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和大众传播
A. 网络传播和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区别。
公开的(受众不为人际交往范围所囿)
利用科技发送手段
间接的(在发送者与受众之间存在时间空间距离)
单向的(在发送者与受众之间不发生角色互换)
(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单向性。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得最显著特征。
面向分散的群体(受众是匿名的,无阶层和群组之分)。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同时,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而且,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B. 网络传播和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区别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络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
大众传播是社会媒介组织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电子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公开地传递自己用各种手段复制的信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以特定的多数人为传播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传播类知识可以进入传播网学习
C. 想了解大众传媒方面的知识,请大家推荐几本书
1.《大众传媒素养论》作者:陈先元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2. 接下来有了基础 下面的你学着读吧
现代新闻编辑学 16.00
正在发生的历史(上、下) 50.00
实用新闻采访 29.00
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 25.00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广电卷 27.00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卷 20.00
走向媒体 16.00
英美媒体文萃 23.00
隐性采访论 22.00
新闻学核心 26.00
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 29.00
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 28.00
美国新闻史 89.00
新闻舆论研究 25.00
互联网新闻编辑实务 22.00
2022美国最佳新闻作品集 28.00
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 28.00
体育新闻报道 45.00
新闻心理学原理 32.00
网络新闻实务 45.00
新闻写作创新智慧 50.00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 66.00
新千年新闻文体即用即套 20.00
现代新闻写作教程 38.00
新闻写作即用即查 36.00
新闻采访与写作 31.90
金玉良言 24.00
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 22.00
描述世界 30.00
中国新闻教育论文集 9.90
外国新闻史教程 28.00
网络传播学 22.00
当代新闻理论 38.00
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 26.80
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 22.00
大众传播心理研究 22.00
中国新闻教育史论 28.00
新闻监督学 16.00
传播学基础理论 26.00
媒体的力量 20.00
新闻伦理学 19.00
新闻传播学 24.00
新闻美学 19.00
电视新闻学 18.00
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39.00
报纸编辑学教程 30.00
应用电视学 52.00
中国电视产业评估体系与方法 32.80
制片创作大全 36.00
中国电视市场报告 98.00
现代写作教程 22.90
应用文写作实训教程 28.00
写作基础与应用 21.00
写作学教程 26.00
公文写作技法与赏析 28.00
电视摄像艺术 18.00
借我一生 42.00
中国电影名片快读 25.00
中国文学名著快读 24.00
外国演讲辞名篇快读 25.00
外国电影名片快读 25.00
符号学 31.00
视觉文化 29.80
中国当代诗歌史 28.00
荣誉 38.00
电影艺术词典 38.00
媒介春秋 24.00
电影创作类型论 22.00
虚构的自由 35.00
镜像与文化 34.00
蒙太奇论 28.00
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 28.00
笑的艺术 17.00
2022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 26.00
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精选 16.00
解密国际传媒集团 48.00
世界新闻传播100年 36.00
媒介效果研究概论 28.00
中国传媒资本市场运营 38.00
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 38.00
新媒体革命 24.00
如何成为顶级记者 29.90
高度决定影响力 66.00
揭开真相 22.00
传媒影响力 48.00
激活传媒 29.80
媒体的扩张 32.00
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 88.00
美国报纸产业 29.80
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 50.00
交流的无奈 36.00
意义的输出 35.00
大众传媒经济学 28.00
符号透视 19.80
媒介市场评价研究 22.00
传媒产业发展的系统理论分析 20.00
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 25.00
外国媒介集团研究 20.00
全球传播 29.00
传媒与文化领导权 14.50
大众媒介导论 23.00
超越传媒 16.00
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 21.50
电视媒体广告经营 34.00
香港内地传媒比较 32.00
杂志学 23.00
整合传媒 28.00
D. 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的区别
首先,大众传播是网络传播的爸爸。
大众化和个人化的:大众传播大众化,网络传播偏向个性化。
非目标性与目标性:大众传播面向的是大众,目标模糊。
单向为主与交互为主:大众传播单向的。
区域化和全球化:大众传播全球化。
你这是哪的题啊。。。这么憋屈。
E. 大众传媒和大众传播有什么区别
大众传播是一个大概括,而大众传媒是其中的工具。
F. 高分悬赏!网络小说的传播学分析
一、定义
网络小说是指利用网络如BBS、Web界面连载发表的小说,与一般的小说比起来,网络小说的语法会更近口语并充斥网络流行语,另外除了文字内容,利用符号图案排版等进行变化也是其特色。网络小说是网络小说的主要形式。
二、发展
在中国网络发展最快的那几年鲜有好的小说出现,是因为当时作为网络小说第一大的网站对小说的原创并不关注,而后随着几大原创小说联盟的逐渐强盛网络小说才真正的抬起了他的头,网络小说的形成是因为网络时代人们对阅读娱乐的需要和追求正在转变又加上有商业公司的推动使得网络小说如鱼得水一般蓬勃发展目前中国网络小说的数量正逐步取代其他的小说类别成为中国第一的小说群。可以推诉到西路小说具体时间记忆已经模糊,最早的网络小说其实是论坛形式的YY小说,当初只是游戏之做最早崛起的几个团体分别是天鹰小说(已倒闭)幻剑书盟等,因为起源相同所以初期关系相对不错,后来因为起点的出现相成了三足鼎立的形态.因为盛大的加入使的起点一枝独秀.第一本书已经很难追究如果说有记载的比较早的书就该是天魔神谭了吧。
1、理想时代
中文网络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底和1991年初。1990年11月28日,中国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迈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步。
1991年王笑飞在海外创办了中文诗歌网。中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网络上发表《奋斗与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网络小说。1997年11月2日的凌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论坛里发表了一篇名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时之内,几乎传遍了整个网络。这是网络小说初次在传统媒体上比较有影响的登台亮相。
发展到1998年,电子公告栏(BBS)上出现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网络小说《活得像个人样》。由于这篇网络小说在电子公告栏上多次辗转张贴,原作者据说为邢育森。此外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莫仁的《星战英雄》也风靡一时,小说门户网站如黄金书屋以及各种各样的个人网络书屋纷纷而起。1999年开始,更多的小说网站如榕树下、收费小说网站博库等大量成立。从2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阅读和写作;小说网站在经历了发展,整合,兼并,以及其他困难和波折之后,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网络技术基础上走向成熟,网络小说本身也出现了分化,2022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2022年今何在的《悟空传》、202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林长治的《沙僧日记》等优秀的作品不断出现。此后的几年里,个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断壮大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的写作运动。
2、商业时代
在网络还处在门户为主时期 读者发现新的小说类网站大都是通过雅虎等门户进入,或者是通过各站间的友情链接。友情链接几乎是很多网站发展新成员的唯一方式,新网站进入困难。在这种大环境下,黄金书屋利用先发优势牢牢占据了网络书站老大的位置。号称“上网读书不识黄金书屋,再称网虫也枉然”。 在2022年11月的时候,宝剑锋等爱好玄幻写作创作的作者在西陆创建了玄幻小说协会。并于2022年5月筹备成立小说性质的个人网站,并改名为原创小说协会—起点中文网,简称起点中文网。在2022年5月15日,起点中文网成立的那一天,江南武士闯进了起点庆祝成立聊天群,大肆批评起点当时的书库系统,说得起点一干人等哑口无言。最终赢得了这场宿命之战的胜利,篡夺了起点网站建设的大权,将宝剑藏锋江南,并从此自号“藏剑江南”。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后世史学家对此大为感慨:“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人的相遇。。。改变了小说网站的命运”。 读写网是第一个实行网上收费阅读的玄幻书站(当时并没有VIP这个提法),而且是一建站就奔着收费去的。2022年2月读写网试运行,9月正式运行。建站的同时,发布“为推动原创小说的发展,本网计划向作者支付网络刊载的稿酬,欢迎原创作品加入”的声明。由于读写网建站的时机比较好,那时正是短信联盟最火的时候,通过短信代收费获得了大量的收入。当时,由于网站的建设人员过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规模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2022年底,中华杨和苏明璞等一批网络写手,离开铁血,成立了“明杨·全球中文品书网”。首次提出了VIP的概念。通过中华再起等热门作品,吸引了大批会员。到2022年4月1日,随着新版VIP阅读器的推出,起点VIP作品总数增加的100部,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远远超过其他网站。在起点的公告中称“经近半年的不断努力和发展,其中稿酬最高已经达到创记录的千字40元(即单章节2022人次订阅,就稿费而言已与国内出版稿费持平),数十部作品稿酬收入在千字20-40元间,起点累计发放稿酬已近十万余元,仅3月份起点VIP作者稿酬冠军就得到超过4000余元的月收入。”
目前网文江湖基本上是以幻剑书盟为代表的CCBA(中国小说联盟)与起点中文网南北对峙,而起点的优势明显。
三、特点自己总结。…………………………………………
四、对网络小说的传播学思考
相对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网络是大众传播中速度最快的,它具备大众传播的所有特点。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也使传统的大众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往印刷技术与广播技术之间的清晰界限正在逐渐消失;我们正从媒介缺乏的状况转为媒介过剩的状况;正在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的传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传播内容的窄播;正在从单向的媒介转变为互动的媒介。互联网改变了传播的一些基本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它重新定义了大众传播的概念。尤其是网络的大众传播是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之上的,同时,网络还有了社区类型的小众传播,比如“讨论社区”就反映出更多的人类传播的原始状态。也就是说,虽然网络传播仍然属于典型的大众传播,但它已分明有了人际传播的特征。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人际传播特征的出现并不是大众传播的倒退而恰恰反映出人类传播的进步。小说,作为一种人类信息与思想的重要传播方式,它也受制于传播媒介的变化与影响,因此,网络的出现也改变着小说。人们更看重网络小说读写的原因也正在于,通过网络人们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对于情感的传达、传播、交流的需要,而且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与太多的金钱,因为网络小说是一种“无纸化”的写作与阅读。
受众即读者,用在小说上即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作品的阅读者。到了网络小说时代,这个群体的身份与地位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网络小说强大的媒介传播优势,加上它所具有的人际传播的某些特征以及依据高科技的传播手段,使它天然具备了对以往小说传播功能的补救与优化作用,网络小说在小说的大家庭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小说也使“沉默的大多数”(即读者)变得不再沉默,它打破了过去长期形成的写作权力过分集中的模式,满足了人们发表观点、抒发情感的需要,从根本上解放了受众。由人民小说出版社出版的仿BBS情感小说《风中玫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受众参与写作的例子,人民小说出版社结集出版的这部小说,是将“风中玫瑰”的帖子和网友的帖子共同收录之后形成的,这是由作者和网友共同完成的小说,是最典型的读写互动小说。网络中出现的极为普遍的“接龙小说”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比如新浪网与《中华工商时报》合作的《网上跑过的斑点狗》也是一次著名的在公共空间中的读写互动尝试。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短暂地充当艺术家”已不是神话。网络解放了人,网络小说解放了读者,这种解放从大的背景上讲,实际体现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消解,给精英与大众精神上带来了一种平等状况,这种解放是有意义的;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对于个体的一次难得的解放,人们终于可以从商品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从技术理性的控制中找到一处心灵自由的空间。虽然这一空间的存在形式是非物质的、虚拟的,但在精神上,人们获得了自由。
网络这种新媒介的产生既是一种传播技术的进步,也反映出作为新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介的“人性化”特征。当小说与网络这种新的传播媒介相结合,从而以新的文本传播方式被创作与阅读的时候,就本质上来看,它并没有改变小说的基本特性。网络小说写作仍然遵循着老套的小说创作方法:从情节的构思酝酿到故事的素材来源,从基本的遣词造句到复杂的表现手法,从思维想象的能力到创作灵感的激发,从基本的形象塑造到社会生活的描绘,从个体情感的表达到审美理想与对社会人生的评介等,无不照旧。网络小说同以往小说的不同只在于它因为借助于网络,从而更多地表现网络技术与印刷技术的不同,它可以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以“超文本”形式链接起来,从而给读者提供更大的阅读空间与想象空间,带来更为丰富的娱乐兴趣与享受,将个体的欲望满足延伸到无限无穷的层次之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性的小说丧失了它的意识形态属性,实际上网络小说的意识形态性只是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分散化,每个人都以其个人的意识形态话语来组成整体的社会意识形态话语,而且这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社会意识形态话语。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小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从创作到欣赏的诸多局限中解放了出来,改变了小说原有的制作与传播方式,但网络小说本身除去网络媒介的技术因素却仍然遵循着小说自身的创作与发展规律。当然,“媒介即是讯息”,介质的变换,必然使小说这一概念原有的定义或外延发生一些变化;另外网络小说的存在的确也给维护整个小说生态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由此所引发的冲击也同样是深层次的。如果说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小说批评四要素问题,是从作者、世界、读者、作品几个方面对小说内部生产的运行机制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论述,从而大大扩大和激发了小说研究的理论视野,引发了小说研究的一次革命性进步,那么网络小说的出现则要求我们从更为广大的空间区域去研究小说,尤其要更多地从小说之外的领域去研究小说所受到的影响、面对的问题。借用布尔迪厄的一个提法,这就是一个“场域”研究的问题。“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在网络时代,如何处理小说场与其他场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小说场内各系统之间的占位关系及其变化,这应该引起小说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这是我们今天不该回避的理论问题。用场域的概念进行思考就是从各种关系中进行思考,网络与小说的联姻,只是为小说又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存的场域空间,给小说研究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切入点。它只是改变了小说的一些表达形式,而没有改变小说本身。
五、网络小说的问题及其救治
自古以来,小说一直作为一种高雅的、贵族化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尊崇与膜拜,中西方大体如此。如: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与“兴观群怨”将诗的价值与作用表述得淋漓尽致;曹丕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进一步把文章的地位、价值与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方,虽然柏拉图为了“正义”与“德行”试图将诗人逐出“理想国”,但他仍然坦承“自幼就和诗发生了爱情”;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并由此将诗看作是比历史更真实的论述,开拓了西方抬扬诗歌与小说的历史先河。小说作品的“卡塔西斯”(净化)作用,陶冶性情,化育人心,培养道德,开拓视野,滋润了无数孤寂而痛苦的灵魂,为无数生命燃起了希望的光芒。一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有相当大的成分都得益于小说对于社会运动、政治变革、思想启蒙的直接作用;面对现实的罪恶与残忍,人们总会到小说与艺术中去寻求幸福与慰藉;小说的审美之维以其与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也总是会被理论家们用来作为反叛麻木、病态社会的锐利武器。无论现实如何移转,小说艺术永远都执着于美与真理,引领着人类幸福与前进的方向,保存着人类最后的希望。然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似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小说,创作者较少将心思花在读者身上,而是更多地将关注的视野放在主体情感的灌注、主题的开掘、题材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修饰等这些作品本身的问题上去。因而才有了朗吉弩斯对于“崇高体”的论述,恩格斯关于戏剧“三融合”审美标准的看法等文艺理论原则的提出。作为一种良性循环的结果,在这种小说观念支配下,前网络时代的作品有思想深度,关注社会人生的深层问题,具有宏大叙事的特征。作家受到社会格外的重视,经济与政治地位普遍较高。然而今天,网络小说,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性几乎被消解殆尽,“重感性”“求刺激”“伤风化”的作品大行其道。网络时代,只有消费的逻辑,没有了真诚的信仰。写作是需要有知识储备的,需要有起码的人生阅历与文字修养,然而,小说网络化时代,这些已不重要。网络小说、博客写作已经将小说推向了“泛小说化”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文字公布于众,通过互联网广泛地散播。小说历来所推崇的崇高、深沉、美德、正义、人情等价值已经被逼到最不起眼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低劣的文字在诉说着低级趣味的故事。蔡智恒这个最早靠网络写作成名的人曾经坦言:“我并没有很好的小说底子,所以写东西是靠热忱而不是凭实力。”仅靠热忱而缺乏实力成就了痞子蔡,却败坏了小说。毋庸讳言,网络小说正处于幼年时期,它较之博大精深的传统小说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它的泛滥的自由必然会导致小说的沦落,上网者以匿名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表露情感,其中很多都是一种临时的表演,是一种无法信任的真实,而在个性价值实现方面,过度的偏激与无节制也常常使小说成为互相叫骂的工具,亵渎了小说的神圣性。基于此,有人从网络小说的多媒体技术给小说创作带来的隐患角度认为,网络写作削平了小说的意义浓度,抑制了读者阅读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网络小说在创作审美上的缺陷则表现在:一是创作主体的缺失性动机,二是媚俗取宠的审美心态。欧阳友权从一个总体的高度认为,网络小说的缺陷与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质量不高,让人只见“网络”不见“小说”,或者有“小说”而没有“小说性”;二是网络写作的技术依赖问题,网络只是一门技术,小说则是源于人的精神,技术只是小说借助的工具,它应该受驭于小说的艺术目的,为创作者遵循艺术规律插上创造的翅膀,创作者不可以技术优势替代艺术规律;三是网络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作者承担感的缺失问题。网络小说的确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但网络小说的兴盛我们却无法否认。有人将传统小说与网络小说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传统小说是经过几千年文火慢慢熬出的一锅老火汤,那网络小说便是一道时令小菜,新鲜,时尚,虽不如汤的实用,但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有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坚实土壤。事实如此,网络小说现存的不足与缺限的确不用怎么大惊小怪,正如法国小说批评家蒂博代所说:小说不能归结为若干部杰作,“如果不是由很快就默默无闻的成千上万个作家来维持小说的生命的话,便根本不会有小说了,换句话说,便根本不会有大作家了。”今天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网络小说写家的存在,没有庞大的网络小说阅读群,那么今天的小说就会是处境尴尬,举步维艰,一时被大炒而特炒的“小说的终结”问题也许真的就会变为既成的事实。本文相信,网络小说作为现时代的小说,是对这个时代表达方式和情感情绪的真实记录,崇高与美将以其深沉的情感魅力和人生逻辑终究会重新得到读者的尊崇与爱戴,而作为消费者的读者也不可能仅仅满足于欣赏一些肤浅的感性的文字,“写出好的作品”也仍然会是大部分作家毕生不变的至上追求。网络小说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评论家的事业则是替小说的这一未来呐喊助威。
G. 网络小说算不算大众传媒
网络小说通过在网络上写小说来赚钱,吸引更多的读者来看,所以说算大众传媒。
H. 网络小说兴起的原因
恩 这个问题因为我感兴趣 所以谈谈自己的观点1 首先不得不说 是网络的大发展 中国的网络技术 从90年代后 才有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在2022年后 网络逐渐开始普及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络和电话一样 也成为了家庭和学习的必备品 这就为网络语言 网络交流 网络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石 网络小说 可以说是传统文学小说的一个另类 但是却也属于其中的一个外延的形式 那么 在各个领域深入同化 并不断的交流融合的过程中 文学语言借助网络平台而成为一种新的语言的大趋势已经来临 网络语言 就是新的时代的语言和新型小说的生力军2写作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手稿方式 在一定的程度上 和80 90一代的成长的环境是有关系的 当代 这个X0后的说法已经被很多人广泛的接受了 90的非主流不论知道其内核否 都已经承载了一种新的文化 和代表着更新的方向 对于小说艺术的多元化 也是一种更加明确而新鲜的创造3题材的增加 视野的开阔 品味的差异性 而历史的发展 总是在一定的思潮下 不断的向前推进的 比如我们中国文学70年代的伤痕文学的所谓称呼 就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出来的一个新的雏形 而现在 新的小说样式和新小说的字样 就不再陌生化 西方的主流文学越来越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并且我们在吸收和学习中 也不断地在保留传统中国古典文学优势的基础了 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那么 网络小说 就是生力军或者是后起之秀简单地说这么多吧 自己的感觉而已 不论对错 只是一种选择
I. 大众传播的大众和网络传播的网民的主要区别
区别:
一,大众是传统媒体的受众,网民是新媒体的受众(即渠道方面)
1、从范围上看,大众是宽泛的受众群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受众;而网民是新生的受众群体,仅仅是网络媒体的受众。
2,从总量上看,大众远远大于网民。(不详细解释了)
3,从互动交流上看,大众处于被接收的地位,较为被动,且很多反馈这一环节;网民通过网络固有的特点,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和表达。
4,政治导向性上看,网民所接受的政治宣导远远弱于大众。毕竟,传统的四大媒体是政府的正在的喉舌。
5,受众特点上看,大众包含了各个年龄,收入,性别,行业等阶层的几乎所有的人群;而网民具有其自己的特点(不展开说了)
6,受众心态上看,大众容易受到群体压力、趋同心理等的影响而选择某一媒体产品;而网民比较没有这些压力,较多地忠于本身的意愿。
二、网民和大众本身是可以转换的。比如,越来越多的大众,同时成了网民。网民也同时接收着大众媒体的信息。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J. 网络文学和影视文化都是一种商品
1. 网络小说与影视作品的现状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发现,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检阅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渠道。像《步步惊心》这样的作品原来名不见经传,但在网上却经受住了大众的反复检阅,拥有了庞大的读者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被影视界发掘,改编成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另一方面,成功的影视作品,要靠成功的文学剧本,而网络文学的发达,又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种已经形成潜在市场的网络小说,很容易被影视产业挖掘,并成功开发。网络和影视作品之间已经形成了新兴的商业链条,两者可以做到互惠互利。
但与此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冲突。网络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也并非尽如人意。许多网络小说点击量十分大,因而带动影视界也来参与其中,想分得一杯羹。但是盲目的投入生产,带来的往往是广大小说读者的呼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很多影视作品不能很好地反映小说的意境与思想内涵,有的甚至大呼:心目中的人物被演员给毁了。当然,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地,并且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确实不是件易事。这种矛盾,大部分人相信是难以消除的。这也体现了文化产业资本在市场需求和管理取向面前的那种纠结。
2. 网络文化改编为影视作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于网络文化向影视作品转变的原因,我们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在浙江横店影视城询问了一些影视公司和相关人士。
(1).可以说,近年来,中国人开始摆脱单一的物质消费的基础形态,对精神需求的渴望更加迫切。而以前对网络文化比较排斥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们渐渐认识到,不是只有买书才是文化消费的高尚形态,观看影视作品同样也是一种主流的精神消费方式,它们并非出于对立面。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需求刺激了网络,网络文化无疑成了一个待发掘的富矿。其次,供给的增长,这也是文学生产机制向下延伸的必然趋势。原先的文学生产机制以专业作家为主,以专业文学刊物发表为标志。简单说,就是文学作品到纸面发表为止。但是近年来,“文学到什么地方为止”的问题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文学早已不是止于纸面发表,也不局限于以文字的形式发表。文学的终点要向下延伸,延伸到电影和电视中,进入整个文化生产的产业链条中去。可以说,大众的精神消费方式的提升带到了这种转变。
(2).商业利益的推动
网络文化的发展,让商家看见了极大的利益。首先,网络文化的源源不绝的资源,就为影视界提供了很好的文学基础。以前,一部影视作品往往要邀请作家为之编剧,在剧本还没有接受大家检阅的情况下,往往就被搬上了荧屏,这就大大增加了影视作品能否收益的风险。而现在,网络小说的大量兴起,既为之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让影视界在估摸出大众的口味之后,才投入生产,很好地减小了风险。可以说,网络文学确实是丰富的矿源。巨大的商业利益也是推动该趋势日益风靡的重要因素。 3.利弊
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担忧,网络力量的加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文化生产机制?我们经过调查,一致认为,网络既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未来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很多能人都在这里活跃着。网络小说影视化的成功也说明,今天我们对于文学评价的标准,正悄悄发生改变。仅仅七八年前,一个作家去写剧本还被视为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似乎影视作品和真正的文学是不能相容的,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但是今天,一个成功的编剧,他的收入和社会声誉已经远远超过一个纯文字作家。这也说明,网络的推动与传播,是不容忽视的。在将来,文学最大的成功形态,也许是影视化、产品化,而不仅仅止于书面文字。这也是网络带给我们的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网络作者还培养了一代人的新的文化口味。比如说,穿越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风靡了好一阵子,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所以发生这种改变,也是因为生活阅历的时代差异,很多传统作品所关心的问题,在新一代观众面前,已不再有市场。比如情感问题。这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那么复杂的家族关系、情感纠葛。再比如,过去的那种岁月艰难,为生活而拼搏的经历,在很多观众的人生故事里也是空白。再比如,那些古老的历史题材,也为人们所熟知,如果翻拍的话,也只是在特技和演员上进行提升,而对于题材本身,已经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现在大家追求的就是为了适应新的观众口味,老的编剧、导演于是不得不从网络作者中寻求作品,寻找突破。而网络文学的吃香,也为编剧,导演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改编于网络小说的影视作品的走红,反映出我们的受众基础、文化需求都在发生时代转变。我们的文化正在向新的大众方向发展。 3. 前景
网络文学的本质, 就是将大众的智慧汇集起来,是文学不在为专业人士所掌控,其实就是全民发动、全民创作。只有发动所有人的智慧,文学源泉才不至于枯竭。而网络小说向影视作品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这正体现出大众的文化品位正在受到重视,文学才智得到尊重与发掘。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国家,它们利用高校的创意写作系统,组织力量下到社区里面,开掘民间智慧。比如美国,让家庭妇女加入写作,或者帮助她们完成口述,后来形成了女权主义文学;让退伍军人尝试写作,后来形成了军事文学和反战小说潮流。韩国大抵也是如此。这也启迪我们,只有帮助全社会的人都来表达,让普通公众也能系统参与到文化创造中去,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繁荣和发展。网络改编作品的走红,反映出我们的受众基础、文化需求都在发生时代转变。我们的文化生产,要看到并且适应这种转变。只有帮助全社会的人都来表达,让普通公众也能系统参与到文化创造中去,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虽然这股热潮风靡一时,但终究会过去,当其发展到一个饱和状态的时候,新的热潮又会取而代之。文化产业资本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下去,在市场需求和管理取向的矛盾冲突中,市场会随机调节,找到那一个平衡点。当然,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也会给文化产业转型带来一些问题,所以相关管理部门的制约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市场与管理的协调运行,才能是网络文化向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4. 群众对网络小说改编的作品的看法
在我们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群众对网络文化改编成影视作品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这有助于扩大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和产业效益,能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传播开来,并形成有益的文化产业链条,但是有些问题依旧不能忽视,对网络文学的改编,不一味地求商业效益,而不顾大众的感受,比如说,有的网民高呼:有的影视作简直就玷污了他们心目中的人物形象。当然,合每个观众的口,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这方面的自我约束和群众监督还是非常必要的。总而言之,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已经形成了难舍难分的局面,他们发展前景还是有待观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