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1. 老舍对世界的贡献
老舍对现代小说的贡献在于:
(1)他是现代市井平民文化小说的开拓者,如《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离婚》、《四世同堂》等作品都取材于北京的市井生活,书中主角多是平民。
(2)他的作品中渗透了“京味”的地方语言特色,饱含幽默的笔触,但不回避矛盾,作品从早期的“打哈哈”到后期的直面生活,关心民众疾苦,这是一种渐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转变,也是当时多数作家文风转变的共性。
(3)在他的作品里,不回避国民的劣根性,而且和鲁迅先生一样,对劣根性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这就是作家学者的忧国忧民之心,这点在他的作品《二马》、《猫城记》、《牛天赐传》中表现得尤为深刻。
(4)老舍是满族人,所以他的小说也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但据我所知,多数现代文学史教材中除了老舍(满族)、萧乾(蒙古族)的作品有比较详细的分析外,其他少数民族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评论分析几乎是空白。也就是说,老舍的小说给我们研究现代少数民族作品作出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2. 老舍对现代小说的贡献
老舍对现代抄小说的贡袭献在于:
(1)他是现代市井平民文化小说的开拓者,如《赵子曰》、《老张的哲学》、《离婚》、《四世同堂》等作品都取材于北京的市井生活,书中主角多是平民。
(2)他的作品中渗透了“京味”的地方语言特色,饱含幽默的笔触,但不回避矛盾,作品从早期的“打哈哈”到后期的直面生活,关心民众疾苦,这是一种渐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转变,也是当时多数作家文风转变的共性。
(3)在他的作品里,不回避国民的劣根性,而且和鲁迅先生一样,对劣根性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这就是作家学者的忧国忧民之心,这点在他的作品《二马》、《猫城记》、《牛天赐传》中表现得尤为深刻。
(4)老舍是满族人,所以他的小说也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一部分,但据我所知,多数现代文学史教材中除了老舍(满族)、萧乾(蒙古族)的作品有比较详细的分析外,其他少数民族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评论分析几乎是空白。也就是说,老舍的小说给我们研究现代少数民族作品作出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写完数了一下,4点内容恰好12行,应该能使楼主满意,而且全是自己概括分析的,不会有雷同的答案。
3. 老舍是如何开辟了作家现代白话文㛑以来的推进作用
老舍的作品抄是十分杰出的。所袭谓“白”,当指语言的朴实,特别是要运用群众的口语,使作品有一种浅淡的颜色。老舍曾经有意地不用知识分子的语气语汇,而专用群众口语,他要看看群众语言是否也能充分地描情状物,表达意思。他的实践是成功的,地道的北京地区的群众口语,比一般化的知识分子的语言更能生动地表现北京市民生活。尤其是那些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如《我这一辈子》、《柳家大院》等,那一口纯熟的北京口语,对形成老舍小说特有的“京味”起了很大作用。自从鲁迅等“五四”时期的作家开辟了现代白话文学以来,在推进白话文的发展上,老舍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当20世纪30年代创作中欧化观象还相当普遍时,老舍却在口语化的实践中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实在难能可贵。他和20世纪30年代的赵树理,一个运用市民的口语,一个运用农民的口语,都达到了炉火纯青。两峰并峙,是现代最杰出的一对语言大师。“俗”和“白”,是老舍艺术上有特色的部分,归根到底,在于他对北京人民生活和语言的熟悉。
4. 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当代文学史:分期看,十七年文学文革十年新时期文学九十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 .5、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20 鲁迅的精神 1、
5. 老舍对中国文坛的贡献
评价: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可以说,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当百、一以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产生的时候是重要的,之后又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一代一代有它的读者,甚至迷恋者;它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他的《养花》《猫》《济南的冬天》相继被收录在中小学生课本里。
【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25年, 老舍第一个长篇《老张的哲学》问世,作品取材于老设在北京教育界任职时的经历。小说揭露了北洋政府统治下,教育界的黑暗和混乱,在艺术上表现出幽默的艺术风格。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行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波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22,当代世界
《草原》 未知
《第一堂课 》1983年,文集
《猫》未知
6. 谈谈对老舍小说创作成就的认识
老舍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是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
在中国现代作家之中,老舍是唯一一个能够身体力行地将文学与曲艺进行结合,长时间地关注曲艺发展,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亲自参与了曲艺,尤其是主要曲种(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作家。解放初期,老舍作为知名的作家,积极投身于相声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罗常培、吕叔湘、吴晓铃等学者会同孙玉奎、刘德智、侯宝林等相声演员一起组成相声改进小组,通过撰写大量作品和理论文章,不仅指导相声摆脱了解放初期由于其旧有形式和内容所造成的生存危机,而且使相声乃至曲艺这门艺术形式完成了在新社会、新形势下的自身定位,奠定了其艺术地位,为之后新相声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相声的发展。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特的风格,创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龙须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建立的奠基之作,剧本为演出建立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形象鲜明的,强调从生活中塑造一个鲜明形象的基础。这对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一个最基础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被北京人艺的导演、演员所继承并沿用至今。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老舍的小说有序和完整的构建了一个艺术上的“北平世界”,同时小说中的小吃、建筑和语言都是现如今挖掘和开拓北京文化的重要源泉。
同时在批判国民性的道路上,老舍也有自己的开拓,比起鲁迅对国民心理机制的发掘,老舍对中国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及描写不免失至肤浅,但也有鲁迅所不及之处显示出老舍自己的特点---既有原有的纯中国环境中中国人的缺点,也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心理和行为的病态和适当,后者是老舍独有的开拓,这种方式在以后批判中也是鲜见的,这种批判因此也构成和补充了一部完整的现代国民性批判史,对后来的批判具有借鉴意义。
7. 老舍以小说( )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8. 老舍戏剧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最大的功绩是两个:一是组织和领导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团结了全国的抗战文人,使这一时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文艺界团结得最好的时期之一;二是致力于文学的普及和曲艺的改造,成为民间曲艺改革的一位先驱者。
在八年的时间里,老舍创作了:
一、长篇小说三部半:《火葬》、《四世同堂》三部曲的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半部《蜕》;
二、中短篇小说集两部半:《火车集》、《贫血集》和《东海巴山集》的巴山部分;
三、长诗集《创北篇》;
四、话剧九部,其中独立完成六部,合作三部;
五、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
六、散文、杂文、短诗、歌词、报告、论文、评论、回忆录、鼓词、相声、太平歌词、河南坠子、公开的书信等。这一类作品,据不完全统计,有310余篇。
上述作品,除回忆录外,大大小小每篇都和抗战有关,这个事实说明老舍的确实现了他要为抗战极尽全力的诺言。
老舍与京味小说的关系。
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从他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从老舍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到,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擅于运用俗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北京地方语言写作,敏于描绘北京的风光、习俗及人物个性,敢于以喜剧风格来演示悲剧故事,等等,都教文坛感受到了缕缕新气息。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老舍自幼濡染着的京城文化分不开。清初以来近三百年,大批满洲人屯居京城,他们在由满族母语改操汉语之后,培养起了对北京话切磋玩味的普遍嗜好,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隶满洲内务府正白旗),到《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隶满洲镶红旗),都是这种语言造诣的典范体现者,老舍是该传统的现代继承人"(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册,第328-329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因此,可以说,老舍是现代"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
老舍与京派小说的关系。
老舍是北京人,却不是京派的成员。虽然,从老舍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看,老舍与京派有许多接近之处,如老舍和京派作家都格外重视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习惯于用文化来分割不同阶层的人,在老舍看来,祥子的悲剧在于病态的城市文明对人性的伤害,而在这部小说中,老舍又正是通过一个乡下来的人力车夫(祥子)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因此,作者在批判的同时,又试图以"道德审视"的角度对现代文明病的病源进行了探讨;又如老舍和京派作家描写的也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命运和在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写得最好的人物也都是"老中国儿女"或"乡土中国"的子民。但是,老舍走的却是"俗文化"的路子,正因为老舍的"俗",由于他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使他远离当时的"新文艺腔",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成为了把"乡土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心理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人。
9. 谁能说下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内歌词、古词容和旧体诗等),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它;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可以说,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当百、一以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产生的时候是重要的,之后又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一代一代有它的读者,甚至迷恋者;它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他的《养花》《猫》《济南的冬天》相继被收录在中小学生课本里。
10. 谁能说下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