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家如何构思小说

杨彦
杨彦
发布于 阅读量 257
网络小说家如何构思小说

⑴ 网络小说作家是如何写出那些经典网络小说的

写小说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 但其实需要一定基础的文学功底,这样才能写出版自己想要表达,同时也权能传达给读者同样感受的文字

第一,作者需要选择出自己想写的小说类型,如今的网络小说类型十分的复杂且广泛,只有选出自己有兴趣的,并且能坚持写下去的方向,才能写出一部让自己满意的小说
第二,作者需要列出小说大纲,也就是一个故事框架和走向,大部分的作者在写开头简介的时候,已经把结局都构思好了,中间出现的情节和重要人物也都已经构思完毕才会写,不然很容易烂尾加太监
第三,一定要能坚持下去,网络小说不同于其他文学,可以说完全是靠自己本身的能力来继续的一种工作,能否坚持写下去,都要靠自己,不存在任何投机取巧的可能,还有一类人会抄写其他并不出名的小说段落,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凑字数,坏处是一旦你真的火起来之后,有小部分人看到会成为你一生挥之不去的黑点。

⑵ 小说如何构思,灵感从何而来

通常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不过从写作角度而言,我建议将写小说分为两大要素:设定与内容。
如果把小说比作一棵大树,小说的设定就象大树的树干,而小说内容,如同其繁茂的枝叶,
小说设定也如造房子时奠基,结构,用料那么重要,如果设定不好,就会搞出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折腾。
小说设定主要包括:①故事大纲 ②人物设定 ③环境设定
小说内容主要包括:④故事叙述 ⑤人物刻画 ⑥环境描写
注:关于写小说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教材,也没有多少成规,名词。以上6个分类,是本人提出的划分概念,所以后面将会逐一解释清楚。

撒冷:首先,我想,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一定是我们市场上通常所说的网络小说。
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网络小说的主要元素一共有如下七点。
1、有个性的主角。
很多有文艺情节,或者说自视比较高的作者,总是会有些心结——“我要写个平凡的主角。”“我要写个没那么多奇遇的主角。”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觉得这真是大可不必,而这样走的作者,坦白说,我也不见到有几个可以成功。
原因很简单,网络文学不是阳春白雪,它本质上不过是个消遣物而已,不必把它看得过高。既然是消遣,那别人来看书,就是要简单的爽快,不会有人到网络小说书站来找《平凡的世界》的。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非要给主角加上所谓的波折,也没必要故意去刻画他多平凡。当然了,过于流水帐的升级也是不行的。
那么究竟该怎么弄呢?我个人觉得,很简单,主角一定是有某方面特殊才能,或者是某种特殊资本的,不然凭什么是他,不是别人当主角呢?然后,我们一定要给这个主角一个个性,一个非常强烈的个性,这个个性特征是强烈到可以成为特殊符号的,比如特别粗犷,特别老实,特别有心机,怎样都可以,总之,必须有个强烈个性。
这个个性一确立,那么其实后面就好办了,该奇遇奇遇,该怎样怎样,至于挫折,可以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自然而然的安排,切忌为了挫折而挫折,不要有非要让读者猜不到你怎么写的怪癖,写出读者猜出来的情节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通俗文学最重要的,不是出奇不意,而是情理之中。

2、爱情。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但是并不是绝对必要的,很多红文里一堆花瓶,爱情欠奉,一样红。
不过,爱情如果写好了,那也是很赚读者的心的。
爱情是什么?我觉得,说白了,爱情无非是变着法的从一而终罢了。
很多作者认为,主角女人越多越好,其实这只是表象。
出于荷尔蒙的冲动,男性的占有欲固然是一方面。
但是,对于单纯情感的执着,男性其实并不弱于女性。不然,《诛仙》也不会有那么多男fans了。
主角可以有很多女人,可以睡很多女人,但是真正爱的,其实最好是只有一个。
话又说回来,爱情这个元素是个背景式的元素,写爱情的时候,我建议惜墨如金,不要写太多,写多了就烂掉了。
想想《暗战》,爱情戏一共两场半,但是那爱情赚了多少MM的眼泪啊。

3、暧昧关系。
之所以把暧昧跟爱情分开,是因为这两者还是不同的。
爱情是比较单一,而且描写不该太多,占篇幅也不能太多。
暧昧则不同了,暧昧是可以大写特写,猛占篇幅撑字数,而且读者还买单的做法。
跟爱情不同的是,暧昧是多多益善的。
你想想看,一个人的生活里,要遇到多少种类型的女性啊?老师,护士,医生,律师,银行柜台,酒店大堂经理,交通警察,文员,同事,上司,甚至于的士司机。古代的,有公主,郡主,镖师,侠客之类。
如果这所有的每一个女人,都是美女呢?那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啊?即使是吵一架,即使只是打个照面,你也心旷神怡不是?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放到书里去呢?如果你能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心旷神怡,你会成功的。
不过,写暧昧有两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注意。
第一,我觉得最好是无限于接近得到,但是最好别得到,因为一旦得到,这个角色的亮色就失去了,基本上后面就不好写了。
第二,每个暧昧角色一定要是不一样的。不管怎么不一样,总是就是要不一样。

4、友情。
我觉得写友情这可能是我们业界最为薄弱的一环。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写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只有小弟和敌人,没有朋友。我觉得这是很遗憾的,其实一段真正好的友情,也是很能吸引读者的。不过朋友不好写,因为一旦写不好就把主角风采给抢了,喧宾夺主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有三个心得;
第一,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就是跟主角真正平等的人,这种平等不是简单的口头上,而且是社会地位,能力上都接近的人。
第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可以不断转化的,并不是固定的,不是说非要是朋友,也不是说非要是敌人,他是敌人,对手,朋友之间不断转换者的关系。因为关系一固定,就难写了,要么把他干掉,要么他成为小弟,那也就没法当朋友了。
第三,当朋友的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戏,独立的辅线,不能只是围绕着主角。

5、亲情。
亲情戏在我们的业界似乎也不多,一般都是浅尝辄止,不过,这也正常,因为这个东西实在不好写。包括我自己,我也不大会写这个。

⑶ 网络小说的情节怎么构思出来的,好像很多情节都超越作者的经历和知识水平

我来回答吧。
写小说要求七分真三分假,当然如果是超现实的小说那就是专例外,不过所有属人物的心理必须是真的。
小说中,超越作者本身能力与经历的很多,一些有经验的作者的书能以假乱真,让你产生这个人物心计深的可怕,也有的能把什么盗墓啊之类作者都未经历过的事情写的栩栩如生,其实大部分都是错觉。

多多练笔,还有多看一些别人的这个类型的小说。以一种天神的高度去俯视你创造的人物。

⑷ 如果要写一部小说怎么构思

网络写作第一条:立意。

立意,也就是选题,选择自己要写的题材。

很多作者对于选题是比较忽视的,而是最近看了什么书很喜欢就想写这样的题材。但是选题是作者写作的根本。任何作者,都随着写作有自己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又会因为作品的选题对作品的人气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比如蓝晶先生,其文字优美繁琐,采用的是一种近乎与翻译体写作方式。而其对于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文化了解,令他的这种写法和他欧中中世纪题材架构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在网络作品中,蓝晶先生的作品,是描写欧洲中世纪政治文化气氛最出色的。他的这种写法,目前网络上,还没有见到作者可以模仿。所以尽管他使用马甲血珊瑚,写的魔盗。但是任何看过他作品的读者,都可以在几章之内确定作者的身份。而起点最人气作者血红先生,作品中最大的特色是一种痞和放肆,就如马拉多纳于球迷,这种痞的感觉,令他的作品中和别人的作品同样类型的主角,总能更让读者觉得爽快。但是也造成他的作品中,不管是神魔还是升龙还是邪风,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古代人现代人,主角看起来总让人产生一样性格的感觉。

到现在,很多新人作者对于血红先生,还是抱着一种他只是写的早,赶上运气,要是我在那个时候写逆反作品,写那么快,一样可以红。这种心态就如中国导演经常说的,给我那么多钱,我也能拍出指环王星球大战。但是我们最好的导演,拿了钱之后也只能拍出无极。

说多了一点题外话,回到主题,新人怎么样才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材呢?

理论上,主题没有新人适不适合,而是只有作者适不适合。并没有说老人适合什么题材,新人适合什么题材的。但是对以商业写作为目的的新作者来说,还是有些题材并不适合在刚入行的时候碰的。

我个人认为,没有一定写作经验以及信心的新人作者,第一部书不要碰武侠、科幻、推理三个大类。看书的读者,大部分是从看武侠书长大的。武侠珠玉在前,经典无数。但是最重要的是,武侠的套路,角色塑造,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都了如指掌。我理解新人都有一个武侠梦,毕竟江湖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梦。但是新人要写好武侠,尤其是长篇武侠,难度实在太高。如果实在抛不开武侠的梦想,那么对所写的武侠进行一个包装。如《诛仙》的本质是武侠言情,但是用仙侠来包装。《终极地狱》是用网游来包装武侠,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功。另一种写武侠的捷径是写知名作品的同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因为对书中角色已经在读者心中有了清晰的印象,作者不需要在耗费心力去描写角色。而对原书的喜爱,对角色的企盼,也会让作品比较容易聚集大量的读者。

不管是以前著名的《少年乔峰》,江南用射雕人名的《此间的少年》。还是在网络上获得不错人气的《随想天龙八部》《我是张无忌》《大唐双龙新传》,都是代表。但是这种作品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是同人作品,本身说句实话,利用同人作品获取商业利益是属于非法的。但是武侠老一辈作者一般对于网络同人比较不予理会,而且这也实际上已经成了默许的行为。虽然起点对于武侠同人作品,一般是允许加入VIP的。但是推荐出版,就不要指望了。而允许的同人,也基本限制在早期武侠作品以及黄易的作品,以及游戏同人,还有就是发表时间超过五十年的作品。但是对于网络作品的同人,以及日本动漫的同人,是只允许发表,而不允许签约的。如果想要获得商业利益,这几个方面就不要耗费太多心力了。

科幻方面,一时读者群体比较小,二是喜欢科幻作品的,都对作品的逻辑性合理性有一定的要求。虽然也有玄雨《小兵传奇》这样的完全不遵守科幻作品的合理性却大红大紫的异类作品,但是整体来说,科幻对于作者知识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如果写不出科幻的感觉,那么去写其他类型,收益会好很多。

至于推理类,对于逻辑合理性要求更高,而且读者群更少,写推理的话,最好是抱着练习自己写作逻辑能力,并且完全不企望商业回报的心理去写。

一个作者不适合写自己完全不了解不敢兴趣的题材。这并不是说一个不懂电脑技术的作者,就不能写黑客。一个不懂的武术的作者,就不能写擂台。因为你面对的读者,也大都不懂。这就是《裸兰》中万人斥候队,几百万大军在一起厮杀,《猛虎王朝》出手一亿金币,一些现代都市小说,主角身价几万亿美元,零花钱就几亿美元,这些已经可以用幽默或者无知来形容的作品硬伤却并不影响作品的人气。

所谓的作者不适合的题材是指,你无法写出这种题材的卖点。而这一点,又可以说成是不要写你没有兴趣的作品。

你可以不懂,但是不可以对你的题材并没有兴趣。比如写黑客,你可以不懂电脑语言是什么,可以不懂的如何去偷别人的QQ密码,(说一句,我最恨的小偷就是偷密码的)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黑客可以做什么,黑客的能力会为主角带来什么。。因为这就是你要写的故事的张力,冲突卖点。

选题,最忌讳的是跟风。别人写什么,也不管自己对这个题材喜不喜欢,只觉得这个题材红,就连忙动笔。结果越写越不爽,越写越没有特色,到后来不是因为写不下去太监了,就是人气低放弃了,或者自己写不下去,就去抄别人的作品。

网络写作,YY这个词经常被人讽刺。但是在这里我明确的告诉新加入的作者或者准备加入的作者,YY是一切作品的精髓所在。YY就是菜里面的盐,调料。没有YY的小说,是不具备阅读价值的。当然,一盘全是盐的菜别人也是很难下咽的。你们不要被经常闲的无聊的人,发表的错误言论诱导。

YY的本质是什么,我的定义是,就是我在那样情况下,最能带给我快感的描写。

对于新人来说,想要写什么题材,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这个题材是不是正确地,实际上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当你想好一个题材,然后闭上眼,就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这个世界,这个主角就是我。我作为主角,在这个世界里面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

如果当你这样想的时候,精神很容易陷入进去,甚至开始想自己该怎么说话。自己在这个世界里面,如何才能觉得更愉快,想到一些事情,会为之高兴,为之愤怒,为之流口水。那么,这个题材就是你要写的题材。

年轻的人,尤其是动笔写作的人,经常会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想的和别人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是错的,人类是群体型生物,你和很多的人都是一样的。想的,要的,看到什么会快乐,看到什么会生气,都是一样的。

所以,当你的脑海里,这个故事你作为主角,过的很愉快很有乐趣。比如,你想到自己回到过去做了皇帝,三宫六院,玩弄宫女,让无数女人跪在那里伺候你让你快乐无比。那么你就去写一个如何利用皇帝身份享受美女的题材。如果你想到你回到过去东征西讨,在战争中得到快乐,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强国,这样子感到快乐,那么就去写以战争为主线的大帝之类的。

记住,你的故事一定要让你将自己带入主角时感到快乐,感到兴奋,感到里面有无数的乐趣。这样的题材,才是你适合写的题材。至于了不了解,有没有专业知识,文字能不能描写出来这种感觉,都无关紧要。你写的是你希望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故事,这是立意选题最有效也最容易成功的方法。

当你的题材可以感动你自己,你也一样可以感动其他人

⑸ 如何构思小说

:通常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不过从写作角度而言,我建议将写小说分为两大要素:设定与内容。
如果把小说比作一棵大树,小说的设定就象大树的树干,而小说内容,如同其繁茂的枝叶,
小说设定也如造房子时奠基,结构,用料那么重要,如果设定不好,就会搞出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折腾。
小说设定主要包括:①故事大纲 ②人物设定 ③环境设定
小说内容主要包括:④故事叙述 ⑤人物刻画 ⑥环境描写
注:关于写小说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教材,也没有多少成规,名词。以上6个分类,是本人提出的划分概念,所以后面将会逐一解释清楚。

撒冷:首先,我想,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一定是我们市场上通常所说的网络小说。
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网络小说的主要元素一共有如下七点。
1、有个性的主角。
很多有文艺情节,或者说自视比较高的作者,总是会有些心结——“我要写个平凡的主角。”“我要写个没那么多奇遇的主角。”
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觉得这真是大可不必,而这样走的作者,坦白说,我也不见到有几个可以成功。
原因很简单,网络文学不是阳春白雪,它本质上不过是个消遣物而已,不必把它看得过高。既然是消遣,那别人来看书,就是要简单的爽快,不会有人到网络小说书站来找《平凡的世界》的。
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非要给主角加上所谓的波折,也没必要故意去刻画他多平凡。当然了,过于流水帐的升级也是不行的。
那么究竟该怎么弄呢?我个人觉得,很简单,主角一定是有某方面特殊才能,或者是某种特殊资本的,不然凭什么是他,不是别人当主角呢?然后,我们一定要给这个主角一个个性,一个非常强烈的个性,这个个性特征是强烈到可以成为特殊符号的,比如特别粗犷,特别老实,特别有心机,怎样都可以,总之,必须有个强烈个性。
这个个性一确立,那么其实后面就好办了,该奇遇奇遇,该怎样怎样,至于挫折,可以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自然而然的安排,切忌为了挫折而挫折,不要有非要让读者猜不到你怎么写的怪癖,写出读者猜出来的情节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通俗文学最重要的,不是出奇不意,而是情理之中。

2、爱情。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但是并不是绝对必要的,很多红文里一堆花瓶,爱情欠奉,一样红。
不过,爱情如果写好了,那也是很赚读者的心的。
爱情是什么?我觉得,说白了,爱情无非是变着法的从一而终罢了。
很多作者认为,主角女人越多越好,其实这只是表象。
出于荷尔蒙的冲动,男性的占有欲固然是一方面。
但是,对于单纯情感的执着,男性其实并不弱于女性。不然,《诛仙》也不会有那么多男fans了。
主角可以有很多女人,可以睡很多女人,但是真正爱的,其实最好是只有一个。
话又说回来,爱情这个元素是个背景式的元素,写爱情的时候,我建议惜墨如金,不要写太多,写多了就烂掉了。
想想《暗战》,爱情戏一共两场半,但是那爱情赚了多少MM的眼泪啊。

3、暧昧关系。
之所以把暧昧跟爱情分开,是因为这两者还是不同的。
爱情是比较单一,而且描写不该太多,占篇幅也不能太多。
暧昧则不同了,暧昧是可以大写特写,猛占篇幅撑字数,而且读者还买单的做法。
跟爱情不同的是,暧昧是多多益善的。
你想想看,一个人的生活里,要遇到多少种类型的女性啊?老师,护士,医生,律师,银行柜台,酒店大堂经理,交通警察,文员,同事,上司,甚至于的士司机。古代的,有公主,郡主,镖师,侠客之类。
如果这所有的每一个女人,都是美女呢?那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啊?即使是吵一架,即使只是打个照面,你也心旷神怡不是?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放到书里去呢?如果你能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心旷神怡,你会成功的。
不过,写暧昧有两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注意。
第一,我觉得最好是无限于接近得到,但是最好别得到,因为一旦得到,这个角色的亮色就失去了,基本上后面就不好写了。
第二,每个暧昧角色一定要是不一样的。不管怎么不一样,总是就是要不一样。

4、友情。
我觉得写友情这可能是我们业界最为薄弱的一环。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写个人英雄主义,主角只有小弟和敌人,没有朋友。我觉得这是很遗憾的,其实一段真正好的友情,也是很能吸引读者的。不过朋友不好写,因为一旦写不好就把主角风采给抢了,喧宾夺主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有三个心得;
第一,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就是跟主角真正平等的人,这种平等不是简单的口头上,而且是社会地位,能力上都接近的人。
第二,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可以不断转化的,并不是固定的,不是说非要是朋友,也不是说非要是敌人,他是敌人,对手,朋友之间不断转换者的关系。因为关系一固定,就难写了,要么把他干掉,要么他成为小弟,那也就没法当朋友了。
第三,当朋友的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戏,独立的辅线,不能只是围绕着主角。

5、亲情。
亲情戏在我们的业界似乎也不多,一般都是浅尝辄止,不过,这也正常,因为这个东西实在不好写。包括我自己,我也不大会写这个。
原因很简单,亲情是一种天然的,不需要培养的情感。越是自然的情感越是不好写,试问,我们怎么去描述我们到底多么想吃晚饭呢?
不过,对于亲情,我有个大胆的创想。
那就是扭曲着来写,西方古代有个戏剧评论家说过,悲剧的最高境界,就是亲情相残。
如果真要写亲情,并且写出彩来,那最好是写不正常的亲情,简单地说,就是父子相残,兄弟相残。
但是这种相残必须是合理的,符合道德和伦理的,不能是丧心病狂的。而且,我认为最终,子对父,弟对兄,总之,这种下对上的时候,残都只能是个冲动,是个愿望,是牵动着戏往前走的一根绳子,真到了那一刻,是不能下手的。一旦下手,主角的立场就失去了,这会动摇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伦理观念。
比如《阳神》里洪玄机和洪易的关系,就是个很好的范例。

6、自身的成长。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这个东西很普遍。
放到打架的书里,就是主角功夫多高了。
放到都市里,就是主角多有钱了。
放到官场文里,就是主角级别多高了。
主角要升级,任何一个写网络小说的人都该知道,但是重点是升级的速度和节奏,这个就实在是要靠天赋和感悟,别人不可以教会了。
一个作者,只要学会这一点,那么其他所有的都不会,也会红。
而我偏偏这一点,无法给大家非常明确的意见,真是惭愧啊。

7、阶段性的成就感。
一个人武功高了之后,有钱了以后,当官了之后,他是不是该干点什么呢?
要不然的话,岂不是跟项羽说得一样,锦衣夜行?
所以,当主角成长到一个阶段之后,我们就有必要给主角创造一些环境,一个挫折,或者一个对手,来让主角的升级所得的价值体现出来,而这时候成就感就出来了。
没有人自己家里藏着一亿会有成就感的,到商场买东西的时候才会有嘛。

⑹ 网络小说作者是如何构思一部作品的

想故事,想故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小说,然后再连起来

⑺ 如何构思小说

通常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不过从写作角度而言,我建议将写小说分为两大要素:设定与内容。
如果把小说比作一棵大树,小说的设定就象大树的树干,而小说内容,如同其繁茂的枝叶,
小说设定也如造房子时奠基,结构,用料那么重要,如果设定不好,就会搞出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折腾。
小说设定主要包括:①故事大纲 ②人物设定 ③环境设定
小说内容主要包括:④故事叙述 ⑤人物刻画 ⑥环境描写
注:关于写小说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教材,也没有多少成规,名词。以上6个分类,是本人提出的划分概念,所以后面将会逐一解释清楚。

撒冷:首先,我想,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一定是我们市场上通常所说的网络小说。

⑻ 写网络超长篇小说都怎么构思的

构思..>
来源于多个源泉.
其中,生活,最重要,这是个人观点而已.
跟你说说总体怎么把握吧..
先有一个模糊的写作目的就好。你所说的“主题设定、故事设计、结构安排、风格把握、人物性格、矛盾冲突.”都是可以边写边想的。张恨水可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写”,他的底稿是留在心里面的。
拿人物性格来比方,在你的文字叙述中,人物性格自然会向多方向丰满起来,如果已经预想好了的话,在创作过程中你会感到极大的束缚感,而且会越写越不像你原先设想的人物。所以不如信马由缰。
再比如结构安排,这个大轮廓应该先想好。比如要写回忆型的,或者按时间顺序发展,再或者用那种“插叙循环”的写法,都要想清楚,至于每一小章节的描述,可以边写边改变。

其实应该先写点中短篇来练习一下,否则会很吃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张恨水,呵呵~
祝你好运哦!
再说说文学创作的过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学创作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文学作品不像物质产品那样可以批量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无论是宏篇巨制,还是短章小品,每件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都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不同作家的创作实践中,而且也体现在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创作实践。因此,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具体过程是相当复杂、微妙的,具有个别性、特殊性,是不可重复,也是难以复制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创作毫无规律可循。毕竟每一次创作实践,都服从着审美创造的共同目标,都催生着文学作品这种人类特殊的精神产品,都遵循着文学创作的普遍性规律。就一般而言,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或者说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过程,大致上都可以划分为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这样三个阶段。正如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所说:“我觉得,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可以假想地分为三个时期。一、积累素材时期,二、构思或‘酝酿’作品时期以及三、写作时期。”[1]

一、艺术积累

艺术积累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步,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所谓艺术积累,是指作家在进入艺术构思之前,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体验社会人生,并收集、积累创作材料的活动。

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首先需要具备相应的材料。作家从事文学创作, 也同样必须有材料的准备。无论是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创作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作品,作家都要以一定的材料作为创作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提炼、生发、创新。文学创作的材料储藏在社会生活当中,需要作家自己去寻找、挖掘,去发现、积累。

艺术积累实际上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观察了解生活和感受体验生活。

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从而掌握丰富的创作材料,这是艺术积累的重要内容。就文学创作来说,社会生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无穷无尽地呈现着种种纷繁复杂的人生景观。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对社会生活这一客体的观察了解,有着自身的特殊要求。首先,要从审美的特定视角出发。美是文学的精髓,因此,作家观察了解社会人生,应该随时敏锐地关注一切美的闪光,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丑的现象,从美与丑的对立冲突中去发掘创作材料。其次,要力求全面、广博、多样。社会生活的领域无限广阔,各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多重联系。一个作家如果人生视野过于狭窄,在创作中必然受到局限;只有见多识广,才会游刃有余。第三,要尽可能细致入微。在文学作品中,生动的生活细节,往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这就要求作家在观察和了解生活时,必须重视细节,绝不能满足于粗线条的大致印象。观察了解生活的必然结果,就是生活材料的大量积累;而一个作家储藏起丰厚的生活材料,进入创作时才能有选择、提炼的充分余地。茅盾在《创作的准备》一文中谈到:“必须记住而且遵循的,是‘取精用宏’这四个字。”所谓“取精用宏”,是说作家在创作中对材料应该尽可能地精炼、提纯,而这种精炼、提纯必须以对丰富材料的大量占有为后盾。材料丰厚,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反之,材料匮乏,则不可避免地会捉襟见肘,底气不足。正是基于对大量占有材料的重要性的认识,茅盾将因材料不足而暴露出的“‘捉襟见肘’的窘相”,视为“作家的致命伤”。

材料积累固然重要,但是,即使客观材料积累再多,如果不能由作家对生活的深层感悟所统摄,那也难以点燃起创作的欲望,难以激发起创作的冲动。因此,在艺术积累阶段,作家不仅要观察、了解生活,同时还要深入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就是说,作家对生活的观察、了解,不应是置身度外的冷眼旁观,而应调动发挥出鲜明的主观性和强烈的能动性,积极地面对生活,把握生活,用心灵去感受、体验,力求把握生活的脉搏,领悟人生的真谛。 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越敏锐,越深入,越有可能从中获得独到的发现;而这种独到的艺术发现,才是文学创作的真正突破口。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指导他的学生【莫泊桑】写作时强调指出:“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见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见的东西,因为人们用眼观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株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株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2]

艺术积累阶段中,作家观察、了解生活与体验、感受生活应是一体的。在这一过程中,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广泛地接触生活、观察生活,以及深入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进而透彻地认识生活,并从独特的角度去发现生活,把握生活,在一般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其不寻常的意义,发现美的所在。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3]显然,这样收集积累起来的材料,才不会浮光掠影,留于表面现象,不会是一般化的、零碎的、孤立的,而往往是独特的、有新意、有深度的,能够显现出巨大的艺术潜力和重要的艺术价值。这种对生活的独到的发现和深入的认识,正是优秀作家的过人之处,也正是优秀文学作品得以诞生的基础。

艺术积累的材料获得,一般来说有两个渠道。一个渠道是作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见闻得到第一手材料。如鲁迅创作散文集《朝花夕拾》,所根据的就是自己童年至青年时期的亲身经历。雪莱也说过:“我从童年就熟悉山岭、湖泊、海洋和寂静的森林。……我曾在遥远的原野里漂泊。我曾泛舟于波澜壮阔的江上,日以继夜地驶过山间的急湍,看日出、日落,看满天繁星闪现。我见过不少人烟稠密的城市,处处看到群众的情操如何昂扬、磅礴、低沉、递变。我见过暴政和战争的明目张胆、暴戾恣睢的场景;多少城市和乡村变成了零零落落的断壁废墟,赤身裸体的居民们在荒凉的门前坐以待毙。……我就是从这些泉源中吸取了我的诗歌形象的养料。”[4]这种材料又称直接素材。另一个渠道是借助他人帮助或依据文字记载等得到二手材料。例如,果戈理创作的《外套》,主要的依据就是朋友讲述的一个小官吏丢猎枪的逸事。在很多情况下,作家往往是从两个渠道共同获益。像托尔斯泰创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一方面他仔细深入地研究有关法俄战争的历史资料,取得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另一方面他有着在塞瓦斯托波尔做炮兵军官的切身经历,特别是有着亲历战场而获得的关于“什么是恐怖和勇敢,什么是经常接近死亡,什么是搏斗”的直接人生体验。正是基于这种亲身经历,他才能从艺术的意义上真正占有那些历史材料,才能如此真实有力地展现法俄战争的宏伟场景,才能“把历史小说写得生动活现”,也才能写出他对那段历史、那场战争的独特人生感受。

对作家的艺术积累来说,有些材料是无意中获取的,即作家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并没有有意去寻觅、记录、记忆、思索,但一些生活现象往往潜移默化地作为鲜活的信息资料储存进了大脑,沉淀在记忆的信息库里。一旦需要,遇到适当的契机,它们就会被调动出来,转换成创作的素材。而有些材料则是作家有意收集的。作家常常在比较明确的创作意图或某种内心的创作欲望、创作情绪的推动引导下,积极地关注生活现象,拓展生活视野,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托尔斯泰做炮兵军官的亲身经历当属前者;而曹禺为创作《日出》主动深入社会下层观察、体验所获得的材料则属后者。在创作中,无论是有意的积累还是无意的积累,都是作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艺术积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作家在占有丰厚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取精用宏”,“薄发厚积”;而在观察、了解生活的同时,深入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获得独到的审美发现,则是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良好开端。

二、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它是指作家在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的过程。

艺术构思虽是文学创作的第二步,但却是相当关键的一步,是精神活动最紧张、最活跃的阶段。它有可能促使文学创作走向成功,进入最后的物化阶段,创作出文学作品;也有可能导致失败,使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断。艺术积累阶段所进行的毕竟只是准备和储存活动,这种准备和储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使文学作品的产生具有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是否能真正实现,丰厚的素材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关键还在于作家的艺术构思。因此,对于整个创作过程来说,艺术构思阶段更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作家的艺术构思起始于一定的创作冲动。当作家偶然为生活中的某个人物或某些事件、现象等强烈吸引,受到某种启发时,往往会生发出一种不能自已的愿望,要把自己感受、领悟到的一切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创作冲动。这种由生活中某种因素的激发而引起的创作冲动,是从艺术积累阶段进入到艺术构思阶段的转折点,是推动艺术构思全面展开的心理动力。当代作家【杨沫】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冀中游击区生活过。一次,她偶然接触到一本书——《牺牲》,“书的封面印着殷红的滴滴的鲜血,书的里面是那些牺牲了的同志的照片、生平和遗书”。这是一本为纪念在大革命中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者的纪念册。【杨沫】回忆说:“看了这本书我激动得很厉害……许多许多年轻有为的革命同志,他们生前的照片那么英俊、豪迈、栩栩如生,可是在这些可爱的照片下面,却是他们被国民党枪杀后,躺在棺材里鲜血淋淋的照片……看了这些照片我忍不住哭了。……当时我就想,要能把这些崇高的英雄人物描写出来够多好啊!”[5]后来写成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就是在这本《牺牲》的触发下开始构思的。

进入到艺术构思阶段后,作家主要是在创作冲动的推动下,按照其审美追求,展开艺术想象,把已经积累的生活素材加工转化为特定的内心形象系统。这时,由各种渠道收集起来的材料、信息在这里融汇,并不断碰撞、分解、联缀、整合,作家的心中涌现出各种设想,头脑中激起无数个念头,内心形象则由朦胧、模糊到逐渐清晰、完整。具体来说,作家的艺术构思包括着素材的整理使用,题材的确定,主题意蕴的开掘,形象的成型,结构的安排,体裁及表达方式的选择等多项任务,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形象的确立和形成,其他诸方面都是围绕着形象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显然,艺术构思是作家创造性精神劳动的高度紧张时期,也是复杂心理活动特别是艺术想象的高度活跃时期。

艺术构思中的形象,也称为内心形象,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别。它是在原始材料、原始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提炼、概括,在作家的头脑中逐渐成形的。它存在于作家的“内宇宙”中,完成于作家的心理层面,还有待于作家在艺术表现阶段赋予其相应的语言形式。也就是说,作家首先要通过艺术构思创造出内心的完整形象,然后才有可能将其外化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文学创作的这一规律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相似之处。宋代【苏轼】强调绘画创作要“胸有成竹”:“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6]这说明,成功的艺术创造,首先在于内心形象的成熟、完整,即“得成竹于胸中”,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在艺术表现时才不会导致“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的拼凑。与此相印证,作家在进入艺术表现之前,必须经过艺术构思,将原先零散的无序的印象整合成完整清晰的内心形象,真正做到了然于心。比如说塑造人物,一定要使人物在头脑中基本成型,不仅外表清晰生动,性格特征鲜明突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且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情节的设置、结构的组织等诸多方面,都要筹划妥当, 达到“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的境地,否则艺术表现就无从谈起。俄国作家果戈理在《作者自由》中曾经谈到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我的人物的完全形成,他们的性格的完全丰满,在我非等到脑子里已经有了性格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搜集到了每天在人物周围旋转的所有零碎,直到最小的胸针,一句话,非等到我从小到大,毫无遗漏地把一切都想象好了之后不可。”

作家内心形象的成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作家内心形象的成熟,往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而艰辛的心理过程,别林斯基讲过: “正像母亲在自己腹内负载着和孕育着婴孩一样,创作过程和生育过程颇不乏相似之处”。[7]它大致包括形象的萌发、形象的孕育、形象的成形三个步骤。

形象萌发,常与作家创作冲动的发生相伴随。这时,作家已经有了厚实的艺术积累,由于受到生活中某种偶然因素的触动,而被吸引,被激发,在创作冲动的催促下,主动投身于内心形象的创造。为了创造内心形象,作家以自身的审美情感和人生感受去统摄、提炼生活材料;于是,从主客观的冲撞、交融之中,萌生出了新的内心形象的雏形。这雏形虽不够清晰,不够完备,然而已经深印在了作家的脑海中,并开始获得了艺术生命。它仿佛一颗种子植入了肥沃的土地里,一点火星溅落到了干燥的柴堆上,其前景将无可限量。据说英国诗人【济慈】某次在好友勃朗家的一棵树下,偶然听到一只正在做巢的夜莺的鸣叫。受到那迷人的夜莺叫声的打动和感染,【济慈】胸中鼓荡起了创作的激情。他坐在树下的草地上,把对人生的冥思与感悟化入夜莺的叫声,于是,后来出现在著名诗篇《夜莺颂》中的快乐而又永生的夜莺意象,就从这里开始萌发了。

形象孕育,即作家将已经萌发的内心形象,进一步加工、充实、改进、完善。作家孕育内心形象,不仅有对感性材料的提炼化合,更有主观情感的浸润灌注。这时,作家的创作意图逐渐清晰,情感活动逐渐深化,艺术想象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内心形象的雏形在作家头脑中高度活跃,得到不断酝酿和发展,渐趋具体、完整、鲜明、生动。特别是作家对内心形象各种细节的构想越来越充实、完备。如老舍在创作小说《骆驼祥子》时,对祥子这一形象做了基本定位后,又逐步加以发展。先是以祥子为中心,确定与其他人的关系;有了活动的生活环境,再构想他在生活中的种种情况:“刮风天,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一个车夫也应当和别人一样的有那些吃饭而外的问题。他也必定有志愿,有性欲,有家庭和儿女。对这些问题,他怎样解决呢?他是否能解决呢?”[8]由于这样的一番孕育,内心形象自然一步步丰满起来,鲜活起来,深邃起来,向着更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方向发展。

形象成形,即内心形象在作家头脑中基本完成、定型。经过深思熟虑,作家充分展开的艺术想象力所结出的硕果终于成熟了。这时,诗人那涌动的情感,了无痕迹地化为了富于巨大艺术张力的特定情境;小说家构思的人物,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复杂的人生命运在特定情节曲折发展中得到了突出显现;剧作家也在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中为人物和事件设定了结局……与此同时,文学作品的具体结构方式,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设想。内心形象的成形,意味着作家艺术构思使命的完成。

经历了萌发、孕育、成形,内心形象如此生动、鲜活地显现在作家的脑海里,甚至成为了作家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如别林斯基所说:“这些形象、这些典型,挨次地胚胎、成熟、显现;最后,诗人已经看见了他们,和他们谈话,熟知他们的言语、行动、姿态、步调、容貌的轮廓,从多方面整个儿看见他们,亲眼目睹,清楚得如同白昼相逢;在笔尖赋于他们形式之前,就看见了他们,正像拉斐尔在用画笔把玛董娜的形象移置于画布之前,先已看见了这个天上的神造的形象一样,也正像【莫扎特】、【贝多芬】、海登在用笔把音符移写到纸上之前,先已听到了这些从灵魂里被他们激发出来的神妙的音响一样。”[9]

在将生活材料心灵化以构成内心形象体系的艺术构思过程中,作家的构思方式是复杂多样的。一般说来,最常用的构思方式就是综合法。文学创作总是要在占有丰富生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作家进行艺术构思时,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最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生活材料。而为创造内心形象对生活材料所做的提炼、概括和熔化重构,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综合成分。因此,许多作家都以综合法作为自己展开艺术构思的基本方式。鲁迅谈到过自己小说创作的切身体会:“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10]列夫·托尔斯泰称自己构思【《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这一形象时,是“拿过达尼雅来,把她用苏妮亚一同捣碎,于是就出现了娜塔莎”。[11]高尔基也说过,他是观察了几十个商人的儿子,看到了他们对作为商人的父亲不满意,对富裕的生活也不知足,反称之为“令人苦恼的贫矿生活”后,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才创造出《福玛·高尔捷也夫》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拼凑”、“捣碎”、集中,都体现出综合的特征。当然,综合法的具体运用往往不尽相同。可能是多种材料的综合,如鲁迅说的“拼凑”、“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12];可能是以几种材料为主,杂糅其他材料综合而成,如托尔斯泰说的“捣碎”;或是主要依据某一材料,在此基础上选取别的材料加以补充,如屠格涅夫构思小说《木木》的主人公盖拉新时的情况。

事实上,作家在从事艺术构思时,想象力和创造力异常丰富,异常活跃,因而构思方式也不会是单一的。在综合的基础上,作家有时也采用强化突出、夸张变形、陌生化等方法,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强化突出,是在构思中调动多种材料和手段去集中表现形象的某一主要特征。例如,契诃夫在塑造小说《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的形象时,曾从外表、语言、心理、行动等多种角度,去突出表现他那极端保守,对一切新事物都怀着强烈恐惧与仇视的畸形心态。夸张变形,是在构思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改变常态、违反常规的方式去塑造形象。如【拉伯雷】笔下的卡冈都亚、【安徒生】笔下的拇指姑娘、【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蒲松龄】笔下的花妖狐仙等,都是以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陌生化,是在构思中着力赋予形象以特殊的形式,使之变得奇异、陌生,从而造成与普通日常事物的疏离,以增加读者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强化审美效果。如【闻一多】在创作《死水》时,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如此美好的词语,去描绘“一沟绝望的死水”的形象,就是采用了陌生化的方法。

在艺术构思中,内心形象经过作家心血的灌溉抚育,逐渐形成,走向成熟。这是一个主体与对象辩证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作家要依赖于客观事物,依赖于生活材料,即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作家又要释放主观情感,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即对象的主体化。内心形象就是在这种主体与对象交融合一的矛盾运动中萌生、孕育、成形的。而且,内心形象一旦成形后,便具有了自身的生命力,并按照自身的逻辑去发展。托尔斯泰在谈到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自杀的悲剧结局时说:“一般来说,我的男女主角们,有时跟我开的那种玩笑,我简直不大喜欢!他们做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的。”[13]当内心形象获得了独立的艺术生命之后,艺术构思的使命就大体上完成了。随之开始的是文学创作的下一个阶段——艺术表现。

三、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作为文学创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指作家在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运用文学语言以及各种表现手段,把内心形象系统传达出来,转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艺术构思固然非常重要,是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但艺术表现也是不可或缺的。经过艺术构思,作家在头脑中形成了蕴含着独特人生感受的内心形象。然而,这种内心形象即使再成熟,它也只是一种存在于作家的“内宇宙”中的心像,只具有内视性,除作家本人之外,其他人无法对其感受认知,因而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形象。只有进一步经过艺术表现阶段,作家运用文学语言,在相应的结构、体裁等样式中,将构思孕育的内心形象系统外化并定型下来,使其成为他人能够感受认知的审美对象,这样,艺术形象才真正被创造出来,文学作品也才真正诞生。

在艺术表现阶段,作家直接执笔写作,其使命是推动审美经验的外向化,赋予内心中内心形象系统以特定的语言形式,从而构成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不同作家艺术表现的具体情况可能千差万别,然而总括说来,都不是一个简单易行、省心省力的过程。成功的艺术表现,往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要经历漫长的跋涉,要克服重重的困难。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谁不能叼着一支雪茄,就在公园散步的同时,弄出七、八个悲剧来呢?谁不会构思出几部最精彩的喜剧呢?在自己那个供想象的后院里,谁没有一些最精彩的题材呢?不过,在这种初步的工作和作品的完成之间,却存在着无止境的劳动和重重的障碍,只有少数有真才实学的人,方能克服这些障碍。……构思一部作品是很容易的,但是把它写出来却很难。”[14]晚唐诗人【贾岛】甚至慨叹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艺术表现之所以并不轻松省力,甚至需要耗费大量心血,推究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作家内心的形象系统与语言形式之间并非直接对应。在艺术构思阶段形成的内心形象,是以前语言的形态存在于作家头脑之中的;到了艺术表现阶段,作家则要以作为概念符号的语言将其固定下来,表现出来。于是,作家就不可回避地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考验,即基于心理结构中概念与表象之间的微妙联系,寻找与内心形象间接契合的最佳语言表现形式。可以说,将内心形象准确而恰当地表现于相应的语言形式,乃是作家在艺术表现阶段的最高追求。古往今来,多少作家都曾为探寻和创造能最恰当最完美地传达表现内心形象的语言形式而竭尽全力。然而,这一点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实上,由于形象与语言并非直接对应关系,作家所构思的内心形象系统与语言形式很难达到完美契合的境地,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位和距离。这种因“辞不达意”,因语言难以完美表现内心形象而产生的苦恼与困惑,是许多作家都深尝过的。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陆机】在《文赋》中讲:“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并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刘勰则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讲到过文学创作实践中“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成篇,半折心始”的状况给作家所带来的困扰。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曾感慨道:“很少有诗人不埋怨语言的‘贫乏’。……而这些埋怨的产生,是因为有些感觉和思想是语言所不能捉摸和表现的。”[15]陀斯妥耶夫斯基也说过,他创作小说,“想的比写的好”。不过,艺术表现的困难既意味着考验也意味着机遇,文学创作的艰辛是与乐趣并生的。优秀的作家在困难面前不是选择退避而是选择进取。他们往往能正视困境,充分发挥驾驭运用语言的特殊能力,认真选择,反复斟酌,仔细推敲,精心锤炼,以求构想出与心中的形象最为契合的语言形式,达到对语言自身局限的突破,从而实现形式对内容的征服,完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语言创造。在中国诗歌史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诗句中诗人对语言的精雕细刻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其次,作家的艺术构思活动在艺术表现阶段并没有完全终止,有时会与艺术表现交错重叠。作家通过艺术想象力的充分展开,化合生

⑼ 怎么做一个网络小说家

写完一个(最好三个)故事(字数每本至少在50万以上),然后来起点中文网,每天发表3000到8000字。三本发完,你不红,也能有收入,就这么简单。

关于怎样写,我先来说说自己的经验或看法:首先要语言简洁、表达清楚,开头要突出故事矛盾或可看性,尽快切入主题;其次无论背景、情节、设定多么离奇,一定要自圆其说!再次:尽量少在短的字段内重复用相同的字词,事先为后面情节伏个笔。最重要的是一定有个大纲,至少把故事前后大主线都想出来再下笔!

关于写作的建议

首先,一个作者要对自己写的东西有兴趣和激情.
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一个题材,如果你本身没兴趣而去写它,容易越写越平庸,进而失去这个题材的亮点.
跟风是个有效技巧,但一不小心就会在风中闻到前者留下的臭屁味道,导致读者跟着恶心.所以选题材的大忌就是违背自己的兴趣.
只是光有兴趣并不够,还需要激情.说白了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故事中去,使自己也能感受自己笔下人物的纷争是非,荣辱兴衰,这样写出的情节就会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和合理性.(其实代入感本身就包含合理性,不合理谁也无法代入自己.)
其次,对一个题材有兴趣和激情后,就是构思故事大概走向,人物情节如何(一般只需想好开头,中间,结局三段,细节以后具体写的时候再添加).简单说,是要对自己想表述的故事有个简要理解,它想传达什么情感,什么事迹.
再次,不管语言风格如何,技巧体会多深,把握七点来构建细节.
第一:尽量用简短的句子;
第二:尽量使简短的句子能表达清楚你想表达的东西;
第三:尽量用故事情节或人物来说明观点,而少加作者直接的论点;
第四:尽量使所有出现的人物都能在故事中起到必要的作用(减少可有可无花瓶角色,小人物决定大命运是很打动人的);
第五:尽量除去自己阅读起来说不出感觉或莫名停顿的句子(它们都会分散读者注意力,影响主题深入读者脑海).
第六:尽量使后面会出现的情节提前用一两个句子稍微点出(作用相当于伏笔,却能让读者不觉得突兀).
第七:尽量合情合理却出乎意料,
最后,抛弃一切规则,只要你读起来感觉不错的,往往你是对的!
至于节奏起伏,文笔句式有许多各家之言,作者们慢慢体会并选择适合自己的.

还有,阴谋\权力\美女为小说吸引力三要素,切记!

最后,你太吝啬了,给5分,还想别人给你最好的答案。除了我这么真诚的人,在也不会有人这样无私地透露了,分你给谁看着办吧。这点分实在,我收了也脸红,不过是看在自己也是新人走过来的而怜悯罢啦。

⑽ 起点作家如何构思小说的

我只看过郭妮的,构思好了不停的写啊写,这样灵感才不会完。
先出大纲,人物性格,大致故事情节,人物姓名身份都是要构思的。然后分段小故事,这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构思,然后就开始疯狂码字,有些追求速度的都是一遍过,不看前面,所以有很多错字很正常,一般都会有存稿,除非存稿没了才会现写现更,不过大神级别的好像少吧。之所以说有事之类的,我想也是有存稿的人不想更的情况。
还有你想写作挣钱去旅游,我觉得现在来说实现很慢,还不如找兼职,网上写作不是你写了就会有钱的,起码在现实中只要你能找到一份兼职就可以得到报酬,网上可不是这个样子。
有时候你写了好几百万说不定都是免费的,这样的人多入牛毛。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杨彦在2023-06-24 11:20:0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qita/176337.html


上一篇:地球上最好看的小说阅读题答案
下一篇:校园龙腾小说阅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