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曲小说史略pdf

常才
常才
发布于 阅读量 376
古代戏曲小说史略pdf

❶ 中国小说史略哪个版本好

中国小说史略 周锡山释评 上海文化出版社2022

这个版本不错 有解释

❷ 请问,谁有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这本书的pdf版,急求,谢谢啦!!!

你好
《中国乡土小说史》
点击一下下载
如满意请采纳

❸ 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电子书,要中华书局、上海古籍或商务印书馆之一的出版社,急用O(∩_∩)O谢谢~

已上传,求采纳。

上海古籍出版社的


❹ 关于《中国小说史略》

内容简介】
《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古典小说史名著,是作者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的讲义。1923年由北京大学亲潮社刊行上卷,次年刊行下卷。1925年稍加修订后合为一册,由北新书局印行。本书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首篇为《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艺术技巧,演变趋势等,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晚清谴责小说作家、作品、流派及小说的艺术技巧、演变趋势等,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晚清谴责小说。材料丰富,见解精辟。
回忆讲小说史时,距今已垂十载,即印此梗概,亦已在七年之前矣。尔后研治之风,颇益盛大,显幽烛隐,时亦有闻。如盐谷节山〔1〕教授之发见元刊全相平话残本及“三言”,并加考索,在小说史上,实为大事;即中国尝有论者〔2〕,谓当有以朝代为分之小说史,亦殆非肤泛之论也。此种要略,早成陈言,惟缘别无新书,遂使尚有读者,复将重印,义当更张,而流徙以来,斯业久废,昔之所作,已如云烟,故仅能于第十四十五及二十一篇,稍施改订,余则以别无新意,大率仍为旧文。大器晚成,瓦釜以久,虽延年命,亦悲荒凉,校讫黯然,诚望杰构于来哲也。

【目录信息】
题记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❺ 谁知道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主要内容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最近重新翻读此书,想到鲁迅此书在治学精神方法方面,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略述三点。
一、重视做好资料基础工作。我们知道,除《小说史略》之外,鲁迅还辑校编纂过三部有关中国小说的著作,那就是《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它们分别就唐以前的古小说、唐宋文言小说、宋元明以来小说做了深入细致的资料辑集、整理工作,这是《小说史略》写得内容扎实、功夫深厚的一个重要基础。鲁迅从1910年开始辑校《古小说钩沉》,到《中国小说史略》的写成,经历了十多年,这说明在这一领域有了长期的积累,精心准备和结集,方能产生学术巨著。中国古代小说,从先秦到清代绵延二千年,作品繁富,情况复杂,鲁迅做的又是筚路蓝缕的拓荒工作,自然需要漫长的时间。就我们今天来说,当然不是说做任何一个课题,都需要花漫长的时间,而要看题目的范围大小、已有的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等具体条件。但无论做什么课题,都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不怕花时间气力,摒弃浮躁之心,不片面追求速成,乃是必须努力做到的。
二、创新而不附会。《小说史略》充分体现了“五四”后学人接受西方文艺新思潮后的创新精神。在宋元明清的封建时代,尽管写小说的作者颇多,但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等通俗性作品,经常受到政府和正统文人的轻视、贬斥,清代编《四库全书》,广泛收集四部书籍,但摒弃通俗性的小说、戏曲不收,前此关于小说、戏曲的论述,也常常是零碎的。因此,鲁迅下大功夫编著这样一部系统的《小说史略》,就是一件富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书中各方面的论述,也大抵从材料出发,中肯精警,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到处洋溢着接受西方文艺思潮后的新观点,而与某些观点陈旧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精神面貌迥然不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鲁迅又不是为了刻意求新,勉强运用西方的一些学说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解释。例如弗洛伊特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当时已颇为流行,鲁迅翻译的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一书,正是介绍此类学说的。他的小说《不周山》(后改名《补天》),写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也受到此类学说影响,但《小说史略》全书没有出现这种迹象。《补天》是小说,写故事新编,不妨驰聘想象,放开地写;《小说史略》乃是严肃的学术著作,更应当注意实事求是,避免牵强附会,这也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学习的。
三、谦逊不自满。《小说史略》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被奉为中国小说史的开山力作。但鲁迅于此并不自满,常常注意到此书的阙失与未备之处。他在1924年3月所写的此书后记中,就说起《后水浒传》作者“雁宕山樵陈忱孕遐心,胡适为《后水浒传》考得其事尤众”,“惜得见在后,不及增修”。又说“近时作者如魏子安、韩子云辈之名,亦缘他事相牵,未遑传访”。他在1930年11月所写的此书题记中,更谦称此书为“陈言”、“瓦釜”,并希望后来者能在这方面写出“杰构”。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常有对《小说史略》的补充之言,此处不赘。应当说,《中国小说史略》就是一部具有经典性质的“杰构”,著者如此自谦,更令人起敬。反观今日学术界,有的人写出一两部著作就洋洋自得,自以为高人一等,如以鲁迅的话自照,宁能无愧?
编辑本段目录
题记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对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章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
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第二十四篇 清之人情小说
第二十五篇 清之人情小说见才学者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 清未之谴责小说
后记

❻ 浅谈怎样阅读欣赏中国古代戏曲文学

戏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综合性艺术,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的叙事文学体裁。从形式上讲,戏曲文学是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结合,形成独特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戏曲教学主要是对戏曲文学的教学,也就是对“剧本”的学习。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戏剧的基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矛盾冲突更尖锐性,人物、事件、场面高度集中性,唱词、宾白、动作等融为一体性,人物性格鲜明性和独特性,动作的程式化和极富想象力的统一性等方面。一、分析戏曲语言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就人物性格揭示、形象的描绘,景物的描绘、情感的抒发而言,戏曲还是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实现的。古代戏曲中的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曲词、说白是剧中人物的语言,说白包括人物的对话、独白、唱词;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因此,戏曲中的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占有极为主要的位置。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首先注重戏曲语言的教学。那么,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1、曲词在戏曲中,曲有各种腔调、曲牌。曲词为诗词体,它有严格的规律,需要合辙押韵,在一折中,各支曲子必须押同一韵。曲词主要用于抒情,也可以起到渲染场景、贯穿情节的作用。因而,曲词讲究字正腔圆,加上乐器伴奏,听起来和谐悦耳,产生和谐的审美效果。例如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第四本第三折的“叨叨令”曲牌:此曲词中不但运用大量叠词,衬字,口语入曲,而且句式相同,每节中除了“儿”字外,各节之间还押“诶”韵。这样在整齐中有变化,不但造成节奏感,读之更是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而且其中的趣味顿生,韵味无穷,具有音乐美,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而在戏曲中,这种美感往往散发出独特的、诱人的魅力。可以说,这恰是戏曲引人入胜的特点之一。2、宾白在中国戏曲中,往往是以唱为主,以说为宾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说:“宾白有以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又说,宾白“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的说法。”宾白就是戏曲中人物的说白。在戏曲中,宾白主要用于交代情节,有时还起着逗笑、调节气氛、进行讽刺的作用。但是,戏曲中的宾白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它是经过加工的艺术语言,具有审美性。也就是说,它不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蕴含着情感,而且特别讲究韵律、节奏,强调抑扬顿挫,具有较强的音乐性,体现出语言诗化美的特点。比如,王实甫在《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中写到:红云:姐姐,你看那月阑,明月敢有风也。莺云: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在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发展过程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老夫人许下诺言:谁退兵,就将莺莺许配给他。这时张生写了一封信给白马将军平乱后,老夫人赖婚。张生极度苦闷,红娘献计,要张生操琴,以挑动之。戏曲中,莺莺在花园烧香时,在没有听到琴声前与红娘的对话。莺莺自己与张生的爱情遭受如此波折,心情是十分沉重,情绪更是消极的。在这短短的宾白中,莺莺的话只有十几个字,却反映出她的内心世界。她在怨恨,“风月”只有天边有,人间没有。二、感受音乐节奏戏曲是一门融说唱、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其讲究音乐之美正如一首诗歌讲究语言、韵律之美一样。在戏剧舞台上,吸引观众的多数来自戏曲的音乐之美。那些爱好戏曲的观众谁不能唱上几句精彩的曲调,吟上一段精彩的台词。可以说,“戏曲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人物的唱词、唱腔、宾白等之中。”(陈多《戏曲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比如,《窦娥冤》中,窦娥在临刑时对婆婆的一段唱: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唱词中,三个“念窦娥”相叠,构成排比,气势增强,而又通过第四句“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的一声呼唤,不但改变了句式,而且运用呼号的修辞手法,在朴实自然中产生了流转跌宕的节奏。那铿锵的音调,高亢的声调,丰富的感情,义愤的表情,把一个活脱的窦娥再世诉冤情,指天斥地泪涟涟的形象活脱脱地再现出来。这段唱词,从音乐美的角度来讲,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三、抓住动作描写《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史略》中说:“‘唱’、‘白’、‘科’都是戏曲的重要因素,它们都互相依存,不可偏废。”又说:“‘科’就是动作,用来帮助表现角色的声容和舞蹈。”在戏曲中,“科范”简称“科”。“科”就是对演员的主要动作、表演和舞台效果的提示,比如,“做悲科”“做舞科”、“做战科”等。当然,在戏曲中,“科”所表示的“做、打”实际上包括全部形体动作,譬如,人物的身段、手势、脚步、格斗等。虽然说戏曲演员的一举一动,已经用固定的模式来展示,而且体现出虚拟性、夸张性、模拟性甚至具有程式化等特点,但每一个动作无不顺合剧情的展开,推动剧情的发展,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在心理,时时刻刻牵动着观众或者读者的心。然而,戏曲中人物动作经过长久的艺术锤炼,这些程式化动作,在观众心目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已经成为是一种美的体现,表现出动作的审美特点。比如,《西厢记》中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莺莺自然是多情重义,张生却是性格文弱,而红娘当然就是聪明活泼。而要表现这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缺少不了人物的动作。所以,在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学中,人物的言语配上人物的动作,把人物的喜怒哀乐之情,不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生动形象,体现出人物的动作之美。因而,《文学鉴赏》中说过:“人物的动作描写有助于真正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说,动作描写蕴含着人物的情感,更为主要的是表现出人物的审美特征。四、欣赏环境描写在叙事文学中,环境描写表现出人物活动的背景,也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在中国古代戏曲中,环境描写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运用舞台说明独立的描述出来,也可以在人物的唱词中予以表现,甚至人物的服饰、形象的造型无处不透露出戏曲的环境。《文学欣赏》中说过:“环境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但这些环境描写,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环境的展现,而是情感的表现,这正如古人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看看《西厢记》中的一曲“端正好”,这可谓是千古绝唱,看看其环境描写与情感的关系。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几句是化用范仲淹词《苏幕遮》。全词如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虽然《西厢记》中这段“端正好”是化用了范仲淹这首《苏幕遮》,不但其妙处表现在化用的自然和谐,情景恰切上,而且“碧云天,黄花地”的色彩浓重,情韵深厚,刻画出了一幅绚丽而又带有离别愁绪的图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登场送别,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在“西风紧”中,一个“紧”字,正表现出主人公内在心里的不安和忧愁。而观众在听到此戏曲时,眼前浮现出“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的画面,也会油然生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的审美感受。这一感受的产生,不正是其环境之美所带来的妙处吗?又如,《牡丹亭》中,当杜丽娘受到虚伪礼教的压抑,内心的苦闷和忧郁无法排解,而见到园林景物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杜丽娘看到这美好的景致,禁不住以一种喜悦而好奇的心情来感受这美好的春光。可以说,此时的景致之美,与杜丽娘内心的缺失美形成鲜明的对比。词曲中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正是表现了杜丽娘对自己生活的枯燥、情感的压抑的一种不满情绪,这种不满的情绪也是对现实生活不满的反映。总之,每一出戏都是表现出一方小天地,它是社会这一大天地的缩影、写照。注重戏曲文学阅读,是丰富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社会意识的变化,审美观念的不同,在戏曲文学阅读中,我们还应该从中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情操陶冶,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❼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怎么来的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一部开山著作,也是一部奠基著作。它初版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版以后,以它丰富翔实的资料、严谨精辟的论断,深受学术界的推崇,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同被奉为研治中国通俗文学史的经典著作。迄今近九十年,凡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学人,仍把它作为一本主要的参考书。最近重新翻读此书,想到鲁迅此书在治学精神方法方面,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略述三点。
一、重视做好资料基础工作。我们知道,除《小说史略》之外,鲁迅还辑校编纂过三部有关中国小说的著作,那就是《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它们分别就唐以前的古小说、唐宋文言小说、宋元明以来小说做了深入细致的资料辑集、整理工作,这是《小说史略》写得内容扎实、功夫深厚的一个重要基础。鲁迅从1910年开始辑校《古小说钩沉》,到《中国小说史略》的写成,经历了十多年,这说明在这一领域有了长期的积累,精心准备和结集,方能产生学术巨著。中国古代小说,从先秦到清代绵延二千年,作品繁富,情况复杂,鲁迅做的又是筚路蓝缕的拓荒工作,自然需要漫长的时间。就我们今天来说,当然不是说做任何一个课题,都需要花漫长的时间,而要看题目的范围大小、已有的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等具体条件。但无论做什么课题,都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不怕花时间气力,摒弃浮躁之心,不片面追求速成,乃是必须努力做到的。
二、创新而不附会。《小说史略》充分体现了“五四”后学人接受西方文艺新思潮后的创新精神。在宋元明清的封建时代,尽管写小说的作者颇多,但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等通俗性作品,经常受到政府和正统文人的轻视、贬斥,清代编《四库全书》,广泛收集四部书籍,但摒弃通俗性的小说、戏曲不收,前此关于小说、戏曲的论述,也常常是零碎的。因此,鲁迅下大功夫编著这样一部系统的《小说史略》,就是一件富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书中各方面的论述,也大抵从材料出发,中肯精警,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到处洋溢着接受西方文艺思潮后的新观点,而与某些观点陈旧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精神面貌迥然不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鲁迅又不是为了刻意求新,勉强运用西方的一些学说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解释。例如弗洛伊特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当时已颇为流行,鲁迅翻译的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一书,正是介绍此类学说的。他的小说《不周山》(后改名《补天》),写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也受到此类学说影响,但《小说史略》全书没有出现这种迹象。《补天》是小说,写故事新编,不妨驰聘想象,放开地写;《小说史略》乃是严肃的学术著作,更应当注意实事求是,避免牵强附会,这也是值得我们重视并学习的。
三、谦逊不自满。《小说史略》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被奉为中国小说史的开山力作。但鲁迅于此并不自满,常常注意到此书的阙失与未备之处。他在1924年3月所写的此书后记中,就说起《后水浒传》作者“雁宕山樵陈忱孕遐心,胡适为《后水浒传》考得其事尤众”,“惜得见在后,不及增修”。又说“近时作者如魏子安、韩子云辈之名,亦缘他事相牵,未遑传访”。他在1930年11月所写的此书题记中,更谦称此书为“陈言”、“瓦釜”,并希望后来者能在这方面写出“杰构”。鲁迅在其他文章中,也常有对《小说史略》的补充之言,此处不赘。应当说,《中国小说史略》就是一部具有经典性质的“杰构”,著者如此自谦,更令人起敬。反观今日学术界,有的人写出一两部著作就洋洋自得,自以为高人一等,如以鲁迅的话自照,宁能无愧?

❽ 求《中国小说史略》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1、中国小说史略@f鲁迅撰@g郭豫适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 ,蓬莱阁丛书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a北京@c东方出版社@[email protected]重印@a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编校出版,民国学术经典文库@f薛德震主编@i文学史类丛3、天津@c百花文艺出版社@d2022,内容包括“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神话与传说”、“今所见汉人小说”、“六朝之鬼神志怪书”等28篇。
4、济南@c齐鲁书社@[email protected]重印 @a鲁迅古小说研究著作四种5、北京@c团结出版社@[email protected]页@c图@d23cm,民国珍本丛刊@e插图珍藏本@a丛书第一辑6、中国小说史略@e释评本@f鲁迅著周锡山释评@a上海@c上海文化出版社@d2022
7、中国小说史略@e插图本@f鲁迅著@a上海@c上海古籍出版社@[email protected]重印@a插图本大师经典
8、中国小说史略@f鲁迅著 @a北京@c人民文学出版社@d2022
9、中国小说史略@f鲁迅著 @a北京@c人民文学出版社@d2022 @a修订本
10、中国小说史略@f鲁 迅著@c中国小说史@f郭箴一著 @b影印本 @a上海@c上海书@[email protected]民国丛书@h第二编

❾ 中国小说史略的作品目录

中国小说史略
题记
序言
第一篇 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 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 今所见汉人小说
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 《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 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 唐之传奇文(下)
第十篇 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 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 宋元之拟话本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 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 明之神魔小说(中)
第十八篇 明之神魔小说(下)
第十九篇 明之人情小说(上)
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 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 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 清之讽刺小说
第二十五篇 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第二十六篇 清之狭邪小说
第二十七篇 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 清末之谴责小说后记
附录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第二讲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第三讲 唐之传奇文
第四讲 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
第五讲 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第六讲 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汉文学史纲要
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 《书》与《诗》
第三篇 老庄
第四篇 屈原及宋玉
第五篇 李斯
第六篇 汉宫之楚声
第七篇贾谊与晁错
第八篇 藩国之文术
第九篇 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鲁迅先生学术年表
鲁迅中国文学史研究论著述评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常才在2023-06-24 11:51:5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184930.html


上一篇:重生87年寇溪霍安有声小说
下一篇:古代非常污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