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最早
A. 中国历史最早的长篇小说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
B.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其意指“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也就是所谓的“残丛小话”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概念出现于汉代,西汉刘歆编的《七略》中已有“小说家” 的明确类目。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残丛小说,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段话,既说明小说的形态特点是短篇体制,运用比喻说事,又 强调了它的社会功用。东汉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进一步明确了小说的内涵及特点: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汉书 艺文志》中,小说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后一家。 综合汉人对小说的理论,大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小说的内容来自民间传说,属“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是不符合“大道”、不见 于经典的琐闻杂说或神怪故事。 2.小说的形态特色是“残丛小语”,即短篇体制,运用比喻、夸张的虚构手法,因此具 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3.通过说故事或叙事对生活进行指导,既具有传奇性又具有知识性和说教性。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神话的关系 小说究其根本,应来源与神话与传说。明代胡应麟说《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少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独具风貌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此书共十八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 《山经》以纪五方山川为纲,系之以古史、草本、鸟兽、神话、宗教等内容;《海经》 除著录地理方位之外,还记载远方异人的状貌和风俗,夹杂着大量的神话片段。 《山海经》是录著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典籍,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西王 母”、“黄帝与蚩尤之战”、“鲧禹治水”等。是孕育后世小说的胚胎。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山海经》乃“小说之最古者尔”。 西晋太康年间出土于河南汲县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传》,以相当可观的篇幅描写了周 穆王以造父为驭者、以河伯为副车,驱八骏巡行天下。《穆天子传》代表着神话向小说的过 渡,并开了后世英雄传奇的先河。 中国的神话有一个历史化和宗教化的过程,神话人物常会被逐渐纳入帝王家谱和宗教神 谱,反映这种变化的,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种由神话过渡到“仙话”的现象。仙话更多地表 现了后世人的理想和欲望。这表现了小说一方面吸取神话的幻想,一方面,又开始脱离神话 那种先民心理,回归到现实的人情。 二、中国古代小说与子书的关系 古代小说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分类目录中一般属子部,故称子部小说。 《晏子春秋》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简洁完整,语言清新流畅,许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说的叙事特点,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诸子为了形象地阐明道理,往往用寓言来说事。这些寓言既具有讽谕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已具有小说的特点。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韩非子》中的寓言,诸如“和氏璧”、“买椟还珠”、“自相 矛盾”。《庄子》中的寓言如“疱丁解牛”、“匠石运斤”、“佝偻者承蜩”等。宋代黄震说庄子 是“诙谐小说之祖也”。 三、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书的关系 从《左传》开始,史家在著述历史的时候,便常杂以流传民间的遗闻佚事,使历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叙事完整翔实,并运用逼真的细节来描写人物,使历史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 动。如:出亡中的晋公子重耳,谏假道的宫之奇,哭师的蹇叔等。 《战国策 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说是一篇很生动的小说。 从《左传》到《史记》、《汉书》,这些历史散文都证明了“史有诗心、文心”的观点。 同是,它们的叙事方式、结构形态、语言技巧也常常的影响了中国小说文体的发育、发展。 此外,中国小说中也有一些被称为“野史”的作品长期窜入史书的领域,如《吴越春秋》, 是一部采用虚构手法的小说,而不是史书。 从《左传》开始的史学,的确是“小说之祖”。
C. 论述 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
中国古代小说最早起源于上古神话传说,比如:《山海经》、《穆天之传》,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滥觞!此后,先后出现魏晋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明清小说等等.
D.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1 入云龙 公孙胜(出家)
2 玉臂匠 金大坚(御前听用,后任职于内府御宝监)
3 紫髯伯 皇甫端(御前听用,后任御马监大使)
4 圣手书生 萧让(受职于蔡太师府)
5 铁叫子 乐和(王都尉府中使令)
6 云里金刚 宋万(战死于润州)
7 没面目 焦挺(战死于润州)
8 九尾龟 陶宗旺(战死于润州)
9 青面兽 杨志(患病,寄留丹徒,后病逝)
10 百胜将军 韩滔(战死于常州)
11 天目将军 彭汜(战死于常州)
12 白面郎君 郑天寿(战死于宣州)
13 操刀鬼 曹正(战死于宣州)
14 活闪婆 王定六(战死于宣州)
15 丑郡马 宣赞(战死于苏州)
16 金眼彪 施恩(战死于常熟)
17 独火星 孔亮(战死于昆山)
18 神医 安道全(调御前听用)
19 井木犴 郝思文(战死于杭州)
20 金枪将 徐宁(伤于杭州,后死于秀州)
21 浪里白条 张顺(战死于杭州)
22 小霸王 周通(战死于独松关)
23 没羽箭 张清(战死于独松关)
24 双枪将 董平(战死于独松关)
25 花项虎 龚旺(战死于德清)
26 插翅虎 雷横(战死于德清)
27 急先锋 索超(战死于杭州)
28 火眼猊 邓飞(战死于杭州)
29 赤发鬼 刘唐(战死于杭州)
30 丧门神 鲍旭(战死于杭州)
31 通臂猿 侯健(杭州之战溺死于海中)
32 金毛犬 段景住(杭州之战溺死于海中)
33 船伙儿 张横(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4 没遮拦 穆弘(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5 毛头星 孔明(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6 旱地忽律 朱贵(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7 锦豹子 杨林(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痊愈)
38 白日鼠 白胜(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9 小遮拦 穆春(看视病人)
40 笑面虎 朱富(看视病人,后病逝于杭州)
41 立地太岁 阮小二(战死于乌龙岭)
42 玉幡竿 孟康(战死于乌龙岭)
43 两头蛇 解珍(战死于乌龙岭)
44 双尾蝎 解宝(战死于乌龙岭)
45 矮脚虎 王英(战死于睦州)
46 一丈青 扈三娘(战死于睦州)
47 铁笛仙 马麟(战死于乌龙岭)
48 锦毛虎 燕顺(战死于乌龙岭)
49 赛仁贵 郭盛(战死于乌龙岭)
50 小温侯 吕方(战死于乌龙岭)
51 九纹龙 史进(战死于昱岭关)
52 拼命三郎 石秀(战死于昱岭关)
53 跳涧虎 陈达(战死于昱岭关)
54 打虎将 李忠(战死于昱岭关)
55 白花蛇 杨春(战死于昱岭关)
56 病大虫 薛永(战死于昱岭关)
57 摩云金 欧鹏(战死于歙州)
58 菜园子 张青(战死于歙州)
59 中箭虎 丁得孙(死于歙州)
60 圣水将军 单廷(王玉)(战死于歙州)
61 神火将军 魏定国(战死于歙州)
62 青眼虎 李云(战死于歙州)
63 石将军 石勇(战死于歙州)
64 霹雳火 秦明(战死于青溪)
65 险道神 郁保四(战死于青溪)
66 母夜叉 孙二娘(战死于青溪)
67 出林龙 邹渊(战死于青溪)
68 摸着天 杜迁(战死于青溪)
69 催命判官 李立(死于青溪)
70 金钱豹子 汤隆(死于青溪)
71 铁臂膊 蔡福(死于青溪)
72 短命二郎 阮小五(死于青溪)
73 花和尚 鲁智深(坐化于杭州)
74 行者 武松(出家并终老于杭州)
75 豹子头 林冲(病逝于杭州)
76 病关索 杨雄(病逝于杭州)
77 鼓上蚤 时迁(病逝于杭州)
78 浪子 燕青(出走于杭州)
79 混江龙 李俊(诈病于苏州,后出海,为暹罗国之主)
80 出洞蛟 童威(看视李俊,后随李俊出海)
81 翻江蜃 童猛(看视李俊,后随李俊出海)
82 神行太保 戴宗(终老于泰安州岳庙)
83 活阎王 阮小七(终老于石碣村)
84 小旋风 柴进(辞官务农)
85 扑天雕 李应(返乡)
86 鬼脸儿 杜兴(伴李应返乡)
87 大刀 关胜(后病逝)
88 双鞭 呼延灼(后抗金阵亡)
89 美髯公 朱仝(后立战功)
90 镇三山 黄信(仍任青州)
91 病尉迟 孙立(仍任登州)
92 小尉迟 孙新(随兄回登州任用)
93 母大虫 顾大嫂(随夫回登州)
94 独角龙 邹润(辞官返乡)
95 一枝花 蔡庆(返乡为民)
96 铁面孔目 裴宣(返回饮马川,受职求闲)
97 锦豹子 杨林(返回饮马川,受职求闲)
98 神算子 蒋敬(返乡为民)
99 神机军师 朱武(投公孙胜出家)
100 混世魔王 樊瑞(投公孙胜出家)
101 小遮拦 穆春(返乡为民)
102 轰天雷 凌振(仍受火药局御营任用)
103 玉麒麟 卢俊义(被毒毙于淮河)
104 呼保义 宋江(被毒毙于楚州)
105 黑旋风 李逵(被宋江下毒,死于润州)
106 铁扇子 宋清(患病在家,不详)
107 智多星 吴用(自缢于宋江墓前)
108 小李广 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
E. 中国最早的小说是哪部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 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 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 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此书来源甚古,但作者是谁,至 今疑莫能定。自汉代以来,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作者不明说。最早介绍《山海经》一书的,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传》中说:“至《禹本 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表明该书作者不明。 二,大禹、伯益说。大禹、伯益是离今四千余年,即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人物。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新养时的 刘歆,他在《山海经表》中说:“已定《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 《山海经》。”接着,《列子》中记载说:“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东汉王充在《论衡· 别通篇》中说:“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隋书·经籍志》云: “萧何得秦图书,……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记述虽有差异,但认为《山海经》系夏禹或与之同 时的伯益所作,却成为历来的普遍看法。 三,出于众人之手,作于战国,成于西汉说。宋代的朱熹在《楚辞辨证》中首先提出,中国古代的神话集中于 《楚辞》的《天问》篇中,《山海经》是根据《天问》而作。王应麟进一步引述朱熹的观点,认为“《山海经》记诸 异物飞走之类,多云东向,或日东首,疑本因图画而述之。古有此学,如《九歌》、《天问》皆其类”。(古代《山 海经》确有图画,晋郭璞曾为《山海经图》作《赞》,今《赞》尚存,图已佚。)明人胡应麟说:“余尝疑战国好奇 之士,本《穆天子传》之文与事,而侈大博极之,杂传以(汲冢纪年》之异闻。”以成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认为:“观书中载夏后启、周文王及秦汉长沙、象郡、余暨、下隽宿地名,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殆周秦间人所述,而 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今人袁珂则确切地说明:“以今考之,实非出一时一人之手,当为战国至汉初时楚人所 作。”并且提出:“除《海内经》四卷是作于汉代初年而外,其余均作于战国时代。”应当是一部长时期的集体合作 的著作。 四,近代许多学者提出《山海经》作者的新假说。卫聚贤《山海经的研究》和蒙文通《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 代及其产生地域》等文认为,根据书中地名、物名、神怪图象,以及称书为“经”、“藏’等的说法,推断此书很可 能是从印度至中国各地的一路记录。而这一记录者,就是战国时墨于的学生,印度人随巢子。这样,又为《山海经》 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探索思路。 然而,《山海经》的作者究竟是谁?仍有待新的论证。
F. 中国古代最早的修真小说是哪一部
《穆天子传》竹简所书,《飘邈之旅>古代地球版
先秦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西晋初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主要记载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於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其中的宗周,经学者研究,认为是指洛邑(今河南洛阳);穆王的西行路缐,当是从洛邑出发,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新疆,到达帕米尔地区(西王母之邦)。
G. 中国最早的小说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文化典籍,是上古的一部奇书。书中主要介绍了 国的民族、山川、河流、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 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 见,闻所未闻。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 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 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 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海内经》介绍了海内各国的 风俗习惯和上古的一些珍贵动物,以及古代的一些传 说,语言生动,情节离奇,阅后回味无穷。《大荒经》介绍了大荒外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奇风异俗等等,令人爱不释手。此外,《山海经》还介绍了上古的天外来客、异 邦奇兽等……
《搜神记》 :中国最早的古代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336)编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初史学家。曾以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已佚。《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搜神记》原本已散失。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H. 中国古代小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古代的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当时被称为笔记小说,主要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唐代是小说的成熟期,当时的小说被称作传奇,宋金时期流行话本小说。元末与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高峰,出现了长篇白话小说。
我国的小说到现在已经是非常的辉煌灿烂,但是今天的我们有没有试着去寻找中国小说的根源和发展过程呢?在这里就让我们去追溯历史,去寻找中国小说的根源。中国的小说有很多起源,中国最初的著作是是: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很多小说就是从神化传说开始的,神话就是把神人化,传说就是把人神话。但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区分和划分。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过的名字,但不论是神化或是志怪或是志人,都是用史记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比如《穆天字传》就是个神话,可史书却把他归为帝王起居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却八它归为“地理志”。但不管如何,它却是中国小说的最初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