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ppt
1. 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
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梳理时要注意勾画圈点关键词或关键句,尤其是梳理心理(感情)变化,更要注意提炼出“心理词(感情词)”。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
模式一(采用表次序的词语表述):文章围绕×××(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模式二(采用分条表述):①写×××;②写×××;③写×××;④全文整体上写×××。
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
一、 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
先清楚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2. 小说,散文等类阅读有什么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解说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用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
语言风格用语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 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⑵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⑶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⑷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⑸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3. 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含蓄委婉)
(3)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口技》
点面结合 : 如《江雪》 声色结合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哀景衬乐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人物描写:环境、场面描写: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生动再现景物特征,营造一种气氛,创造身临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形象、情感(思想),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共性与个性、总体情况与局部特点统一。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4.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5. 你好!我想问一下,做小说阅读理解和做散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各是什么要实用的,不要P话,谢谢!
小说阅读,首先明白问题的关键点是要回答什么,然后找到具体段落,再找关键语句专,结属合环境和背景,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心理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人物分析。
归纳小说情节的话要注意事情发生的主要人物、时间、地点、时间,即某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可根据需要,或省略人物、时间和地点(根据情况保留),直接说事件。
散文阅读的话要注意开头和结尾部分中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可能是揭示中心,文段中间的这种句子也要留意,注意文章中间特别短的段落可能是过渡句。然后注意词语的理解要放到句子中,句子的理解要放到段落中,甚至结合整篇文章。不能脱离文章自行作答。
至于你想要的一些技巧可能更多要在具体的练习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更好。
6. 关于 高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格式与技巧 有什么好的资料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解说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不同的文体应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记叙文(包括散文)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小说还应从人物塑造是否丰满、典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严密、变化、曲折等方面来考虑。
议论文主要从论证方法来考虑,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功用,顺序安排是否适当等。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记叙文的四种记叙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记叙文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记叙文的间接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描写要抓住事物特点。“画眼睛”是形象的说法,指写人要写出人的心灵,写事要写出事件的本质,写景要写出人对景的感悟,景的个性。
描写要生动形象,这是描写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描写有别于叙述的地方。所谓生动形象,无非是使描写对象有形、有声、有色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外,描写要根据对象特点决定描写方法,描写时往往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描写有白描与细描等等。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阐发事物的意义
(二)表达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用语: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用语: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
语言风格用语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 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用语: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语: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
考题在鉴赏作品的语言时,常常涉及以下内容:
⑴分析作品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采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达方式,如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⑵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⑶选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详略是否得当等;⑷行文的结构,如开头和结尾、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⑸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
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题, 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1. 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2. 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