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散文阅读指导
㈠ 关于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格式与技巧 有什么好的资料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解说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用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
语言风格用语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 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⑵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⑶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⑷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⑸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㈡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㈢ 阅读小说、名著、散文有何作用,怎样阅读收益最大
课外阅读的作用巨大,恐怕任何师生都不否定。 首先能适应中考需要,中考课外阅读题与作文分数比例最大,如果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就像有人说的:不上语文课,照样考高分。这也许夸张了点,但却实实在在地点出了课外阅读作用之巨大。而且阅读兴趣一旦养成,多读多看,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见闻,还能培养凝神静气的心境,充实人的生活。
然而,学生阅读的情况却令人忧虑,特别是农村。据本校初三6 个班级调查显示:初三两个学期里240个学生只有23人次借过书,课外阅读最多的是各式各样的作文书,学生想从作文书上找捷径,应急也许有一点效果,可想真正写好作文,最有效的途径仍然是多读课外书。
问题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与习惯,班级与学校没有读书氛围与习惯,因此,最关键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提供便捷的阅读条件。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实施这一方案前提是教师阅读量要广,不仅局限于教学参考书。方法有:
1、上课时有意识地插入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故事等。如教学《荔枝图序》,让学生知道古代荔枝是难得一尝的珍品,故有诗“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讽刺统治者的无耻。上《父子情》一文,说说世间令人感动的父爱,甚至动物的故事。生了兔瘟的母兔硬是支撑着,多活了一个多月,把小兔生下来后才死去。当了爸爸的大狗被幸福冲昏头脑,为母狗捡骨头时被车撞了,依然把骨头送到母狗身边才倒下。
2、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课文联系紧密的内容。
如教学周建人的《蜘蛛》,周建人是生物学家,而其兄鲁迅是众所周知的大文学家。可以说说他们三兄弟的故事(还有周作人)。学生一定很关心,然后指出,这可以通过阅读《周作人印象》、《鲁迅印象》等书来了解。
鲁迅作品多,《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朝花夕拾》,里面还有什么内容,可以借来看一看。教学古代诗文作品时,同时推介与著名诗人相关的书,如李白、陆游、苏轼、李清照、陶渊明、王维等。让学生了解诗人经历,写诗背景,还有什么诗等等,可利用一节课或早读专题研究介绍某位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它重要作品。
3、长篇故事,不妨演绎一下精彩的故事情节,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又如何,他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惩治小痞子,大闹野猪林,只要绘声绘色地讲上一个片段,相信学生兴趣是会被调动起来的。
又如教学《出师表》、《隆中对》,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比比皆是,为什么不鼓动学生去读一读《三国演义》呢?
4、利用电视传媒的效果。如正播放学生爱看的《聊斋》鬼故事,告诉学生,书上写的有比这更精彩的,除了学过的《山市》《狼》,还有《崂山道士》《婴宁》《小翠》等,更有趣,看的同时,还可以学点文言。
提供与创设阅读条件。
有的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却由于借阅图书不方便而受到极大的影响。又加上时间上安排不过来,不知借什么书,怎样才能借到自己想要的书等问题,一时被撩拨起来的读书欲又被遏制了。为此,我根据本校和其它农村中学实际,尽量为学生创设以下条件:
1、集体借阅,统筹省时。
开学初,语文教师和语文科代表,各小组长去图书馆选书(根据后文所确定的读书计划),和图书管理员商量好,假设全班有50人,那就把本班所有同学的借书证全用上,一次性借足 50本书,这样,所借的书内容丰富,不重复,省去大多数同学借书等待、查阅书目的时间,又省去图书管理员的麻烦,一学期只借还一次就可以了。书借到班上后,把书目登记好,粘贴在墙上, 同学之间再互相借阅,如果能把这50本书看完,不知有多大成效呢!
2、开辟班级图书角。每一学期动员每生借出自己拥有的一本书(愿意的可多借出几本),作为公共图书阅读,书名也在墙上列出,每个人管理自己的书,借阅情况也是自己登记(若是丢失或上课偷看被没收,均赔偿损失),期末返回到各人手中。
3、捐钱订阅杂志。
每生一年捐出2 —5元钱来共同订阅几份杂志,如《少年科学》、《少年文艺》、《初中生》、《读者》、《青年博览》、《青年文摘》等。让学生花两天的零用钱,即可每个月都读到新鲜故事,看到新鲜人物,学到新鲜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在班级内备足图书,不必为“米”“源水”而发愁,加上一些爱书人的大力提倡,相信一种读书的氛围能很快形成。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教师可按年段安排,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理解能力及结合教材编排,制定计划如下:
初一:
1、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如《安徒生童话》、《克雷洛夫童话》、《伊索寓言》、中国现当代童话、寓言等,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等。
2、蒲松龄《聊斋》、鲁迅《朝花夕拾》朱自清、老舍、现代作家散文选集。
3、适当安排了解一些古代诗人、诗作的了解学习。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杜牧、李商隐、欧阳修、王安石、陆游、李清照、辛弃疾、陶渊明、曹操等。
初一暑假: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高尔基《童年》、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初二
1、冰心散文《繁星》、《春水》、中国现代诗选(如冯至、何其芳、郭沫若)
2、古代诗人文天祥、苏轼,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外国诗人普希金、屠格涅夫。先秦寓言集。韩愈诗文,边塞诗歌,元代小曲,司马迁《史记》,罗曼·罗兰《名人传记》,
3、科学小品文,名人故事集,科普科幻故事集,。
初二暑假:《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三:
1、宋人词(晏殊、李清照、范仲淹等),苏辙介绍,《诗经》、《汉乐府》,
2、鲁迅小说杂文评注,茅盾文集,
3、欧·享利、莫泊桑中短篇小说,泰戈尔《流萤集》、《飞鸟集》、《园丁集》
初三暑假:《西游记》、《红楼梦》、其他散文等。
指导阅读方法
1、内容指导
阅读长篇名著,要注意书中各个人物、主次要人物告别是哪个人物最精彩,通过哪些故事情节来表现,如看《水浒传》,“武松”这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景阳冈打虎,杀嫂祭兄、醉打蒋门神
寓言,故事分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其中的寓意、道理,名人传记中对名人一生主要经历,主要事件能了然于胸。
短小精悍的美文,要学习美的片段,学习修辞运用,语言文采。
阅读速度训练
注意经常拿出规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一目十行的本领。
阅读时间安排
教学生学会见缝插针,利用中午、傍晚、饭前饭后等时间来阅读一些杂志短文等,周六、周日等较长时间的就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的,养成习惯。
读写结合
读书要做笔记,动手动脑,教师可定时抽查学生的笔记,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
展示阅读成果,尝试阅读甜头
1、开展各类活动,展示阅读成效。
读完成语故事书,可开展成语故事,成语难写字比赛,书读得多的人,就能获佳绩,激发其它学生也学好成语,颇有用处。
还有“课外名著知多少”“古今名人知多少”等活动。
2、学写诗、童话、寓言
学了童话、寓言之后,学生学写,大部分的学生寓言故事编得很精彩,寓意明显,内容生动。拟人、比喻等手法应用得恰到好处。好的作品,把它们打印出来,编成册,具上学生姓名,学生俨然成了寓言、童话作家,学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未见的大雪忽然来临,正巧学生刚学过一些现代诗,我叫学生试写,学生诗兴大发,有好几首还真不错,把它们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学生便有了“诗人”的成就感,后面事实证明,甚至有人在作文中尝试写小诗,虽然写得不是很好,但可见学生的兴趣已经得到激发。
3、“优秀读书笔记”展评
选取比较出色的读书笔记,时常展出,互相学习参考。
兴趣从阅读中来,阅读能增进兴趣,教师应多创设条件,多在指导上下功夫,相信学生能走出广阔的阅读天地
㈣ 语文阅读技巧 所有的 小说 散文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50分 好的追加50
我是高三学生,我和你一样将面对考试,只不过是高考......语文其实最简单
我要用我的经验告诉你如何做阅读 散文有写景散文和叙事抒情散文,首先说方法:首先先看文章,最最重要的一点:认真地看一遍尽力的去身临其境,这期间一定要 踏下心来切勿焦躁 。这样你将能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第二步看题,我所做过的题有一种类型是给你文章中的一个场景让你说出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这时回到这句话再读一两遍,一般这些都是很含蓄的句子,不会让你很轻易的理解,但是如果你第一遍把自己身临其境你将明白这种感情是什么,写在纸上的回答也有技巧,我就比较爱写的一个公式就是“作者通过........样的语言/通过描绘......样的景物,用了.....的 修辞手法/写作手法 表现了他的.........样的心情,从文章其他句子也有所体现”。
第二类题是让你概括要点,这类题无公式但很简单,要点都在文里(技巧是 一般 以段来划分要点; 并且找每段最短的句子,一般这类句子有概括意思),找有概括意思的句子浓缩后分条列在横线上即可。
第三概括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抓住这个词语并在文章中寻找有这个词的句子,在这些句子中找到描写词语的 形容词 ,这就是特点...
第四也是最复杂的一种,一般是分析文章的结构的特色,文章的内容的特色,然后做分析。这类题要先答出“这篇散文是以........来表达.......的感情的,从结构上来说,本文用了........(先叙事后抒情或总分或分总)的结构,内容上运用了大量的....(修辞)和大量的.....(写作手法)。运用这些手法,作者把.......的感情抒发得十分真切”。
也就这四种了 主要还是那一点一定要身临其境
我中考语文成绩102,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都是我的真传
(一般中考就考散文)
最后祝你考好(当然也祝我自己..)
㈤ 八年级语文 课外阅读(记叙文、小说、散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多阅读,多积累,不能速成;
2依照文体分析
3.问题从文中来,故答案必在文章中;
4.多做阅读,必要的习题量是不可缺的;
5.初中段的阅读并不难,只要用心和用功,绝对没问题;
6.不必急于找捷径,那些法则与定式,就如学游泳时的方法,即便背的再熟,到水里也不见得有多大用——只有先学会不沉底才能再谈其它.
㈥ 求语文各类阅读题题型解答方法与技巧(小说 散文 议论文 记叙文等等)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常见做法:
一、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体到文章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
二、分层归纳法。分层归纳法,就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㈦ 小说,散文等类阅读有什么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解说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用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
语言风格用语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 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⑵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⑶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⑷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⑸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㈧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提高散文阅读能力8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常言说,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就此问题曾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许多老师都谈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并针对“有效”二字展开了讨论。
下面就将校老师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以备互相学习和借鉴。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
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
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老师们认为:
1、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
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书。
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
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
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
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
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
例如,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让学生这个的舆论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阅读。
例如,在教室里,进行读书方面的特色装饰,张贴读书方面的富有启发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的鼓励语。
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自发建设小小书馆,合作创设书香环境,增进阅读氛围。
第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开家庭读书交流会。
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引导。
3、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所以,要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在课外阅读实践中,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
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此法得益于美国的“读书俱乐部”:假如一本书被引进青少年俱乐部,一个孩子说好,大家即刻会跟上先睹为快。
如果一个孩子没读过热销的书,当别的孩子就这本书谈得热火朝天时,这个孩子就会产生孤陋寡闻、被冷落之感,便也会赶快去买本来一饱眼福。
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对阅读方法的认识,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4、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
联系生活,抓住阅读机遇,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
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电视了,比如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英雄》、《封神榜》等,还有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大闹天宫》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
看这些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和热播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注意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
现在自己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应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极为有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
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
文学名著什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
要有长计划、短安排。
制定长计划,是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
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引导学生投入真情实感。
读书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是能不能读好书的关键。
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
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由情感驱动,引导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物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
3、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可让学生进行圈圈点点,完成读书笔记。
笔记中“本书主要人物”、“学到的词汇”、、“最喜欢的段落”、“本书值得讨论的要点”、“配的插”、“为本书设计的广告语”等栏目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再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多读,重视阅读积累多读,是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
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
多读,首先阅读的品种要多。
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
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
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的精神喜爱;
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节伏跌的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
常识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秘给人的思想的启迪。
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多读,还要特别强调诵读。
诵读,也是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
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所以,叶圣陶先生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因此,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四、检查阅读效果,推动阅读深入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
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
定期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
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需,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从而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㈨ 请简要概述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小说阅读教学设计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肯定是从两种文体的特点入手了。散文是形散神不散,可赏析语言,行文结构脉络,修辞等艺术,文章主旨角度设计。小说就牢牢抓住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