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学代表小说

司徒雪
司徒雪
发布于 阅读量 627
后现代文学代表小说

『壹』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家、作品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称,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美学评论,语言学等领域。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二战以来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又背离超越的文学现象,七八十年代达到高潮,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荒诞派戏剧由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

『贰』 请问西方后现代著名作家有哪些谁的书值得一看

《尤利西抄斯》被认为是西方后现袭代小说之最,甚至还有专门的“尤学”
《追忆逝水年华》笔调平淡而隽永,就是长了点。
《洛丽塔》通过畸形的爱情展现了英语的丰富性,多义性与晦涩。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描写了人类信仰缺失的精神空虚状态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写出了那拉美的开拓史
卡夫卡是必须看的《变形记》《城堡》
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精妙写出了不确定的状态。

『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保罗·萨特。
长篇小说《恶心》
阿尔贝·加缪
《局外人》,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客人》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黑色幽默”文学
法国作家:赛利纳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约瑟夫·海勒,约翰·巴思,库特·冯纳古特和唐纳德·巴塞尔姆等。

约瑟夫·海勒
《第二十二条军规》

唐纳德·巴塞尔姆Donald Barthelme(1931年4月7日—1989年7月23日)
代表作是《白雪公主》。《死去的父亲》(The Dead Father),《天堂》(Paradise)以及 The King。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1937)、《小径分岔的花园》(1941)、《阿莱夫》(1949)、《死亡与罗盘》(1951)、《布罗迫埃的报告》(1970)等。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

『肆』 后现代文学代表人物有哪些

二十世纪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 ■ 存在主义文学 滥斛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发展的颠峰。它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在艺术上,存在主义文学寓哲理于文学中,体现“文”“哲”一体的特点;同时不拘一格地运用传统的、现代的各种表现手法。代表作家有萨特、加缪等。 代表作家——地位影响——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风格 萨特 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哲学的领袖人物,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196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拒绝领奖。 存在主义哲学中心思想——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无神论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三个基本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文艺观上,萨特批判纯艺术论,主张文学介入时代,介入生活。 存在主义小说创作——“自由”是萨特存在主义核心之核心,他的所有小说创作和戏剧创作,都围绕着“自由选择”这一命题展开。 《恶心》——采用的是日记体、自叙体。写青年历史学家“我”对周围的恶心感,表现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短篇小说集《墙》——代表作是同名的短篇小说《墙》,一篇重要的哲学小说。小说通过存在主义的化身伊比埃塔从生到死、由死而生的曲折经历,控诉法西斯匪徒草菅人命,嘲笑了荒谬的现实世界,反映了存在主义的生死观:生存与死亡只是一墙之隔,并非不可逾越的天堑。 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包括《理性的时代》《延缓》《心灵之死》三部曲,是萨特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表现自由选择的命题:在荒谬绝伦的世界里,要想获得自由与幸福,就必须“介入”到生活的激流中去,为寻求正义的事业而斗争。有明显的无政府意味。 存在形式戏剧创作——萨特的存在主义戏剧又称“境遇剧”、“自由剧”,它们不是按照传统戏剧的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 《苍蝇》《禁闭》——表现人在特定处境中的自由选择。“他人就是地狱”成为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句名言。 《毕恭毕敬的妓女》——一部反种族主义作品,同时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主张。 《死无葬身之地》——以法国沦陷时人民的反抗斗争为背景,写5个最后的游击队员为了保护游击队长而英勇献身的故事。作品的基调是向上的。 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加缪 法国当代作家和评论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与萨特齐名。 《局外人》《鼠疫》——因他的作品“揭示了当今人们的良心提出的问题”而获奖。《局外人》是反映荒谬世界荒谬感情的典型的存在主义作品。局外人莫尔索对一切都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面孔。作者以局外人为题,正意反说,包含辛辣的讽刺。莫尔索似真却假的荒谬言行和心理,说明他是消极地对抗荒谬社会的真正的局内人。《鼠疫》用象征手法写成。鼠疫象征德国法西斯侵略,奥兰城市民受鼠疫之害象征法西斯铁蹄践踏下的人民之苦,市民奋起抗疫象征人民反法西斯斗争。里厄医生不仅是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者,而且是拯救人类于水火的英雄。 ■荒诞派戏剧 50年代兴起于法国,后迅速风靡欧美各国的一个反传统戏剧流派,因1962年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琳写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1950年尤金·尤奈斯库《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该流派的诞生。荒诞派戏剧有以下几个特征:1、荒诞、抽象的主题;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尤金·尤奈斯库 荒诞派戏剧奠基人,荒诞派经典作家,罗马尼亚人。 《秃头歌女》一部离奇古怪的独幕话剧,被称为“对一切传统戏剧的严重挑战”,是“天才的作品”写两对英国中产阶级夫妇莫名其妙、令人倒胃的交谈。通过这些不知所云的谈话,旨在说明人的个性、本质已消失在群体之中。剧中不但没有秃头歌女,甚至连长头发的歌女也没有,只有那口疯狂的大挂钟。 塞缪尔·贝克特 1906-1989。爱尔兰人,荒诞戏剧代表作家。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荒诞派戏剧——贝克特剧中的人物大多是身残志缺的糊涂虫,几乎与世隔绝,思维混乱,语言贫乏,活动幅度很小。剧作人物少,动作单调。所有的人物只是某种习俗、思想感情的代表,他表现的只是类型,而不是个性,是“人类的缩影”。贝克特为了体现其创作意图而采用的恰当的艺术形式——荒诞,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剧终》《啊,美好的日子》——突出表现了人的精神麻木。 《等待戈多》——2幕,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作者力图通过自己的剧作来反映“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剧中的道具都有其寓意。如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新添几片绿叶,代表了时光的流逝。 ■新小说派 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进入鼎盛,并蜚声世界各国。新小说派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新小说派作家反对传统小说的思想性和倾向性,主张作家“毅然决然地站在物之外”,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在创作上,新小说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断,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代表作家有克洛德·西蒙等。 克洛德·西蒙 “新小说派之父”之称,198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佛兰德公路》——因“在描写人类生活状况中把诗人与画家的创造性与他对时间作用的深刻理解结合起来”而获奖。 罗布·格里耶 新小说派旗手,当代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窥视者》《橡皮》 ■ 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风行美国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作家没有结社,没有宣言,也没有明确的纲领,称谓是评论者所加。“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黑色”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观现实;“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个性对这种现实所采取的嘲讽态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故被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作为一个流派,“黑色幽默”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2、“反英雄”式的人物;3、“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4、小说具有寓言性。代表作家有弗里德曼、约瑟夫·海勒等。 约瑟夫·海勒 1923-1999。美国当代著名作家,“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帜。其小说创作形成了一种“绝望的喜剧”风格。 独白型小说《出了毛病》——通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日常生活和相互联系,反映了60年代弥漫于美国社会的精神崩溃和信仰危机。主人公工作出色,一切都很顺利,但他却得了神经过敏症,认为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象戈尔德一样好》作品围绕一个犹太后裔的知识分子戈尔德在美国的遭遇展开,表现了犹太人的“异化”主题,题材超出个人命运的范围,反映城市的衰败史,家族的瓦解史。 《第二十二条军规》 (《最后一幕》是续集)——【内容】被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小说写的是美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幕。主人公尤索林要求停止飞行复员回国,与军队官僚们的斗争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矛盾冲突。小说通过尤索林的遭遇,反映了战争和官僚机构的疯狂、荒诞,并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象征,表现出西方人对人类处境的困惑。 【思想】小说不是一部历史小说,而是一部当代寓言,表现超现实的哲理: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就是一种“高度的抽象和集中,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变化无穷,令人莫测高深……它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个圈套。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圈套,是一种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这种圈套和困境就是现代人对世界的一种感受。 【人物】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形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特色】1、结构散乱。小说采用一种类似于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2、叙述方式上,全书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故事情节,只是以若干小故事小情节若断若续地进行拼贴。3、小说是一出疯狂的喜剧,但喜剧效果中又浸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 ■ 魔幻现实主义 指20世纪中期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自本世纪中期,拉美小说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拉美作家们不再刻意模仿欧洲某种流派,拘泥于过去某种固定的文学模式,而是注重采用具有民族意识和内容和形式。魔幻现实主义是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小说创作极富民族特色,成为当代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代表作家有马尔克斯等。 胡安·鲁尔福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真正成熟的代表作家 中篇《佩德罗·帕拉莫》——写一个破落的庄园主之子由一个负债人变成一方巨富,是一个墨西哥恶霸地主的典型形象。结构上作者打破了时间顺序和空间界限,随意颠倒。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8-。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擅长表现拉美土著文化和孤独状态。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短篇《周末后的一天》——小说写马孔多的奇特现象:炎热七月,群鸟自杀。点明人间缺少同情的主题。 中篇《枯枝败叶》——《百年孤独》的前身。写马孔多这个神话王国中上校和他的子孙们孤独的生活。 长篇《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写西班牙遗民的后代布恩蒂亚家族的兴衰与马孔多由开拓到繁荣、再次毁灭的历史。马孔多百年间经历了氏族统治、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等变化,布恩蒂亚家族的七代人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马孔多实际上就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缩影。布恩蒂亚家族的神奇经历与不幸,是印第安人历史文化的再现阿和拉美民族命运的浓缩。作者着力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与世隔绝、愚昧落后的历史真实。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乌苏拉是贯穿全书的主人公,在她身上,集中了拉美妇女的优秀品德。奥雷连诺是布恩蒂亚家族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艺术特色】1、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2、象征、暗示手法大量运用。 长篇《家长的没落》——用“多人称独白”的手法讲述了独裁者尼卡诺尔的一生,以此抨击拉美的独裁统治。作品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1976年世界十大优秀作品之一。 中篇《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讲述一个由于谣传和猜测致使无辜者惨遭杀害的故事,揭露了陈规陋习对人们心灵的毒害。 长篇《霍乱时期的爱情》——作品以男女主人公的恋爱为主线,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哥伦比亚沿海城市生活、社会变迁和时代风气,反思了人们的偏见与感情。男女主人公恋爱50多年而终未果,被评论界认为写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历史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突变。 ■垮掉的一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该派作家都是男女青年,以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著称,追求绝对的自由和人的生物学的满足,认为堕落就是解脱,沉沦就是解放,躲进超现实的环境寻求神秘主义的灵感,用怪僻的内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沦的所谓“脱俗”态度来表示对体面社会的不满,对社会进行病态的反抗,因而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的《嚎叫》等。

『伍』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都有哪些急

后现代主义像野火一样在全球四处蔓延。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该词的是80年代初《读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但在中国真正煽风点火人当是后现代主义“教父”美国杜克大学的弗·杰姆逊(又译作詹姆逊或詹明信)教授,他在北大开的专题课《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从此之后,后现代主义红遍了整个中国。一时间,人们争后恐先,操“后学”成为一种时髦。后现代主义移植入中国,学界众说莫一。有人提出中国还没有资格配用这个摩登术语,也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会杂交出一个第三者,还有人说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匆匆而过,已走向了后现代主义之后。总之,尽管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歧义百生也好,百生歧义也罢,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后现代主义的的确确就活在你我身边,痛并快乐着。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铁板一块,即便在西方,它也无规范可循。杰姆逊也承认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文化描述话语,一个逐渐生成的巨大代码。

从《农民的鞋》到《钻石灰尘鞋》 在尼采式的意志力驱动下,梵高《农民的鞋》把农村种种荒凉贫瘠用乌托邦般的颜料填得充实饱满,画得美仑美奂。这种补偿心态,奢望艺术能救赎那旧有的四散分离的感官世界。而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画的《钻石灰尘鞋》已不再向观众诉说些什么了,只有一堆随意拼凑的死物,好比一串被人遗忘的萝卜,漫不经心地挂在画布上。沃霍尔笔下的世界已被五花八门、似真还虚的广告形象所遮蔽,情感消逝,历史感断裂,眼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物片。沃霍尔与梵高乌托邦地把生活艺术化刚好相反,把生活的灿烂外表撕破,揭露出背后死灰一般的底层。现代主义追求艺术的“纯粹性”,艺术与非艺术有着严格的界定。后现代主义则全力消解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将艺术与日常生活混杂起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消失。崭新的平面而无深度,缺乏内涵的感觉,正是后现代主义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特征。所以有人说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一种颠覆。

主体的死亡 经典现代主义是以个人和风格的创造为基础的,它如同你的指纹一般不会雷同。从前自由竞争的古典资本主义时期,曾经有过个性、个人主体这类东西。但是在今天资本全球化的后工业时代,在日益组织化、制度化和人口爆炸中,个性和个人已经终结。在中国,这种个人主体也只是一种神话,压根儿,它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在先锋小说家那里,他们取消了任何因果性和确定性的追求,消解了前新时期文学所寻找的宏大叙事的深度模式,在他们的叙事操作中排除了意义统一构成的可能性和终极价值存在的可能性。主体死亡后的自我成了这样一种状态:自我的荒谬,自我的萎缩,自我的缺席,自我的零散化和失名……

拼贴遮蔽戏仿 现代主义文学为戏仿提供了广阔天地。一些伟大作家往往是具有特殊风格的发明者和生产者。每一个作家都不会被误认,一旦了解他们其中一个,便不会与其他作家相混。随着经典现代主义的衰落以及传统个人特征“死无葬身之地”,艺术家在无可依赖之余,只好旧梦重温,戴着面具仿效僵死的东西。拼贴是空洞的仿效,没有幽默感,没有笑声。人们受程式化的语言八面包围,假借他人的声音发言,比如“味道好极了”“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农夫山泉有点甜”“千万别把我当人”“一点正经都没有”“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等俯拾即是,举不枚举。你正要张口,早就有这些广告语、流行语替你表达。正如福柯所言,不是人在说语言,而是语言在说人。当人们在指出后现代主义艺术的“拼贴”特征的同时,后现代主义理论本身也显示出了十足的大拼盘色彩,特别是在中国这一色彩更浓。中国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来源十分庞杂,除了西方理论,还有“理论旅行”过程中衍生的或误读的理论以及在这两者基础之上自创的理论,这些理论在相近的语境下相互组接、杂驳。

欲望的碎片 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中指出:“新的后现代主义表现了晚期资本主义中新出现的社会秩序的内在真相,但我将只限于描述其中两个显著特征,我把它们称为拼贴和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是一种有关孤离的、隔断的、非连续的感受。在他们那里时间的连续性被打破了,他或她与过去少有关联,在他们面前也没有所谓的未来,只能纵情于当下的世界,因而对当下的感受特别强,特别明晰:世界以惊人的强烈程度,带着一种神秘和压抑的情感点燃着幻想的魔力,引诱着欲望的刺激。这在卫慧们那里表现得特别癫狂,“简简单单的物质消费,无拘无束的精神游戏,任何时候都相信内心冲动,服从灵魂深处的燃烧,对即兴的疯狂不作抵抗,对各种欲望顶礼膜拜,尽情地交流各种生命狂喜包括性高潮的奥秘。”(卫慧语)这群“上海宝贝”“像卫慧那样疯狂”,受握“欲望手枪”射碎“床上的月亮”,洒一地感官的碎片,倾听“蝴蝶的尖叫”。

虚幻的怀旧 幻觉文化是消费社会的一大表征。豪华的度假村,温情脉脉的时装,五光十色的歌厅,富丽堂皇的晚会,以及各种波谱艺术,它们既迎面扑来,让你躲闪不及,同时有秀色可餐,欲罢不能。生活中它既无处不在,又似乎与你全然无关。幻觉文化的允诺是虚假的,它以虚构的方式带给人们一个不真实的世界。对于更多的大众来说,那一切都是只能期望不能指望的梦想,但它诱发人们的占有欲望和追随倾向,从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和人生关怀。怀旧模式便捕捉到了消费社会中美感的构成和大众的口味,成为一种附和人们快乐生存的幻觉。什么老照片、老房子、老家具,人们锐意在翻黄的色调中,在剥蚀的雕花里寻回失去的过往。《花样年华》中典雅的旗袍、反复响起的爵士乐,导演旨在以电影的美感形式来重现香港60年代的社会风尚。利用这些舒软的浪漫和假意的怀旧,把人们眼前的现实重重包围,把一个早已远离我们的历史时光重新包装起来,既让人信服但又觉它是一个翻新的版本。这种美感风格的历史也就轻易地取代了“真正”的历史。

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当代中国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后现代主义这种文化阐释代码终将变为我们自己的话语,一种更加贴切地描述和指称本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言说方式,因为对于任何一种异己话语体系,只要我们去探索和开发,就等于在不断地对它重写和改写。先是教条主义,后是修正主义,这是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应有的态度。

『陆』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哪些

1、加抄缪《局袭外人》

《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2、《百年孤独》

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3、《秃头歌女》

《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争论。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另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之间的无聊的对话。

4、《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

5、《弗兰德公路》

法国小说家克劳德·西蒙的作品。《弗兰德公路》以1940年春法军在法国北部接近比利时的弗兰德地区被德军击溃后慌乱撤退为背景,主要描写3个骑兵及其队长痛苦的遭遇。

『柒』 (70后80后90后)后现代文学的哪些小说好看

现在好看的书大多都出自起点中文网.

『捌』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后现代文学的这个定义比较宽泛,国内的分法也比较混乱,所以俺一般还是凭兴趣来看的,大致开个单子交流一下吧。

拉美:这一系名家颇多,但是俺看得不是很多。除了你所提到的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的作品,很多作品都叫不上作者名字了,所以仅列作品吧。
(墨西哥)《帝国轶闻》
(危地马拉)《危地马拉》
(智利)《幽灵之家》

欧美:在这个范畴内可以选择的很多,这里以作者列单吧。
罗布·格里耶(法):《迷宫里的死亡图案》、《窥视者》
卡尔维诺(意):《看不见的城市》、《宇宙奇趣》
冯尼古特(美):《猫的摇篮》、《冠军早餐》
尤瑟纳尔(法):《北方档案》
品钦(美):《万有引力之虹》(刚刚出版,但看过节选,不错)
米洛拉德·帕维奇(塞):《哈扎尔辞典》、《鱼鳞帽·艳史》
海勒(美):《第二十二条军规》
布尔加科夫(俄):《大师与玛格丽特》、《不祥的蛋》、《狗心》
罗兰·巴特(法):《恋人絮语》、《明室》
萨特(法):《恶心》
卡夫卡(奥):《变形记》、《城堡》
洛奇(英):《小世界》
凯鲁亚克(美):《在路上》

另:后现代戏剧作品
贝克特:《等待戈多》
尤纳斯库:《秃头歌女》、《犀牛》
品特:《房间》
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
热奈:《阳台》
萨特:《他人即地狱》
达里奥福:《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亚洲:国内也看得不多,基本上是挂一漏万了,担待。
残雪(中):《苍老的浮云》《自选集》
扎西达娃(中):《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
王小波(中):《黄金时代》、《青铜时代》(类型上勉强也算吧)
大江健三郎(日):《羊人》、《个人的体验》、《愁容童子》
拉什迪(印籍):《午夜的孩子》(尚未出版也无电子书但网上有全文正在看,很棒)

喜欢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的话,卡尔维诺、布尔加科夫、尤瑟纳尔和王小波应该会喜欢的,其他的慢慢来吧,有的书的确也不易搞到。

『玖』 求中国后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姓周,名樟寿,字豫才,后取名树人。
1、小说集
A、《呐喊》收入1918——1921年间的短篇小说14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
B、《彷徨》收入1924——1925年间的11篇小说。《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伤逝》、《离婚》《兄弟》、孤独者》
C、《故事新编》收入1922——1935年间写的历史故事小说8篇《补天》、《奔月》、《理水》、《铸剑》、《采薇》、《出关》、《非攻》、《起死》
2、散文诗集:《野草》23篇
3、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4、杂文:700多篇
文化常识:
送灶:理学;监生:朱拓tà、陈抟tuán老祖、康熙字典、书五经四、新正zhēng
歆、牲、鳢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风凰人。苗族。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佘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孙 犁(1913年生)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代表作为《芦花荡》、《荷花淀》、《白洋淀纪事》、《铁木前传》,以《风云初记》最受读者欢迎。

高晓声(1928—1999)的“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先后发表的《“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书外春秋》等,这个系列中的陈奂生形象深刻地概括出新中国三十年农民的命运,展现了新时期农村改革进程中农民艰难前行的身影及其心理变化的全过程。“陈奂生上城”固然透露了农村变革的必然趋势和陈奂生迈向新生活的信息,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描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初陈奂生的真实的精神状态。
高晓声,1928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培养了文学的兴趣。解放初开始文学创作,1954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解约》,1957年发表了体现“探求者”文学主张的小说《不幸》。不久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原籍农村劳动。直到1979年“探求者”冤案平反,才重返文坛。出版有《79小说集》《高晓声1980年小说集》《高晓声1981年小说集》《高晓声1984年小说集》《陈奂生》《高晓声小说选》和论文集《创作谈》《生活·思考·创作》等。其中《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拾』 中国当代文学中有没有后现代主义作品

有很多,从八十年代末开始,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后现代主义色彩也在各种艺术包括小说中出现。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无深度、无中心、漂移不定、自我指涉是游戏性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它无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划分,也模糊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其对小说的影响是多种形态的。如先锋小说,这批作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场,虽不是文革的直接参与者,但深受其影响,表现最突出的是被遗弃的孤独感,与传统价值观念有所远离,与英雄人物有隔膜,对现实感到迷茫、困顿。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较矛盾,。代表作品有刘索拉的《混沌那个哩登愣》《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陈染《世纪病》刘毅然《摇滚青年》等。马原、格非、苏童、余华、孙甘露等的作品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很深,创作思想与评议风格一的后现代特色鲜明。
《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天风船》《虚构》《青黄》《访问梦境》《信使之函》《褪色鸟群》《雨季之瓮》《黑手高悬》等都是代表之作
此外,王朔的消费小说也体现了后现代反对理性、崇高,提倡世俗化欲望全面扩张的特点。《浮出海面》,《千万别把我当人》等塑造了一批从社会学意义上讲是真正独立但从社会体制角度看是零余人的一批形象,将传统的人的归属感解构,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思想深处具有后现代的影子。
新写实小说、新状态和新体验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小说的深远影响。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司徒雪在2023-06-23 20:41:33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dushi/6748.html


上一篇:男主角叫秦浩都市小说
下一篇:很黄的都市小说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