前流去。还不时仰望夜空,欢乐地听起夜莺的歌唱。
多么美丽的春天呵,我流淌在山间小路上,路边盛开着艳丽的鲜花,魄岩上嫣红的挑花,轻盈的绿柳笑靥迎人。我接着她们轻轻流过。她们对我说:“小溪,你就这样快活轻松地流下去吧,这就是你的幸福,你的归宿。”我点头,得意地顺流而下。
一天,突然天昏地瞑,山崩地裂般一声巨响,我猛地不能动了。我看不见天,看不见地,看不见桃红柳绿。我虚飘飘不知自己是否还存在。我死了,却又渐渐苏醒。我缩在一块硬壳里动弹不得,溪水被阻隔,我渐渐枯竭。干涸……能等待死亡么?我虚弱地问自己。突然石缝问闪烁着凡束阳光。“呵,太阳!”我大喊着:“我真喜欢你,你是万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如今你又出现了,我听见发自宇宙,也好像发自我自身深处的声音:“挣扎、奋斗。拼搏、超越,你才能找回自我!”我沉默了,我想着那欢乐的玫瑰色的日子,但那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永恒的、永悟的真理是什么?我叹息。我思索。我寻觅----
阳光又出现了,而且愈来愈灿烂。我似乎有所领悟,于是我开始挣扎,开始奋斗。几经拼搏,几经寻觅,我的溪水渐渐多了,渐渐活而有力了。猛一挣扎,我竟从埋藏我的地下跳了出来。经此挫折,我反而比过去粗扩了,宽阔了。我跳跃在岩石。树隙间,有意地寻觅起同伴——原来道道山粱间都有那么多或比我大,或比我小的溪流,它们都和我一样向前不停地奔泻。大自然使我们越靠越近,越聚越宽。终于我们汇聚成河。汇聚成大江,最后我和我的同伴们一齐涌向无边的大海。
在大海里我才发现我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因为我已把我的涓涓细流,无条件地奉献给了大海。
1、小溪是“欢乐”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小溪是怎样战胜第二次挫折的?
3、小溪是怎样懂得“挣扎、奋斗、拼搏、超越”这个生活真理的?
4、小溪两次走出困境、第一次是“自然地从石缝中窜了出来”,第二次是“竟从埋葬我的地下跳了出来”。说说“窜”与“跳”有什么不同?
5、小溪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6、小溪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因为我已把我的涓涓细流,无条件地奉献给了大海
2.奋斗。几经拼搏,几经寻觅。
3.突然石缝问闪烁着凡束阳光。“呵,太阳!”我大喊着:“我真喜欢你,你是万物之母,你是光明的源泉。”
4.窜:显得很轻巧,衬托出了第二次挫折的的困难与艰辛。条: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快乐。
5.奋斗,拼搏的精神,和向往光明,支持光明的行动。
6.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行行色色的挫折,但我们不能丧失信心,要努力的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
仰望母亲 阅读题3月2日,三八节前的一日,太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机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我愣愣地看着母亲。

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不过,我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着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这话,请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着!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母亲笑道:“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巳不在洗衣了。

罗曼•加里写下《我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巳离开了人间。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但是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多年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静,归于平淡。养花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我想,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我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母亲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亲。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次读到这里,J乙t头最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爱意氤氧让我去联想,去感触。

我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含着泪,静静地望着她——我不得不仰望我的母亲。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看,伛偻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1米50的个子显得羸弱而又坚强。

寻常的母亲,总会在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猝不及防地流泪,让我不得不提笔写下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刻痕。
1.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着,伛偻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1米50的个子显得蠃弱而又坚强。(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的身影几近透明?说母亲的个子不足1米50前为何用了已经一词?)
2.文章开头“母亲让我眼睛湿了”一句,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与全文所描述的情调气氛有什么关系?
3.文中说,“母亲已不是第一次如此平静地脸上含笑地与我谈及身后之事了••••••我原本不需要发愣的”,但为什么仍旧发愣?
4.作者为什么以“仰望母亲”为题?
1、1、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80多岁的高龄,背驼发白,不足1米50的个子。
“已经”显示出母亲的苍老羸弱,与后面的“坚强”相互照应,更加表现出母亲的平静达观和精神品质的高大。
2、表现了作者听到老母亲谈及身后之事时的突然、惊讶,一股悲苦涌上心头。
奠定全文基调,为后文我的感情变化做好铺垫。
3、母亲到了这个年龄,谈及身后之事本来正常,但,我对母亲对于死亡表现出的坦然和达观所惊讶,因而仍旧发愣。
4、第一,我坐在小凳上,要仰起头看母亲;
第二,母亲精神品质的高大,须仰视。

鸟巢的风味

①因为山青水秀,地处湘东的老家自然多鸟巢,不过,那还是在我年少时节。

②那时候,我家门前,有几棵高大苍翠的大樟树。每望一眼郁郁葱葱的大樟树,我总有一种爬上去的欲望,只因在高高的树之顶端,有盘缠于树杈上的鸟巢,常有三三两两的喜鹊喳喳地来来往往。

③喜鹊黑亮灵巧的翅膀,如豆的眼睛流转不已,飞姿自是美妙,乃至给飞翔留下足够的温暖。在美丽的春天,鸟巢里常隐约飘来小鸟叽叽之声,过路的人便自然而然沉湎于梦一般的清纯。

④老家的鸟,大都很狡猾。喜鹊高高在上,还有一些鸟则干脆将巢藏得深深的,或在树叶浓密之处,或在树之尖端。总之,要么让人可望不可即,要么根本不让人看到。偶尔,常常是落叶时节,当孩子们玩得疯癫之时,一抬头,便发现不远处矮矮的树梢上,垂挂着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巢。不过,当发现它时,其实已是空巢了。

⑤麻雀多得很。那褐色羽毛上布满了黑色斑点的小巧的鸟儿,一天到晚在屋檐下,叽叽喳喳,飞来飞去。它们的巢就藏在屋檐下的某个墙洞里,洞口黑洞洞的,若将手伸进去,常常能掏着几颗圆圆的麻雀蛋,或一两只丑丑的小麻雀,黄黄嫩嫩的嘴,不停地张开又合上。可过一段时日,若是再去摸那个鸟洞,常常一无所获了。

⑥后来,我离开了乡村,远离了鸟巢,也远离了鸟。在繁华的家乡小城,自是难以见到鸟的踪影,内心空落了几许,好在,时有鸟巢淡薄苍灰的身影飘荡在我的梦里。不知为何,我执著地萌生了一种想法,真想成为一只美丽的鸟,翩飞在枯瘦的枝头上。变不了鸟的我,自是对鸟巢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

⑦又是一个初春时节,我来到山东大平原。车窗外,一望无际的旷野上,多是光溜溜的树。很突然地,一棵高高瘦瘦的树傲然于眼前,那光光的树梢上,赫然苍黑一团。我张望再三,惊讶地发觉,那是一只鸟巢。谁知,从青岛至烟台,一直到济南,只只苍黑的鸟巢,竟绵绵不绝地撞击着我的视线。

⑧试想,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公路两旁,绵延着一排排光溜溜的树,隔不了多远,便有一只苍黑的鸟巢挂在树枝之上。可以说,所有的鸟巢,看上去都厚重,由一枝枝苍黑的树枝错落有致地搭成,爽朗,朴素。偶尔,自苍黑的鸟巢,也会飞出一两只黑羽毛的鸟。虽不知其为何鸟,我仍被一阵翅膀的扑棱棱拍击声所震颤。

⑨真想不到,在苍茫的平原上,鸟巢以一种全新的风味,令我无法回避无法平静,给了我异乎寻常的触动。而穿越时空的隧道,老家的鸟巢,以蒙太奇的手法,执著地闪烁。可我惊异地发现,南方老家的鸟巢,在森林茂密、山重水复的世界,莫名地迷失了飞翔的方向,有着一种战战兢兢的谨慎,如履薄冰。北方的鸟巢,则洋溢着关东大汉的坦荡,无遮无挡地走近世人,却得以守住自我的风味。

⑩其时,一棵又一棵树,一只又一只鸟巢,自我眼前掠过,传递着鸟的声音,我有了一种行走于大地的心情。一种全新的感觉,一种渴望闯荡的锐气,渐渐地漫溢而来。

19.“老家的鸟,大都很狡猾”一句中,“狡猾”一词有何妙处?
20.请从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方面,赏析第⑤节中划线的句子。(3分)

常常能掏着几颗圆圆的麻雀蛋,或一两只丑丑的小麻雀,黄黄嫩嫩的嘴,不停地张开又合上。

21.文中写出了鸟巢的哪些“风味”?请简要概括。(4分)

22.文中描写北方的鸟巢时,没有对鸟作详细描写,为什么?(3分)

2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作者对鸟巢“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5分
19.(3分)运用拟人手法(或贬词褒用),(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家的鸟筑巢的习性,(1分)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1分)

20.(3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运用叠词,(1分)表现出年少时我的童真童趣(表现出年少时的我对麻雀等小鸟的喜爱之情)。(1分)

21.(4分)①南方老家的鸟巢:有着战战兢兢的谨慎.(2分)②北方的鸟巢:厚重、爽朗、朴素,洋溢着坦荡。(2分)

22.(3分)使内容详略得当,(1分)突出鸟巢不同的风味,(1分)触发对人生的感悟。(1分)

23.(5分)①鸟巢寄托了年少时与鸟相伴的美好记忆。(2分)②离开乡村后,已难见鸟的踪影,内心空落时,鸟巢成为梦中的寄托。(2分)③鸟巢引发了我渴望闯荡的锐气。(1分

❷ 求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课内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和课外的 答案!!!!!!

杜甫诗三首•综合能力测试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 ) 眦( ) 簪( ) 逾(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3.《 》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 》和《 》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__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天明登前途,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造化钟神秀( ) 决眦( )
家书抵万金( )( ) 浑欲不胜簪( )
五、阅读
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 ) 新战死( ) 未去( ) 犹得( )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 )________ 戌( )________ 戎( )________
(2)衰( )________ 哀( )________ 衷( )________
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战争之惨烈:________________(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________________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________________
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
“________”,揭示主题。
六、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dài zì zān yú
二、1.子美;少陵野老;唐;现实主义 2.唐;盛;衰 3.望岳;春望;石壕吏三、1.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 3.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4.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
四、钟:聚集; 眦:眼角; 书:信; 抵:值; 浑:简直。
五、1.书:信;新:最近;去:离开;犹得:还能够。 2.(1)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g,戎马一生。 (2)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g,无动于衷。3.①②③‖④⑤‖⑥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1)三男邺城戍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听妇前致词 5.安史之乱
六、1.(1)妻子和儿女 (2)纵情饮酒 2.剑外忽传收蓟北 3.“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夹(jiā)岸 舍(shě)船 豁(huò)然开朗 屋舍(shè)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 种(zhòng)作 衣着(zhuó) 垂髫(tiáo) 便要(yāo)还家 咸(xián)来 邑(yì)人 语(yù)云 诣(yì)太守 刘子骥(jì)
二、 解释下列加点词。
1.缘溪行: 沿着,顺着 2. 夹岸: 两岸.夹,在两旁 3. 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4. 豁然开朗:开阔明亮的样子。 5.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6. 桑竹之属:类。 7.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8.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9.怡然自乐:欢乐愉快的样子。 10. 欣然规往:计划。
三、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表条件关系连词)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三、 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志】处处志之:做记号 寻向所志:标记,记号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及】及郡下:到了 由表及里:到达
【遂】遂迷:终于 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
【乃】乃不知有汉:竟然 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屠乃奔倚其下:就 乃悟前狼假寐:才
【其】欲穷其林:这,那 既出,得其船:他,代渔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他,代渔人
四、 翻译句子
1.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桃林的尽头。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五、 理解默写
1.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本文中明显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明显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六、问题理解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 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3.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4.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6.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7.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8.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设计
[ 2022-9-20 17:39:00 | By: zyj1112 ]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 )鲜有闻(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3)可爱者甚蕃(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亭亭净植 ( ) (6)宜乎众矣 ( )
(7)无案牍之劳形( ) (8)无丝竹之乱耳( )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 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7、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
(3)可以 , 。无丝竹之乱耳, 。
(4)菊之爱,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 代哲学家。
(2)《陋室铭》作者是 朝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 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3)“说”“铭”是古代一种文体,请你再举出二例与之相类似的文体。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7、《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A: B:
8、文中作者歌颂的是莲花,却几次提到了菊、牡丹,其用意是什么?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志洁高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的句子是; 。
10、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2、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13、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三、读写链接
作者在《短文两篇》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莲”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同时还要写出你喜爱的原因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答案
[ 2022-9-20 17:57:00 | By: zyj1112 ]

22、短文两篇
一、
1、xīn tái rú dú shǔ fán yū zhuó xiè xiǎn
2、D
3、(1)这(2)没有学问的人(3)多(4)洗涤(5)立(6)应当(7)使……劳累(8)奏乐的声音
4、A
5、D
6、(1)B(2)D
7、略
8、(1)《周元公集》、周敦颐、宋(2)唐、刘禹锡、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用韵(3)表、记
二、
1、三个方面,从陋室的环境、陋室里的人及陋室里主人的活动三方面来描写的。
2、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陋室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惟吾德馨(4)何陋之有
4、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
5、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6、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不做低级无聊之事等/(围绕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来谈即可)
7、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8、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
9、(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
(3)中通外直
(4)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
11、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2、品德高尚的人(或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以)
13、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略。点拨:写出植物本身的特点及给你带来的启示、原因。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董元在2023-06-24 17:01:57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qita/237119.html


上一篇:善良的阿呆小说全文阅读
下一篇:龙公案小说在线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