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小说属于现代主义嘛

黄熙蕾
黄熙蕾
发布于 阅读量 910
意识流小说属于现代主义嘛

❶ 意识流小说到底是小说还是一个小说流派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

意识流作家竭力探求和创建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手段。他们认为,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有着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不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只重视人物的性格描写和环境描写,而且这种性格仅仅表现为理性活动。因此,不足取者居多,成功者极少。他们确信,只有人的精神和意识才是生活的"真实",在意识之中主要又受下意识的支配,下意识是最真实的心理,尤其是“性爱”,它是人的其他心理的原动力。由于性爱与社会环境形成冲突,受外力或自我抑制,因而就产生了人和各种思想感情。显然,这是弗格伊德(又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因袭与搬用,也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曲解。鉴于上述的认识,作家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展示人的意识活动和内心奥秘上。
在表现手法上,意识流作家较多地采用了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途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乙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语言形式的离奇的试验以及舍弃标点符号,等等。由于意识流小说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得他们的小说走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终于衰落下来,被其他艺术流派所取代。
但是,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来说,“意识流”仍然有其可取之处。意识流小说能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在有限的篇幅,短暂的时间内,反映出人物思想活动的全过程,因而具有较大的浓缩性和凝聚力。例如,乔伊斯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就是集中记述三个主要人物在都柏林一天之内的经历和感受;伍尔孕夫人著的《达罗维太太》,只写女主义公在十二小时内在伦敦街头及家中的见闻观感;奥茨不满万字的短篇小说《过关》,只写女主人公雷尼从加拿大进入美国国境线上的一刹那。这些伤口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着力向纵深方向发展,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透彻地辐射、流动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方面,意识流小说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的小说多少都"意识流"的影响。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流水华年》、美国的威廉福克纳《骚动与喧哗》、英国的伍尔夫《到灯塔去》等等。

意识流则是现代小说创作中常用的一个手法。
意识流小说并不是说某一个具体小说。

❷ 意识流小说对于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意识流"本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里对
这个概念进行了解释:"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
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
就叫它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是主观生活之流吧。"其后"意识流"在20世纪20
年代至40年代开始进入文艺学领域,据瞿世镜在《意识流概论》中提出,英
国小说家梅•辛克莱在其评论文章中首次使用了"意识流"这个术语。作为一
种创作方法的"意识流",除了把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说作为哲学基础外,
还直接吸收了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的"心理时间"等概念,直接表现社会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打破了由作家出
面介入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心理活动的传统文学的创作方法。

意识流创作方法的艺术特征与现代主义作家的基本文艺观——重主观表现,重艺术表现,重形式创新——互相吻合,因此现代主义各种文学流派在不同程度上都运用了意识流创作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意识流是现代主义的基本创作方法,在中国当代文艺思潮范畴内,现代派创作流派,如朦胧诗、意识流、荒诞派、黑色幽默、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都刻上了意识流创作手法的烙印,其中当然以意识流小说与意识流创作手法的联系最紧密。

西方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人的意识结构是一种三层复合式结构,即意识、
前意识、无意识。弗洛伊德将意识描述为海洋冰山上冒出洋面的顶端,或是
一个有浓淡层次的光环里的中心亮点;而无意识则是冰山潜于水下的更多部
分,或是光环中心亮点以外的逐渐浑然了的领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
斯提出"意识流"概念以描述整个意识结构的动态特征;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
•伍尔芙在一篇题为《现代小说》的论文里说:"头脑接受千千万万个印象
——细小的、奇异的、倏忽而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镌刻下来的。这些印
象来自四面八方,宛然一阵阵坠落的微尘……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
马车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

意识流小说不仅要表现出"海洋冰山"的"顶端"、"光环里的中心亮点"、
"左右对称的马车车灯"这种种呈静态特征的意识形式,还要挖掘出"冰山潜于
水下的更多部分"、"中心亮点以外的逐渐浑然了的领域"、"始终包围着我们
意识的半透明层"等呈动态特征的意识形式。与此目标相适应,意识型创作方
法与其他型态的创作方式在创作技巧上的区别主要体现为多样化的、偏重私
人隐密的、个性化的心理描写形式: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感官印象、梦境
幻觉等。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也没有超出这个大范围。

自由联想:不同于传统小说中具有明显内在联系的联想,意识流中的联
想是无序的,具有随意性、跳跃性、个人化的特点。如在《海的梦》(王蒙)
里,主人公,五十二岁没有见海的翻译家缪可言在快见到海时心情激动:"海,
海!是高尔基的暴风雨前的海吗?是安徒生的绚烂多姿、光怪陆离的海吗?
还是他亲自呕心沥血地翻译过的杰克•伦敦或者海明威所描绘的海呢?也许,
那是李姆斯基•柯萨考夫的《谢赫拉萨达组曲》里的古老的、阿拉伯人的海
吧?"而在《海与灯塔》(孔捷生)里,锦平在离开城市去海南(当年的知
青旧地)出差时:"桅杆上的旗呼啦啦地展开。城市低落下去,贴近波动的水
平线,天空愈见辽阔。呵,城市。蓝天被挤压在两排高楼的缝隙,世界被嵌
在窗框里,还给窗格子分割成小小方块。/多辽阔的天,多深蓝的水"同是对
海的感觉,却极具个人特点:缪可言是个翻译家,他首先联想起的是译作;
锦平与丈夫志趣不投,对在城市生活感到压抑,渴望广阔的世界,景色在她
眼里也具有对比意义。

内心独白:是不加评述的纯粹内在意识的载体,展示着意识本身的真与
美。如《无主题变奏》(徐星)里,"我"自开篇起始即在喃喃自语:"也许
我真的没有出息,也许。我搞不清除了我现有的一切以外,我还应该要什么。
我是什么?更要命的是我不等待什么。也许每个人都在等待,莫名其妙地等
待着,总是相信会发生点儿什么来改变现在自己的全部生活,可等待的是什
么你就是说不清楚。真的,我什么也不等待。这么说并不是要告诉你我与众
不同,其实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我又太清楚该要什么了,要吃饭要干活儿……"
以此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毫不隐晦地叙说自我感受,吐露心曲,表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隔膜。又如《蓝天绿海》,通篇运用了"我"的内心独白,向死去的
好友蛮子吐露自己的思念,对世界的厌恶,追逐名利时的疲惫,生活的不如
意……将情绪挥洒得淋漓尽致。

感官印象:注重作品中表现出的印象具有以人物为主体的感受,它是可
感可触而非虚无飘渺的,与修辞手法中的通感、暗示一脉相承。如《马兰花,
马兰花》(丁小琦)里,被远嫁的马兰花初到婆家时一夜无眠,她的感受是
相当郁闷与惊恐的:"屋子象口倒扣的锅,又黑又闷。眼仁都被染黑了,睁着
和闭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一炕的人都睡死了似的,只有那高低粗细的鼻
鼾,如滚开的水锅里,冒出的大小不一的泡泡。当弄清没人知道你是睁着眼
时,你就这样看了一夜的黑。"又如《欢乐》里齐文栋饮了农药后的感受:
"紧接着咽喉的痛楚,一团熊熊的烈火在你的胃里翻滚起来,你听到自己的头
发梢子象燃烧的豆秸一样噼噼叭叭地响着,腐烂苹果的香气象浪潮一样涌来
涌去……但痛苦很快就消逝了,你大汗淋漓,四肢柔软,瞳孔紧密收缩,终
于缩得比针尖还小,黑暗如锅底一般罩下来。……你恍惚觉得有一只手牵着
你走,那只手很大很柔软,那人身上有一股熟皮子的味道……爹!我又见到
你啦,爹!……"

梦境幻觉:作为一种残缺的印象,一种荒诞的意象,体现出人物的潜意
识,为人物情绪的凸现提供了拼图。如《风筝飘带》里素素认识佳原后,做
了一个梦:佳原在马背上放风筝,风筝很简鄙,寒伧得叫人掉泪,但风筝飞
起来了,而且飞得比东风饭店的新楼还高,比大青山上的松树还高,比草原
上空的苍鹰还高,比吊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的气球还高,而她
变成了风筝上面的一根长长的飘带儿,也跟着风筝飞起来了……表现了少女
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对生活的超越。

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在人物处理上,人物不再是一个"典型"。由于
人物的悲与喜,光明与黑暗,高尚与卑劣,对新生活的向往与对旧日的怀恋
等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读者又要将自己代入人物内心才能领会文章内容,
所以读者无法立即对人物做出具体的善恶评价。如《欢乐》(莫言)里的齐
文栋,是个农村知识青年,在他第五次高考不中之后,"离开了苍老疲惫的家
门,象逃跑出一个恐怖的梦境",经过一大湾子水,一块辣椒地,坐在自杀的
年青姑娘鱼翠翠的坟头浮想连翩,最后终于在这个宁静的晚上亲手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进入了死亡的"欢乐"。齐文栋不是个脸谱式的人物,他的心理活
动和意识活动,独成一个世界:有屡试不第的压抑,有对母亲的怜悯、内疚,
有对哥嫂的不满、无奈,有对年青女子的生理欲望,有对鲁家三小子的羡慕、
妒忌,有对建仓夫妇的厌恶,有对高大同的好奇、惶然……在这里,我们看
不到作者对人物的隐性评价,只有人物失却控制的意识流动起作用。从这个
方面来说,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很大不同,如传统小说里与科举发生密
切联系的两个人物——范进、贾宝玉,在性格内核里都蕴含了作者的人生理
念,或讽刺什么,或褒扬什么,读者很容易领会,而在意识流小说里,作者
隐身幕后,读者不再意识到作者的存在,只意识到人物的存在。
作者的隐身,有赖于作者叙述角度的选择。意识流小说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多采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如《蓝天绿海》(刘索拉)以第一人称"我"描述自己的生活,通过回忆与强调突出与蛮子生死不渝的友情和"我"的感伤、郁闷、偏执、无所适从;又如《花豆》(高行健)通过年老的"我"在一个湿淋淋的下午,独对雨点向回忆中的青梅竹马的"你"的喃喃倾诉与思念,表现了几十年的风云,对往事的留恋和对错失的悔意;而前文提到的《欢乐》则采用第二人称"你"来表现齐文栋的内心。意识流小说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如李陀的《七奶奶》。小说深入七奶奶的心灵,写她的对可能爆炸的煤气罐的焦虑,对儿媳妇的不满,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读者可以大致了解七奶奶一生的轨迹,也能体会她守旧的渊源。但小说虽然用了第三人称"她",也体现了一定社会内容,七奶奶却不象《红楼梦》里的贾母或刘姥姥,她没有具体的外貌,没有鲜明的性格,没有通过第三者观察的眼睛,更没有作者试图体现的褒贬倾向,因为作者并不是通过生活流程,
而是通过心理流程来展开文本的。
意识流小说则打破了逻辑的框框,有意淡化情节,突出人物的意识流程,用联想、想象、回忆、幻觉、梦境,打破时间之链,立体地、多层次地表现人生。如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的发韧之作《春之声》(王蒙),就是将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压缩在不足三小时之内加以集中体现的。《春之声》的情节很简单:工程物理学家岳之峰决定回一趟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结果坐上了一辆闷罐子车,在车里,他与一位用"小三洋"录音机播放德文音乐的妇女聊了几句天,下车后看见了闷罐子车的外表及崭新的火车头。情节虽简单,但由于作者采用了意识流创作手法,因而知觉时间无所不及:由车身轻轻的颤抖联想到童年的摇篮;由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想起黄土高原的乡下;由闷罐子车联想起三个小时前他坐着的三叉戟飞机,又联想到自己的地主成份及二十二年的检讨;由南瓜香又联想到童年,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由德文音乐想到法兰克福的孩子,西北高原的故乡,解放前北平的联欢,解放后的首都北京;由崭新的车头联想到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作者通过从心理角度处理时间次序和空间位置,使读者在短短的篇幅内就领受到一个时间跨度很大的区域内的人生内容。在结构方面,意识流小说多以多线交叉或放射性思维方式来表现复杂的外部世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风筝飘带》(王蒙)写一对青年男女素素与佳原一次约会的过程,通过素素的眼睛、回忆、联想与梦境,写尽了物质的压迫,文革的耽误,生活的艰辛,人们的不信任,对知识的向往,自强不息的精神,两情相悦的美好……这种结构方式与传统小说单一的因果关系式的,或"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分类式的结构可说有着极大的区别。

受中国传统创作方法的影响,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方法又与西方意识流小说创作方法不尽相同,甚至有人认为两者并无渊源关系。王蒙虽被大家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发轫作家,但他在谈小说创作时却说过,“请别以为写心理活动是属于外国人的专利,中国的诗歌就特别善于写心理活动,《红楼梦》有别于传统小说也恰恰在于它的心理描写。”“重视艺术联想,这是我一贯的思想,早在没有看到过任何意识流小说,甚至不知道意识流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就有这个主张了”。王蒙在承认自己读过一些外国小说的同时,更强调的是自己从鲁迅《野草》中受到启发,甚至是有意识地在回避自己的“意识流”创作与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关系,他不愿意别人把自己的小说创作仅仅看作是受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所致,相反,他极力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寻找“意识流”的渊源。与王蒙相似,更有人把中国的意识流文学追溯到了20世纪初,并且还特别强调其独特的艺术渊源:“《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意识流小说”,“这篇小说与西方现代派的意识流作品并无瓜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现代意识流小说虽然普遍被认为是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产生,但因本土文学的影响,它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印痕,带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流。下面,我们试着比较两者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回顾西方意识流产生的背景与理论依据。十九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衰落,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国力迅速上升,从而使得国际社会矛盾日夜尖锐。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萧条,社会机制遭到严重损坏。这样,各项保障制度的缺失,战争的创伤在人们的心中投下了难以扫除的阴影。人们普遍认为现实荒谬无稽,社会不可思议,人类猥琐无能,世界前途茫茫。悲观绝望,颓废沮丧的情绪弥漫于整个社会。所有这些尖锐的国家、社会矛盾和变化了人的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作家感觉到用古典主义和传统的小说描写已经无法揭示出日益恶化的社会现实,无法描绘出人们面对荒诞社会的真实内心,他们认为只有主观世界才是“最高真实”。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就认为主观真实是“最基本的东西”,只有主观作品才是“唯一真实的著作”。乔伊斯也要求艺术家去表现“经验的真实”。而福克纳则认为作家只应写人类的“内心冲突”和“心灵深处亘古至今的真情实感”。维吉尼亚?沃尔芙也认为只有意识流才是生活,才是真实和道理,文学作品应当着力于表现这种错综复杂变化的“根本精神”,而不应该去描写“意识流”本身以外的事物。
就这样,意识流作家紧紧抓住了时代和社会在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和梦幻,着力于书写人的内心世界,用浓墨和重彩,大胆自由地运用意识流小说形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感受,揭示社会矛盾,揭示人们面对社会危机的心里病态。因此,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社会意识的产物,它是在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日益衰落和新的经济结构体系构建中和西方精神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人们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后开掘出来的一片文学新领地。
意识流作家们的这种由写外转向写内,热衷于写内心生活的创作手法除同他们对世界对艺术总的看法相关联外,还深受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等思想的影响。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强调直觉是认识世界本体的惟一根据,“真实”只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而奥地利精神病医生佛罗伊德对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充分肯定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无疑是为意识流文学创作思想张目。而威廉?詹姆士认为宇宙间最根本的东西是“纯粹经验”,也即“意识之流”,它就是“现实”,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品级高的现实”。这些理论,都深刻地影响了意识流作家们的创作。如福克纳就对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颇有研究,认为空间的作用不在其范围的大小,而在于它的象征意义,并自觉将它运用于小说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时间成为一种无形的流动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往往互相穿插,彼此交融,经常在某个人物的意识中同时得到体现。
而中国的意识流小说在受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的同时,却无法完全摆脱中国传统文学创作手法中心理描写和艺术联想的影响。心理描写是表现意识层的心理思维,限于头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没有涉及潜意识层的生理状态的反映。因而,心理描写是冷静、理智和充满逻辑理性的,并由此显示出人物性格特点和对现实的态度。传统心理描写的影响在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中体现为人物的意识虽然具有模糊和不连贯性,但同时又保留着一定的理性特征,即这些意识中仍有着作者心灵和时代的投影。王蒙曾说过:“意识流的手法中特别强调联想……它反映的是人的心灵的自由想象,纵横驰骋……,中国文学一贯重视联想,‘赋,比,兴’中‘兴’就是联想……。我们的意识流不是叫人们逃避现实走向内心的意识流,而是一种叫人们既面向客观世界也面向主观世界,既爱生活也爱人的心灵的健康而又充实的自我感觉。”所以在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中,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不具备任何规律和秩序的人物意识连缀成一连串的印象与感触,而同时又用冷峻的思维和对生命、对生活的激情展现出他对社会与生活的认识。在《春之声》中,主人公岳之峰的回忆和联想虽然毫不连贯,但这些回忆和联想却能体现出他在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激动,为国家的落后而牵挂,为生活中的种种丑陋而忧虑,他的所有联想合在一起,以自我展示的方式在我们面前树起了一个独立思考、热爱生活、毫无羁绊、心灵自由的典型形象。
此外,在传统小说中,心理描写从属于情节,依附于情节,不具有独立性。情节的发展和触动会引发出人物的心理描写,并能将心理描写串连起来,体现了传统小说叙述的线性因果关系。心理描写的这一特点也影响着中国的意识流小说。如在《春之声》中,虽然小说以主人公岳之峰的意识为主,但他所有的回忆和联想又由他在火车上所听、所闻、所看而引发的,其意识的流动仍然受到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其次,在表现内容方面,西方意识流小说因受现代心理学、哲学等的影响,主张把人心里的“原始的混沌”全部地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因此,在他们的小说中,着力表现的是人内心非理性的无意识和潜意识世界,突出的是人物内心的混乱、迷离、恍惚、无逻辑性、动物性和疯狂性,并按照原始的方式杂乱无章地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以为只有这样才算写出了心理的原始真实。意识流的代表作家维吉尼亚?沃尔芙就要求在小说中以主观代替客观,努力表现人物“私有的幻想”。她说:“生活并不是一连串左右对称的马车灯,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传达这变化万端的,这尚欠认识尚欠探讨的根本精神,不管它的表现会多么脱离常规、错综复杂、,而且如实传达,尽可能不羼入它本身之外的、非共固有的东西,难道不正是小说家的任务吗?”在她看来,文学作品就应该着力表现这种错综复杂变化的“根本精神”,而不是去描写“意识流”本身以外的事物。因此,在具体的创作中,她就强调要把人物头脑中“千千万万个印象”,无论是“细小的奇异的、倏而逝的,或者是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全部应该写出来,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写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
而中国的意识流小说却因受传统心理手法的影响,在描写人物内心的意识活动时,没有完全抛开外部客观世界及其对人物内心的影响,也不是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如微尘般的印象,“不管它们表面上看来多么无关系”,不管它是否“全不连贯”地照实记录下来。相反,它仍然会围绕小说主题的需要去有意识地选择人物的意识,并在小说中显示出这些意识的有次序、合乎逻辑的特性。同样在《春之声》中,岳之峰对气味、声音等的联想、想象都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了作者有意识对主人公意识的选择,即用现实和历史、中国和外国、城市与乡村、新与旧、土与洋、前进与落后的对比,来展示出中国新时期生活状态的全景,来象征中国新时期生活的转机,从而突出新中国的春天已经到来的创作意图。而在《蝴蝶》中,通篇行文也是紧扣张思远如何“丢了魂”,后来又“找到了魂”这一基线展开的。 在意识流动中,张思远由小石头--张指导员--张副主任--张书记--“走资派”--“囚犯”--老张头--张副部长,这三十年来的地位、身份的变化展现的实际上是中国政治的风云史、历史的变迁命运。而张思远最终“找到了魂”则蕴含了作者的理性思考,揭示了党的干部应该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任这一道理。
第三,从表现的方法来看,西方意识流小说特别强调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作者完全独立于作品之外。他们提出“非人格化”和“作家退出小说”的口号,反对作家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整理和提练,更反对作家出面进行介绍和解释,而要求让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别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无意识、潜意识活动自然、真实地展现出来,力求展示的是人们内心的纯自然的主观状态。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不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也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或者是让人物随时随地地进行突然的、跳跃式的“自由联想”,有时甚至要靠字体等的变化来暗示人物的变化。此外,时空错乱也经常出现在这类作品中,过去、现在、将来随意被颠倒、穿插、交融,而作者有意不做任何说明,使得梦幻和现实的界限被打碎,搅乱并纠缠不清。极端者,甚至故意破坏语言规范,前言不搭后语,几十页不用一个标点儿。如《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和昆丁的意识不断跳跃,不存在现在、过去和未来的界限,书中内容在时间上颠倒混乱,作者对此不作解释,也不交代,只以变换字体或改换称谓来提醒读者。
而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虽然不再如传统小说那样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但在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和展现人物联想与回忆过程中,外在的时间或事件会不时打断原意识的流动,并伴有叙述者语言的介入,呈现出现实与意识相间出现的特征,使读者仍能感知到小说中人物意识的流动规律及作者有意识地用之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物内心的特点。王蒙在《关于<春之声>的通信》中谈到《春之声》的创作方法时就说过:“……我打破常规,通过主人公的联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笔触伸向过去和现在、外国和中国、城市和乡村。满天开花,发射性线条,一方面是尽情联想,闪电般的变化,互相切入,无边无际;一方面,却又是万变不离其宗,放出去的又都能收回来,所有的射线都有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坐在1980年春节前夕的闷罐子车里的我们的主人公的心灵。”这一“共同的端点”就体现出了作品中虽淡化但仍然存在的情节,而人物的意识在这里也就更像一面摄取社会生活现象的镜子。
总之,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当代小说的创作,但同时,我国当代小说又深受传统小说的影响,保留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显现出既传统又现代的独特特征。

❸ 意识流是指文学的派别吗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对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专发展与格局产属生了巨大影响。它的哲学基础是法国现代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心理学基础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以英国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作家为代表

❹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1、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态,不加以条理化、逻辑化,作家退出小说,主观干预较少,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2、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在某对象上稍许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断从前的思维过程而展开新的思绪。
3、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
4、内容和题材上,传统小说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地位下降,读者的参与性加强,不注意刻画典型人物,凭借人物的意识来写人,情节淡化。 1、爱尔兰的乔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尤利西斯》
2、英国的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3、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4、美国的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人物(长子昆丁、二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女儿凯蒂)

❺ 什么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

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版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权。

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特点:

1.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


2.在语言形式上,现代主义文学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现代主义文学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的全面异化,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


4.现代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注重追求新奇怪诞的艺术表现手法。

❻ 现代主义文学的意识流

1、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而非物理时间。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美、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3、意识流小说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但艺术特征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说”;情节淡化;大量的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时空交替和心理时间;象征暗示和对比联想;语言使用上的创新和变异。
4、代表作家是爱尔兰的乔伊斯和英国的伍尔芙,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美国的福克钠。 1、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态,不加以条理化、逻辑化,作家退出小说,主观干预较少,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2、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在某对象上稍许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断从前的思维过程而展开新的思绪。
3、主观性、随意性强,常打破时空限制,跳跃性较大,从心理结构组织流程,而传统小说多在时空的推移中展开情节。
4、内容和题材上,传统小说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识流小说中作家地位下降,读者的参与性加强,不注意刻画典型人物,凭借人物的意识来写人,情节淡化。 1、爱尔兰的乔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2、英国的沃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3、法国的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美国的福克纳:“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喧哗与骚动》(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没落。小说创造了复合意识流方法,使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发掘人物的内心生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着重表现昆丁的变态心理和班吉神经错乱的潜意识活动。人物(长子昆丁、二子杰生、小儿子班吉、女儿凯蒂)

❼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些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
(一)象征主义文学: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流行于法国,以诗歌和戏剧为主.1886年诗人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诞生.一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上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象征主义的特征是: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主张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想像.
法国早期象征主义的诗人鼻祖、及三主将:
1,波德莱尔:他于1857年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成为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 2,马拉美:1876年他的诗歌《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他被选为“诗人之王”,是法国象征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物. 3,魏尔伦:他的主要作品是《无言的浪漫曲》等,他的诗风明朗轻快,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因此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 4,兰波:他15岁就擅长写作拉丁文诗歌了,并掌握了法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格律.他的创作生涯虽短,但才华横溢,他主要的诗集有《地狱的一季》、《彩图集》.
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他是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梦幻剧《青鸟》(1908),是他戏剧生涯的巅峰之作.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他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他的诗作《驶向拜占庭》,描绘了一个老人远渡重洋去圣城拜占庭,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的故事.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3,法国诗人瓦雷里:他的巅峰之作是晚年的《海滨墓园》(1926),诗的主旨是关于绝对静止与人生交易的对立统一关系.开篇一句“这片平静的房顶上有白鸽荡漾”,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4,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著名的组诗《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奠定了他在现代诗坛上的大师地位,并对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其风格晦涩难懂,但扩大了诗歌的艺术表现领域.
5,俄国诗人勃洛克:1918年发表长诗《十二个》,是他的代表作,他是自莱蒙托夫以后俄国最杰出的诗人.
6,美国诗人评论家庞德:他的鸿篇巨制、现代叙事诗《诗章》,加上他对其他作家的影响,以及多部的文学评论集,使他登上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宝座.
7,英国诗人剧作家艾略特:他的诗作《荒原》(1922),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诗歌,它以悲剧的视角,展现了战后欧洲文明的荒凉.另外他还有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诗作《四个四重奏》等等,他在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表现主义文学:是一战前后流行于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流派,它起源于德国,先从绘画开始,后波及文学.尼采“重估一切”的极端主张,对德语世界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提法最早出现于德国评论家瓦尔登在《狂飙》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绘画评论,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
表现主义的特征是:抽象化,变形,面具的运用,时空的真幻错杂,注重声光效果,及象征和荒诞的手法.其理论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主张文学不应该再现客观现实,而应表现人的主观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现透过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而对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绘,毫无意义.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1,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代表剧作是《到大马士革去》,《鬼魂奏鸣曲》.
2,德国剧作家托勒和恺撒:前者的代表作是《转变》.后者的代表作是《煤气》三部曲.
3,捷克剧作家恰佩克:其代表作品是《万能机器人》(1920).
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他将表现主义艺术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奥尼尔派”,《安娜·克里斯蒂》(1920),《琼斯皇帝》(1920),《毛猿》(1921),是表现主义剧作的典范作品.他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193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他的小说大多表达世界荒诞、人性“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具有开拓性意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美国》(1914)、《城堡》(1922)、《诉讼》(1919)《变形记》(1912)等等.

(三)意识流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后波及到了欧美各国,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詹姆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它不是传统小说那样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编撰故事的.其情节之间的安排和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逻辑、或因果关系的限制,它可以随意跳跃、多变、穿插,过去、现在、将来时序,交叉重叠,在前后的两个场景之间,没有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紧密逻辑联系,等等.它是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形成的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的艺术技巧:
1,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写作技巧.
2,内心分析: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地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做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地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
3,时间和空间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
4,诗化和音乐化: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意识流小说家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
“意识流”文学著名的代表作家:
1,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因著名的作品《追忆逝水年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他作品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地自然流动.
2,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他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1922),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巅峰.该作品中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
3,美国作家福克纳:他是“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喧哗与骚动》(1929),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英国作家伍尔芙:她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她著名的作品是:《到灯塔去》《海浪》.

(四)超现实主义文学:它诞生于1924年的法国,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从1924年到上世纪60年代,历经了半个世纪,扩及欧美24个国家.这一流派有明确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理论,以及一套实验性的艺术方法,但情况极为复杂.作为一场广泛的文艺运动的超现实主义思潮,尽管其影响极为广泛,但就文学领域而言,实际成就仅局限于诗歌领域.
超现实主义者认为,文学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要表现“超现实”,即由“梦幻与现实转化成的绝对现实”,是现实与非现实两种要素的统一物.为了在内容上描绘超现实,他们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主张写人的潜意识、梦境,写事物的巧合,甚至让文学成为梦幻、潜意识、乃至精神错乱的产物,并提出“自动写作法”,作为表现上述内容的创作方法.强调梦幻、贬斥理性,成为其美学的重要标志.

(五)未来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未来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其文学的成就不如绘画的成就高,也没有如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和德国表现主义文学一样,发展成国际性的文学运动,主要局限于意大利一国.在晚期,也波及邻国法国,和刚刚成立不久的苏联.
创始人是意大利的马利奈蒂,他1909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次年又发表了《未来主义文学宣言》,进一步宣布其主张.在文学艺术的主题上,主张调动一切艺术手段,集中表现运动中的物和人,通过动态来赞美运动感、力感和立体风格.艺术形式上,主张彻底摒弃传统手法.主要的作家及其作品是:
1、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穿裤子的云》
2、法国阿波里奈尔:首创“楼梯式”的诗歌形式.

(六)意象派:是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美国诗人庞德的《地铁车站》,是典型的意象诗.

(七)隐逸派:是20世纪上半叶在意大利和西方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产生于一战后,30年代达到鼎盛.它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艺术家避开严酷的现实,逃遁到个人的情感世界里去.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片断的自然场景,抒发人的瞬间感受、幻想、和隐藏在内心的微妙情绪,表现人生的孤独、忧郁和生活的邪恶.
在艺术上,隐逸派侧重以奔放的想象,借助独特的隐喻和意象,来建立艺术形象,诗歌大多是自由体,讲究韵律,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强调词的声音、比词的意义更富有表现主观感觉的力量,力求挖掘词语蕴含的感情色彩,而舍弃它的普通的、日常的涵义.隐逸派的代表作家是:
1,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作品是诗歌《消逝的笛音》,他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意大利诗人蒙塔莱:作品是诗集《乌骨贼》等,他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信仰、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的宣传下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存在主义文学为其哲学的广泛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是法国的萨特、阿贝尔·加缪(1913—1960)和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派文学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于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从本质上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
魔幻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品有:危地马拉M.A.阿斯图里亚斯的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A.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J.J.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J.M.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一种拉丁美洲充满这饿光怪陆离、虚幻恍惚的现实,也就是卡彭铁尔所说的“神奇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生死不辨,人鬼不分,幻觉和真实相混,神话和现实并存.
“黑色幽默”派
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 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或称疲惫的一代(Beat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新小说派
“新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在法国文坛的一个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文艺观和写作方法迥然不同于巴尔扎克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具有“反小说”的倾向,是二战后最具革命性的文学流派,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建树,当时公认为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有:阿兰·罗伯—戈里耶、娜塔莉娅·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克洛德·西蒙、克洛德·奥利尔及玛格丽特·杜拉丝等等.
1956年萨洛特发表了她的著名论文《怀疑的时代》,被视为“新小说”派的宣言.罗伯—戈里耶在1956年和1958年也发表了《未来小说的道路》、《自然、人道主义、悲剧》等论文,更明确阐述了新小说派的文艺观点.
新小说派发展的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的“受冷落”和其后长达三十多年的“热闹期”,至1985年克洛德·西蒙获诺贝尔文学奖达到高峰.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 》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❽ 意识流文学属于什么流派是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或者其他的

意识流文学的创作高峰期基本上集中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它是一种文学流派还是一种创作方法的问题,长期以来颇多争论。实际上,它难以算作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一方面因为被公认的意识流作家之间在创作上没有沟通,没有发表宣言阐述共同的宗旨,也未形成具体的组织;另一方面,意识流文学发展的时间较长,早在19世纪末,这种方法就在文学创作中得到运用,而整个二十世纪世界各国不同时期仍有意识流文学作品出现。这种情况是“文学流派”的概念难以涵盖的。
尽管意识流作家在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普鲁斯特能借助“本能的回忆”,向往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从潜意识中唤起从前的光明画面,留住幸福和快乐;乔伊斯则热衷于表现人的罪恶和兽性,描绘意识活动中充满黑暗和盲目的混乱画画;福克纳的意识流作品与美国南方社会的现存状况息息相关;而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则具有浓郁的精神幻想和倾向。但意识流作家们在创作中仍表现出一系列根本性的共同特征。
首先,在表现对象方面,意识流文学脱离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真切可信的典型人物形象的规范,完全面向自我,重在表现人的下意识、潜意识乃至无意识的内心世界。在意识流作家看来,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仅仅反映了外在的现实和表面的真实,而这个外部世界并不真实,真正的真实只存在于人的内心主观世界。因此,作家应把创作重心放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描绘上,写出人内在的真实。从这一文学观念出发,意识流作家把创作视点由“外”转向“内”,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不再是一种描写方法,不再附着于小说情节之上成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手段,而是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表现对象出现在作品中。意识活动几乎成为作品的全部内容,而情节则极度淡化,退隐在小说语言的帷幕后面。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四个部分——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的部分及迪尔西的部分均由不同人物的纷繁复杂、理性与非理性相混的意识流动构成小说的基本内容。
因为意识流文学重在表现人的意识领域,所以作家的叙事角度与传统文学相比也发生改变,意识流小说的叙述焦点已由外部描写彻底转向内心活动的呈现,即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的直接呈现。按照法国叙述学家日奈特《叙事话语》中沿袭韦勒克和沃伦创用的“叙述聚焦”一词划分出的“零聚焦”、“内聚焦”与“外聚焦”等几大类来看,意识流文学多选择“内聚焦”的叙述角度。内聚焦的意思是叙述者与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小说所展示的仅仅是某个人物或某些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全然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叙述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零聚焦”方式。采用内聚焦的叙述者必须跟着人物走,小说世界的广阔与否全凭人物槐视觉来定。人物视点消失,所叙事物的有序性也应中断。例如,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第二章“昆丁的部分”中,就以昆丁叙述突然中断来表明他的自杀身亡。
其次,意识流文学不按照客观现实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结构作品,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人的意识是复杂的,理性与非理性意识共存。其中有明确、完整的意识,也有朦胧、片段的意识;有言语层的意识,还有尚未形成语言的、即言语前阶层的意识,等等。这些意识混杂在一起,交替出现,故而从中很难找出逻辑性轨迹。而时间颠倒、空间重叠也就成为意识世界常有的情形。意识流文学企图如实展现人的意识流动,这就使作品的内容无法按照正常的时空顺序一一展开,而是根据有别于“空间时间”的“心理时间”(柏格森语)表现意识的流程。福克纳说:“我可以像上帝一样,把这些人调来调去,不受空间的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我抛开时间的限制,随意调度书中的人物,结果非常成功,至少在我看来效果极好。”
这种“随意调度”的本领得自于意识本身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和昆丁的意识不断跳跃,不存在现在、过去和未来的界限,书中内容在时间上颠倒混乱,作者对此不作解释,也不交待,只以变换字体或改换称谓来提醒读者。如小说第一章《1928年4月7日》“即班吉的部分”的一段:
我们顺着栅栏,走到花园的栅栏旁,我们的影子落在栅栏上,在栅栏上,我的影子比勒斯特的高。我们来到缺口那儿,从那里钻了过去。
“等一等。”勒斯特说。‘你又挂在钉子上了。你就不能好好的钻过去不让衣服挂在钉子上吗。”
凯蒂把我的衣服从钉子上解下来,我们钻了过去。凯蒂说,毛莱舅舅关照了,不要让任何人看见我们,咱们还是猫着腰吧。猫腰呀,班吉。像这样,懂吗。我们猫下了腰,穿过花园,花儿括着我们,沙沙直响。地绷绷硬。我们又从栅栏上翻过去,几口猪在那儿嗅着闻着,发出了哼哼声。凯蒂说,我猜它们准是在伤心,因为它们的一个伙伴今儿个给宰了。地绷绷硬,是给翻掘过的,有一大块一大块疙瘩。
把手插在兜里,凯蒂说。不然会冻坏了。快过圣诞节了。你不想让你的手冻坏吧,是吗。
“外面太冷了。”威尔许说。“你不要出去了吧。”
(威尔许是康普生家的黑小厮,迪尔西的大儿子。前后有三个黑小厮服侍过班吉。1905年前是威尔许,1905年以后是迪尔西的小儿子T·P·威尔许,“当前”即1928年则是迪尔西的外孙勒斯特。福克纳在小说中用不同的黑小厮来标明不同的时序。)
由于作家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条理和顺序,重新组建时空秩序,如实地呈现了小说人物在感观、刺激、记忆和联想等作用下出现的那种紊乱的、多层次的立体感受和意识的动态,所以读者能始终体验作品人物所经历的那个时刻——心理时间。乔伊斯《尤利西斯》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莫莉睡意艨胧的情态,其意识自由漂浮,模糊不清,最后完全消失。整段不使用标点符号,不断句,显示出意识流动的不间断性.
意识流文体
意识流文字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对主人公内心意识活动的忠实记叙,因此本质上可以认为一篇完整独立的意识流文章属于记叙文体裁,但由于其特殊的表述形式和较为高级的表述技巧,暗合形散神忌的散文特征,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散文来看待。意识流文字先天优势让它更适用于现代诗的写作,以及短篇小说,长篇的意识流小说过于复杂,会加剧作品内容的理解难度,让人感觉隐晦以及阴暗。目前的绝大部分意识流文学作品体裁都是小说,但实际上中国古诗中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而且很多宗教经典中也含有非常多的意识流写作手法的体现。意识流文学由于过于晦涩强调无秩序,难以被大众理解,所以无法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

❾ 什么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特点

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版的各种文艺流派权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特点:

1.采用主观色彩极重的表现法,反对客观的描写法;强调主观随意的自由联想。


2.在语言形式上,现代主义文学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


3.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现代主义文学不注重塑造个性鲜明、性格典型的人物形象,而着重表现人的全面异化,表现人与社会、人与物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全面异化。


4.现代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特别注重追求新奇怪诞的艺术表现手法。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黄熙蕾在2023-06-23 20:44:4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dushi/13074.html


上一篇:总裁的致命情人小说
下一篇:都市退伍特种兵回都市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