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古代小说的相同点

苏韶涵
苏韶涵
发布于 阅读量 497
中国和西方古代小说的相同点

① 中国小说和西方古典小说的区别

中国小说有修真,神龙
西方小说有魔法和斗气,巨龙

② 请比较中国古典文学与欧美古典文学的不同之处

—— 先秦文学
———诗经选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屈原与楚辞

—— 秦汉文学
———《吕氏春秋》 李斯《谏逐客书》 史记 汉赋 散文 汉乐府民歌 汉书 诗
———古诗十九首

——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诗文 曹操 陶渊明 南朝诗文民歌 北朝诗文民歌 小说 文学批评

—— 唐、五代文学
———初唐诗歌 杜审言 陈子昂 盛唐诗歌 王维 李白* 杜甫* 中唐诗歌 白居易* 古文
———唐传奇 晚唐诗文 李商隐 李贺* 唐五代词

—— 宋、辽、金文学
———北宋初期 北宋中期 王安石 苏轼 北宋后期 南宋初期 李清照 南宋中期 陆游
———辛弃疾 南宋后期 元好问

—— 元、明、清文学
———元: 关汉卿 元杂剧 散曲 诗文 南戏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明: 诗文 戏剧 西游记
———三言、二拍 文言小说 清: 诗词文 小说 戏剧 红楼梦* 儒林外史

—— [专辑]
———中国文学史* 唐诗三百首 词格律 词韵 平水韵 人间词话 唐宋词赏析
———千家诗 宋诗一百首 元曲28首 元人小令

外国文学史——欧美古代文学概述
一、从古希腊到18世纪启蒙运动 欧洲文学的发生发展阶段(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源流:古希腊文学、希伯来文学 “两希”传统 (矛盾冲突、互补融合)
古希腊文学:古罗马文学
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面的反应,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安·邦纳[瑞典]《希腊文明》第一卷,第42页。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约前480-前408年)[古希腊]
代表:1、古希腊神话:原始初民的自由意识、自我意识和原始欲望的象征性表述。 2、荷马史诗:古希腊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著追求和对现实人生意义的充分肯定。 3、古希腊悲剧:个体生命的无穷追求与“命运”的不断惩罚之间的矛盾,“困兽犹斗”的抗争。人性的挖掘的新阶段。
延伸:古罗马文学——对古希腊文学的直接继承
崇尚武功:对人的力量的崇拜常常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之辉煌业绩的追求。
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
理性意识、责任意识,审美趋向于庄严和崇高的风格。
希伯来文学:中世纪基督教文学
信仰上帝,认为世间的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对上帝绝对服从,尊重灵魂,主张人的理智抑制欲望,轻视人的现世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重视来世天国的幸福——重灵魂、重群体、重来世的理性文化。
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等基本相同的文学现象,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流派更迭、思潮相继的基本发展模式。
二、古希腊文学(欧洲南部、地中海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一)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 “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
内容:1、神的故事: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天地开辟、人类起源、万物初生等)
2、英雄传说:常以某一英雄为中心,形成一个个传说系列,如俄狄浦斯传说系列、赫拉克勒斯传说系列、奥德修斯传说系列等。
艺术特征:1、想像力极强:把自然界万事万物拟人化、神话化,也把人类精神领域、感情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拟人化、神话化了,而且合情合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如: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等。 2、故事性极强:普遍具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情节曲折,起伏跌宕,娓娓道来,十分动听。如:宙斯和伊娥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等。 3、哲理性极强:既富有情趣,又极其深刻,是古希腊先民劳动和生活经验的凝聚,也是早期人类智慧和思考的结晶,许多故事都寓意颇丰,发人深省,成为后世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西绪福斯的故事、安泰俄斯的故事、赫拉克勒斯选择人生道路的故事等。
影响:1、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 2、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奥维德《变形记》 3、后世的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希腊神话知识形成一股潮流而得到普遍重视: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等
最高成就:《荷马史诗》一开始就在创作方法和文字技巧上达到成熟的水平。
其他:赫西俄德《神谱》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另有《工作与时日》,又译作《农作与日子》)
(二)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大移民时代 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
1、抒情诗:源于民歌 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也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等,其中琴歌成就最大。
独唱体:萨福、阿纳克利翁
合唱体:品达
2、寓言:伊索《伊索寓言》对后来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产生影响。
(三)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初 “古典时期” /“雅典时代” 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
1、戏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2、散文:不是单独的文学样式,而是一些哲学、历史著作和演说辞。
历史学家:西罗多德、修昔底德等
哲学家演说家:苏格拉底
3、文艺理论:帕拉图“理念论”、“灵感说”
亚里士多德 《诗学》
(四)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末 “希腊化”时期 希腊被马其顿征服,希腊文化不断向外传播,形成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势。
1、新喜剧:米南德(前342-前292?)《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2、田园诗:忒奥克里托斯(前310年-前245?)擅长写乡情乡景,风格自然、质朴、清新。
三、古罗马文学 (公元前8世纪 伊特鲁伊亚以南、台伯河以西----)
(一)共和时期 公元前240年-前30年
奠基人:利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约前280-前204)编译了《奥德修记》
全能性作家较多:埃纽斯(前239-前169)“罗马文学之父”《编年史》深得西塞罗赞赏,影响了卢克莱修和维吉尔。 普劳图斯(约前254-前184年)编译古希腊新喜剧,行文泼辣、果敢,用词机警,形式多变,善用双关语。
泰伦斯(约前190-前159)偏好铺排双重情节,擅长处理细节。
(二)黄金时期 公元前100年-公元17年
1、“西塞罗时期”(公元前70-前30年)
卢克莱修(约前98-前55)《论自然》说教性的诗作
卡图鲁斯(约前87-前54)仰慕萨福
奥维德(前43-18)六部诗《变形记》影响了薄伽丘、乔叟
2、“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31-公元14年)
(1)贺拉斯(前70-前19)抒情诗人、讽刺诗人和文艺评论家 《讽刺诗集》、《长短句集》、《歌集》、《诗艺》
“寓教于乐”的原则
(2)维吉尔(前70-前19)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牧歌10章、田园诗4卷、史诗《埃涅阿斯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三)白银时期 公元17-130年 “白银拉丁时期”
崇尚文风花哨、新奇和滥用修辞。铭文诗和讽刺诗颇有成就。
1、塞内卡(前4-65)《法萨利亚》,继《埃涅阿斯纪》后最好的史诗
2、马提阿利(公元40-104)1500多首铭文诗
尤维纳利斯(公元60-140)讽刺诗语气尖利、棱角分明。德莱顿翻译过他的作品,亚历山大·蒲柏受过其影响,斯威夫特是最得其真传的英国讽刺文学家。
3、普鲁塔克(46?-120?)《希腊罗马名人传》
阿普列尤斯(124?-175?)《金驴记》——最早的长篇小说。

③ 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

1 从2种的抒情原则来看,西方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为:理性是古典主义抒情原则的灵魂,它既强调“古典”有崇尚“理性”,理性对于情感具有绝对的有限性。认为人类不仅有情感,更有理性。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要由尺度,并非一味的宣泄感情。它需要理性、意识的参与和评判。要“言有序”,即井然有序的表现情感。西方古典主义抒情文学的“抒情”不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而是要超越原始的情感状态,重新给予对象以认识、体验、评价。它有别于西方浪漫主义抒情原则。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的古典主义抒情原则如出一辙,也就是说都是属于“发乎情,止乎礼义”、“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

2 从2者的抒情传统来看,中国的文学传统是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即“诗”的出现;而西方文学传统则是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举个例子,莎士比亚被西方人称为诗人,并不是因为他写了100多首十四行诗,而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著名的戏剧。而换在中国,关汉卿、马致远的戏剧再成功,他们也不可能被称为诗人。

总的来说,西方文学传统起源于古希腊的悲剧,中国文学传统起源于先秦的抒情歌谣。西方的文学成就是以戏剧为标准的,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是以诗歌为标准。

我笼统的写了2点,因为这牵扯到很多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的问题。

④ 中国古代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共同点

比较中、西文中“文明(Civilization)”一词的本义,其所指称的对象都是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现象,只是相对而言,“Civilization”是偏重于指作为政治主体的人(公民)区别于其他人(非公民)的特殊身份和按其身份所应享的政治权利(自由),“文明”则是偏重于指作为政治主体的人(侯王大夫)对其他人(国民)所应尽的政治职责(推行善政),这反映了中、西固有的文明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仅是表明了西方固有的文明观念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反映,而中国固有的文明观念是西周封建君主政治的反映,这两种政治及相应的不同文明观念原是各自独立存在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中,其差异犹如生长在这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中讲古希腊语的白种人与讲古中国语的黄种人之间的差异,无所谓孰优孰劣。事实上,随着其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的变迁,按西方固有的文明观念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和按中国固有的文明观念发展起来的中国文明,其具体形态是变化的,古罗马文明不同于古希腊文明,西方中世纪文明不同于古罗马文明,西方近现代文明更不同于西方中世纪文明,同样,中国秦文明与周文明也有明显的区别,中国近代现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更有显著差异。无论是中国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其发展都呈现出阶段性,其中每个阶段的文明形态都各有其特殊的性质,这种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性质差异和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这两种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性质差异都是表现了人类文明的运动特性和时空特性,即人类文明和自然事物一样是运动的过程,其过程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上展开的,在时间向度上展开是时间流逝的运动,在空间向度上展开是空间变换的运动,而且这两个向度的运动是互相统一的,即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换是同步进行的,时间有一分的流逝,空间就有一寸的变换,反之亦然。故既可以说时间随空间的变换而流逝,也可以说空间随时间的流逝而变换。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区别,是意味着同一种文明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某种文明随时间流逝而来的空间变换所造成的,这种空间变换导致这种文明与其他文明发生相互作用,由此导致这种文明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而在具体形态上发生改变。
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区别,是意味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明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这些文明随时间流逝而来的空间变换所造成的,这种空间变换导致这些原本无关的文明之间彼此发生相互作用,由此导致这些文明相互排斥而显示出它们的异质性。
这就是说,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区别与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区别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表明异质文明之间的关系,其差异仅仅在于: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区别所表明的是异质文明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区别所表明的是异质文明之间互相排斥的关系。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是不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运动的两个不同方面:相互影响是互相过渡的运动,其运动的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排斥是互相回避的运动,其运动的结果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现实的运动必然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否则,如果只有相互影响,没有互相排斥,其运动的结果就是相关事物互相融合成一体而不再有其原来的多样性,如此运动着的世界必然是绝对自我同一的混沌世界;反之,如果只有互相排斥,没有相互影响,其运动的结果就是相关事物仍然保持绝对自我同一而不发生任何变化,如此运动着的世界必然是“太阳底下无新东西”。
因此,无论是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区别,还是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区别,都是以文明的多样性及其运动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文明的多样性及其运动,任何文明都不可能有发展,将永远停留在它的原点上。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区别和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区别,都是异质文明之间互动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结果,都是这些文明各自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发达的程度,这决不是由于某种所谓优等的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相互作用的运动中绝对排斥其他文明而孤立地自我发展的结果,而是所有参与到这个运动中的一切文明彼此互相排斥和互相影响的结果,其中每一种文明都对这个结果的产生做出了特定的贡献。由于各种文明之间的根本性质不同,其贡献的根本性质也各不相同,并且由于其贡献的根本性质不同,故不可以判定其中何种文明为优等,何种文明为劣等。这正如不同工种的技术人员互相合作生产某种产品,他们为这种产品的最终形成所各自付出的劳动是不同质的劳动,其中每一种劳动都是生产这种产品所不可或缺的,故不可以判定其中何种劳动为优等,何种劳动为劣等。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互有关联异质文明之间“相互合作”的产物,它们无所谓优劣。

⑤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人的对比

英雄主义是人类有史以来永恒的主题,是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一种精神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上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历史文化传统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对其理解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对于英雄的崇拜和歌颂就成了中西方文学的共同主题,在中西方文学历史长河中,英雄主义历来都是文学作品钟爱的主题。它反映的是中西方文化中价值观的倾向,所不同的是,不同国家的英雄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蕴涵和表现形式。而英雄形象是英雄主义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
《贝奥武甫》和《三国演义》都是倍受中国和西方人喜爱的两部经典名著。作为英国最早的史诗,《贝奥武甫》也是欧洲中世纪早期最完整、最卓越的英雄主义史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所描写的英雄故事荡气回肠,千古流芳。这两部中西方的经典作品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奇迹,后世的文化发展与延伸均受其影响。这两部巨著都鲜明地歌颂了豪气冲天的英雄,在人物描写方面尽显豪迈壮烈的英雄主义激情,因此在研究中西方文化所体现的不同的英雄主义方面,可读性很强。本文作者从中西方英雄主义角度研究,具体分析比较了《贝奥武甫》中贝奥武甫的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两个书中人物,力图找到英雄主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和表现形式。
西方的英雄主义更多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英雄非常勇敢,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并且武艺超群,这杨的英雄崇尚自由,非常注重和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其凸显的是救世主意识。而中国的英雄更多强调的是集体英雄主义,这样的英雄忠诚忠义,维护权威维护正统,崇尚的是集体主义民族大义,这样的英雄尤其注重自我修养的提高和体现。从中西方不同的英雄主义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的热情、自由,奔放,他们追求世俗生活,信奉上帝,他们有着极强的独立人格意识。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比较含蓄内敛,重整体大局,崇尚道德伦常,有着极强的依附人格意识。因此,中西方历史传统文化道德观中所体现的大不同,使得这两部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有了不同的英雄事迹和英雄认知。

⑥ 中外小说发展相同点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

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

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听不见的更美。还常常用问句作回答,以问为答,问而不答,让你对下文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想象。

造成的教育差异

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从小时就锻炼他们自己的生活能力,在国际夏令营中明显看出他们的孩子比我们的要坚强的多。我想,这也有着一定的环境因素吧。

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

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

周老师说:“中国是陆上文明,而西方是海上文明。” 这话很有道理。一个是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的情谊。我们不是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在西方国度一定很淡漠,他们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不会很激动,而我们的华侨,在外面有很多同乡会,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我们经常讲本土本乡,甚至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这些跟我们的长期农业社会都很有关系。还有落叶归根的思想,这都带有很浓厚的情,这种情的因素恰恰在西方很淡薄。

另一个是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以儒家为主、兼有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整体的定性思维方式,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局部的实证思维方式大不一样。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就分别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或个体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⑦ 我国古典小说和外国小说的不同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类型化多,平面性人物多,在外形的塑造上多于心里变化。
外国小说人物较有成长性,心灵的探索性更多。
当然,这是从一个大致和比较的视野来看,具体也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的。

⑧ 东西方古典小说的区别

东西方最初的小说,是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是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的。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一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班固所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是对这类小说准确、形象的评价。

中国的小说是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的。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等,都是依照传说创造而成的。唐代小说多为虚构想象而讲求文采,不仅仅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小说也并没停止。传奇小说到宋代就逐渐衰落了,随之而兴起的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这类小说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再创作的,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跃的人物性格见长,有明显的说书人的语言风格。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创作而不再加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开辟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是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后的《红楼梦》更是把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推到了顶峰。“五四”以后,中国小说家开始借鉴西方小说的写作手法,逐步走出了一条新路。

西方小说,则是在“文艺复兴”后快速的发展、成熟起来的。中世纪的西方小说发展近乎停滞,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推翻了教会对文学的控制后,15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描写现实生活和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小说,这类小说是为配合当时欧洲反封建而产生的,同时它也定下了西方小说以记叙凡人凡事为主的基调。意大利 伽丘的《十日谈》,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随之出现是古典主义小说,其主张用典雅的民族规范语言去写作,这种小说在17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完备。代表作为注 高乃依的《熙德》,古典主义小说的的兴起使西方小说语言得到了一次大幅的提高。18世纪开始流行以宣传科学知识,启蒙大众意识为目的的启蒙主义小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德国歌德的《浮士德》,英国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这类小说的出现是为了给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大造舆论。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交替占据小说领域的主导地位。浪漫主义小说如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富于想象、构思奇特、语言奔放、感情炽烈。现实小说则着力反映生活的本质,描绘典型人物和典型生活现象,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都德为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着力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深刻批判现实的罪恶,法国巴尔扎克和莫泊桑,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俄国的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美国的马克·吐温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都属于这一类。时值今日,这三类小说仍是西方文坛最主要的三类小说。

东西方小说发展史就大致如此。

二、中西方小说的特点

除了小说的基本特点外,中西方小说还具有如下各自的特点:

1、中国传统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但性格单一,少变化,缺乏主体感。西方小说则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善于写出丰满、变化、主体感强的人物性格。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只有通过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引出矛盾冲突,但安娜·卡列尼娜卧轨前的一系列矛盾却只用他的心理描写就能够表达清楚;林黛玉在吟诗作对中表现她的才气,而保尔用内心独白表明他的理想;张飞只具有忠勇这一性格特点,但简·爱的性格却是由勇敢、坚强、热情、善良等许多性格揉和而成的。总之,在人物描写方面中西方各有特色。

2、中国小说较之西方小说情节更加曲折,故事更为完整。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是中国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就具有曲折生动的特点。唐传奇中许多名篇的布局,异常宏伟,严谨而巧妙,故事情节发展富于戏剧性。明清的长篇小说内容参差错落,波澜起伏,错落有致,结构缜密,浑然一体。如《红楼梦》,处处设伏,回回转折,写尽贾府故事。西方于情节方面出众的作品虽也不少,但终不能与中国小说相比较。

3、中国小说语言简练生动,西方小说内容丰富翔实。中国小说吸收了民间艺人语言,同时继承了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常常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事件、人物。西方小说中包含着作者广博知识,涉及社会许多方面,因而内容丰富翔实,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领域的知识。恩格斯就曾说过他在巴尔扎克小说中获得有关的19世纪法国国内的状况比他从任何报告中获得的都多。中西方小说有这样不同的特点,也与中西方的美学观念不同有一定关系。

4、中西方小说都曾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封建文化使得中国小说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法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封建文化使得西方小说在几乎整个中世纪中发展极端缓慢,许多有才华文学家被迫为教会服务,写一些宗教性质的枯燥空洞的文章。

三、中西方小说未来的发展前景

清朝末年,中西方已开始系统的认识对方,中西方小说的优点也不断地被对方借鉴。当然,由于历史原因,中方借鉴的多一些。直到今天,中西方的小说家们仍不懈的努力研究者两方小说中的艺术魅力,虽然语言的不同对相互的艺术鉴赏有一定的影响,但美是相通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西方小说艺术最终会取长补短,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到达新的艺术高峰。

⑨ 简议中国古代小说与西方小说差异。不要大片复制,要简单精炼。

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其结构艺术呈现出以事件为中心结构全篇的态势,形成了以顺叙为主的封闭性系统。
西方传统小说受神话与史诗的影响,以人物为中心结构全篇,形成开放式格局。
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又使中国古典小说在结局的处理上,多以喜剧来结束全篇,而西方传统小说却多是悲剧结局。

⑩ 中国和欧洲古代天文学的异同

中西天文学,正如其它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
一:中国古代对星星多以实际存在之人事物命名,例如帝、太子、宰相、牛、天牢等;西方则跟随古希腊, 以其神话故 事中之人与物命名,如仙后、牧夫、猎户、大小熊等。
二:中国古代把可见范围的天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 ,有天区 31、星官 283、星 1464颗;西方至 16世纪前 均用托勒密 系统,有星座 48、星 1022颗。
三:中国古代主要用赤道坐标系统,辅以似黄道坐标系统;西方古代用黄道坐标系统。
四:中国古代把全天分为 365.25度,对应一年之日数;西方则分为 360度。
五:中国对天空的主流观念一直是单层球结构;西方在天动说流行时代一直继承着古希腊哲学的多层多中心 水晶球结构。
六:中国古代习惯用代数法模拟天象;西方则用几何法。
七:中国对常规和异常天象的观测十分重视,其二千多年的持续记录,是世界其它各族难以相比的。
八:中国之历法乃阴阳合历,其二十四节气系统更属全世界之仅有,中国古代制订历法超过一百部;西方则 用太阳历, 只换过几次。中国的历法编制更是和天象观测并行发展,历法不单是安排日月年,也包括日 月位置及日月食时间和行星 位置等,相当于一本天文年历;西方则否。
九: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天文机构为朝廷所直接管辖,一切所须由政府支持;西方天文 学家多是个 人工作,但无论自行研究或是御用天文学家,均有其研究自由,但在中世纪时的他们却容易受强大宗教力量的影响和压迫。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苏韶涵在2023-06-23 21:43:5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94592.html


上一篇:带着高科技到古代的后宫小说
下一篇:小说公主被骗重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