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小说作品欣赏
『壹』 推荐几本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围城》钱钟书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当时的抗日烽火之外,虽然都是留学归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结果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像主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作者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所以有人评论《围城》是“现代的《儒林外史》”。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经历的叙述,传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要理解这层意蕴,需要首先了解“围城”的含义。作品在人物的对话中作了提示。
《边城》 沈从文
小说描写的是20年代前后与四川交界的湘西一座小小边城的故事。作品沤歌人性 ,在人物身上体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因而使小小边城形成了一个不分贫富,不讲地位,一律以诚相待,到处充满了爱的理想环境,曲折地表示了作者对戕贼人性的现实的不满。小说境界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 韵味,富有浓郁的乡土色彩,淳朴而浑厚;语言自然含蓄,如高山流水,极具风致。
『贰』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有哪些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有《阿Q正传》、《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1、《阿Q正传》
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5、《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作品简介: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该作品曾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叁』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赏析
周作人《乌蓬船》一、作家简介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他比鲁迅年少四岁,早年也和鲁迅一样东渡日本留学。他禀赋聪颖,精通日语,又通英语和希腊语,中国的古书也看了很多,以至被人誉为“博识”。一九一一年回国以后,他也和许多人一样深恶黑暗的社会现实,“五四”文学革命时,他就曾举起人道主义文学的旗帜,为新文化运动推波助澜;一九二六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更在挽联上奋笔直书:“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但是,就在这积极入世的姿态背后,却还隐伏着另一种情感,那就是对于社会进步的悲观看法。他曾说:“昔者巴枯宁有言,‘历史唯一的用处是警戒人不要再那么样’,我则反其曰,‘历史的唯一的用处是告诉人又要这么样了!’”在写于一九三三年的《知堂文集序》里,他更说自己“常有故鬼重来之惧”。这使人想起鲁迅,他也同样痛感到封建历史的沉重因袭,也曾多次以宋末、明初的黑暗世道来例比现实。但在鲁迅,失望越深,反越煽旺了“绝望的抗争”的冲动;而在周作人,博识和敏感加在一起,却蒸发出一股销蚀斗志的冷气。倘说鲁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作人却可以说是知其不可为就不为。在愚民专制的国度里,清醒当然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但如果被这清醒浇灭了热情,那就反而成了坏事。周作人似乎正是这样,年岁越长,阅历越深,他就越少有激动的时刻。既然不相信有身外的目标可以追寻,他就只能以调整主观态度来稳定自己;既然无需急急地赶向前方,那就干脆放慢脚步,随意游逛消闲吧。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他在《雨天的书》的序言中写道:“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虽然“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他却仍然祈望自己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很怀念那种“田园诗的境界”。在写这段话的时候,他似乎还在田园诗和道德文章之间犹豫不定,一面追求平和的情趣,一面也禁不住要发出《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那样的怒叫。但到写于一九三五年春天的《关于写文章》里,他却明确宣布了自己的选择:“我想写好文章第一须得不积极。不管他们卫道卫文的事,只看看天,想想人的命运,再来乱谈,或者可以好一点,写得出一两篇比较可以给人看的文章。”倘按照这个标准,《乌篷船》大概就是属于这样的文章。二、作品分析有许多散文一下子就能够吸引住我们。因为它们那饱含深情的辞句和激动人心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像把你拉到一道壮阔的大瀑前面,不由得你不动心。但也还有另一种散文,它本身并没有涂着鲜艳的色彩来惊撼我们,但在它那些貌似平常的辞句后面,却往往流动着一种特别的情趣,宛若浓荫下的一条暗溪,悄悄地滋润我们的心田。周作人的《乌篷船》似乎就属于这一类,倘在嘈杂的车厢里一目十行,你很可能觉得它淡而无味;但如果在静夜的台灯下从容品味,你或许却会在掩卷之后浮出会心的一笑。(一)情绪内涵1、写出不慌不忙,娓娓道来的从容心境,用轻描淡写掩盖思乡感情。《乌篷船》是周作人早期散文中很为人所称赞的一篇。初读有琐细和平淡之感。说它琐细,《乌篷船》里记叙乌篷船的用途、种类、结构、外形,几乎是絮絮地谈,状物唯恐其不细,绘貌唯恐其不周。那些工匠式的介绍特别是那几句对船头的描述:“船头著眉目,状如老虎,但仍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分明流露出了对家乡风物的亲近感情。尽管作者的语气很平静,我们却不难揣想他那副津津乐道的表情。那些似乎漠然而处的形容句更都一个个活动了起来:跨上脚划的小船,“仿佛是在水面上坐,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这感受多么真切,我们仿佛也坐在左右摇晃的小划子里,迎着岸边的泥土和小草靠过去了。《乌篷船》用的是简体文字,是为外乡朋友子荣君介绍家乡风物而写的,记叙中的琐细,微微沁出一种人情味的温暖。2、表现作家内心情绪的闲适、自如,完全放松的态度。作家正是用一种洒脱的笔调、平淡的语言,渲染出一种物我两相会的情境。说它平淡,《乌篷船》在细细介绍船本身后,转而向收信人建议一种乘乌篷船的态度。作家的意见是:以为船速度是缓慢的,乘客坐在船上,“应该是有山的态度”。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期待作家把船行水上的见闻尽情地写上几段美文,但读下去,却很平淡:四周的景物,无非是“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仅此而已。没有辞藻装饰,而行船夜景,也只有这么的一句:“夜间睡在舱中,听水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而泊船看庙戏,则只说“在船上行动有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然后引申到对“布业会馆”里上海的猫儿戏的讥评。真是平淡得可以!但,假若你再细细玩味,就又会发现这种平淡是作家有意识的一种平淡。3、明显地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人生态度。看上去他是在历数沿河的景致,从岸旁的乌桕、红蓼和白苹,到稍远处时时可见的山,各式各样迎面而来的桥,都记得那样清楚;看上去他是在讲述夜航的趣味,从舷下的水声橹声,到岸上的犬吠鸡鸣,描绘得那样生动;看上去他是在怅叹旧俗的衰亡,从庙戏如何有趣直说到那些新建的“海式”剧场多么粗俗,好恶又是那样分明!可实际上,这一切都不是他要说的主要的话。他并不仅仅要告诉我们他家乡有哪些风物,他更要让我们知道应该怎样去领略这些风物。他一开头就告诫说:“你如坐船出去,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倘若出城,走三四十里路(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的,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来回总要预备一天。”这岂不太慢了吗?可作者说,正是要这样慢:“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写到雇船看庙戏时,他更明白说:“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原来,作者笔下的那些山、水、树、桥,都是要用这样慢悠悠的态度才能欣赏的,重要的不是田园景致,而是抱着闲适的心情去亲近它们。不是匆匆忙忙,更不是步履沉重;不是愁容满面,更不是怒气冲冲;心平气和,悠闲自在,不惊不乍,随遇而安——这似乎就是《乌篷船》作者偏嗜的处世态度。(二)美感特征对于浮躁时代里的芸芸众生来说,领略周文,能唤起一种乡土情结,升腾起一种淡淡的心境。周作人的选材极平凡琐碎,一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透露出某种人生滋味,有特别的情趣。尽管那种情趣可能未免落寞、颓废,适合所谓“中年心态”。周作人的小品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他的闲话体散文有些类似明人小品,又有外国随笔那种坦诚自然的笔调有时还有日本俳句的笔墨情味,周作人显然都有所借鉴,又融入自己的性情加以创造,形成平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人们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期间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一方面是淡而且深的寂寞之苦,另一方面又别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苦中作乐”,忧患中有洒脱,也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凡人的悲哀”。
『肆』 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作有哪些
这个问题比较大,得细分:一、散文类的作家主要是以下几位在文学上比较有造诣:
1、席慕容:主要散文作品
《有一首歌》(散文)、《同心集》(散文)、《写给幸福》(散文)、《江山有待》(散文) 、《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摄影+文字),《贝壳》选入初中课本.《蚌与珠》(与小思的《蝉》收入中学生课本人版短文两篇)、《乡愁》(诗歌)。《外婆和鞋》被选入小学课本短文.
2、林清玄:代表作有:《心灵上的百合花》、《心的菩提》、《情的菩提》
3、刘白羽:《红玛瑙集》 《海天集》 《秋阳集》 《腊叶集》
4、杨朔: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兵》等。杨朔是当今文坛一再精辟阐述散文诗化理论,并认真实践,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
5、秦牧:我国著名文学大师,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长河浪花集》二、小说类作家作品1、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寒夜》2、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3、矛盾《子夜》4、钱钟书《围城》5、孙犁《白洋淀纪事》…………………………太多太多……………………
『伍』 大学生必读近现代经典文学作品
《时间简史》、《京华烟云》、《孔子的智慧》、《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周恩来选集》、《三民主义》、散文集《背影》《你我》、《共产党宣言》、《红烛》、《死水》 《百合花》茹志鹃
《班主任》刘心武
《人到中年》湛容
《北方的河》张承志
《红日》吴强
《红旗谱》梁斌
《青春之歌》杨沫
《红岩》罗广斌 杨益言
《活动变人形》王蒙
《白鹿原》陈忠实
目录希腊神话——古希腊文明的瑰宝
伊索寓言——一部经典的寓言故事集
荷马史诗——横亘千古的文学瑰宝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著作
源氏物语——日本古典文学的瑰宝
神曲——中世纪的伟大诗作
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列那狐的故事——法国伟大的民间长篇故事诗
巨人传——一部荒诞不经的幽默小说
威尼斯商人——为贪婪的吝啬者画像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堂·吉诃德——一部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
伪君子——伪善者真实面目的揭露
失乐园——天使与恶魔的较量
鲁滨逊漂流记——一个永不言败的漂流者
格列佛游记——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汤姆·琼斯——一位弃儿的成长史
少年维特之烦恼——震撼了一代青年心灵的著作
忏悔录——“忏悔”与“控诉”
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雪莱诗选——理想、自由的歌颂与赞美
傲慢与偏见——一部优秀的社会风俗小说
『陆』 中国现代文学最经典作品
现代作品有:
鲁迅(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茅盾(小说)——《子夜》
郭沫若人品太坏——不推荐。
巴金(小说)——《家》《春》《秋》。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曹禺(话剧)《雷雨》《日出》
沈从文(短篇小说)《边城》《贵生》
钱钟书(小说)《围城》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
当代作品: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
叶永烈(记实文学)《四人帮》
高行健(小说)《灵山》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主要思想有这些: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无数学者中的豪杰,他的《文化苦旅》是万千部文史学散文著作中最为出色的上品。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夺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独特的写作魅力吸引着读者,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他也曾在本书中像许多知青学者样深情感叹,但同样的感叹,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韵味也相差甚远。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我也可以年轻”,他的人生是富有弹性的,他总是秉持着少年的激情,享受着老年的清闲度过他充实的中年时光,所以,余秋雨先生无论何时都是个混合体。因此,他的文章,也永远夹杂着不同感觉的口气。如他对中国文化日益沦陷丧失的悲伤感慨,就饱含了年轻人对不满的辱骂,中年人对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
也许有些的观览完全无心,但撰成此书的灵感源头绝对是有意的。很明显,他发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尘封点。在如今这个弘扬我国绚烂文明的蓬勃时代提出这样的悖论观点,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国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创造过盛世,人们为了保留住曾经繁华便将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但人们的理想总是好的,而岁月却是逆人而行,变故也是层出不穷的,人们再想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一定的极限还是会被时间冲走,虽然也有些是出于人为,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历史的轮盘上的空白。有些历史尘埃的东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学者在哀伤的挽回,总痛心的活在不属于他们的曾经,便永远无法活着走出来。因此,“正视过往与当下”,便是我从此书中悟出的一个当前重要的课题,我也同时认为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与警世主题。因为,只有能真正认清历史风云的人才能在顺应历史车轮的基础上印出自己的车辙印。
抽一枝柳条,折一只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
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
『柒』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鉴赏文章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任洪渊)
《错误》是郑愁予广被传诵的名诗。评介赏析的文字很多。其中,香港著名诗论家黄维梁博士在《怎样读新诗》一书中谈到对此诗的读解方法,很有启发性。
水晶先生认为诗中的女子和“我”两人交臂错过,而“错误的形成,只因为少女的心扉紧掩;或者,她另有所盼,另有所期,诗人遂在交臂错过惊艳的一刹那,在少女眼中,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了。”从这段分析看来,水晶先生显然认为错误是因女子而起的;换言之,她在诗中采取了主动。
黄维梁则认为,骑马走江南的“我”,才是主动人物。“我”透视了女子的内心世界,不但知道女子此刻在寂寞中等待,更知道她已等待了一段绵长的日子(所以才说:“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就是女子日日盼望的“归人”,是极有可能的。读者不妨设想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与女子分别后,骑着马周游江南。女子在寂寞中盼望着“我”回来,这是“我”深深知道的。她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足音,准备随时迎接归人。终于,“我”骑着马来了。对她而言,这蹄声是美丽的,因为日日盼望的人儿归来了。然而,“我”只是过路而已,“打江南走过”,而不停留。她误会了。读者可以想像到,她自然又失望,又伤心。这个“美丽的错误”是“我”一手造成的。本诗以“我”的动作开始,以“我”的声明作结。这个“我”君临全诗,控制了女子感情的起伏。“我”捉弄了她,好像上天捉弄人。郑愁予情诗中的男人,多喜操纵女子,表现出无尚的威严。《情妇》所写,就是这种行为。郑愁予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也对笔者的注释有利。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历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王昌龄咏叹班婕妤失宠那两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朱庆余写宫女满腔幽怨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深谙怨情诗个中三昧,允为绝唱。《错误》也胜在含蓄和温柔敦厚。
诗人不言怨恨而怨恨自见,其得力处在最后两行,特别在“美丽的错误”数字。错误而谓之美丽,就常理而言,是矛盾的。不过,仅从矛盾语来欣赏“美丽的错误”,并未能尽得此语之妙。蹄声是美丽的,因为女子以为来者是归人,但情景瞬即逆转,“我”不是归人而是过客,这就是“错误”之所在了。“达达的马蹄”起先所代表的美丽,好像杜甫的“画省香炉”,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代表的“错误”,则如“违伏枕”,如“欲饮琵琶马上催”。前后情景的递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本诗开始时以广大的江南为背景,跟着焦点移至小城,然后至街道、至帷幕、至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与马蹄同时出现的,是马蹄的声音。等了这么久,且已到黄昏时分了,“我”却不肯留下来。“我是个过客”——镜头拉远,窗扉、帷幕、街道、小城……回到江南广袤的空间,而与首行“我打江南走过”呼应。
(选自《中外现代抒情名篇鉴赏辞典》,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
『捌』 好看的国内现代文学作品,希望能真诚推荐,谢谢!
张抗抗写过一个小说,叫《作女》(Woman on the edge)。作女,比如小时候,找不着玩伴一起 玩,太阳下山的时候碰见了,我就会问:“你下午上哪儿作去了?”“作”有点不安现状的意思,跟折腾是近亲。
本书故事背景新锐、深厚,是为“她世纪”留存的一部“作女”档案。叙述语言唯美精致,使经典小说技巧在现代生活的紧张描摹中,再次焕发出一咏三叹的艺术魅力。
只要你睁大眼睛,就会发现,其实本书故事的主人公“作女”卓尔就生活在你我身边:或是妻子、情人、或是同事、朋友,甚至就是你的女儿、姐妹。“她”和“她们”挑战社会、永不安分。一路吸引着男性的目光、公众的诧异,身后有事业的辉煌,但更多的是两性废墟。然而,我“作”故我在。“作女”不需要同情,她们心中永远有一张翠绿翠绿的爱床……
张抗抗小说《作女》,以女性意识的立场,梳理了女性生理、心理特质,探讨了她们的优点和缺点,给人们展示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复杂多变,表现了女性强烈的独立精神。
《狼图腾》,纪实体长篇小说,姜戎著。 狄戎各族以狼为图腾,高车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头人,蒙古族以苍狼白鹿为图腾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国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风景会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与冲击?这是一部关于狼的著作,一部对中国历史进行解读的小说,一部可以给包括商界、文化界、学术界带来震撼的作品。 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阅读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一个个疑问:当年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狼图腾文化?狼性到底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发出叩问:我们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只是前人对狼的一种崇尚?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真正揭示了人性与狼性的一部小说,实在是当代读者的幸运。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更遑论为狼写一部书,与狼为伍探微求真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内容简介:她是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用最清澈的文字、诗意的笔法、全面翔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戏剧即冲突。《雷雨》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其次,《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的,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
《长恨歌》,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不知道哪种和你口味
请采纳
『玖』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中文学作品的赏析 示例(有30加分!!)
这类题应该挺好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挺大。你只要抓住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的一点或者几点来谈就好了。如:要你鉴赏《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这短小简练的文字却融入着冗长的意韵。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可是咀嚼着这样的诗句,却有着漫步云端的享受。
我认为《再别康桥》让我看到了一颗诗人的心---一颗坦露的真诚的赤子之心。还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美的自然、美的人生、美的梦想的眷恋与追求。康桥对徐志摩来说不仅是他求学的地方,更是他的精神家园,透过这首诗抒发了他对母校的深深怀念。在他眼中生活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首诗的中心句不仅写出了徐志摩来到阔别已久的校园的欣喜之情和看到康桥瑰丽景色的赞叹,同时也潜藏着诗人走时的眷恋与惆怅。与最后依一句遥相呼应。
夕阳,青荇,星辉,夏虫,云彩,这些美妙的事物便构成了徐志摩眼里的康桥,神秘,唯美,是自然界的维那斯。
再别康桥既有实也有虚,“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作者泛舟去寻梦,寻什么梦,这便是作者的一种想象。他想寻的是人生的梦,生活的梦,艺术的梦,爱情的梦,他远离了束缚他的一切,在这梦一般的世外桃源里,拥抱美。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句诗运用了反衬手法,虽然康桥是沉默的,但是作者心里却思绪涌动,无法沉默。这就间接体现了作者对康桥的深厚感情。
在我看来,《再别康桥》是景与情的结合体。《悲伤逆流成河》中有一句话:青春如同悬挂在头顶的点滴瓶,慢慢流逝。可徐志摩却用唯美的文字记录了他的青春,让它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