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熊仪
熊仪
发布于 阅读量 783
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壹』 如题,500-600字,讲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的

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这里涉及儒、释、道、墨、诸子百家,涉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史科技典籍,涉及传统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雕塑、书法、棋艺等等。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像陈世骧教授指出的《天龙八部》那种“悲天悯人”、博大崇高的格调,没有作者对佛教哲学的真正会心,是很难达到的。我们还从来不曾看到过有哪种通俗文学能像金庸小说那样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具有如此高超的文化学术品位

可以说,金庸作品既是作者以近代精英文化改造武侠小说的结果,同时又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熏陶的产物。从金庸小说,我们可窥见墨家见义勇为的游侠精神,儒家的仁爱、王道与民本思想,还可感受到道家深邃博大、无处不在的辩证方法。仅就文学本身而言,我们读金庸小说,也常常不禁联想到《庄子》那种瑰丽恣肆的神奇想象,寓意深沉的哲理色彩,飞扬灵动的文学语言。它们都证明着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小说里是以综合的形态存在的,这包括多层含义。

首先,指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由多元所构成,儒、道、墨、法、释乃至兵法家等各种思想成分都有。金庸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不同的需要,通过艺术形象着重体现或发挥诸子百家中某一家、某几家的若干观点,他本人却似乎并不特别偏向或执著地信奉某家的思想。金庸的传统文化观念本身就是多元融合。因此,诸子百家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往往不是单个地分离地存在的。比方说,他的小说赞美了儒墨两家的人生态度,同时却又肯定了佛道两家的哲理精神:采取一种儒墨与佛道互补的态度。令狐冲那么狂放洒脱,对师父却总是毕恭毕敬,蒙冤受屈也不反抗,保持尊师重道的传统道德,这既是人物性格的自然体现,也是金庸本人文化观念的不自觉流露。在爱国、重义、尽孝、尊师、守信这类基本道德观念方面,金庸小说从儒墨两家吸取很多,但在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选择上,作品又颇多佛道两家的思想。了解传统文化问题上的这种多元性,是正确把握金庸小说内容、防止和避免简单化论断的关键之一。

『贰』 金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金庸老爷子的对中国武侠文化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金庸武侠世界的人物描写,武功体系,都是其他小说不可替代的。

『叁』 金庸的哪部小说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我开始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同样是被其跌宕的情节、神奇的武侠世界所吸引,但是当我读完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之后,我开始为金庸的文学功底和金庸对传统中国人、中国观念的描述所征服。及至我读了《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之后,我开始入迷,因为书中隐含的是有关易、儒、道、佛等的各种价值观、世界观,并且由于这些不同观念而引起的冲突。金庸的书中,包括了易学的方位、经络、穴道,中国传统的算术、医药、书法、音乐、饮食、山川地理、风景名胜传说等等,不一而足。《笑傲江湖》中的五岳风光描写、经典成语“乘龙快婿”等的典故,还有佛祖传法中土的传说……《倚天屠龙记》中关于道教大派真武身世的传说;各小说中所涉及的数不清的名山、大川,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有武当山、五岳、昆仑山、峨眉山、青城山、雁荡山、长白山、终南山、长江、黄河、汉水、钱塘江等等;还有《射雕英雄传》中有关饮食、算术、易学的描述,无不让人读之有为之一探中国博大的文化的冲动!早前也曾有人把金庸作品中的菜式实践成金庸宴,也颇受赞誉!这应该是文学界少有的雅事啊~!金庸书中的情感故事也是颇吸引人的,但表面的情与爱的描写,里面其实穿透这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思考、也反映着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思想与时代变迁、政治理想等的冲突,如其中非常幽默、滑稽的“和尚娶尼姑,佛祖要怪罪一起怪罪”、以及师徒成为夫妻、夸辈分成为拜把兄弟的种种,无不是对传统礼教的反讽。其中关于隐者以及武功流派的描写,却在隐喻着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斗争、对历史、文化的不同看法,诸如“无招胜有招”、“一统江湖,千秋万载”、“敌强则强、敌弱则弱”等等,甚至包括“活学活用”等古朴的儒家教育思想等……这是怎样的丰富?是看都看不过来、学都难以学全的,试想想、其中古诗、古画、古音乐的传说、古棋谱等等,足见金庸涉猎之广、对中国历史、民间传说的了解是如何广博?!虽然文学作品有加工和艺术化的成分,但从其描述风格和处理手法上看,却无不浸润中国语言文学的美妙和精确! 阅读金庸小说,其情节构造、语言魅力、人物设置、场景描绘丝毫不比《红楼梦》逊色!金庸在安排人物出场,从细微处刻画人物特征、相貌、性格穿戴上都有独到的巧妙!金庸作品和《红楼梦》一样,从情节安排、场景设计、到人物形象,对话等等无不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那种推镜头、摇镜头式的描写,更是文学中的高明技巧,金庸往往让人物出场的时候先展现他(她)的容貌、衣着、神态等等,让读者先对其产生判断思维,然后再用旁人的反应来揭示他的身份、地位以及影响,这种富立体感的刻划,非没有高深文学修养所能为的。还有传统中国式的白话文,是地道的中国语言,风格与红楼梦极为近似,朴实但流畅、生动而接近百姓生活的话,看似简拙、其实是举重若轻,有中国传统语言特有的艺术美感,其间的缺乏形态让读者有大量想象、还原艺术形象的空间。金庸小说,有时候一个场面几百号人、有时候幽静而独特,甚至不同地方、不同季节的反应都那样精确生动,里面有多少名胜古迹,让人读之心生向往,如果作品是粗鄙的流行产品,怎会有这样的效果,怎会有桃花岛、蒙古大漠、云南大理等一批地方因为金庸而深入人心?算了,如果说,要写关于金庸小说的鉴赏,那么写上几十万字也完全不算多,但是,我敢肯定,有朝一日,金庸的小说研究,肯定会像现在《红楼梦》的文学研究一样,越来越鼎盛!也许,就像《三国演义》一样,金庸小说又会让一代代人们不断争论下去,让他的小说在争论中继续传播着经典、正宗的中国传统文化!

『肆』 为什么说金庸的武侠小说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金庸武侠小说处处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表现在外在的,比如小版说人物名字,就权像周芷若、李莫愁等等,都是出自经典传统文化;比如美食,就像射雕英雄传等等里面的或纷繁复杂的大餐或简单平淡的家常菜,都体现出来传统文化的意蕴。另一方面表现在内在的,比如爱国爱民的情怀、忠义当头的情操、隐逸潇洒的情结等等,更是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意蕴。

侠义天下

『伍』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究 研究性课题

金庸的出现,无疑对中国主流文学界构成了严峻挑战。然而,无论是接纳还是拒绝金庸,研究者们都很难跳出雅与俗、精英与大众等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即使是接纳金庸的学者也是把收编金庸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来衡定金庸雅俗兼具、模糊二值判断的武侠小说无疑是削足适履的。金庸小说事实上已对20世纪建立起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念体系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跳出这种二元思维设定的框架与模式,调谐接收金庸作品的文学研究频道?本文试图依托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本联动的文化研究理论,探寻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创意经营。

一、文化资本:在当代思想给养中运作中国传统文化

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可以表现为三种基本的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可以直接转换成金钱,它是以财产权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某些条件下能转换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教育的形式被制度化的;社会资本是以社会义务(联系)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某种高贵头衔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资本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具体的状态、客观的状态和体制的状态。文化资本的积累集中体现在我们所称的文化、教育、修养之中,文化资本的经营是对累积的文化资本的现实运用与转化,这一过程表现为投资者的辛苦劳作,显现为经营者各个时期劳动力的变化,这种文化资本的自觉经营,为“文化资本”整合其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获取高额回报提供基础核心,并且在社会结构的再生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金庸成长过程和小说显现的人的教养、德行、人性,经由创办报纸、撰写时评与创造小说,表现为一种努力摆脱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个体精神羁绊的努力,尤其是撰写时评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政治学出身的文化经营者那份“超目的的合目的性”追求,为他赢得了更多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经营空间。在小说创作中则体现为他自觉地以更多的时间投入以剖析人性与体悟生命。
金庸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待创作的认真态度,是他的文化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金庸以严肃认真的艺术态度对待武侠小说创作,精心建构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高度自觉地承传中华文化的价值,是金庸自觉经营文化资本并以此为核心整合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起点。
让传统文化运行于当代思想提供的给养中,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保存。沉淀于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被从历史深处打捞起来,集聚在与当代文化共同运行的思考之中,这种深入到历史深处的思考,不是要复活传统文化曾有的样子,而是要使曾经鲜活的传统文化精神气韵在当代文化土壤滋养下,依然保持它曾经存有的鲜活。
金庸成功地融会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精神,将武侠小说提升到新的境界,其创作一方面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大量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智慧、灵感、想象和才情综合运用传统文化资源,从而构成他小说的独特的文化资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或许是良莠兼具,但在社会的特定发展时期,金庸小说文化资本运营,为社会开辟了一个广泛的市场,为不同的读者群提供了各取所需的文化资源。中华文化精神也在文化资源的现实转化中,着陆生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
对金庸如何在小说中充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转化为小说的文学性资源,许多研究者都有精彩而充分的展开,不再作添足之论。本文重点旨在论述金庸的文化资本经营在当下语境中的功能与意义。
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着眼,形式上借助武侠小说这种传统文化体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适合最广大华夏子孙的再创造。金庸利用的是传统的武侠小说形式,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赋予小说以现代的思想,即以当代的文化滋养中华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道运思,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的新武侠小说。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缺乏好的创意和再造能力,致使传统文化资源不是闲置浪费,就是大量流失,或为外国文化所利用。众所周知,《花木兰》和《宝莲灯》这两个在我国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美国好莱坞把它们拿去加以文化与技术的改造,拍成动画片,通过全球的销售网络广泛传播,从而创造了惊人的票房和影响,这就是好莱坞对传统中华文化的改造,我们除了焦虑却无所作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仅仅倡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口号,对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推进并没有什么切实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可以蔑视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将目光仅仅投放在最没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功夫”上,也尽可以蔑视好莱坞的中国面孔拼贴的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边角余料。但是,如何遏止好莱坞的文化影响和意识渗透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大,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使命,如果忽略这一点,那才是最可悲的了。

『陆』 金庸武侠小说关于传统文化如何现代转化的思考

我觉得关于这个课题的范围就要先找到他俩的共同点。那么只有在小说中去挖回掘其中的中答国文化了。比如一些诗词、歌赋、乐曲、戏剧、经书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演变出所谓小说的合理推想。
形势就是你自己对于其中的理解和切入的角度,可褒可贬。比如读金庸小说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有不同的看法或是读金庸的小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有偏视和误导的作用啊,等等。

『柒』 武侠小说是否是中国独有的文学类型(要确切权威的回答

1·武侠小说是中国特有、独有的一种文学类型;武侠小说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它的背景往往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发生在古远的山河,无论是思想和感情,对君臣父子师长的观念,都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

2·西方近代有骑士小说也是一种西方文学类型。

『捌』 金庸和其武侠真的是古中国文化吗

武侠小说虽然拥有大批忠实的读者,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它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消遣品而已,他们认为武侠小说庸俗、荒诞,难登大雅之堂。仔细想想,如果武侠小说真是如此,那它为什么还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够经久不衰、广泛流传?为什么金庸、古龙等作家的作品再版了一次又一次而始终拥有广大的读者呢?
算起来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中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等精彩的文学作品了,其后还有《七侠五义》、《儿女英雄传》等。严格地说,连《水浒传》也未尝不是武侠小说作品。若武侠小说当真不过是一种消遣品,为什么这些作品可以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而不被历史淘汰掉呢?可见,武侠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知识性,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这里我想以金庸先生的作品为例,谈谈武侠小说作品中的价值与魅力。
首先,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性。
有人指责武侠小说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说八道,为了迎合一些游手好闲人的低级品味,不顾—切地扭曲事实,十分无聊。其实这些观点未免太过主观了。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凭空杜撰出一个个故事,金庸先生对待创作是十分严肃的。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金庸对每一部小说的创作都下了极大的功夫。对所用的史料,都有详尽的考证。
例如,《射雕英雄传》在动笔前,作者便参阅了12卷《蒙古秘史》、《南诏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传》、《皇元圣武亲征校录注》等大量史书传记;写《飞狐外传》查阅了《明史》、《明纪》、《明季北略》、《澧州志》、《吴三桂演义》;《鹿鼎记》的史实则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实》、《玉林国师年谱》。显而易见,读者在欣赏通俗的武侠文艺过程中,必定也可以学到不少的历史知识。
金庸先生不但致力于历史研究,文学功底也十分深厚。他的作品里十分自然地穿插着大量诗词名句,到处显示着他渊博的知识。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幕:“那书生经过黄蓉身边,见她晕生双颊,喜透眉梢,笑吟道:'隰有苌楚,猗滩其枝!’黄蓉听他取笑自己,也吟道:'鸡栖于埘,日之夕矣。’那书生哈哈一笑,一揖而别。”原来,这都是引用诗经上的话。“隰有苌楚,猗滩其枝!”下面有“乐子之无知,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三句,是少女爱慕一青年男子的情歌。“鸡栖于埘,日之夕矣”下面则是“羊牛下来,羊牛不括。”却是骂那书生为畜牲了。试想,作者若不是将诗经烂熟于胸,又怎能写出这样一个妙趣横生的情节呢?
此外,小说中对于易经八卦、奇门算术、医药、音乐、书画等杂学也多有涉猎。看过《笑傲江湖》的人,大约都对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的情节记忆犹新。
祖千秋侃侃而谈道:“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乘梨花。可见喝梨花酒当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则当用玉杯了。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又指一坛酒道:“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饮之,那就醇美无比了。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我不欺。”……金庸先生将广博的知识蕴蓄在小说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恐怕和胡说八道拉不上什么干系吧!
其次,金庸武侠小说中包含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序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象大多数小说一样。影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创作在金庸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或用浓郁的色彩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简单的笔道素描。于是乎,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清晰可见了。
《神雕侠侣》中有这样一幕: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城,郭靖领兵拒守,而其爱妻又有孕在身。这时,极厉害的金轮法王前来行刺。书中写道:“郭靖脸色微变,顺手一拉黄蓉,想将她藏在自己身后。黄蓉低声道:'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的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郭靖放开了黄蓉的手:'对,国事为重。’”寥寥数笔,写的也少;不过是夫妻间简单的—两句对话,但郭靖、黄蓉“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风度尽可—览无余。
而《鹿鼎记》中对主人公韦小宝的刻画又不相同。例如,当他知道茅十八是衙门悬赏缉拿的江洋大盗时,有些心动。但看见茅十八带着十分古怪的神情看他时,便又怒道:“你心里想什么?你猜我会去通风报信,领这赏银?”茅十八道:“是啊,白花花的银子,谁又不爱?”韦小宝怒骂:“操你奶奶!出卖朋友,还讲什么江湖义气?……就算有一万两,十万两的赏格,老子也绝不会去通风报信。”但他心里却在想:“倘若真有一万两,十万两银子的赏格,出卖朋友的事做不做?”他就有些打不定主意了。只此一幕,韦小宝这个市井小人的形象便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然,作者写一个人物,用意并不一定是肯定这样的典型:
莎士比亚写《王子复仇记》并不是喜爱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也非鼓吹精神胜利法。作者不过是在描写一个人物,并不是鼓励读者模仿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创作是无可非议的。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原形,来自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武侠小说不过是这样给人在“武林”中设计一个位置,更直接地赞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批判人性中的假恶丑而已,这是和所有的小说一样的。
第三,金庸武侠作品中体现矛盾冲突的典型环境。
一个人的善与恶,高尚与低劣在平时是看不出来的。金庸小说的引人之处正是将人物放入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以之来考验人性。
《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和欧阳峰在焚烧的船中作殊死战时,欧阳峰被折断的燃烧的船桅所压。洪七公为人光明正大,不忍武侠大宗师如此下场,加以救援。但欧阳峰借洪七公救他分神之机,竟痛下杀手。同是武林中两位顶尖高手,在这一幕中便善恶分明了。
又如《天龙八部》中的一个主角萧峰。当时正值契丹与宋朝交兵之际,一方面他身为丐帮帮主,常率帮众抗击契丹人,一方面他自己却是契丹人,父母也被宋人无辜地杀害,重大的矛盾就此开始了。最后,当辽主为敌所擒时,萧峰以民族利益为重出手相救。但为使普天生灵免受荼毒,却又不能不迫辽主立约退兵。可是以臣迫君是叛国叛君之举,为了表明自己并无卖国求荣之意,萧峰在一切完成之后,不得不选择自刎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一生追求的信义,萧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使读者掩卷而思,仍觉得意犹未尽。
金庸先生正是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也正是用一个个矛盾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
第四,金庸武侠作品中蕴藏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武侠小说不但有它通俗的故事性,还包含了不少作者对生命的理解。认真读来,会发现读小说的过程中信手拈来即有妙谛。
记得《天龙八部》中有一个珍珑(围棋术语),此局棋劫中有劫,既有长生,又有共活,或反扑,或收气,复杂无比,无人可破。小说中的人物段誉,棋道十分高明,却因不肯抛却一兵一卒而败;而慕容复因为太过忍心,抛却兵卒而败。最后竟是——个小和尚虚竹自杀了一大片白棋,才破了珍珑。这实在是人生之中以退为进的精辟表达。慕容复不懂以退为进的道理,一味冲杀,进不了时只好绝望得想死;而虚竹杀了自己—大片棋后,情势顿见开朗,大有回旋余地,不再缚手缚脚了,这—看似败退的棋招,竟给白棋带来了生机。现实中,对于只顾奋力向前的人来说,有时不妨也退后一步。在许多情况下,在前无进路之时,退一步可能竟会海阔天空。以退为进的效果经常会比一味冲杀好得多。
通过对金庸作品的分析,不难知道,一些好的武侠小说不论是在知识性、艺术性、思想性上都丝毫不逊于其他文学作品。
当代的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都在继承传统通俗文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汲取西方现代小说的一些技法,使武侠小说界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不知不觉地提高文化修养和生活情趣,并汲取了丰富的知识!
最后,让我们改变从前那些对于武侠小说的认识,真正沉醉其中去感受武侠小说中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吧!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熊仪在2023-06-24 11:51:14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qita/183657.html


上一篇:还有什么小说像鬼吹灯一样好看
下一篇:校园同居订婚类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