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康熙十五胤禑小说
⑴ 康熙和他的儿子们
康熙的儿子是胤字辈的,在雍正纪位后保留了自己的“胤”,而将其他的人改为“允”。
共计十七子.分别是:
胤(示是):康熙第一子,三十七年封直郡王,四十七年革,雍正十二年卒,按贝子例葬.(读是)
胤(示乃):康熙第二子,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十六年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复废,雍正二年薨,追封理亲王,谥号密.(读仍)
胤祉:康熙第三子,三十七年封诚郡王,三十八年降贝勒,四十八年晋诚亲王,雍正二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后革,十年薨,按郡王例葬.(读止)
胤祺:康熙第五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恒亲王,雍正十年薨,谥号温.(读其)
胤祚:康熙第六子,早夭.(读作)
胤(示右):康熙第七子,三十九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淳郡王,雍正元年晋亲王,八年薨,谥号度.(读右)
胤禩:康熙第八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六十一年晋廉亲王,雍正四年以罪革.
胤(示唐):康熙第九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三年以罪革.
胤(示我):康熙第十字,四十八年封敦郡王,雍正二年以罪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品级,六年卒,按贝子例葬.
胤禌:康熙第十一子,早夭.
胤祹:康熙第十二子,四十八年封贝子,六十一年晋嘉郡王,雍正元年降贝子,二年降镇国公,八年封履郡王,十三年晋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薨,以乾隆第四子颙珹为继.
胤祥,康熙第十三子,六十一年封怡亲王,雍正八年薨,谥号贤,
胤禵: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
胤(示禺):康熙十五子,雍正四年封贝勒,八年晋愉郡王,九年薨,谥号恪.
胤禄:康熙第十六子,嗣庄亲王后(即原承泽亲王硕塞后),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薨,谥号恪.
胤礼;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六年晋果亲王,乾隆三年薨,以雍正第六子弘(日詹)为嗣,谥号毅.
胤衸:康熙第十八子,早夭.
胤禝:康熙第十九子,早夭.
胤祎:康熙第二十子,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复封贝勒,二十年卒,谥号简靖.
胤禧,康熙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即刻晋贝勒,十三年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薨,以乾隆第六子颙瑢为嗣,谥号靖.
胤祜:康熙第二十二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卒,谥号恭勤.
胤祁:康熙第二十三子,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贝子,四十二年降镇国公,四十五年晋贝子,四十七年晋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五十年卒,谥号诚.
胤袐:康熙第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封(言咸)亲王乾隆三十八年薨,谥号恪.
承瑞:康熙子,早夭.
承(示右):康熙子,早夭.
承庆:康熙子,早夭.
赛音察浑:康熙子,早夭.
长华:康熙子,早夭.
长生:康熙子,早夭.
万黼:康熙子,早夭.
胤(示赞):康熙子,早夭.
胤(示禹):康熙子,早夭.
胤讥:康熙子,早夭.
胤(示爰):康熙子,早夭
⑵ 清朝时期,康熙的九个儿子最后的命运分别是什么。。。不是小说情节,求真相,求史料记载
雍正是否毒死皇父?
一种说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禛送的人参汤被毒死的。这话从伦理、法理、情理讲,既悖于情,也不合理。从当时的具体环境、周围条件分析,既违背史实,也绝无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
《大义觉迷录》说:“逆书加朕以逼母之名。”看来当时雍正“逼母”说流传很广。雍正生母乌雅氏,生三个儿子:胤禛、胤祚(5岁死)、胤禵。传说:雍正继位后,将胤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他母亲想见胤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死在铁柱子上。乌雅氏眼看亲生儿子胤禵被囚禁,作为皇太后能不生气吗?时人将雍正母亲的死同他囚禁胞弟相联系是很自然的事情。
雍正是否弑兄杀弟?
雍正帝继承皇位之曰,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胤褆、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佑、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誐、十二弟胤裪、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禵(祯)、十五胤禑、十六弟胤禄和十七胤礼。
大阿哥胤褆
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胤褆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曰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
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
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五弟胤祺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七弟胤佑
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弟胤禩
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胤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胤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胤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胤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胤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胤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胤禟
因同胤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胤禟出家!他借故命将胤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胤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
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胤祹
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四弟胤禵
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
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
胤祥
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详。雍正继位,即封胤祥为怡亲王,格外信用。
胤禄
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
胤礼
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显黄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
胤祥和胤礼显然早加入“胤禛党”,只是康熙在世时,十分隐秘,没有暴露。
望采纳~~~
⑶ 康熙儿子们各自的下场
一,长子,名胤禔,康熙十一年生,母惠妃,19岁随康熙从征,奉命祭过华山,管理过永定河工程,26岁封为直郡王,36岁因争储位被康熙革去王爵,遭监禁,死于雍正十二年。
二,二子,名胤礽,康熙十三年生,母孝诚仁皇后,为嫡长子,一岁多就立为太子,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废,后又经历复立和重新被废的过程,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为理亲王。
三,三子,名胤祉,康熙十六年生,母荣妃,自幼博学多才,征葛尔丹时领红旗大营,21岁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雍正即位后,命其守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雍正十年去世。
四,四子,名胤禛(1678――1722),康熙17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封为贝勒,31岁晋升为雍亲王,1722年12月20月康熙驾崩后即位,此时45岁,年号雍正,是清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三位,在位13年,58岁驾崩。
五,五子,名胤祺,康熙十八年生,母宜妃,为人敦厚,心地善良,19岁封为贝勒,30岁晋为恒亲王,雍正十年去世。
六,六子,名胤祚,母孝恭仁皇后,五岁夭折。
七,七子,名胤佑,康熙十九年生,母成妃,18岁封贝勒,29岁晋升为淳郡王,37岁去世。
八,八子,名胤禩,康熙二十年生,母良妃,17岁封贝勒,因为争储被康熙夺贝勒,并受拘禁,后复立,雍正即位后,进封廉亲王,四年后因结党妄行罪被削去王爵,圈禁,同年死。
九,九子,名胤禟,母宜妃,26岁封贝子,雍正时令其驻西宁,因结党营私,雍正三年被夺爵,遭幽禁,次年削宗籍,同年死。
十,十子,名胤誐,康熙二十二生,因党附胤禩,雍正三年,被夺爵,拘禁,直到乾隆二年方才开释,三年后去世。
十一,十一子,名胤禌,母宜妃,12岁殇。
十二,十二子,名胤陶,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定妃,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时进封履郡王,乾隆朝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去世。
十三,十三子,名胤祥,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敬敏皇贵妃,雍正时封为怡亲王,为人敬谨廉洁,被雍正赞为“克尽臣弟之道”,是雍正最忠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雍正八年去世。
十四,十四子,名胤禵,康熙二十七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胤祚同母,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康熙六十年,率师驻甘州,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后才被释放,后封为辅国公,乾隆二十年寿终正寝。
十五,十五子,名胤偶,康熙三十二年生,母顺懿密妃,雍正时封贝勒,守景陵,雍正八年封愉郡王,乾隆二十年去世。
十六,十六子,名胤禄,康熙三十四年生,母顺懿密妃,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卒。
十七,十七子,名胤礼,康熙三十六年生,母他裕勤妃,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户部,乾隆即位后管理刑部,乾隆三年去世。
十八,十八子,名胤衸,康熙四十年生,母顺懿密妃,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十九,十九子,名胤禝,康熙四十一年生,母襄嫔,二岁夭折。
二十,二十子,名胤袆,母裹嫔,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雍正命其祭陵,因称病不行被降为辅国公,乾隆时复封贝勒,乾隆二十年去世。
二十一,二十一子,名胤禧,母熙嫔,从小立志远大,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后晋贝勒,乾隆朝晋为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二十二,二十二子,名胤佑,康熙五十年生,母谨嫔,雍区八年封贝子,后晋贝勒,乾隆八年卒。
二十三,二十三子,名胤祁,康熙五十二年生,母静嫔,雍正八年封镇国公,乾隆时晋封为贝勒,乾隆五十年寿终。
二十四,二十四子,名胤秘,康熙五十五年生,母穆嫔,禀性忠厚,心态平和,有学识,有见解,雍正十一年封为缄亲王,乾隆三十八年寿终。
⑷ 康熙的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是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年出生的,还是1692年出生的,
因为阳历和阴历石油时间差的。阴历一般推迟于阳历20至50天,一般为19年一循环,如1985年阴历1月1日为阳历2月20日而1966年为1月21日。所以按阳历推算,生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后、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前的人可,阳历生日可能为第二年。
胤禑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一月二十八日,此时根据阴阳历时差,其阳历落在在1694年初。
⑸ 康熙所有皇子的名字
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祜、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胤禔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胤礽、爱新觉罗·长生、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胤祉、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禶、爱新觉罗·胤祺、爱新觉罗·胤祚、爱新觉罗·胤祐、爱新觉罗·胤禩、爱新觉罗·胤禟、爱新觉罗·胤礻我 、爱新觉罗·胤礻禹 、爱新觉罗·胤禌、爱新觉罗·胤祹 、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禵、爱新觉罗·胤禨、爱新觉罗·胤禑 、爱新觉罗·胤禄、爱新觉罗·胤礼、爱新觉罗·胤祄、爱新觉罗·胤禝 、爱新觉罗·胤祎、爱新觉罗·胤禧、爱新觉罗·胤祜、爱新觉罗·胤祁、爱新觉罗·胤秘 、爱新觉罗·胤禐。
1、爱新觉罗·胤禔
爱新觉罗·允禔()(1672年-1735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禔,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长子,雍正帝长兄。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殇未齿序,故为皇长子。
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魇咒太子允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
2、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
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于紫禁城咸安宫,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3、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
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为改善民生,实行摊丁入亩,使中国人口的暴增。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4、爱新觉罗·胤禩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清朝宗室,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
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雍正上位后,将其改名为允禩。
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5、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康熙帝皇子
⑹ 我在写一篇穿越到清朝的小说,急需康熙的生平!要详细,详细再详细!
一、
康熙,大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
破壳日: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仙逝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二、简介:
满清入关后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1661—1722)代指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俗称清圣祖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因为明清之帝王时多只有一个年号,因而往往以年号代称帝王。
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最有可能不夭折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八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三、历史功绩:
①破除分裂势力,抵抗外来袭击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了东北边境一百五十多年的边界和平。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此战清兵三千多人,在中国东北与远离后方的俄罗斯数百哥萨克作战,然而久战不下,最后以围困战术迫使沙皇同意和谈,显示出了清朝在军事科技上已经与西方的较大差距),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西藏、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②修著图书,重视道教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康熙帝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③学习文化,武力非凡
康熙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着述。对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基督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从而使中国科技远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 ;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信(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④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蒙古曾经分为三个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完全臣服了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了中央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了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的笼络的措施全完解决了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成,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历史贡献。
⑤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明未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命停止圈地,他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和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一些成就。
⑥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最高峰,清朝园林的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它与木兰围场一样是康熙政治大棋盘上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六世班禅为乾隆祝寿就住在这里,派遣驻藏大臣,明确灵童转世和金瓶掣签制度也在这里。蒙古王爷们朝见皇帝住在这里,皇帝接见外国史臣也在这里。卷秩浩繁的《四库全书》存放在这里,嘉庆和咸丰两位皇帝先后死在这里,它见证了清王朝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⑦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康熙重视文化教育。亲自主持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典籍譬如说《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清文鉴》《康熙全览图》《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康熙朝使清帝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当时俄国有彼得大帝,法国有路易十四,康熙与他们比有伟大过人之处,康熙时候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裕,文化最繁荣,疆域最开阔,国力最为强盛。康熙时候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葱岭,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的面积大约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⑧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他可以说在帝王当中,他是最勤奋学习的一个,可是他在幼年时的不幸,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康熙八岁时父亲死了,10岁母亲也死了,两年之间父母双亡。一个孤儿形影相吊,实在是可怜。他祖母负责抚养他,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有三种文化,有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他母亲是汉人,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的满族师傅给他讲满语,较他写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傅给他讲四书五经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康熙对朝政讲勤慎,康熙的亲政就是从他14岁的时候开始的,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什么叫御门听政呢?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什么时候开始呢?就是早上晨时开始(七点-九点)晨时是八点,每天早上晨时开始与大臣们讨论奏报,议商一些军国的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北京的冬天是很冷很冷的,就在乾清门前,举行最高朝廷会议,这个实在是不容易。而且清朝的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坚持下来,以上这时康熙勤政的“勤”,底下就说以下,康熙第二个就是“慎”, 康熙这个人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可以说慎之又慎,不是脑门一热一排板就这么办了。不是这样的,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康熙慎政的情况,我就举治河的例子,康熙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什么呢?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了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把黄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任用贤能的官员来治河,那庸他治不好河还贪污啊!他任用了两个重要官员,一个叫靳辅,一个叫陈潢,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治河当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治了黄河以后就多出了一些土地,靳辅的意见就是把这些土地屯田,收入的钱再续继治河。多出的土地给当时的豪坤。第二黄河的河口部分水流入海不畅,靳辅的意见是把河堤加高,让河水冲沙,泥河冲入海中,他的对立一面,于成龙不同意,把黄河入海中那里挖浚挖深,沙子不就流下去了吗。靳辅说不行,说你那样的话就海水倒灌。于成龙说你那不行,河堤高的话,那房子在河堤底下,那河堤一泛滥人不就跑到鱼肚子里去了吗。康熙呢怎么办呢,让他们俩个人御门前辩论,开朝廷会议到康熙面前各抒已见,互相驳难,都各说各的道理,康熙还是不能决定,他没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集思广益。下令在京的大臣,凡是你的家乡在黄河有关地方,你们每人要写一个意见你的看法,上奏于康熙,康熙看了各个方面的意见后就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免去了靳辅河道总督的职位。
⑨开放海禁,废止圈地
康熙八年,康熙诛杀鳌拜,遂废止了鳌拜的所有弊政,如禁海,圈地。
康熙八年(1669)三月八日,康熙帝颁旨,命永远停止圈地,开放海禁。清初为了遏制明朝末年的海上战斗力,实行海禁。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满足清朝贵族对土地的主导权和笼络八旗将士,派遣官员到汉族民田跑马圈地。此为清朝严重弊政,于康熙八年废除。
注:我们所熟知的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源于乾隆于1757年颁布的禁海令,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收复台湾,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乾盛世”。
四、传位的争议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子弘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故有“传位十四皇子”窜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但按清宫秘档分析,遗诏是由满、汉、蒙三种语言并列写成,“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之传说符合汉字书写逻辑,却无法符合满文及蒙文书写逻辑。繁体汉字十和于大相径庭。此为误解。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五、家族列表
家人
父亲顺治皇帝
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佟佳氏为满汉八旗旗人,佟佳氏的弟弟为佟国维,佟佳氏的父亲是佟图赖,佟图赖的父亲是佟养正,佟养正是明末抗倭援朝的副总兵,后来在抗金的时候,战斗失败投降后金,当时汉八旗还未确立,故佟佳氏是少数的汉姓满汉八旗。)
后妃(这个让我愤怒了好久,还是一夫一妻制人道)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即后废皇太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年-1678年3月18日),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17世纪-1689年8月24日),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1660——1723), 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孝懿仁皇后去世后统摄后宫。康熙去世后,德妃被尊为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去世,享年64岁。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悫惠皇贵妃(1668——1743),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康熙三十九年册为贵妃,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薨,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敦怡皇贵妃(1683——1768),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1699),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允(胤)祥,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衬葬康熙帝之景陵。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1694), 满洲镶黄旗人,孝昭皇后的妹妹,康熙二十年册为贵妃,三十三年十一月初三去世。一子,允(胤)礻我(这个字打不出来),一女,夭折。
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惠妃,纳喇氏(?——1732),郎中索尔和之女,初为庶妃。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二十年为惠妃。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二子,承庆、允(胤)褆。
荣妃,马佳氏(?——1727),员外郎盖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荣嫔;二十年为荣妃。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在70岁以上。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允(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宜妃,郭络罗氏(?——1733),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康熙十六年册为宜嫔;二十年为宜妃。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薨。享年在70岁以上。三子,允(胤)祺、允(胤)禟、允(胤)禌。
平妃,赫舍里氏(?——1696),孝诚仁皇后的妹妹,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噶布拉之女,幼年时待年宫中,康熙三十年生下允(胤)玑(示字旁),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当月追封为平妃。
良妃,卫氏(?——1711),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一废太子之时,皇八子曾被众大臣保举为皇太子,深受父皇厌恶。康熙曾说:“(皇八子)系辛者库贱妇所生。”(《清圣祖实录》第261卷)辛者库的意思是“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就是内务府管辖下的奴仆。清朝八旗官员获罪后,本人以及家属被编入辛者库,成为戴罪奴仆,以示惩戒。卫氏本人的祖先当有类似经历,才成为辛者库罪籍。她大约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以此条件,她只能充当宫女,从事一些粗活、重活。与皇帝接触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少于其他宫女。但她竟然被皇帝看中,生育皇子,说明她的自身条件十分优越,是一位美丽出众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里说:“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气”。这些传说并不可信,但是起码反映出卫氏的确是位美丽出众的女子,不仅在宫中闻名,在民间也有所耳闻。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尔佳氏(敦怡皇贵妃)一同册封为嫔,旋晋为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当在40岁以上。
宣妃,博尔锦吉特氏(?——1736),科尔沁达尔汗亲王和塔之女,顺治皇帝悼妃的侄女。康熙的表姐妹。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宣妃。乾隆元年八月初八薨,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奉安。
成妃,戴佳氏(?——1740),满洲镶黄旗人,司库卓奇之女,处进宫为嫔。康熙十九年生皇七子。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当在70岁以上。乾隆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奉安。皇七子允(胤)佑(示字旁),生有残疾(脚跛),康熙三十七年封为贝勒,四十八年晋升为淳郡王,雍正元年四月晋升为亲王,八年四月初二卒,享年51岁,谥曰“度”。
定妃(1661——1757),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胤)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她也是康熙诸妃中最长寿的。
顺懿密妃,王氏(?——1744),知县王国正之女,母黄氏(1640——1709),为苏州籍人氏,可能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康熙二十余年进宫,时年大约十六七岁,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四十年生皇十八子(八岁夭折)。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尊为皇考太嫔,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太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享年70多岁。次年同日奉安。
纯裕勤妃,陈氏(?——1754),满洲镶黄旗人,二等侍卫陈希闵之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允(胤)礼,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册封为勤嫔。雍正四年二月尊为皇考勤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乾隆下旨寇摘缨纬,祭酒行礼;十九年四月二十日奉安。
通嫔,纳喇氏(?——1744),监生常保素之女。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六月二十三日薨,享年在80岁以上。二子皆殇(是康熙实际上第9和第12个儿子),一女。
襄嫔(?——1746),高氏,高廷秀之女。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1698——1739),员外郎多尔济之女。乾隆四年三月十六日薨,享年在41岁。一子,允(胤)祜。
静嫔,石氏(?——1758)。一子,允(胤)祁。
熙嫔,陈氏(?——1737)陈玉卿之女,乾隆二年正月处二日薨(刘心武认为她是《红楼梦》中去世的老太妃的原型),享年在40岁以上。一子,允(胤)禧。
穆嫔,陈氏(?——1727前),陈歧山之女,享年在30岁以上。一子,允(胤)祢。
僖嫔,赫舍里氏 (?——1702),来贝(一个字,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山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僖嫔,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享年当在40以上。
端嫔,董氏,员外郎董达齐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端嫔。卒年不详,享年在60岁以上。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静嫔,石氏(?——1758),石怀玉之女。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皇二十三子,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乾隆尊为皇祖静嫔,二十三年六月初八薨,享年当在60岁以上。次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安嫔,李氏,汉军正蓝旗,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敬嫔,王佳氏,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大约在雍正年间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兆佳氏(即布贵人,?——1717),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享年当在60岁以上。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满洲镶黄旗人,生皇六女和硕恪靖公主,皇十九子允(胤)(礻禹)。卒年不详。
贵人,袁氏,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生允(胤)禹(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那拉氏。
贵人,陈氏,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生皇三十五子允(胤)援(示字旁),卒年不详。 贵人,易氏(?——1728),雍正六年四月卒,享年约70多岁。
庶妃,钮祜禄氏,满族。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生皇二十女。卒年不详。
庶妃,张氏,汉族。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生皇长女,十三年二月初十日生皇四女。卒年不详。
庶妃,王氏,汉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详。
庶妃,刘氏,汉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详。
六、子女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祜,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长华,爱新觉罗·长生,爱新觉罗·万黼,爱新觉罗·允禶,爱新觉罗·胤礻禹,爱新觉罗·胤禨,爱新觉罗·胤禐。【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废)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是在雍正时期封的,跟康熙皇帝没关),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殁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单单十三子胤祥死后雍正将“胤”字还给了他这个终生对他忠心耿耿的弟弟)。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七、康熙在位时的辅政大臣
①康熙前期的四大辅政大臣
索尼(小日本?),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②康熙中期的辅政大臣
纳兰明珠:内务府总管,内弘文院学士,兵部尚书。索额图:领侍卫内大臣,索尼第三子。杰书:康亲王。图海: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陈廷敬:《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熊赐履,汤斌,于成龙,姚启圣施琅:原是明朝将军,后归清。精通水战。
③康熙后期的两大辅政大臣
张廷玉,马齐,佟国维。
八、康熙之死
康熙61年11月13日晚,一代英主康熙大帝在畅春园溘然长逝。康熙帝的逝世,引发了许多传说和怀疑。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被毒死无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许曾重撰文说,西征之役即将结束时,胤祯返京即位已成定局,胤禛因此采取断然手段。康熙61年11月12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的情况下,隆科多在食品中放入毒药,致使康熙死去。另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久病缠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症状导致死亡。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的文章指出,康熙身边警卫森严,时有提防,不可能被人暗害。毒死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
⑺ 爱新觉罗·胤禑的简介
清康熙帝皇十五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癸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子时生,庶妃王氏即顺懿密妃出。其母密妃深受康熙宠幸,圣祖还让耶稣会画家为她画像,高士奇在《蓬山密记》中,记圣祖准许他观看密妃之像:“尔年老,久在供奉(指曾值南书房),看亦无妨。”但据祖例,嫔位以上的妃子才能自己养育孩子,因此胤禑出生后便离开了母亲交予德妃抚养。康熙三十九年,年仅七岁便随康熙从幸塞外,可见康熙对这个皇子也十分喜爱。康熙帝死后,胤禛即位,为避帝名,便改为允禑,时年二十又九。雍正帝四年五月,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二月,晋愉郡王。九年辛亥二月初一日已刻卒,年三十有九,谥“恪”。
⑻ 康熙又几个儿子,叫什么
胤禔:
康熙第一子,三十七年封直郡王,四十七年革,雍正十二年卒,按贝子例葬.
胤礽:
康熙第二子,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十六年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复废,雍正二年薨,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胤祉:
康熙第三子,三十七年封诚郡王,三十八年降贝勒,四十八年晋诚亲王,雍正二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后革,十年薨,按郡王例葬.
胤祺:
康熙第五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恒亲王,雍正十年薨,谥号温.
胤祚:
康熙第六子,早夭.
胤佑:
康熙第七子,三十九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淳郡王,雍正元年晋亲王,八年薨,谥号度.
胤禩:
康熙第八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六十一年晋廉亲王,雍正四年以罪革.
胤禟:
康熙第九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三年以罪革.
胤(示我):
康熙第十子,四十八年封敦郡王,雍正二年以罪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品级,六年卒,按贝子例葬.
胤禌:
康熙第十一子,早夭.
胤祹:
康熙第十二子,四十八年封贝子,六十一年晋嘉郡王,雍正元年降贝子,二年降镇国公,八年封履郡王,十三年晋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薨,以乾隆第四子颙珹为继.
胤祥:
康熙第十三子,六十一年封怡亲王,雍正八年薨,谥号贤,
胤禵:
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
胤禑:
康熙十五子,雍正四年封贝勒,八年晋愉郡王,九年薨,谥号恪.
胤禄:
康熙第十六子,嗣庄亲王后(即原承泽亲王硕塞后),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薨,谥号恪.
胤礼;
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六年晋果亲王,乾隆三年薨,以雍正第六子弘(日詹)为嗣,谥号毅.
胤衸:
康熙第十八子,早夭.
胤禝:
康熙第十九子,早夭.
胤祎:
康熙第二十子,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复封贝勒,二十年卒,谥号简靖.
胤禧:
康熙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即刻晋贝勒,十三年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薨,以乾隆第六子颙瑢为嗣,谥号靖.
胤祜:
康熙第二十二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卒,谥号恭勤.
胤祁:
康熙第二十三子,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贝子,四十二年降镇国公,四十五年晋贝子,四十七年晋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五十年卒,谥号诚.
胤袐:
康熙第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封(言咸)亲王乾隆三十八年薨,谥号恪.
承瑞:康熙子,早夭.
承祜:康熙子,早夭.
承庆:康熙子,早夭.
赛音察浑:康熙子,早夭.
长华:康熙子,早夭.
长生:康熙子,早夭.
万黼:康熙子,早夭.
胤禶:康熙子,早夭.
胤(示禹):康熙子,早夭.
胤讥:康熙子,早夭.
胤(示爰):康熙子,早夭.
长女(1668-1671):玄烨的第一女。
其母为玄烨庶妃张氏,与四女同母。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二十日生。康熙十年(1671)十月殇,时年3岁。
次女(167l一1673):玄烨之第二女。
其母为玄烨庶妃董氏,即端嫔。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日生。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殇,时年3岁。
三女[1673-1728):固伦公主。
玄烨之第三女。其母为玄烨庶妃马佳氏,即荣妃。
康熙十二年(1673)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年(1691)元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嫁给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待氏乌尔衮,时年19岁。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受封为固伦荣宪公主。
雍正六年(1728)四二十一日去世,时年56岁。
四女(1674-1678)玄烨之第四女。
其母为玄烨庶妃张氏,与长女同母。
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初十日生。康熙十七年(1678)殇,时年5岁。
五女(1674-17l0):和硕公主。玄烨之第五女。
其母为玄烨贵人兆佳氏。
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六日生。
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
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凌王之次子噶尔臧。
康熙四十九年(1710)三月公主去世,时年37岁。
六女(1679一1735):固伦公主。玄烨之第六女。
其母为玄烨贵人郭络罗氏。
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二十七日生。
康熙三十六年(1697)时年19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康熙四十五年(1706)公主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
雍正二年(1724)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
雍正十三年(1735)去世,时年57岁。
七女(1682.6--1682.8)。
其母为玄烨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六月初一日生,八月即疡。
八女(1683.6-1683闰6):玄烨之第八女。
其母为皇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十九日生,闰六月殇。
九女(1683-1702):固伦公主.玄烨之第九女。
其母为玄烨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
康熙三十九年(1700),18岁时受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给佟氏舜安颜。
公主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七月去世,时年20岁。
雍正元年(1723)三月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十女(1685-1710):固伦公主。玄烨之第十女。
其母为庶妃纳喇氏,即通嫔。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
康熙四十五年(1706),22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
是年嫁与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17l0)去世,时年26岁。
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军功追赠为固伦纯悫公主。
死后葬于京师郊外,后与策凌合葬。
十一女(1685-l 686);玄烨之十一女。
其母为玄烨温僖贵妃钮枯禄氏,
康熙二十四年〔1685)九月二十七日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即殇。
十二女(1686-1697):玄烨之十二女。
其母为玄烨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
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二十四日生。
康熙三十六年(1697)二月卒,时年12岁。
十三女(1687-1709):和硕公主。
其母为玄烨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
康熙四十五年(1706),20岁时受封为和硕温恪公主。
是年嫁与博尔济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仓津。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公主去世,时年23岁。
十四女(1689-1736):和硕公主。
其母为玄烨贵人袁氏。
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二月初七日生。
康熙四十五年(1706)18岁 时受封为和硕悫靖公主。
是年嫁与散秩大臣一等男孙承运。
乾隆元年(1736)公主去世,时年48岁。
十五女(1691一1709):和硕公主。
其母为玄烨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
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初六日生,受封为和硕敦恪公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8岁时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多尔济。
康熙四十八年(1709)公主去世,时年l9岁。
十六女(1695--1707)
其母为玄烨庶妃王氏。
康熙三十四年(1695)十月二十一日生。
康熙四十六年(1707)殇,时年13岁。
十七女(1698一1700):玄烨之十七女。
其母为玄烨庶妃刘氏。
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十二日生。
康熙三十九年(1700)早疡,时年3岁。
十八女(170l一1701):玄烨之十八女。
其母为玄烨和嫔瓜尔佳氏,即敦怡皇贵妃。
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十八日生,生下不久即殇。
十九女(1703-170 5):
其母为玄烨庶妃高氏,即襄嫔,
康熙四十二年(1703)二月十四日生。
四十四年(1705)二月殇,时年3岁。
二十女(1708-1708):
其母为玄烨庶妃钮祜禄氏。
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月初九日生,十二月即殇。
养女(1671-1741):固伦公主。
玄烨之弟恭亲王常宁之弟一女,其母为常宁庶福晋晋氏。
康熙十年(1671)十月二十八日生。抚养宫中。
康熙二十九年(1690),20岁时封为和硕纯禧公主。
是年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班第。
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为固伦纯禧公主。
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时年71岁。
⑼ 康熙的十五阿哥结局是什么
九年辛亥二月初一日已刻卒,年三十有九。
清康熙帝皇十五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癸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子时生,庶妃王氏即顺懿密妃出。其母密妃深受康熙宠幸,圣祖还让耶稣会画家为她画像,高士奇在《蓬山密记》中,记圣祖准许他观看密妃之像:“尔年老,久在供奉(指曾值南书房),看亦无妨。”
但据祖例,嫔位以上的妃子才能自己养育孩子,因此胤禑出生后便离开了母亲交予德妃抚养。康熙三十九年,年仅七岁便随康熙从幸塞外,可见康熙对这个皇子也十分喜爱。康熙帝死后,胤禛即位,为避帝名,便改为允禑,时年二十又九。
雍正帝四年五月,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二月,晋愉郡王。九年辛亥二月初一日已刻卒,年三十有九,谥“恪”。
(9)重生康熙十五胤禑小说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胤禑的子女:
第一女未有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二月二十九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员外郎博色之女;女康熙五十六年丁酉正月卒,年二岁。
第二女,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二十九日丑时生,母为嫡福晋瓜尔佳氏石文炳之女;女雍正四年丙午二月二十八日巳时卒,年十一岁。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二月二十四日巳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员外郎博色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十月十六日酉时卒,年二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八月十七日寅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员外郎博色之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七月十七日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八月二十日丑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外博色之女,与第一女同母;雍正八年庚戌八月十二日丑时卒,年七岁。
第四女县君,与第三女是双生姐妹;乾隆七年壬戌九月,嫁鼎浩博尔济吉特氏敦多布多尔济;乾隆九年甲子十二月初一日子时卒,年二十岁。
⑽ 康熙有没有一开始很不得宠 后来很得宠的妃子
应该是没有的吧,反差这么大不正常啊,一般都是先得宠,后失宠啊!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德妃可以算一个吧,毕竟一开始只是包衣,身份低。而且她生的胤禛一开始不是交由佟贵妃抚养嘛,不过也可能只是规矩的缘故。至于后来的那是肯定的了。
顺懿密妃应该也行。网络上是这样的,“康熙二十余年入侍宫中,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愉恪郡王允祄,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庄亲王胤禄,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胤祄。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密嫔,雍正二年六月晋尊为皇考密妃,乾隆元年十一月尊为皇祖顺懿大妃,九年十月十六日薨,年七十多岁;乾隆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妃所生三子,其十五子胤禑只有八岁,就随同康熙帝出塞外,经常随康熙帝出巡。雍正四年封为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为愉亲王;九年二月薨,年三十九岁,谥曰"恪"。皇十六子胤禄,精数学,通乐律,曾协助康熙帝修数理精蕴。雍正元年,因庄靖亲王无子,特命允禄继庄靖亲王博果铎后,袭封庄亲王。乾隆元年,命胤禄总理事务兼掌工部,食亲王双俸。乾隆二年,加封镇国公,三年摄理藩院尚书。四年,因与理亲王弘哲等结觉营私,被罢职停双俸。二十九年胤禄七十岁,乾隆特赐诗褒之。三十二年薨,享年七十三岁,谥曰"恪"。皇十八子允祄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卒,生年仅八岁;葬在其生母的墓旁。”入宫开始几年没有孩子,而且她的晋升也是比较缓慢的,应该说不得宠吧。
还有惠妃,她一开始只是庶妃,可见地位之低,也可以说是不得宠。但她是皇长子的母亲,后来更是四妃之一,可见后期不管是什么原因,但还是很得宠的。
具体的话,你可以去翻翻《清史稿·后妃列传》哦~那个准确有详细啦!
另,骚年,不会又是一本清穿要诞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