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斯拉夫飞卢小说

唐晓倩
唐晓倩
发布于 阅读量 628
重生南斯拉夫飞卢小说

⑴ 描写南斯拉夫的战争小说有几本

<<沼泽庄>>(南斯拉夫战争题材小说)
作者:[南]阿尔森 荻克里奇 著

⑵ 蜡烛 西蒙诺夫 背景

作者介绍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前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战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等着我吧……》《请你记住,阿辽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1942~1945)。战后到过美国。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揭露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诗集《友与敌》(1948)。《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较少。三部曲获1974年度列宁奖金。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陆续发表了几部战时札记,最著名的有《洛巴金札记摘录》(1965)。30年代至50年代发表过几十篇文艺评论文章,主要评论同时代的作家及其创作。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⑶ 我要找一本书,是一篇英国小说,忘了叫什么名字

哈扎尔辞典

⑷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谈谈你的理解

“在炮火焦灼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一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的珍爱的东西——她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是《蜡烛》这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一段话,西蒙诺夫的这篇小说歌颂了艰难中各国人民相濡以沫,至深至真的感情。
《蜡烛》叙述了一位苏联青年战死后,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个炮弹洞边的故事。她用手掌舀干了洞里的水,用炮弹洞四周的浮土盖住死者的身体,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最后,老妇人拿出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为死者点亮了最后一道光明。 当人们在寻找这位苏联青年的尸体时,发现了这小小的坟堆,都不由得惊叹,不由得脱下帽子默哀。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位老妇人在被德国人炸毁了自己的房屋后还为苏联青年筑造他最后的家,用珍藏着的蜡烛为他点明天堂之路。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位南斯拉夫的母亲在炮火的烟灰下埋葬一位苏联青年的情景。这再也不是什么乐于助人这些渺小的事情能比得过的,那是一种超越国界、人种以后,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为苏联青年做出的自己的最后奉献,让那些高傲的、无视他人生命的人来想想这位伟大的南斯拉夫母亲吧!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烧着,正像一位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⑸ 当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大,它凭什么会被称作

当年的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大,它凭什么号称“巴尔干之虎”?

历史长河里,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欧洲天主教、新教文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以及西亚伊斯兰文明三大势力的逐鹿场。地处三大势力的夹缝中心,且巴尔干半岛本身的地缘实力不足,难以整合出一个强大的本土势力与其它三方劲敌对抗。在夹缝中的巴尔干半岛只有自身整合为一体,成为一支有实力的区域性势力,才能谋取最大的利益,在三大势力博弈中,有施展纵横之术的空间,左右逢源。
而这支区域性势力终于在20世纪出现了,它就是南斯拉夫。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国。虽然,巴尔干半岛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但是其内部山地纵横,区域分散,没有一个强大到可以压制四方的中心势力。而南斯拉夫本身就是由众多地区拼凑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异常复杂,就如同一锅大杂烩。这样的国家,要维持稳定,是一件大难题,更何况还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在铁托的领导下,南斯拉夫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区域大国,有“巴尔干之虎”的美誉。
在外部虎狼环伺,内部四分五裂的局势下,南斯拉夫却实现了崛起,摆脱了长期受到外来凌虐、战乱不堪的宿命。
那么,为什么是南斯拉夫改写了巴尔干的命运呢?云石君将做具体分析。
首先,来看当时近东的地缘政治格局。
19世纪, 巴尔干半岛还在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不过,也仅仅是全力扑在伊斯坦布尔一隅,无力于巴尔干半岛其它部分的统治,这为巴尔干本土势力崛起提供了战略空间
与此同时,民族主义兴起、传播,1878年,巴尔干半岛中部占相对优势的塞尔维亚民族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
此阶段,东正教系统的沙皇俄国,以及天主教系统的奥匈帝国,也处在混乱之中,实力不济。沙俄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被西欧国家甩在了身后,再加上,1853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国力损失很大。在崛起后的普鲁士压制,以及内部严重的民族矛盾之下,奥匈帝国也是摇摇欲坠。

三大势力都自顾不暇,塞尔维亚便趁机发展壮大。而西欧的英法,为了维持近东的均势制衡,遏制三大势力,有意扶持塞尔维亚。因英法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疏离关系,决定了他们不能直接占领巴尔干半岛,只能通过地中海战略通道,来加强对巴尔干的影响力 。有英法撑腰,塞尔维亚腰杆也直了,还有能力挖奥斯曼土耳其的墙角。
而一战后,作为协约国成员的塞尔维亚又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获得了不错的战争红利。一战后,奥匈帝国消失,奥斯曼帝国国力大衰,基本无力打巴尔干半岛的主意。而俄罗斯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新生的苏俄红色政权更是受到西方细节的围追堵截,内忧外患,自顾不暇。
对于塞尔维亚来说,真是千载良机,乘胜追击下,巴尔干半岛上多个地区被塞尔维亚收入囊中,南斯拉夫王国顺势成立,地盘大了,看上去有一个看上去总算有了区域性大国的样子。
不过,这毕竟是华而不实的。
巴尔干半岛内部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难以有效实现政治整合;同时巴尔干半岛地缘实力有限,本土文明并不强势,被伊斯兰、东正教、天主教三大主流文明同化成为了主调,民族众多,民众信仰不统一,语言多样,人文结构错综复杂。怎一个乱字了得。

虽然,塞尔维亚民族是主要的统治族群,但其并没有绝对压倒其它民族和势力的优势,不足以形成主体性。
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的地缘结构和高度撕裂的人文结构,决定了南斯拉夫王国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分裂相伴。
那如何才能避免分裂呢?显然,在政治和文明体系上,主体民族融合、同化边缘民族是上策。
不过,前文也提到,作为主体民族的东正教系的塞尔维亚,相较于其他民族和势力只有微弱的优势,没有个九牛二虎震慑之力,其他民族和势力又怎能甘愿臣服于塞尔维亚。况且,塞尔维亚有来自东正教系统俄国的支撑,其他的族群也会找到强势的外部势力做支撑,如果非要硬来,内乱就不可避免,那么南斯拉夫也就会打回未曾统一时的原形,仍然继续其沦为列强的逐鹿场的宿命。
既然同化行不通,那就只能靠鼓吹“南斯拉夫”族系的认同感,来增强各民族间的团结统一。
虽然,巴尔干半岛上的族群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从族群起源上,都可以追溯到南部斯拉夫人族系。通过族系认同,来弱化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的矛盾,看上去是一条不错的纽带,于是,有了南斯拉夫王国的成立。
不过,这个纽带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一点也不结实。在现实激烈的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矛盾之下,谁还会有心思去想到那几千年前遥远时代的“祖宗们”,毕竟过去是用来追忆的,把握现在才最重要,从务实的角度来看,谁让他们日子好过,谁就是祖宗。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论把“南斯拉夫”族系吹得像花儿一样,可是那也只是一朵看不见摸不着的花儿。在民族存亡,国家发展大计上,虚无缥缈的血脉联系太单薄,太无力。
虽然,一战后,南斯拉夫有了希望,不过,分裂因子就像是粉碎机一样,使得希望呈现出碎片化。
随着纳粹德国的崛起,巴尔干半岛又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还要强大的威胁。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王国身陷内忧外患。1941年,纳粹德国横扫南斯拉夫,宣布塞尔维亚被占领土,在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聚居区建立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南斯拉夫其余领土为德国盟友瓜分。
在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领袖铁托的领导下,抵抗组织利用巴尔干半岛多山的地貌,跟德军及伪政府大打游击战,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45年,在铁托领导下,战后重建南斯拉夫联邦,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虽然,南斯拉夫得以重生,但是,内部地缘结构分裂、人文结构撕裂依然存在。而且,二战后,近东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美苏争霸拉开序幕,巴尔干,成为二者争霸的一个焦点,南斯拉夫面临着严重的外部威胁。
在巨大的内忧外患下,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该如何应对?

⑹ 南斯拉夫兴亡—南斯拉夫从兴起到瓦解的演变过程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南斯拉夫兴亡—南斯拉夫从兴起到瓦解的演变过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请采纳

⑺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小说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各民族的作家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采萨版雷茨、奥·普里权查、奥·克尔绍瓦尼、特·丘法尔、费·科扎克等人牺牲于法/西/斯/监/狱;

科瓦契奇、拉青、卡雷尔·戴斯托夫尼克-卡尤赫等战死疆场。

作家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写作,揭露法/西/斯/暴/行,歌颂/革/命斗/争,

如乔皮奇的诗集《祖国在烈火中诞生》(1944)和短篇小说集《游击队员的故事》(1945),

纳佐尔的诗集《游击队之歌》(1944),

波波维奇的诗集《机枪巢里的燕子》(1944),

科瓦契奇的长诗《坑》

⑻ 二战后南斯拉夫文学有哪些作家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各民族的作家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采萨雷茨、奥·普里查、奥·克尔绍瓦尼、特·丘法尔、费·科扎克等人牺牲于法西斯监狱;科瓦契奇、拉青、卡雷尔·戴斯托夫尼克·卡尤赫等战死疆场。作家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写作,揭露法西斯暴行,歌颂革命斗争,如乔皮奇的诗集《祖国在烈火中诞生》(1944)和短篇小说集《游击队员的故事》(1945),纳佐尔的诗集《游击队之歌》(1944),波波维奇的诗集《机枪巢里的燕子》(1944),科瓦契奇的长诗《坑》(1943)等。

1945年,南斯拉夫各民族取得了真正平等的地位,文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安德里奇于1945年发表了长篇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女士》,并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小说方面如乔皮奇的《突破》(1952),卡列布的《屈辱的街道》(1950),波特尔奇的《在农村》(1946)等,诗歌方面如乔皮奇的《战士的春天》(1947),弗兰尼切维奇的《战士归来》(1947),科奈斯基的《土地与爱情》(1948)等,都是南斯拉夫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

20世纪60、70年代,南斯拉夫文学生活十分活跃。作家们力图通过长篇巨著展示广阔的生活画面,突出的如克尔莱扎的《旗帜》(5部,1962—1968)等。

⑼ 1.求父子耽美小说,复姓百里,书名是什么2.耽美重生小说,里边提到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小...

.欧阳 2.太史 3.端木 4.上官 5.司马 6.东方 7.独孤 8.南宫 9.万俟 10;闻人 11.夏侯 12.诸葛 13.尉迟 14....

⑽ 一本国外二战战争小说,去南斯拉夫炸大坝

二战之邓尼兹 书籍作者:道之宗阳
内容简介: 1940年6月5日清晨,在法国北部港口敦刻尔克附近,两名德军的高级将领正沿着宽阔的海滨沙滩向前走着,他们的皮靴踏在一支溃退的军队所留下的废墟上。这是英军大批驱逐舰和小型船只撤离后的第一个早晨。最后一只船已载着所剩下的英国远征军,赶在德军凶猛的钳形攻势将....
www.txt99.org/txt/19235.html

二战秘密档案 书籍作者: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内容简介: 一部真实的苏联卫国战争史·一份迟来的政治军事大揭秘
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写的这本书,以独特、具有论辩性的手法,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性、迄今仍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如人员伤亡问题、租借法案、斯大林是准备先发制人、库尔斯克会战的失策、关于英雄和叛徒和传言是否属实等等。
作者利用一些早先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资料,从新的视角来看待苏德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并重新审视许多元帅们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这本书将在历史学家和读都中间引起争论,有助于人们对过去的战争建立起一个多言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唐晓倩在2023-06-23 21:46:0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98949.html


上一篇:重生海贼之火拳降世小说
下一篇:语音历史穿越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