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物燥小心总裁小说
①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意思是:______.引起火灾需要可燃物、______和__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意思是:天气干燥,小心引发火灾;引起火灾需要版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权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这三个条件;古时候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常用水或沙子灭火,用它灭火的原理是: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天气干燥,小心引发火灾;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降温至着火点以下(或隔绝氧气).
② 女朋友对我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是什么意思
天气炎热,物品很干燥,点蜡烛时候要小心着火。
这句话一般是古代人打更时候说的。
现在一般作为玩笑话。特定场合可能有其他含义,要看意境。
③ 有首歌歌词中有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歌曲:《来等到烟火清源凉》
作曲:许嵩
作词:许嵩
演唱:许嵩
歌词: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小心火烛
(3)天干物燥小心总裁小说扩展阅读:
《等到烟火清凉》是由许嵩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于2022年8月22日以单曲形式首发,8月23日收录在许嵩第五张专辑《不如吃茶去》。
《等到烟火清凉》被网友评选为2022年网络十大神曲之一,给网友们增加不少的娱乐话题。光明网对这首上榜歌曲这样评价:全曲只有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等到烟火清凉》,的确让听众摸不到头脑。特别是漫长的前奏,只有一句古代打更者的行话也不知与充满文艺气息的标题有何关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等到烟火清凉
④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气干燥,容易起火;所以要小心火苗、蜡烛等易引发火灾的东西。
这是在古装剧中的打更人常说的一句话。
在古代,打更人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报时。我国古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耕社会,经济并不发达,农民们需要起早贪黑的去耕种劳作,所以必须有专门的打更人去给农民报时,以免老农误了耕种的最佳时间。
打更还有警示的作用,除了报时之外,更夫也通常负责观察周围是否出现火情。就像“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一样,如出现火情的话,他会使劲的敲锣向百姓门发出预警。
(4)天干物燥小心总裁小说扩展阅读:
在古代,民间的打更和紫禁城内的打更也有较大的区别,他们所使用的工具要比民间的更好。而宫中打更的人普遍会提着灯笼扯着嗓子进行报时,声音非常的锐利。而且这些人不论一年四季刮风下雨他们都会穿着雨鞋,披着蓑衣,戴着帽子。无一例外的每晚挨街串巷的进行报时。
其实,更夫们在古时候也不只是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一句话,而是有明确的规定。他们只在晚上的7:00~9:00也就是一更天喊这句话,而在晚上9:00到11:00就要说一句关门关窗防偷防盗,而在三更天的时候他们会喊平安无事。
在四更天的时候,更夫们会扯着嗓子喊天寒地冻,而在五更天的时候,他们就要喊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⑤ 哪部电视剧里有打更视频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狄仁杰里好像有
还有就是那种推理啊破案啊什么的古装剧里可能会有
⑥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天干”什么意思﹖
天干就是天气干燥的意思。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是古代更夫打更时常说的话。
打更是古代民间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类似于现在巡夜的工作。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时俗称五更天,这时鸡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下面是打更敲锣的时间: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6)天干物燥小心总裁小说扩展阅读
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参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让人引发多少打更的思绪.
在解放前,还算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一般城市都少有钟表,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打更也就成一门古老的职业。
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大大丰富起来,钟表也已得到普及,人们掌握时间比打更可精确多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但有些人仍然怀念打更时代那种平静淡然的生活。每每听到打更声,就有时间流转,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的感觉。磁器口古镇就是这样一个保留了传统打更文化的地方。听说许多人更是慕名而来,专门夜游磁器口,听听打更声哩。
⑦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下一句
好像没有下一句。
打更时常说的话: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防贼防盗 闭门关窗
大鬼小鬼排排坐
平安无事喽
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
寒潮来临,关灯关门
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⑧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有:“防贼防盗 闭门关窗、大鬼小鬼排排坐、平安无事喽、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寒潮来临,关灯关门、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等等。
这些口号看起来平淡无奇,只是提醒民众在晚间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其实这些口号里面是有学问的,由于不同的口号一般对应着不同的时间,人们听到不同的打更口号就大致能够知道是什么时刻了。比如: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当然这句根据具体季节情况来说)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8)天干物燥小心总裁小说扩展阅读:
在古代,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
民间市井出面廉价雇佣的巡更,一般两人一班。待更鼓过后,一人执锣,另一人执梆子,按一定的节奏敲着,穿街过巷彻夜巡行。除了向人们通报时辰外,他们另外负有“警惕烛火”、“提防偷盗”的保安职责。
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们夜夜巡行于街堂里弄之中,责任不小,而收入甚微,苦不堪言。自汉代直到宋元时期,更夫、扫街的都是由市井里正、地保等城镇中最小的管理者出面雇佣、管理。到了明代,巡更这一行归于丐帮,多是由老弱病残的穷人充任。
到了清代,朝廷为了加强管理,便从治安缉盗方面强调巡更的作用,巡更的就成了官差。从此,巡更的也就多用身强体壮、手脚麻利之人,待遇也提高了一些。民国时期,钟表普及了,更夫这一行也就逐渐被淘汰了。
⑨ “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是啥意思
“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意思古代不是都用火烛嘛,就是让睡觉的时候小版心点,别着火了,给权个家提个醒
打更时间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打更时常说的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
⑩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句话最早出自哪个朝代看古装
古时候打更并不一定要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他们只是在电视剧里加上这一情节而已,
更夫的任务是报时辰 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如果阴雨天他还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岂不是丢了饭碗?更夫只是报时辰和守夜,其他的都不是他的任务了。你说的都是电视剧里加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