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变化
① 侠义公案小说的变化之谜
公案侠义小说的内容,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有这样的变化?它们的思想价值既不高,艺术上除个别作品外又都很粗陋13,为什么能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受到群众的欢迎?仔细考察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清代自嘉庆以后,国势转衰。统治阶级奢侈腐化,大小官僚贪污成风,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抗斗争不断爆发。如嘉庆元年爆发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先后参加者达数十万人,转战五省,历时九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首领李文成在河南起义,林清一支曾潜入北京,一度攻进皇宫。道光十一年底发动的湘西瑶民起义,时断时续,更达二十来年。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后十年间,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发生了一百多次,仅1847年就有26次。咸丰元年,便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而这时清王朝因承平日久,武备废弛。其正规军——八旗军和绿营军都腐败堕落,缺乏战斗能力。据《清仁宗实录》记载:八旗驻防军久不操练。有一次嘉庆至杭州阅兵,八旗兵箭箭虚发,甚至有人从马上掉了下来(卷三八,嘉庆四年正月)。绿营兵的情况更糟:将领们扣克军饷,争置田产;军队则每到一地,大肆抢劫。他们与起义军相遇,常常一触即溃。统治者面对这种情况,便一方面转而重用各州县地主武装的“团练乡勇”;另方面在剿的前提下,更加注意做起义队伍中的策反工作。而且在以上两方面都收到了明显的实效。咸丰、同治皇帝用曾国藩湘军和李鸿章淮军围歼太平军和捻军,又召抚张嘉祥(后改名国梁)、李昭寿等反攻太平军和捻军,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这便是最突出的例子。公案侠义小说中的卢方和丁家兄弟,以及黄天霸、贺天保之流人物,便是这种在封建统治者的策略转变下地主武装和变节分子起而效忠王室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就是说,公案侠义小说这种内容上的改变,是适应清王朝的政治需要而出现的14。
(2)但是“适应清王朝的政治需要”,可以成为公案侠义小说内容改变的动因,却不能成为这类小说兴盛的原因。文艺发展的历史证明:凡统治者提倡而缺乏群众基础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它们只能像肥皂泡那样一闪而灭。所以,广大群众的喜爱,才是这类作品兴旺的主要原因。
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封建社会里,农民和地主是对立的统一,即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又“在一定条件之下”“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15高明的统治者制定和施行给予人民勉强生活下去的法律和政策。但是,许多权豪势要则常常不满足于既定的利益,凭借自己的地位(包括关系)和权势,贪得无厌地攫取更多的钱财和女色,享受极度荒淫奢侈的生活,社会上大量抢偷奸淫的盗贼棍骗,也时时侵害着普通百姓的生命财产。而各级衙门中,多数又是贪污受贿的赃官酷吏,只认钱财权势不认理;老百姓含冤受屈,诉苦无门。在这种情况下,清廉公正的官吏为之折狱断案,伸冤雪恨;行侠仗义的侠客出来济困扶危,惩恶除奸:一方面固然可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另方面也给人民带来了直接的好处。小说所表现的这种思想虽然并不高明,然而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制约的特定情况下)代表了平民百姓的理想和愿望。它是黑暗社会里无数受害无告的人们拯救苦难的心灵的寄托,因而投合了最大多数民众的口味。
② 公案小说的介绍
公案小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是清代《三侠五义》。先秦两汉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的传记,是公案小说的先导,或者说是它的酝酿期。
③ 中国古代侦探小说
在中国古代没有侦探小说这一说,但并不能说没有,那就是公案小说。例如:包公案(包拯)、狄公案(狄仁杰)、海公案(海瑞)、施公案()、彭公案、还有刘罗锅的刘公案,都属于侦探小说范畴
④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有哪些
还有拍案惊奇,好像有四部,有一刻拍案惊奇,一直到思四,我知道的就四部,都挺好的
⑤ 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学作品叫做公案小说
公案小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是清代《三侠五义》。先秦两汉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吏的传记,是公案小说的先导,或者说是它的酝酿期。
溯源
宋代耐得翁撰“都城纪胜”里,其“说话”的小说家就有“说公案”,专讲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态之事,显然是以江湖亡命游侠招安受职为内容,亦即侠义武勇之属。吴自牧梦梁录将公案与传奇合称为“公案传奇”,传奇原是唐人小说的代称,是以,公案传奇也指的是公案小说而言。
抑豪猾、除暴乱的侠义武勇之属的小说,固然是公案小说,而官司的平反刑狱,亦是公案小说的题材。宋人所存留的公案小说,以平反刑狱之类居多,如单篇的错斩崔宁、简帖和尚、沈小官一鸟审七命等是,此等尚保留了“说公案”的型式,即每一则故事都有入话、正文、结局。在元代时期杂剧编作了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也待制智勘后庭花等剧本,搬上舞台演唱,到了明代经人整理成书的《龙图公案》是元代杂曲包公故事的短文集,清代经过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渲染,包龙图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除包公故事外,明代尚有海刚峰属官公案、新民公案;清代尚有鹿洲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刘公案、李公案奇闻、于公案奇闻等。在众多的公案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首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又叫包公案、龙图公案),其次是施公案、彭公案。此类故事能在民间广为流传,主要的原因是该书综合了平反冤狱与侠义除奸的内容,其中包公案又为此类小说的先导。《三侠五义》叙述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丁兆蕙;陷空岛的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等人协助包公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特别是小说中详细增加了包公的身世、开封府三宝(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的由来、三口铜铡的由来等等,塑造了大量包公断案和侠义之士游行乡里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故事,把包公形象推向顶峰。由于“狸猫换太子”“五鼠闹东京”“大破冲霄楼”等故事脍炙人口对中国近代评书曲艺、武侠小说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三侠五义》故事因而一延再延,续以小五义、续小五义,一直到十六续五义。施公案是以施仕纶为主,辅以黄天霸;彭公案是以彭鹏(或作彭玉麟)为主,辅以黄三泰、欧阳德。此类小说,流行于清末,撰述者原意或许是以侠义之士来协助诸公,完成其平反冤狱的壮举,孰知阅读者众,故事因而一延再延,施公案、彭公案等书亦多达三、五百回。
发展概况
清王朝后期步入封建衰世,统治阶级迫切需要惩人心,窒乱阶,整肃纪纲,因而大力宣扬封建的纲常名教,加强文化专制,嘉、道年间成为清代禁毁小说戏曲书刊的高潮时期之一。[1]
另一方面都市文化繁荣,南北方评话评书、弹词鼓词流行,地方戏勃起,曲艺、戏剧、小说三者互相融合,风靡于市井坊间。这既促使小说接近民众,同时也滋长着徇世媚俗的倾向。因此,近代前期小说的发展,承受着文化专制政策与商业媚俗倾向的双重负荷。
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完美合流在《三侠五义》,此后引导了这一时期小说的创作。究其原委,大抵由于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因此,对于惩暴护民、伸张正义的清官与铲霸诛恶、扶危济困的侠客的憧憬和向往,成为民众的重要心态。侠义公案小说则将这种心态纳入封建纲常名教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由清官统率侠客,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民众的心愿,又颇适应鼓吹休明、弘扬圣德的需要。此类小说虽承《水浒传》之勇侠,精神则已蜕变,其人文蕴涵大体在于回归世俗,表现了鲜明的取容于封建法权、封建伦理的倾向。主要体现在:第一,从以武犯禁到皈依皇权。古代“侠”的特质,韩非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以武犯禁”(
《韩非子·五蠹》
),是在法外维持正义,具有对封建法权挑战的品格,《水浒传》所谓“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第三十六回);而侠义公案小说则将侠客与清官统而为一,将其纳入封建法权的运行机制之中。第二,江湖义气被恋主情结所取代。侠客精神中重然诺、轻生死、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的江湖义气趋于淡化,而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则趋于强化,发展成为失落自我的恋主情结。
《施公案》中的恶虎庄黄天霸为救施仕伦而杀兄逼嫂就是明显的例子。第三,从绝情泯欲到儿女英雄。古侠客大都摈弃女色,《水浒传》中第一流的豪杰清一色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侠义小说则推出“儿女英雄”模式,
《绿牡丹》写江湖侠女花碧莲对将门之子骆宏勋的痴情苦恋,开英雄美人风气;《儿女英雄传》为侠女十三妹在雍熙和睦的家庭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英雄至性”与“儿女真情”合而为一,遂开其后武侠而兼言情小说的风气。本时期侠义公案小说中较为出色的作品,当推《三侠五义》。《三侠五义》绘声状物,保留了宋元以来说书艺术的生动活泼、直截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结合。特别是对侠客义士的描绘,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于世俗生活气息。鲁迅说此书“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国小说史略》)在小说史上别开生面成为侠义派小说的最高峰。
⑥ 公案小说是如何演变而来,以及哪些代表作品
公案小说则从唐宋话本中“公案”类话本演变而来、如宋元话本中的《简帖和尚》,明代的《龙图公案》等都是公案小说。到了近代才大量出现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形成为有固定格式的长篇小说,即侠义公案小说,如《三侠五义》(又名《七侠五义》)、《小五义》和《施公案》、《彭公案》等。内容多带有公案类话本色彩,写“朴刀”、“杆棒”,“发迹变泰”等,一般以“侠客”、“义士”如何协助名臣大吏或“清官”破案为主线,形成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成完整的整体。这类小说对封建时代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有所反映,但又把剪恶除奸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身上,宣传封建统治阶级的威力,表现了作者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