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专题
❶ 电大的,《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是第一次考吗没有历届的题目有复习材料的发下吧。
第一讲 概说
一、中国古代小说源流:1、神话传说:《山海经》。2、历史传记:人物传记。3、寓言故事
二、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古代小说的雏形:志怪小说:《搜神记》,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三、符合现代文学含义的小说自唐传奇开始。
四、宋话本确立古代白话小说体制是古代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五、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阶段。
第二讲 文言小说
一、文言小说的发轫——六朝的志怪和志人小说。其特征是驳杂而琐碎,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文言小说的成熟——唐传奇 唐传奇的故事类型有:一是叙述人与非人之恋,以《离魂记》、《任氏传》和《柳毅传》为代表。二是写士妓之恋,以《李娃传》、《霍小玉传》为代表。三是才子佳人之恋,以《莺莺传》为代表。四是梦幻故事,以《枕中记》、《三梦记》为代表。五是逸史故事,以《长恨歌传》为代表。六是侠义故事,以《虬髯客传》、《聂隐娘》为代表。七是怪异故事,如《博异志》。
唐传奇发展三个阶段:初盛唐是唐传奇的形成期,如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中唐是唐传奇的成熟期:涌现了大量作家作品,如《李娃传》《莺莺传》等。
晚唐是唐传奇的演变期:出现了专集,如薛用弱《集异记》;出现了笔记杂录体的志怪和轶事小说集,如段成式《酉阳杂俎》、李肇《唐国史补》。
三、宋元时期的文言小说
此期两种倾向:一是继续保持六朝志怪篇幅较短的特点,忠实于材料的来源,比较平实简率,如徐铉的《稽神录》。二是沿着唐传奇的路子继续前进,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青琐高议》等。
四、明清的文言小说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明代: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一)、《聊斋志异》
1、蒲松龄生平及创作
2、《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集中揭露和批判黑暗腐败的政治,鞭挞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被压迫人民的痛苦遭遇,或进而歌颂被压迫者得反抗斗争的故事,如《促织》、《席方平》。二是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及其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毒害,抨击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与虚伪,如《司文郎》、《王子安》。三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如《婴宁》、《阿宝》。
3、《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是主要篇章大多脱胎于我国古代的史传文学,以传记体叙小说事。二是情节曲折而富于变化。三是语言典雅工丽、清新活泼。
分析作品:《席方平》、《促织》
《聊斋志异》之后,较知名的文言短篇小说有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新齐谐》,沈起凤的《谐铎》等。(提示:清前期的文言小说创作出现比较繁荣的局面,被认为是继唐传奇之后文言小说创作的又一高潮,其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清中叶的文言小说多是仿效《聊斋志异》的“传奇体”,有学者称之为“聊斋体”小说,《谐铎》是其中的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和《新齐谐》则属于“笔记体”,主要继承魏晋志怪小说的传统,以别于《聊斋志异》的创作特色。)
思考题:1、试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2、简析《促织》的思想艺术特色
第三讲 话本小说
一、概述
话本小说是伴随着“说话”技艺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我国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说话”即叙说故事。宋时,说话四家为:银字儿(讲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杆棒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说参请(演说佛书或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述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银字儿与铁骑儿合成小说。小说家说话的文本叫“话本”。到明代,小说话本不仅由说话艺人继续讲说,而且成为案头阅读的作品,产生了文人模拟话本写作的小说作品,即“拟话本”。
话本小说的体式特征:基本结构有题目(显示故事内容的标志)、篇首(点明主题、概括内容、渲染情绪)、入话(形式多样的承题起讲)、正话(讲述的正文)、篇尾(灵活多样的附加部分)。
现存最早的宋元小说话本是《京本通俗小说》,最早的小说话本总集是明嘉靖时洪楩编的《清平山堂话本》。所写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婚姻爱情类、讼狱类、神怪类和人物轶事类。代表作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此外,还有以《五代史平话》为代表的讲史话本和《大唐取经诗话》等讲经话本。
明代话本小说的集大成作品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三言”每种收短篇小说40篇,共120篇。这些作品有的是宋元明以来的旧本(话本和拟话本),但一般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根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或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二拍”的作品与“三言”不同,是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诙者,演而创之”,共78篇。
二、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一是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二是宗法伦理家族中的矛盾斗争,如《迟取券毛烈赖原钱》;三是爱情婚姻主题的新发展,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四是展现明季商业活动的图景,如《施润泽滩阕遇友》。
三、艺术特色:讲市民文学与文人仿作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它保留了宋元民间话本的固有特色,如保留入话、头回,并经常穿插诗词骈语的形式特点。“三言”还继承了前因后果,脉络分明,有头有尾,以及次要人物都要交代一清二楚,结尾都是理想的或大团圆结局的特点。语言通俗浅易。人物形象较为成功,故事情节清晰,主题及意义较为深刻。
四、“二拍”对“三言”的突破:一是二拍多写富商巨贾,甚至出现大规模海外贸易,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鼋龙壳》。二是对爱情婚恋的描写更加大胆,如《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
五、清其他拟话本小说
明代较著名的有《今古奇观》、《石点头》、《西湖二集》等。其中明末抱瓮老人所编的《今古奇观》是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清初的拟话本有李渔的《无声戏》、《连城壁》、《十二楼》,东鲁古狂生编的《醉醒石》等有一定的影响。
六、作品赏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思考题:1、试分析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
2、略述明代拟话本的思想内容
第四讲 历史演义小说
一、章回小说概述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长篇讲史平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讲史今存《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及《全相平话五种》。讲史讲说五代兴亡和战争故事,由于事件复杂、容量大,说话人不可能把要说的故事一次讲完,必须分为若干段落,每讲一次即等于后来的一回,每次讲说前要公布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是章回小说分回标目的渊源。
二、明清历史演义小说
1、历史演义小说概况
历史演义小说直接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是以特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在历史上起过独特作用的著名人物为对象,用小说笔法展开叙写、创作成书的。
历史演义小说编写的三种情况:一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力求保持历史原貌;二是依照把历史事件小说化,历史人物传奇化的原则进行创作;三是严格依傍史书记载,博考文献,文必有据,缺乏小说创作必要的想象虚构。
三、《三国志通俗演义》
1、成书、作者、版本
世代累积型小说:史书与讲史结合。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等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史实。三国故事在隋唐已经盛传。宋代讲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许多杂戏都有演述三国故事的剧目,并已表现出“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元刊《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和结构,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有数十种之多。元末明初,罗贯中加工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版本: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
清康熙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作了加工修改,此后毛宗岗修改本成为通行本。
作者:罗贯中(1330?—1400?)“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百川书志》卷六)。”
2、思想内容
记事起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终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三国演义深刻揭露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具体地表现了这种斗争的紧张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三国演义用很大篇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政治上以蜀汉为代表的“圣君贤相”和人与人关系上以刘关张为代表的“义”。
3、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一是出场定型。二是反复皴染,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丰富性、复杂性。三是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四是善于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曹操、关羽、诸葛亮、刘备)
4、艺术特色:
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多样的艺术手法,不同的叙述方法,精彩的战争描写,半文半白的语言。
四、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1、《东周列国志》:冯梦龙、蔡元放主编。以时间为经,以国别为纬,演义了春秋战国500多年间的历史。全书结构巧妙、脉络分明,叙事有条不紊。
2、《西汉通俗演义》:甄伟
思考题:1、以“三顾茅庐”为例分析《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提示:突出的特点是通过描写其他人物和山林景物反复铺垫,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成功地表现诸葛亮超群脱俗的品格和才能。)
2、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第五讲 《水浒传》与元明清英雄传奇小说
一、英雄传奇小说概述
英雄传奇小说与历史演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多从史书上撷取素材,其主要人物和事件基本上依据史实,按历史顺序展开情节,构成作品。英雄传奇则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并以此组成情节、构想故事。英雄传奇小说由《水浒传》发端。影响较大的有《杨家府演义》、《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岳》等。
二、《水浒传》
1、成书、作者、版本
成书过程:《水浒》是以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是在长期民间流传的基础山最后由作家加工完成的作品。关于宋江起义,在《宋史•徽宗本纪》、《侯蒙列传》、《张叔夜列传》中均有记载。在宋人笔记中也有著录,到南宋时,已成为艺人演述的重要内容。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涉及水浒故事的部分,是现代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展示了《水浒》的原始面貌。元代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大量出现,并可能出现了艺人专门讲说的宋江故事的作品。
版本:有繁本、简本两个系统。简本实为繁本的缩写节本、情节人物没有什么增减。繁本系统有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
2、思想内容
《水浒传》深刻揭露了起义的社会原因。如实的写出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规律,写出了起义的纲领和理想,还初步写出了农民革命必然失败的历史原因。
如何理解“替天行道”:一是当朝徽宗皇帝昏庸无能、宠信奸人,祸国殃民,已失去奉天治民的资格,因此,才需要梁山义军取代当朝执行“替天行道”的使命。二是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必须推翻违背“天意”的黑暗王朝,建立体现“天意”的新王朝。三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出发点是为民而不是为君,除暴安民、劫富济贫就是“替天行道”的主要内容。
3、艺术成就
一是在描写人物方面,善于把人物置于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紧密联系人物的身份和经历,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刻划其独特的思想性格。善于运用夸张、渲染、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二是在语言上,以说话人直接讲述的语言把整个作品组织起来,无论叙事、写人或人物对话,往往寥寥数笔即神情毕肖。语言明快、洗练、形象而富于表现力。三是在结构上,以主要英雄人物壁上梁山的道路为主线叙述起义发生、发展的过程,围绕“招安”问题描写了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全书是有机的统一体,但人物和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有相对的独立性。
三、其它英雄传奇小说
明清之际出现了两部较好的《水浒》续书。一是《水浒后传》(陈忱著),一是《后水浒传》(青莲宝主人著)。两书在发扬《水浒》英雄造反精神的同时,对接受招安等问题经过了深刻反思,作了不同的处理:其一、否定接受招安的错误路线;其二、否定对权奸的妥协态度;其三、既反对权臣专权,对昏君也有所批判;其四、与上述三个问题相关,两部续书的结局作了与《水浒》不同的处理,分别体现故事虽完,起义事业并没有完。
2、以历史演义之名,叙英雄传奇之事的《隋唐演义》(褚人获著);《杨家府演义》和演说民族英雄悲剧的《说岳全传》。
思考题:
1、简述《水浒》的成书过程及版本系统
2、英雄传奇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有何区别?
第六讲 《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幻想小说
神魔幻想小说的艺术特征
其一,幻化的艺术形象,即小说中的人物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神、佛、魔、怪等,但其本质仍然是人,是幻化得人、变形的人或者是神怪化了的人。其二,幻化的艺术天地,人物活动场景不是天庭、地府、龙宫就是仙洞、魔窟、荒山野岭,即使出现现实人间,也往往蒙上幻化色彩。其三,神怪幻想小说常用幻想、变形、夸张等艺术方法和荒诞离奇的情节进行创作,荒诞离奇的情节,隐含深刻的意味,是优秀神魔小说的基本特征。
二、《西游记》
1、成书、作者、版本
成书过程:西游故事缘起于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故事,玄奘回国后与门人辩机等将其取经过程中的见闻著录成《大唐西域记》。从玄奘取经到演化为神魔小说,首先是宗教神话化阶段。玄奘弟子慧立等撰写的《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述玄奘取经的事迹,其中穿插了一些弘扬佛法,神话玄奘的神话传说。其次是广泛流传阶段。现存南宋刊印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见诸文字的最早雏形,猴行者取代唐僧成为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南宋至明朝前期取经故事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杂剧等)继续发展。取经故事在元代开始定型,至迟在元末明初出现的《西游记平话》,其内容、情节已和《西游记》接近。玄奘取经的故事经过900年的流传演变,在丰厚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吴承恩最后写成《西游记》。
版本:今知最早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科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
2、思想内容
幻笔与戏笔相兼,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
3、艺术特色:一是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西游记》的结构可以称为线形结构,也就是短篇连缀的结构。全书三大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数十个短篇故事像珍珠链上的珍珠,用取经这条线将之串联起来。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贯串在这条取经主线上的一些独立成篇的故事,写得巧妙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并《西游记》奇幻诙谐的总体美学风格相一致。二是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三是在塑造人物时将神性、人性、动物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三、《西游记》的续书与《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
1、《西游记》的续书:《西游补》又名《新西游记》(董说著)和《后西游记》较有新意。
2、《封神演义》(许仲琳著),其书是“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最大特色是善于夸张,富于幻想。
3、《绿野仙踪》(李百川著)
思考题:
1、试分析孙悟空形象
2、简述神魔幻想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七讲 《金瓶梅》与明清世情小说
一、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即以写世态人情为主的小说。世态,指的是整个社会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人情,包含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理想等。其作品有《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歧路灯》等。其特征:一是题材上远离现实的历史、传奇、神怪题材转向当代的社会人生,往往以家庭为切入点,广泛联系社会,即使假托历史,也着眼于现实人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二是针对当时理学的禁锢,着重表现男女世界里的情与欲;三是从不同角度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是当时世情小说的主要风貌。
二、《金瓶梅》
1、版本:《金瓶梅》最初以抄本的流行。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丁巳(1617)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人称“词话本”或“万历本”。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人称“崇祯本”。清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将其详细评点,以《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之名行世,人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
2、思想内容
书名乃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三人名字的综合。全书假借《水浒》中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一事为线索加以敷衍而成。书中另一线索为西门庆妻妾家室活动。《金瓶梅》通过暴露西门庆一生及其一家的罪恶活动,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明代封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深刻具体地描绘了当时从朝廷到地方大小官僚勾结恶霸豪绅,欺压盘剥人民的血腥图景,具有很大的认识价值和一定的反封建意义。小说还为人们展示了一个与传统的温柔敦厚大异其趣的、吵吵嚷嚷的女性世界。
3、意义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有关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它对长篇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在文体方面有重大贡献:其一,叙事题材,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现实社会的市井人物,不仅开了事情小说的先河,而且也为古代小说转向近代小说开辟了道路。其二,叙事视角,从仰视转向平视而发现人的复杂性。其三,叙事重心,从组织安排故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其四,叙事结构,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三、《红楼梦》
1、作者、版本
版本:两个系统:一是脂本系统的抄本,八十回,因附有脂砚斋等人的评语,鼓称“脂评本”。二是一百二十回本,又有“程甲本”和“程乙本”两个版本。
2、思想内容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叛逆者得斗争和奴隶为维护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反抗,以及一大批女性所代表的青春、爱情和生命值美及这种美的被毁灭,写出了一出彻底的人生悲剧,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经过深入探究之后而得到的启示。
悲剧意识:一是人生悲剧,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以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二是婚姻和爱情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三是女子的悲剧。四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理想色彩:《红楼梦》表达了作者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感情的理想和追求。尤其是建立在“知己”之上的宝黛爱情,不仅表现了人类崇高美丽的一面,也是作者理想、追求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第一,书中所写的宝黛爱情是理想化得才貌之爱。第二,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长期了解基础上的知己之爱。第三,所写宝黛爱情纯洁专一持久。
3、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写实艺术:第一,在人物塑造方面:一是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二是注意展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变化;三是注重以多种手法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环境衬托、诗词、心理)。第二,在结构上,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贾府的衰败为副线,两条线索互为表里,贯穿全书,其间又穿插一些小的情节线索,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完整严谨。第三,在语言方面,准确、精炼、生动、流畅、色彩鲜明,富于表现力。另外,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而又恰如其分。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就题材而言,《红楼梦》借幻说法,“将人情世态寓于粉迹脂痕”,把世情小说推向最高峰。与《金瓶梅》相比,它在描写所谓“家常琐事”、“儿女闲情”中,不仅深刻揭露封建末世的腐朽和黑暗,而且发掘出蕴涵在生活中的诗意,表现了崇高的美学理想。第二,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上,《红楼梦》写出了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复杂性、以及人物个性与现实生活的统一性,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第三,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风貌也作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红楼梦》熔雅俗两种文学于一炉,既有《西厢记》、《牡丹亭》之意境、韵味,又有《水浒》、《金瓶梅》的场面、性格和人情世态的传神刻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4、《红楼梦》的续书:有两种,一是从一百二十回续起,一是接在第九十七回后,前一种居多。其内容多将原书爱情悲剧改为大团圆结局。续书中,以《后红楼梦》和《续红楼梦》稍有可观处。
四、其他世情小说较有价值的一是以“因果报应之谈,写社会家庭之事”的《醒世姻缘传》(西周生辑著);一是李绿园的《歧路灯》。
思考题:
1、《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成就与贡献
2、怎样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3、简述世情小说的创作特征
第八讲 《儒林外史》与明清讽刺小说
一、作者
1、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2、《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一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作品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主要通过对儒生形象(如周进、范进等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官绅形象、(如王惠、汤奉等贪婪成性的贪官滑吏)、名士形象(如杜慎卿之类言清行浊的人)的生动描绘,全面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功名利禄观念。塑造了三类理想人物:带有叛逆精神的杜少卿、沈琼枝;迟衡山等所谓的“真儒”、“贤人”形象;王太、盖宽等自食其力、置身功名富贵之外的市井奇人。
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结构艺术:其结构独树一帜,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自成段落的故事前后衔接而成,情节相互转移,人物各有起落。“虽云长篇,亦同短制”,兼具长篇和短篇的特长,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很适合表现书中特定内容的需要。
叙事艺术的新特点:一是改变了传统小说说书人的述评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的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述方式。二是在摆脱了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用寻常细事、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
讽刺艺术的新成就: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矛盾、不和谐进行婉曲而锋利的讽刺。
二、其他讽刺小说(谴责小说)
1、张南庄的《何典》(10回)
2、李汝珍的《镜花缘》(100回)
第九讲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
一、概述
才子佳人小说以描写才貌双全的青年男女曲折跌宕的婚恋故事为题材,其主人公必是才子佳人,他们往往以诗相慕、私订终身,而后或由小人拨乱,或由政事牵连,遭受种种磨难,最终或由才子金榜题名,或遇圣君贤臣而得成为眷属。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末清初盛行的原因:一是小说发展自身规律;二是社会因素。经明清鼎革之变的社会大动荡,到清初时局甫定,统治者采取高压与笼络政策,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避开敏感的题材,而进入无风险的“才子佳人”故事的创作。三是才子佳人小说中那种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的思想,既迎合清初统治者的需要,也迎合了中下层文人的心理,拥有较大的读者群。四是明初中叶以后,追求个性解放、抒发真性情的浪漫思潮,余波至于清初,这种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兴盛。
二、代表作:《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梨》
三、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人物形象:理想的才子形象是才、色、情、侠并具,理想的佳人形象是貌、才、情、识兼美。叙事:有三个核心场面。即:因诗相慕(接触方式及相爱原因);排除障碍(追求独立自主婚姻的斗争过程);夫妻团圆(理想结局)。
四、思想艺术特征及影响
思想上的进步性:一是才子佳人小说把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作主观的理想化的表现,或者说,作品中才子佳人的形象,往往是作者的一种自我体认,寄托有作者对生活的某种观照和追求。二是才子佳人小说不同程度地肯定了青年男女之间“真情至性”的合理性,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礼法有一定的冲击。三是把才、情、貌作为最重要的择偶标准,对封建门第观念给予有力冲击。
艺术特征:一是三段式的公式化结构。二是才貌双全的概念化形象。三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四是“花娇月媚”的美学风貌。
影响:才子佳人小说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一是其作为一个独特类型,自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二是它对才、情、美的礼赞,对曹雪芹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思考题:
才子佳人小说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有何特点
如何评价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
❷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的电子书或全文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张燕瑾 高等教育出版社.
❸ 福师10春学期《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二答案,8小时之内,过时不侯!
中国历史太久 文学一本书概括不了 <人间词话>不错 以下是在网上找的 文学史及总论 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7月 2. 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3. 郭丹《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上下册)学林出版社,2022年7月。 4. 林传甲,朱希祖,吴梅著《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本书辑录早期北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三种,即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要略》以及吴梅的《中国文学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初出现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文学史以及首开文学史教学的北京大学的风貌。 5. 游国恩《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5月。本书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在武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全书共分4卷,包括:周前、周、秦、两汉、三国和宋文学。 6. 李中华《中国古代文学风貌与文学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本书包括学术思潮与文学风貌、封建政治与文人遭遇、宗教民俗与文学蕴含、文学观念与时代精神、文学体式与考证等五部分。 7. 李定广《古典文学新视角》汕头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本书是用当代新理论、新视角来研究、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系列成果结集。作者特别注意采用中西结合的理论观照,其文章大都有新颖的观点,或推翻前人成说,或发前人所未发,或解决旧问题,或提出新主张。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据。 8. 汪小洋、孔庆茂《科举文体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3月。科举文体,即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章体裁、体式。作者从这一角度研究科举制的内涵、科举取士的观念及科举制下文学的发展。 9. 陈飞主编《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10. 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11. 熊礼汇《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本书共分三编,主要介绍了两汉散文艺术嬗变论、略论魏晋文风嬗变的文化动因、韩愈古文艺术精神论、论曾巩古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等。 12. 胥洪泉《中国古代散文简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中国古代散文简史》郭预衡编,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 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重庆出版社,2022年6月。本书作者集研究中国古代散文40多年的结晶,既吸纳海内外的不同学术见解,又独抒己见,从先秦到近代,客观地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流变的总体趋势和轨迹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其论述范围的阔大宽广、艺术剖析的色彩和意境、文献注释的丰富考究,较之以往的同类出版著作更为可观。 1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本书是对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年版陈玉刚等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修订。将原书时间的下限从原来的1949年,扩展到2022年,并且特别增添了目前资料较少的港台文学翻译的情况。 15. 李生龙《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岳麓书社,2022年5月。本书作者从事道家研究20多年,1992年出版过《无为论》,1998年出版这本《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20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道家演义》。岳麓书社再版《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时,作者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 16. 孙昌武《诗苑仙踪:诗歌与神仙信仰》南开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 17. 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天津教育出版社,2022年1月 18. 赵敏俐《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本书从照顾各时代特点出发,从艺术生产的总原则出发,每个时代分别选取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各时代艺术生产特点,反映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内容的丰富性。全书共12章,导论和结语各一,以时代划分,从《诗经》至元曲,分别探讨了各时代歌诗艺术的成就和特点。 19. 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 20
❹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筒析《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奇气郁勃,博辩纵横”,其中的独特人生感受是常人难以体会的。他自己说:“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时人也说,“由于作者早岁以诗文鸣于时,又是一位属于泰州学派的思想家,喜欢议论时政,所以人们对待他的剧作往往不肯‘就戏论戏’,总认为戏剧形象中藏着许多机锋,寻味不尽”(《昆剧演出史稿》陆萼庭着赵景深校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59页)。怎样认识昆剧《牡丹亭》的文化意义?我想,首先是要看戏、看剧本,但是读一下英文译本,看看外国人的说法,也许会有所启发。再说,因为人类学的描述方法是接近于文学的,因此人类学家就可以象文学批评家一样,“解读”剧本。“人类学者的工作就是选择一项引起他注意的文化事业,然后以详尽的描述去充实它并赋于说明性,以便告诉他的读者理解他所描述的文化的意义”(《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马尔库斯费彻尔着三联书店1998年52页)。
莎翁和汤显祖属于同一时代,两人都是1616年逝世的。《牡丹亭》的译者白也(CyrilBirch)说,汤显祖的“题词”写于1598年,和地球另一面莎士比亚写《罗蜜欧与朱丽叶》近于同时。更为相似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应了西人的一句谚语,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这两位大戏剧家不仅活在同一历史时期,而且思想也是相通的。至今,不仅中国人说不尽,外国人也说不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Without visiting this garden,how could Iever have realized this splend or of spring!)这也可以是一种暗隐:不能理解古典昆剧艺术,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美国波士顿Cheng&Tsui出版公司自称“骄傲”地出版了全本55出的《牡丹亭》(英文ThePeonyPavilion或拼音MudanTing),并且被评为美国1981年的杰出学术著作。译者用的是徐朔方、杨笑梅的《牡丹亭》校注本。书封面的介绍写得简明扼要,“产生于16世纪晚期的明王朝的这本古典戏剧故事,说的是杜丽娘梦到了一个理想的爱人;但没有希望再遇到他,于是不平静地死去。她好象死了,如鬼一样不断地寻找她的梦中的爱人,直到这个爱人最后发现了她自画象;这个爱人也梦到了她,爱使她神奇地活了过来”。
译者的“前言”首先引用了汤显祖的“题词”:“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漠中求得其所梦者者而生”。汤显祖知道这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世人是不相信的,“形骸之论也”。所以他辩解说,故事是有本源的,而且“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这是强词夺理,但因为我们读了书,看了昆剧《牡丹亭》后,深深地感动而原谅他了。在汤显祖来说,“情”是伟大的,它来自内心,不可抑制,是对冷冰冰的封建理性的胜利。
的确,汤氏的官场情尽,借《牡丹亭》的男女之情表现个性解放之情,自由之情,“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杜丽娘不仅是少女的怀春,而且暗喻着个性解放的自由思想:“至情”可以“还魂”。“作家感到人民的痛苦,青年的受压,以及知识分子的才能无所用,这种时代和社会的苦闷和渴望出路的希冀凝聚有作家的笔端,折射在杜丽娘的性格之中”(《昆剧艺术》创刊号64页)。明人王思任说,“情不可以论死,死不足以尽情,百千情事,一死而止,则情莫深于阿丽者矣”。嵇康在《释私论》中说,“越名教而任自然”,人的自然本性与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游园》、《寻梦》二场,集中地表达了崇尚自然的思想,“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自然”是画龙点睛之句。古人寄情于戏剧,以美女来寄托自已的政治理想,这是自屈原《离骚》以来的传统,“美人香草,皆忠臣孝子之寓言”。这需要不断地领悟和反思。连伟大的毛泽东都说,读了几次《离骚》,又有新的体会。吴梅说,《牡丹亭》“在生死之际”,前五折“由生之而死”,后五折“自死而之生”(《吴梅戏曲论文集》王卫民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156页)。杜丽娘死了再生,确实是此戏的中心,是作者希望的理想不灭。封建主义可以死灰复燃,民主主义为什么不能如杜丽娘一样“月落重生灯再红”呢?
译者又说,在汤显祖时代,南戏到达了它普及的高峰。它的特点是青年男女之恋,遇到阻力,但最后是大团圆。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值得崇拜的女英雄之一。戏有一种闲散的优雅的味道。在优美的气氛中,用诗一样的语言,分析了戏中生死间主要的各种角色,作出了“深刻的哲学论断”。又说,在充满阳光的星期天的草地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大学生读此书,也可以做一个好梦。而且,青春少女杜丽娘,有着一般性的特点。潘光旦老先生说,“寻常在结婚以前守身如玉的青年容易做白日梦”。他以古书为证:“有二八佳人,端立于上,......艳丽无匹,徐乃作回风之舞,如履平地,婉转袅娜,百媚横生,两袖惹云,不粘不脱”(性心理学霭理士原著潘光旦译注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88年172页)又有宋代一女,年十七卒,“每当疏雨垂帘,落英飘砌,对镜自语,泣下沾襟。疾且笃,强索笔自簪花小影,旋视良久,一恸而绝”(同上179页)。明代杭州有女伶名商小玲,以色艺称,善演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后因片面相思,郁郁成病,终死在红氍毹上。这些古书上的描写,和杜丽娘何其相似乃尔。李渔的朋友苏州人尤侗作《钧天乐》。此剧嘻笑怒骂,攻击科场黑暗。又与《牡丹亭》相通,主人翁“为情而死,死可以复生”。近代何其芳《画梦录》中也写过一个农家十六岁小女的早夭。“现在我梦里是一片荒林,木叶尽脱。或是在巫峡旅途间,暗色的天,暗色的水,不知往何处去。醒来,一城暮色恰像我梦里的天地”(《画梦人生》何其芳美文何乃光编花城出版社1992年1页)。
二
译者的另一本精心之作是《中国人的舞台-明代精英戏剧》(《》)一书。它的主题是介绍明朝精英和舞台的关系。他曾在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学习和教授中文。这个学院,我是去过的,里面的中文图书馆据说是英国之最,里面的外国留学生特别多,黑人很多,墙上还挂了大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只是我在学院的食堂里吃过的一顿洋饭倒不敢恭维了。
只是无巧不成书,白也教授此书开头有一段与我的一次看戏的现场觉特别相似。这位美国老专家说,昆剧产生于17世纪转折期,这是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设想“四百年前,一些外国人访问了大运河边的苏州古城”,“其中一些人被邀请参加中国人私人住宅的社交活动”;“今天是我们的朋友江苏省总督的生日,我们和一个小群体一起庆贺。总督的衙门比通常安静”,“在宽敞的住宅里有大型的活动”。他还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日子,牡丹花也开了,竹林里的路也扫干净了;厨房里准备了太湖的鱼;在新建的大厅里有些冷;看戏的厅堂十分高大,装饰精美。最主要的是有戏,家班和乐队已经在台侧等候了,点的戏是“轻松的喜剧,对话充满智能,唱腔如诗如画”。白也老先生介绍的背景和我们今天看戏的背景何其相似,博物馆古戏台就是在昔日的总督(实际上是巡抚)府内,后面是拙政园。
台上王芳扮演的杜丽娘正唱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台上基本上是一人一桌一椅一灯。但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却把观众带进了艺术境界之中。这折由“传”字辈和张继青老师等教的《牡丹亭》,“幽深艳异之致,为古今诸曲所不能到”,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戏曲中艺术表现手法的典范。如果演员缺乏足够的功力,是决不能胜任演出的。台下,观众沉浸于昆曲的美之中,唯恐曲终人去。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抒情的一种艺术,它把歌、舞、诗、戏合成那样精致的一种形式。西方一些歌剧似是有歌无舞,一味地唱,遗憾的是近来炒得很红的京剧《中国贵妃》倒有些象外国歌剧了。昆曲却能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优美的情感。在现代全球商业文化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苏州还是有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品,实在是苏州人的骄傲。现在要继续保持这个地位,就得一代一代传下去。
案头本子再好,剧本再缩编,如果没有舞台的发挥,影响是不会这样大的。传统的几百年留下的演出手法,是世世代代的老一辈演员传下来的,是非常珍贵的。的确,不少传统折子戏经过数百年来的创造性劳动,演员的不断加工处理,演员的表演经验使之显得更加光彩动人。如苏州清代集秀班是“苏班之最著者,其人皆梨园父老,不事艳冶,而声律之细,体状之工,令人神移目往,如同古会。非第一流不能入此”。清代金德辉擅演闺门旦(昆班叫五旦),《寻梦》是其代表性演出。他的演出,“冷淡处别饶一种哀艳”。令人想起古人的诗:“氍毹祗隔纱屏绿,茗炉相对人如玉”,“当筵唤起老临川,玉茗堂中夜深魄”(《鸳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歌》,《明诗纪事》辛卷二十二)。这是多么动人呵!
苏州昆剧《牡丹亭》是到文革以后,重振旗鼓的。这时人们才重新承认了昆剧的崇高地位。这是当时张继青演出的意义。长期以来,昆剧没有这样的地位了。张继青的这段歌舞:“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十分精彩,据说是超过“传”字辈,也超过梅兰芳(仅就此而言:在59年代的记录片上,作为老年男性的梅再演花旦,自然是不及青年女子美丽了)。张继青中年时表演也不凡。虽然,台下是一个普通的妇女样,但台上可以表现出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仍“喉若雏莺静女”。正如古人所说,“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息”,运气自如。她并以宁静的舞姿表现忧郁的心情,有时略开笑颜,摇扇舞袖,与飞燕啼莺共游园。传统的《牡丹亭》就是这样朴质无华,“本色清言、寻常茶饭、绝俗离世”。
在忠王府古戏台的演出方式,一如旧制,包括出将入相、检场等,灯光也用的是大白光,突出的是演员的表演。朱家溍老人尤其欣赏这出戏的伴奏方式,仅用南弦(即三弦)和月琴。他说:“何必非要加大提琴、大贝司呢?昆曲,就是要听她清雅的风味,配乐如果搞得太浓艳,有时会破坏古典的韵致和意境”;“并不是外国有的乐器,都可以搬进昆剧里来的,关于这一点,我们的前辈早就注意到了。那么多的中外乐器,为什么都没‘引进’昆曲呢”?朱先生强调说:“古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昆曲应以怎样的风貌示人。其实,昆曲的配乐经过好几代人的磨洗,已经找到了和谐的结合方式,如一般用两根笛子和三弦、月琴,生旦戏加笙,净丑戏加唢呐等”。
外国人也来“游园”了,现在有不同版本的全本《牡丹亭》演出,这是全世界的热潮。一是由美国华裔导演陈士争执导的全本55出《牡丹亭》,我在网上,看到了陈士争执导的全本55出《牡丹亭》广告。后来,还看到了全本的录象。另一是上海昆剧团自排的《牡丹亭》。香港学者古兆申,也有意新编《牡丹亭》。他说,我的原则只有两条:第一、改编本必须充分发挥原著的题旨;第二,必须保留昆剧舞台艺术的优点和特色。我想,再下去,也许要有一种新的改编,可参考西方大片英国《莎翁情史》,将莎士比亚的事迹与《罗蜜欧和朱丽叶》的情节穿插在一起,但这种创作方法在清代蒋士铨的《临川梦》一剧中早有表现,汤显祖和杜丽娘都在舞台上出现。苏州仍需要一个比较全的本子。顾笃璜整理过《牡丹亭》一个本子,已经试演过。现在还有他人,加工演出。剧本缩编是一项本事。苏州作为发源地,在坚持传统特色上应当做得更好些。
❺ 求关于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的好书
鲁迅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❻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422
教材是《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王立群)
另一本相当于是辅导书
❼ 福建自考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看什么书
你是汉语言本科吗!这是不是选修课,如果是选修课是没有自考通的!
❽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什么是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内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容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与神仙变化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虽然很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❾ 福建师范大学主考的, 0422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使用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这本教材
是的
( 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抄品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齐裕琨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22年版 )
在自考网 标明的 网址http://www.fjzk.com.cn/portal/html/193/20221202222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