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简史读后感

江诗雨
江诗雨
发布于 阅读量 883
古代小说简史读后感

『壹』 《时间简史》是小说吗

科学性强,应是一本科学读物

『贰』 关于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拥有幻想一直是人类最美好的、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特质之一。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并为之奋斗,为之陶醉。当然其中有一些在今天看来是虚无飘渺的空想,但当幻想与科学联系到一起时,谁又能保证它们不会成为现实呢?

透过小说形式的探讨,科幻创作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科技、社会、自然等相互关系的了解。在科技正在冲击着人类每一活动领域的今天,这种了解无疑是急切和必需的。科幻小说就是人类幻想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它将科学技术巧妙地溶入引人的故事情节之中,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谈到科幻小说(ScienceFiction),我们不能不说及它的发展历史。世界科幻的发展著文甚多,笔者无需赘言。而回首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恰已百年。在这百年发展过程中,我们通常把1949年以前的近五十年称作中国科幻小说的萌芽期。在这半个世纪期间,中国科幻小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不过,那段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事情不为普通科幻爱好者所知。笔者现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

简单地说,中国现代科幻文学的发展是以翻译西方(包括日本)的科幻小说拉开序幕的。

1900年,中国世文社出版了由逸儒翻译、秀玉笔记的《八十日环游记》(即《八十天环游地球》法~儒勒·凡尔纳),这是目前有史可查的中国发行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作品。

1902年,卢藉东译意、红溪生(真实姓名不可考)润文翻译了《海底旅行》(即《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发表于1902年1期至1905年6期(1902年11月14日——1905年7月)的《新小说》杂志上,但只有21回,未完。

同年11月,饮冰子(梁启超)翻译了《世界末日记》,在《新小说》1902年1期(1902年11月14日)发表。

1903年,饮冰子(梁启超)和披发生(罗孝高)合作编译并缩写了《十五小豪杰》(即《两年假期》法~儒勒·凡尔纳),分十八回连载在《壬寅新民报》上。这部小说转译于森田思轩的日文版;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压缩,大约删减了四分之三的篇幅。并使用章回体结构。其中饮冰子译前十回,披发生译后八回。

同年5月,杨德森翻译了《梦游二十一世纪》(荷兰~达爱斯克洛提斯),最初发表于《绣像小说》1903年1期至1903年4期(1903年5月29日——1903年7月9日),后作为说部丛书的一种出版。

同年6月,包天笑翻译《铁世界》(法~儒勒·凡尔纳),由文明书局出版。

同年10月,鲁迅先生将井上勤由英文版翻译的日文版《月世界旅行》转译成中文版《月界旅行》(即《从地球到月球》法~儒勒·凡尔纳),由日本东京进化社出版,但本书的作者被误署为美国的培伦并且结构改为章回体。在此书序言中鲁迅指出:“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将科幻小说对中国的意义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出来。

此月,东莞方庆周译述、我佛山人衍义、知新主人评点的《电术奇谈》(即《催眠术》日~菊池幽芳)在《新小说》上连载,共24回。

同年,佚名翻译《空中旅行记》(即《气球上的五星期》法~儒勒·凡尔纳)。

大量的外国科幻作品涌入中国给中国科幻的发展注入了养分。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当时改良主义的变法运动方兴未艾,维新志士们认为小说可以使民开化,以梁启超为先导为小说争得了正宗文学的地位。而介绍新意识、新思潮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翻译。并且洋务和频繁外交以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都使得大量外交人才被培养出来;译书局和印刷厂的广为开设、报刊期刊的大量出现都极大地丰富了翻译作品的阵地。当然翻译科幻作品的大量出版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需要的是中国自己的原创科幻小说。同时,正是因为翻译作品的引入,使得中国原创科幻小说也深受西方作品的影响。

于是,1904年3月,这应该是中国科幻迷永远记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科幻史上的第一篇原创科幻小说诞生了。荒江钓叟(真实姓名不可考,很是遗憾!)在《绣像小说》杂志的1904年21期—24期、26期—40期,1905年42期、59期-62期(1904年3月——1905年11月)上连载了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共35回,13万余字,但没有结束。小说记述了一个叫龙孟华的人杀人避祸逃至南洋。在那里龙孟华遇到了架气球探险的日本人玉太郎。于是,龙孟华展开了他的气球之旅,从南洋飞至纽约,途中游历了月球。

同年7月,日本的井上勤翻译了《环游月球》(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

同年,海天独啸子创作了《女娲石》,分别于1904年和1905年由东亚编辑局出版了甲卷和乙卷,但两卷只包括16回,并没有终结。

1905年,周桂笙翻译《环游月球》(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

同年4月,奚若翻译《秘密海岛》(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

同年6月,另一篇优秀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问世了。东海觉我(徐念慈)通过上海小说林出版社出版了《新法螺先生谭》。这本书由三篇小说构成:《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和《新法螺先生谭》。前两篇是吴门天笑生(真实姓名不可考)从日本岩谷小波的德文日译版转译的,原著者不详。而《新法螺先生谭》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全文13000字,主要写一名为新法螺的人御风而起,周游了月球、水星、金星,最后返回地球的故事。徐念慈先生创办了《新舞台》杂志,刊载了大量科幻小说,他曾说过,“小说之进步,而使普通社会,亦敦促而进步。”在此后不久,中国便陆续出现了二十多篇科幻小说。

同年7月,东海觉我翻译了《黑行星》(即《世界的终结》美~西蒙·纽卡姆),由上海小说林社发行。15章的《幻想翼》(美~爱克乃斯格平)在《绣像小说》1905年53期至55期上连载。

同年8月,老少年在《南方报》(1905年8月21日——1905年11月29日)上连载了11回的小说《新石头记》,包含有科幻的成分在其中。

同年,索子(鲁迅)翻译了《造人术》(美~路易斯·托仑),在《女子世界》1905年4、5合刊上发表。

1906年,之江索士(鲁迅)翻译的在《浙江潮》杂志上连载的《地的旅行》(即《地心游记》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普及书局发行。同样,这本书的作者也属错了,标为英国的威男;结构仍为章回体,分为12回。

同年,萧然郁生创作《乌托邦游记》在《月月小说》1906年1、2期上刊载,只有四回并没有完结,小说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

1903~1906年间,日本科幻作家押川春浪的《空中飞艇》、《新舞台》、《秘密电光艇》、《白云塔》、《千年后之世界》等作品被陆续翻译成中文;其中《空中飞艇》由海天独啸子翻译(1903年,明权社)、《新舞台》由徐念慈翻译(1904年)、《秘密电光艇》由金石和褚嘉猷合译(1906年4月,上海商务印书馆)。

1907年2月,陈鸿璧翻译的25章《电冠》(英~佳汉)在1907年1期至1908年8期(1907年2月——1908年1月)的《小说林》上发表。周桂笙翻译的《飞访木星》在《月月小说》1907年5期(1907年2月27日)发表。

同年11月,周桂笙翻译的《伦敦新世界》在《月月小说》1907年10期(1907年11月20日)上发表。

1908年1月,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翻译了《新飞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共35章。

同年2月,吴趼人创作了《光绪万年》,发表在《月月小说》1908年13期(1908年2月8日)上,体现了一定的反帝、反封建思想。这篇小说被标为“理想科学语言讽刺诙谐小说”。

同年4月,《易形奇术》(英~斯蒂芬森)被翻译出版,共10章。

同年8月,天笑(包天笑)的《世界末日记》在《月月小说》1908年19期(1908年8月)上发表。

同年10月,吴趼人以我佛山人的笔名创作了40回的《绘图新石头记》,由上海改良小说社发行了单行本。笑(包天笑)在《月月小说》1908年21期(1908年10月)上发表《空中战争未来记》。同期的《月月小说》上还发表了闓异的《介绍良医》。

同年,肝若创作了《飞行之怪物》,此文抨击了支那外务大臣包媚骨以退让讨洋人欢心,表达了对腐败的清政府的无比憎恨;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由上海小说林社出版,20回未完。

1909年,无名氏创作《机器妻》,是一篇挺清新的小说。

同年,陆士谔的《新野叟曝言》由上海改良小说社出版,共20回。

同年10月,高阳氏不才子(许指严)的《电世界》在《小说时报》1909年1期(1909年10月14日)上发表,共16回。

1911年6月,心一翻译了《黑暗世界》,在《小说时报》1911年10期(1911年6月11日)上发表。

1912年6月,《小说月报》(1912:3:3)上刊载了《秘密室》。

1915年,李薇复翻译出了《洪荒岛兽记》(即《失落的世界》英~阿·柯南道尔)。

1917年9月,《小说月报》(1917:8:9)上刊载了《科学的隐形术》。

同年,茅盾先生翻译了《三百年后孵化卵》(即《巨鸟岛》英~H·G·威尔斯),分三次连载于《学生》杂志。

1918年6月,《小说月报》(1918:9:6)上刊载了《不可思议》。

1923年1月,劲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世界》第一卷第一期上刊登了《十年后的中国》,是对帝国主义暴行的痛恨的一种反映。

1932年8月,《现代》杂志开始连载老舍先生的《猫城记》,次年载毕,并由现代书局发行了单行本,共约十一万字。《猫城记》写了“我”流落到火星后在猫国的种种奇遇。作者借助于幻想,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有着很深的思想内涵。

1934年陈望道在上海创办了《太白》半月刊,“以反映社会现实,并使科学及历史与文艺相结合的刊物”,特辟“科学小品”一栏,每期皆有科学小品创作,希冀以小品文形式来普及科学,至1935年停刊止,共出版24期,合计发表66篇。

1940年,顾均正先生将其发表于《科学趣味》杂志的科幻小说选出三篇编入《和平的梦》科幻小说集,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含有《和平的梦》、《在北极底下》和《伦敦奇疫》。当时中国抗战烽火正烈,世界大战的危险也正在逼近,顾均正的上述作品均能够及时反应时代特点。同年,在《科学趣味》1940年第二卷1、2、4、5、6期上还连载了顾先生的《性变》。

同年,施洛英译述了《两年假期》(法~儒勒·凡尔纳),由上海启明书局出版。

1942年2月,许地山先生在《大风》半月刊发表了《铁鱼的鳃》,这篇小说以潜水艇中的氧气提取装置为科幻创意,通过对一名科学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科学家报国无门的悲惨处境。

同年,王晋翻译了《老朱漫游物理世界》(即《汤普金斯先生奇遇记》美~G·盖莫夫)。

中国科幻小说发展是从翻译外国优秀科幻小说开始的,这符合发展的规律。许多当时世界上有名的科幻作家的作品均不同程度的被译成中文,如:儒勒·凡尔纳、H·G·威尔斯、押川春浪、玛莉·雪莱等等;尤其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被翻译的最多,这也使得人们一提到科幻小说总是会先想到他。

这些西方优秀作品的传入,使得中国科幻从中汲取了许多养分,再加上众多第一流的文学名家对科幻小说的推崇和倡导(鲁迅、梁启超、徐念慈、茅盾、老舍……),因此,当中国自己的科幻小说出现时,起点并不低,时间也不算很晚。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所致(如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科学氛围、国民整体素质等),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原创科幻小说的数量并不太多。科幻小说的作者也大多是偶然而为之,属于个人行为,并没有出现专业的科幻小说作家,因此科幻文艺的规模还不大。

纵观这50年中国科幻的发展,我们可以大致的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晚清时期,二是民国初至建国。这两个阶段的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既有其共性,也有很大的不同。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处于上升期,这种上升表现的一个方面就是企图使中国人民有近代科学的概念。其科幻小说创作或翻译的题材大多集中在科学救国的呼吁、民族意识的觉醒、政治改革的寄托和女权思想的促发等方面。鲁迅就曾经说过,“导中国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这便是一种进化论思想的体现,借科幻小说以激励人们奋斗、进取、图强,最终改良社会。正是由于这个思想,此时的科幻小说大多还是以传授观念为主,而且科幻小说作家也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或者说是职业科幻小说作者,所以大多作品都是作者从大众媒体获得一些科学术语或者粗浅介绍,并引此薄弱的科学知识作为科幻推理的依据;这就导致这个时期的科幻作品往往是对科技成就的直接幻想,回避了科学原理的说明,甚且还虚构出一些科学理论作为个人科幻推理的基础。

进入民国时期直至建国,中国的科幻小说的创作环境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改善,科幻小说的创作也还是属于偶然的个人行为。五四时期所倡导的“科学”思潮,虽然未能直接促进科幻小说的发展,却为中国的科学文艺创作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和社会基础,至三十年代起,各种科学文艺形式开始尝试创作,科幻小说也展现了新的风貌,浓厚的西化色彩与严谨的科幻态度成为这个阶段科幻小说的特征之一。政治改革的寄托、民族意识的觉醒、封建迷信的破除、科学运用的反思等等题材也大量被体现。在这期间,抗战与内战延阻了科幻小说的发展,直到三四十年代,随着科学环境的成熟,以顾均正为代表的一些作家拥有了更扎实的科学素养,在科幻创作中无论是科学原理还是科学推理都更加准确合理、严谨详实。

顾均正曾经强调“尤其是科学小说中的那种空想成份怎样不被误解,实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中国首次对如何进行科幻构思发出了呼吁,从某种程度上承认了科学幻想的存在价值。这段时期,人们赋予科幻小说的科普目的仍没改变,并没有分辨出科幻小说与科普读物的差异,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不管怎样,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发展受西方科幻小说的影响很大。例如《月球殖民地小说》模仿了《气球上的五星期》,《和平的梦》近于凡尔纳的风格、《猫城记》则威尔斯的意味很重、《新法螺先生谭》更是连名字都承继了《法螺先生谭》。

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代表作有:《月球殖民地小说》、《猫城记》、《和平的梦》、《铁鱼的鳃》等。

『叁』 未来简史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未来简史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由《未来简史版》论战争与中权日关系
这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战争”自始至终贯穿与我们的历史之中。从我们知道的战国开始,到现在的美伊战争,恐怖袭击。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战争,人的zhan有欲是战争最根本的导火索。
这部小说是我认为的最理想的战争,战争的爆发源于莫洛克人对自由的向往,这无可厚非。像我们在二战时期的反帝战争一样。但又不太一样。埃洛克人是好是坏我也很难下定论,他们对莫洛克人的做法是历史决定的,这不是我们理解上的zhan有与侵犯的关系。他们是同一社会体制下上层人民与下层人民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与之相似的社会存在形式。其中的暗示需要大家自己来找,我在这不多做解释。他们作战是因为要保护自己族的人不受侵犯。
这两族的人在战争中接受洗礼,在战争中反思战争,人生的意义。关于紫德衫甲人的描述,他们是基因突变的人,科学的发展总会有这些人的产生。即使现在没有,将来谁也不能保证会没有。既……
以上

『肆』 一本小说为什么叫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是英国作者玛琳娜·柳微卡创作的一部忍俊不禁的小说。
该书专讲述属的是一位长期居住英国的84岁老鳏夫与一个想通过结婚移民的36岁乌克兰掘金女的荒诞故事。作者在其幽默和琐碎的生活纷争中穿插了一段拖拉机发展史。犁头与尖刀分别象征劳动力和极权,二者的相互转化牵引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家族苦难史,使看似不经意的悉数细节牵动着大时代历史悲剧的根根神经。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为喜剧小说而设的“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获奖作品。2022年机智小说奖获奖小说;2022年布克奖入选小说;橘子图书奖入选小说;已出版29国语言的译本。

『伍』 美国文学简史的介绍

美国文学简史记录了美国人民不断探索、向西拓展、追求幸福的历程,艺术地再现了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内战后现实主义文学主宰文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盛行一时,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则异军突起。
早期浪漫主义文学
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出现始于十九世纪初期。独立战争胜利后,知识界的精英们常常为美国历史短暂而感到困惑。被誉为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的华盛顿·欧文1809年编写的《纽约外史》一书解决了这一问题。该书中描述的人物——父亲克勒克波克先生,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神话英雄。欧文在《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中,讲述了美国过去的许多传奇故事,塑造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在旅欧札记和哥伦布的传说及历史传奇故事集《阿尔罕伯拉》等著作中,欧文曾经深情地指出:美国作家既要保持爱国者的身份,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取材于美国本土。
欧文的《草原漫游记》显示出他对开创西部文学的兴趣。而这正是他的纽约同行詹姆士·费尼莫·库珀的文学创作领域。库珀的小说《间谍》描写了独立革命期间发生在纽约的一个激动人心的间谍活动故事,但库珀直到出版《拓荒者》之后,才正式以作家身份从事创作。《拓荒者》是组成《皮袜子故事集》的五部浪漫主义作品的第一部。库珀的构思技巧超越了欧文,他在《拓荒者》中描写了传说中的森林猎手——纳蒂·班波。班波后来成为美国小说及电影中所有英雄的森林巡逻员、猎熊者及牛仔的先驱。《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和《杀鹿的人》跟踪追述了班波的前后经历——从最初的热血汉子一直到老死在西部平原。《皮袜子故事集》调整了自然与文明的价值冲突——披露出文明的匮乏。库珀在其他作品中,如《美国的民主主义者》,以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继续审视着美国文明。
十九世纪上半期,美国的领土不断向西扩展,然而在东北部各州即“新英格兰”地区,早期清教徒的说教依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作家们的写作风格依然未能摆脱对英国文学的模仿。为了追求思想深度,表达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精神世界,“新英格兰”地区的作家们建立了“布鲁克农庄”和“花果园地”两个文学公社,组成了所谓的“超验主义俱乐部”,谋求摆脱英国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拉尔夫· 沃尔多·爱默生是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家。1836年,爱默生发表了一部震聋发馈的著作《论自然》。他在这部作品中指出:人们无须依赖传统宗教,只要潜心研究大自然、回应大自然,即可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一批对新英格兰地区的环境甚为不满的知识分子迅速聚集在爱默生周围,他们接受了爱默生的精神超验论,被世人称之为“超验主义者”。亨利·大卫·梭罗即为爱默生的积极追随者。
梭罗遵从传统的美国价值观念,倡导个人独立,倡导自己学习,独立思考,坚信人应该到自然中去寻找生活的真理。为了实现其理想,梭罗退隐沃尔登湖畔的简陋小屋,与世隔绝,闭门深思,自己干活,在此度过了两年仅能维持其基本生存的简朴生活。1854年梭罗发表的《沃尔登,或林中生活》一书,真实地记录了梭罗这两年的生活经历。几乎没有人象梭罗那样,对贴近大自然的生活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梭罗许多关于个人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个人良心的支配应高于社会的要求。时至今日,这些观点依然使人耳目一新。
1837年,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位名叫纳撒尼尔·霍桑的年轻作家,发表了一卷本的故事集《重述的故事》,这些故事富于象征表现手法,充满怪诞事件。霍桑对超验主义者的观点持有异议,对传统的新英格兰地区的生活观点持批判态度,他的小说富于罗曼蒂克式的想象。霍桑认为,小说创作未必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而应该探求诸如罪孽、傲慢、激情表达等道德领域。
霍桑的作品对与其莫逆之交的美国另一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梅尔维尔的富爸爸陷入破产,因此他干过许多工作,后来于1839年到一艘海轮上当差,开始了一系列的海上航行。几年后,梅尔维尔依据自己在公海上的冒险经历和在异国港口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创作出了数部脍炙人口、深受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然而,梅尔维尔并不满足,他希望以霍桑为榜样,写出更多的严肃文学作品,并着手撰写主要涉及政治和宗教的文学作品,但广大读者对这些题材的作品并不感兴趣。在其后的岁月里,梅尔维尔除了写了一些诗歌之外,鲜有其它作品问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世时那些不被人们接受的书正是今天最被人们推崇的作品。1852年问世的《白鲸》,讲述的不仅是追捕一条漏网鲸鱼的故事,它揭示了人的命运以及自然与邪恶的冲突,讴歌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持久奋斗精神。这部作品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当新英格兰地区知识界的人士在陈述自己文学艺术的观点,阐释个人的生活态度时,其它地区的作家们则将精力集中于人类对生活的想象,集中于人们对生活的激情。埃德加·爱伦·坡创作的诗歌不但具有超凡的意象,且颇具音乐感,他的诗歌作品使其与欧洲浪漫主义诗人齐名,小说代表作品有《红色死亡假面舞会》、《尼舍尔厦的倒塌》等。这些小说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充满恐怖,悬念叠出。
经过众多作家多年的努力,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建立了自己的地位。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文坛上真正代表美国的声音出现了。这支声音热情歌颂勤劳勇敢的美国人民,热情歌颂绚丽多姿的美国风光,热情歌颂民主自由的美国政体。这支声音的代表人物就是瓦尔特·惠特曼。1855年,惠特曼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草叶集》出版。这部诗集采取自由流动的诗体形式和不规则的长短句,热情奔放地歌颂美国和美国人民,使读者受到强烈震撼。惠特曼大胆突破了传统的创作形式,以便有更大的空间来表现美国精神。
与惠特曼同时代的另一位女诗人艾米莉·狄更生,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则名声大震。艾米莉·狄更生在麻萨诸塞州阿姆赫斯特郊外父母的庄园里度过了自己平静而孤独的一生。她一生中留下1500多首诗歌,但生前只有2首诗被朋友从信件中抄录发表。她写作的诗歌精巧细腻,不落俗套,着意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她的想象力使她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诗中随处可见想象中遥远的异国他乡的名字。另一方面,她诗化了近在咫尺的事物——餐厅架子上打碎的盘子或花园里蜜蜂的嗡嗡叫声。她迷恋生活,却对死亡有点倾心。她创作的1500首诗中,600多首与死亡相关。她的绝大部分诗歌短小精悍,极少超过12行或15行,但她却将一种奇特力量的情感冲动诉诸于这狭小的诗行空间。
同一时期,伴随着废奴运动的高涨,美国文坛上兴起了废奴主义文学。美国第一部废奴小说是作家理查德·希尔德雷斯于1836年发表的《奴隶》。废奴文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女作家哈立特·比彻·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该书具有伤感和情节剧的特点,把黑人奴隶描绘成饱受苦难的值得同情的人物,并把西蒙·拉格瑞刻画成一个残酷的奴隶主形象。由于这本畅销书的出版,南方奴隶制问题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南方奴隶主们为了保持自己以奴隶劳动为基础实行种植园经济的生活方式,决定脱离联邦,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此举导致了美国内战(1861-1865)的爆发,迫使北方使用武力维持国家的统一。内战以南方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奴隶制度随之也在美国废除。《汤姆叔叔的小屋》对当时的美国社会影响如此之大,以致阿伯拉罕·林肯称斯托夫人是发动南北战争的小妇人。
二战以后
50年代在“冷战”、麦卡锡主义和朝鲜战争的背景下,文坛趋于沉寂;70年代,经过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水门案件,文坛活跃起来,出现了一批爱思索的作家。在他们眼里,美国的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念混乱。他们普遍感到不知怎样解释这样的现实,于是便通过怪诞、幻想、夸张的方式,再现生活中的混乱、恐怖和疯狂。他们表现的是没有目标与方向的梦境世界他们讲的是支离破碎的故事,写的是“反英雄”、甚至是不完整的形象。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对性爱(包括同性爱)的描写也更为;露骨。
战争文学 战后出现的第一股文学浪潮是战争小说。其中较好的是梅勒的《裸者和死者》和詹姆斯·琼斯的《从这里到永恒》。
“怯懦的十年”:50年代,右翼保守势力向30年代激进主义传统进攻,许多人由关心社会进步转而关心个人的私利。这10年被称为“怯懦的十年”或“沉寂的十年”。这期间,出现了一些作品,将资产阶级描绘成正面人物,鼓吹服从权威,如《穿灰法兰绒衣服的人》。这类作品企图维护既定价值标准和现存社会秩序,很快就失去了影响。另一方面,阿瑟·米勒等作家抵制麦卡锡主义,继续用作品抨击社会的不正义。
“垮掉的一代”:50年代沉闷的政治空气使许多青年感到窒息,他们吸毒、群居,以颓唐、放纵的生活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抗议。其中有些人把这种生活与情绪写入文学作品,这便是“垮掉的一代”文学。这种文学发展到60年代后,在国内民主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增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但是对他们中许多人来说,东方宗教与东方哲学更具有吸引力。“垮掉的一代”在诗歌创作方面较有生气,并恢复了美国诗歌朗诵的传统。
“黑色幽默”: 进入60年代之后,人们对生活中的“非理性”和“异化”现象,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有些作家在作品中,用夸张、超现实的手法,将欢乐与痛苦、可笑与可怖、柔情与残酷、荒唐古怪与一本正经揉和在一起,使读者哭笑不得,感到不安,从而对生活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作者对世界前景的看法往往是悲观的。这就是“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作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等。有人将阿尔比的作品也列入“黑色幽默”派中。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他的喜剧并没有什么滑稽、幽默的成分,但是在使读者感到不安这一点上与“黑色幽默”一致。这说明荒诞派戏剧与“黑色幽默”小说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
“非虚构小说”: 60、70年代,出现了“新新闻报道”或“非虚构小说”这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有些作家认为现实生活的离奇已经超过了作家的想象力,与其虚构小说,不如用写小说的手法来描绘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这样的体裁允许报道者描写事件时掺杂自己的观察和想象,也可以采用各种象征手法。这种作品比一般报告文学深人细致,其中也包括作者的观察与想象,带有更多的作者个人色彩,艺术感染力较强,例如卡波特的《凶杀》与梅勒的《刽子手之歌》。
犹太人文学:美国当代作家中,犹太裔作家占相当大的比重,犹太人文学几乎可以视为一种“次文化”或“文化支流”。犹太人文学作品一般都具有古老的欧洲文化与现代的美国文化的双重色彩,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归并使犹太人文学增加了复杂性。宗教思想与同胞遭到屠杀使犹太作家产生犯罪感与负疚感,历史的命运又使他们有流浪感与漂泊感,美国的异化社会也使他们感到找不到归宿。因此,寻找“自我本质”便成为他们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主题。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贝洛的《奥吉·玛琪历险记》。实际上,这是犹太民族确立自己的民族地位与民族尊严的一种表现。70年代后期,代表西方较新思想体系的贝洛与属于意第绪文化传统的辛格(相继得到诺贝尔奖金,说明犹太人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性。其他重要的犹太作家还有马拉默德、罗 斯等。
黑人文学:战后黑人文学更趋成熟。拉尔夫·埃利逊 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和鲍德温的散文,均已达到第一流文学的水平。他们对种族不平等的抗议采取了更细腻、更深刻的表达方式。他们希望人们认识到黑人是具有全部人性的人。这个时期里,女诗人关德琳·布鲁克斯的诗得到普遍好评;女剧作家洛伦·亨斯伯利的剧本《太阳下的葡萄干》(1959)首创了黑人戏剧在百老汇上演的记录。勒鲁伊·琼斯是新一代的黑人诗人,他给自己另外起了一个穆斯林名字,表示他对美国文化的鄙弃。
南方作家:南方文学这个时期仍有发展,老作家福克纳、波特、威尔蒂仍有重要作品问世。新作家也不断涌现,著名的有斯泰伦、奥康诺、麦柯勒斯等。他们不再从历史的传奇里寻找题材,而是关心现实生活中南方人精神上的苦闷。坦·威廉斯是战后享有盛名的南方剧作家,他的《玻璃动物园》等作品通过人物的性变态心理表现生活的不幸与空虚。
纽约作家:纽约的作家不象南方作家那样具有某种共同的心理因素。人们把他们归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为纽约的几家杂志 (《党派评论》、《纽约书评》与《纽约人》)写作,这几家杂志上发表的评论与小说往往对美国文学的时尚产生影响。利·特里林与玛·麦卡锡是很有见地的评论家,约翰·契弗与厄普代克(的小说用含有诗意又带有嘲讽的细腻的笔触探索大城市郊区居民的心理和意识,为东北部的中产阶级描绘了一幅幅工笔精致的风俗画。
个性化的诗歌: 这个时期,美国陆续出现了不少诗歌派别,这些派别各有主张,但其共同点是企图摆脱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的影响。新一代的诗人直抒胸臆,突出个人因素,具有一种“现时性”。他们强调美国特色,不再视伦敦为英语诗歌中心;他们干预政治,不再以超然物外而自傲;他们反对权力机构,蔑视传统规约,他们的诗歌描写吸毒、性爱(包括同性爱)、精神分裂与对自杀的眷恋。这一切,可以看作对西方机械化、标准化、非人性化的社会的一种反叛。理论与批评战后,“新批评派”的势力逐渐衰落。到了60年代,随着各种激进运动的此起彼落,加上欧洲传来“新左派”的思潮,学术界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又出现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心理学融合的理论主张。同时,结构主义的理论也开始在学术界流行。这个时期里,文学家传记这种样式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详尽的评传,较有代表性的是5卷本的《亨利·詹姆斯传》,作者是里·艾迪尔)。
重农派:美国现代南方作家组成的一个松散的文化团体,又称“逃亡者派”。1915年,一些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镇范德比尔特大学有关的文化人常常聚会讨论文学及哲学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集会曾一度中断,1919年重又恢复。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师、诗人约翰·克罗·兰塞姆成为这一活动的实际领导者,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如诗人罗伯特·潘·华伦、阿伦·泰特、唐纳德·戴维森以及小说家安德鲁·纳尔逊·莱特尔、诗人莫里尔·莫尔等。1922至1925年,他们出版了有影响的小型文艺杂志《逃亡者》,“逃亡者派”一词即由此而来。
“逃亡者”们提倡维护南方传统的文学地方主义,成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一文中坚力量。1930年,以“逃亡者派”为主体的12个南方作家,其中有兰塞姆、华伦、泰特以及诗人约翰·弗莱彻、剧作家斯塔克·扬格等人,撰写的专题论文集《我要表明我的态度》出版。这部被看作“重农派”宣言的著作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这些文章的主旨都是以南方农业社会为尺度来评价、批判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此后,阿伦·泰特等人编辑出版了“重农派”的第二部论文集《谁占有美国?》。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重农思想对南方知识分子影响极大。这种思想不仅贯穿在兰塞姆、戴维森、泰特、华伦等人的作品中,在威廉·福克纳、卡罗琳·戈登、莱特尔以至尤多拉·韦尔蒂等人的小说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一时形成了一股很有声势的文化潮流,以致有“重农运动”之称。1935年,华伦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共同创办了《南方评论》,1939年兰塞姆创办了《肯庸评论》,这些杂志便成为“重农派”作家重要的活动阵地。美国现代重要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派”就是围绕着这些刊物形成的。“新批评派”中的不少成员也都是“重农派”的核心人物。
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团体。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悯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作家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们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口号的蛊惑下,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他们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发现战争远不是他们原来设想的那种英雄的事业,所谓“民主”、“光荣”、“牺牲”都是骗人的东西。他们在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了解到普通兵士中间的反战情绪。这在他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医治的创伤。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这些思想感情。例如,约翰·多斯·帕索斯的《三个士兵》、爱·肯明斯的《巨大的房间》、威廉·福克纳的《士兵的报酬》和《萨托里斯》。厄内斯特。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到欧洲打过仗,负过重伤。海明威当时对待战争的态度,象其他反战作家一样,只限于厌恶、逃避与诅咒。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也不抱希望,所以在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较为浓厚。“迷惘的一代”不仅指参加过欧洲大战的作家,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悯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例如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托·斯·艾略特和托·马斯·沃尔夫等。“迷悯的一代”主要繁荣在20年代;30年代以后,他们的创作倾向,包括海明威在内,都有了变化。
黑山派诗歌:美国当代的一个诗歌流派。20世纪50年代初,在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任教的查·奥尔逊、罗·邓肯、罗·克里利等人创办《黑山评论》杂志,提倡与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奥尔逊的《放射体诗歌》(1950)一文阐述了他们的主要观点。奥尔逊认为诗是把诗人的“能”传递给读者的东西,因此诗是“能的结构”和“能的放射”;要以顺应呼吸的“音乐片语”代替传统诗律中的节拍;形式只是内容的延伸;一个意念必须直接导向另一个意念,提倡快速写作。黑山派诗人还倡导诗歌朗诵。他们强调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采用美国口语和埋语,反对艾略特等人精雕细刻、广征博引的学院派诗风。50年代后期他们与垮掉派诗人合流,引起较大的反响。
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垮掉青年”对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又迫于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政治高压,便以“脱俗”方式来表示抗议。他们奇装异服,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长期浪迹于底层社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50年代初,他们的反叛情绪表现为一股“地下文学”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统治发动冲击。多数垮掉派文人来自东部。著名的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威廉· 巴罗斯、格雷戈里。柯尔索、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凯鲁亚克与巴罗斯合写侦探故事未成,却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说《小镇与城市》(1951)和《吸毒者》(1953)。霍尔姆斯从中受到启发,在小说《走吧》(1952)中更明确地反映纽约“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又在《纽约时报》上鼓吹垮掉派文学,但这种尝试受到东部学院派势力的压抑,他们就往西部寻求同道和发展基地。当时洛杉矶近郊的西威尼斯有个以劳伦斯·李普顿为首的垮掉派组织,他于1955年发表小说《神圣的野蛮人》。在旧金山,以劳伦斯·弗林盖梯的“城市之光”书店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从事“文艺复兴”的反学院派诗人,他们的首领即是后来成为“垮掉的一代”理论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罗斯。
1955年夏天,“垮掉文人”和反学院派诗人(包括旧金山诗人和黑山派诗人)在旧金山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自此之后垮掉派文学作品开始流行。金斯堡在会上朗读了他那首被誉为“50年代《荒原》”的长诗《嚎叫》。这首诗以怨气冲天的哀号表达“我这一代精英”的痛苦与自暴自弃,斥责“莫洛克”神统治下的军事化、商业化的社会。1956年,他的诗集出版,轰动全国。1957年,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出版,它描写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闷的青年为之神往,奉为“生活教科书”。这两部作品出版后,《常青评论》、《黑山评论》等杂志连续出版专号,加以推荐。诺曼·梅勒的被称为美国存在主义宣言的《白种黑人》(1957),以及1960年他在波士顿审讯中为巴罗斯小说所做的辩护,则从理论上论证了“垮掉文学”的意义。商业化宣传使得美国青年纷纷接受“垮掉”生活方式,从爵士乐、摇摆舞、吸大麻、性放纵直至参掸念佛和“背包革命”(指漫游旅行),一时成为风气。
“垮掉派”人生哲学的核心是个人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问题。霍尔姆斯和梅勒借用欧洲存在主义观念,宣扬通过满足感官欲望来把握自我。斯奈德和雷克思罗斯则吸收佛教禅宗的学说,以虚无主义对抗生存危机。在政治上,他们标榜自己是“没有目标的反叛者,没有口号的鼓动者,没有纲领的革命者”。在艺术上,据雷克思罗斯在《离异:垮掉的一代的艺术》(1957)中宣称,他们“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凯鲁亚克发明的“自发式散文”写作法和查尔斯·奥尔逊的“放射诗”论,在“垮掉文人”中被广泛奉行。
由上述艺术观点支配的“垮掉文学”运动,虽然昙花一现,而且掺杂大量不健康的因素,仍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定影响。大量“垮掉诗”因具有大众化和反象征主义倾向,长期在青年中流传。在小说方面,凯鲁亚克的一组用自发表现法写成的“路上小说”,除了《在路上》之外,还有《地下人》(1958)、《达摩流浪汉》(1958)、《特莉斯苔萨》(1959)、《孤独天使》(1959)等。它们的一个特点是继承了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所开创的美国文学中写流浪生活的传统,形成了一种为当代其他小说家所仿效的模式,主人公为逃脱污浊的环境而四出漫游,寻找自由和归宿。它们的另一个特点是主人公毫不隐讳地大谈自己的境遇和感受,作自我剖析,这种“个人新闻体”手法在印年代得到较大的发展。
巴罗斯对暴行、堕落、吸毒和犯罪等的描写在“垮掉”作家中首屈一指。他同时又在语言和小说的形式上进行大胆实验,用“剪裁法”拼凑和改变小说的结构。他的代表作《裸露的午餐》(1959),由于反映了“真正地狱般的”地下生活,引起了一场诉讼和谐争。以后的作品如《诺瓦快车》(1964)、《柔软机器》(1966)和《爆炸的火车票》(1967),也采用了真实与梦属相混合的手法,全面、冷酷地表现作者厌恶社会的冷酷的幽默感,后来有人因此把巴罗斯列入“黑色幽默”小说家行列。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等。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奥尼尔是美国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卓有成就的戏剧创作,标志着美国民族戏剧的成熟,并使之赶上世界水平。奥尼尔的戏剧师承斯特林堡和易卜生的艺术风格,把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和现代的表现主义技巧结合起来,开掘人类心灵的底层。作者一生最关注的主题,是人在外在压力下性格的扭曲,乃至人格的分裂过程。作为现代悲剧作家,他的大量心理悲剧既烙下了现代各种心理分析学(尤其是弗洛伊德主义)的印记,又沉重地渗透着古希腊的悲剧意识。1936年,“由于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作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陆』 求小说七杀简史txt

七杀绝txt全集小说附复件已上制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第三十八章蜕变开始手术室的等依旧亮着,已经两个多小时了。杨光在手术室的门口走来走去,如热锅上的蚂蚁,一刻也平静不下来。“小光,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这样?”思雅试探的问道。“猛虎帮,不灭了你们全家,我誓不为人。”杨光满腔怒火的说了这么一句。思雅也不在多问,怕杨光会冲动做傻事,于是他集中精神,使用她读心的能力。当她了解了整件事情的始末之后,也不禁愤怒,在杨光面前杀了他两个朋友,现在母亲生死未卜,原因只是为了给予杨光伤痛。不得不说,戴威这个人太恐怖了,仿佛没有感情一般,思雅能清晰感觉到恐惧。杨光依旧走来走去,看见思雅失神的样子,不禁问道:“小雅,怎么了?对不起,我心情糟透了。”思雅摇摇头,说道:“这不是你的错,小光,这个戴威是我们现阶段最大的敌人,也是最恐怖的敌人。”杨光点了点头,说道:“我一定要把他碎尸万段。”杨光已经有所改变了,表情变的很阴霾,性子变得有些火爆,而且全身都散发着……

『柒』 想了解魔兽简史,懂得进!!!!!!!!!!

魔兽世界小说有18部。
01.魔兽争霸官方小说-正史
02.魔兽争霸官方小说-三部曲--永恒之井
03.魔兽争霸官方小说-三部曲--恶魔之魂
04.魔兽争霸官方小说-三部曲--天崩地裂
05.魔兽争霸官方小说-不碎之灵
06.魔兽争霸官方小说-最后的守护者
07.魔兽争霸官方小说-巨龙时代
08.魔兽争霸官方小说-黑暗之潮
09.魔兽争霸官方小说-黑暗之门
10.魔兽争霸官方小说-氏族之王
11.魔兽争霸官方小说-血与荣耀
12.魔兽争霸官方小说-部落的崛起
13.魔兽争霸官方小说-仇恨之轮
14.魔兽争霸官方小说-燃烧的卡利姆多
15.魔兽争霸官方小说-流沙之战
16.魔兽争霸官方小说-赎罪
17.魔兽争霸官方小说-血色全书
18.魔兽争霸官方小说-诅咒之路
魔兽争霸战役小说-巫妖王的崛起

『捌』 大河小说的作者简史

李劼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李劫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是史诗性的作品。这三部连续性的历史长篇小说,其结构受左拉《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的影响
,创作方法却是民族式的——情节完整、故事性强、人物鲜明。对这样融古今中西为一体的、具有文学和历史双重价值的优秀之作应该予以足够重视。 不论是将李劫人称为“国左拉”①还是将他的连续性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称为“大河小说”,都是在暗小或强调西方尤其是法国近现代文学对他的影响。这种看法有其合理性。因为,国现代文学本来就是在西方近现代文学的催生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李劫人本人有过留学法国的经历,而且翻译过福楼拜等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从他的创作,也确实能看出法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因此这种论断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一直被认为是无可质疑的。有人认为李劫人“将法国历史小说从精神到形态都统统借鉴过来。
李劫人作为一位被重新发现的作家,其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已经获得认可。学界关于其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接受外来影响、接受传统文化影响、人物形象研究以及其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地位的研究等方面。李劫人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由逼仄走向开放的视野。在成都市旅游地图上,“李劫人故居”被做了大大的标记,想象中它定有武侯祠的威仪,杜甫草堂的气派,我一直在心底默默朝拜;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上,经过舞台艺术家们的努力,《死水微澜》终于成为轩然“大波”,我被名著的魅力吸引着,徒步穿越“生旦净末丑”的翩跹之舞,跨过一个时代去探访一位已故的前辈。

『玖』 《时间简史》是小说吗

以下摘自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续编》前言
我写《时间简史》时最主要的目的内,是要告诉大家在理解制约容宇宙的定律方面当代最新的进展。如果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而且不用方程式来解释这些基本观念,我想别人也会感到和我一样的兴奋和赞叹。我听说,每用一道方程式都会使书的销售数目减半。但是这没有关系。如果你要做统计就必须用到方程式,不过这些是数学枯燥的部分。大多数有趣的观念用文字或图画就能表达了。
……
这本《时间简史续编》是为了提供背景知识给原书的读者或这部影片的观众。这本书比影片容纳了更多的资料,并包含影片中的照片和影片中科学思想的阐释。此书是原书之电影之书。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在计划一部原书之电影之书之电影。
所以,《时间简史续编》不是《时间简史》的续本或者修订本

『拾』 世界简史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世界简史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译序
去年某个时版候权,具体日子已记不清了,北京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通过我在外交部工作的一个学生辗转找到我,说有一本由澳大利亚学者写的世界史,希望我能帮他们翻译一下,以便出中文版。
最初我对此事犹豫不决,因为它的写法飘逸、史实年代过简,并不太适宜作中国学生用的教材。后来在翻译过程中细读细嚼,才发现此书优点甚多,不仅于社会大众了解世界历史会有助益,就是从学术研究角度看也有参考价值,虽然不一定作教材使用,但却是一本难得的大学素质教育读物。
第一,我国过去引进的世界史书,不是来自东洋就是来自西洋,鲜有来自南洋的。西洋史书以"西欧中心论"者居多,近年来虽然提倡"全球史",以便纠歪,但骨子里仍难脱"西欧中心论"的影响。东洋的世界史书,最初大多亦是"西欧中心论"的传播者,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为大国,又有人企图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世界史,也难免偏颇。本书作者杰弗里·布莱恩乃澳洲学人,我们终于有了一本可以引进的,既不同于东洋……
以上

声明:本文是由会员江诗雨在2023-06-23 22:08:59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pixivzhan.com/chuanyue/116621.html


上一篇:写重生当诸葛亮书童的小说
下一篇:古代小说耿美合集百度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