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的知识点
㈠ 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五、诗句与人
1、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5、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6、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7、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㈡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什么啊
我国的小说源远流长。“小说”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我国小说的萌芽,可溯至上古劳动人民的口头传说与远古神话。这部分遗产主要记载和保存在《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书中。先秦两汉时期,“小说”一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根本算不上一种文学体裁。到了魏晋以后,别具风格的所谓“志怪”、“志人”小说的大量产生,使我国的早期小说出现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期,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但这时的小说,因为是“志”,即搜集记录下来的,还算不上创作,所以人们把它同历史归于一类。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是唐代以后的事。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思想比较活跃,于是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传奇小说。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了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明代出现了章回小说。如《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还出现了由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拟话本”。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中,不少作品就属拟话本小说。这以后再发展,便有了文人独立的创作。这一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清代的《红楼梦》发扬了这个传统,使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古今小说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古代小说也有其自身特点。因而欣赏时,应根据古代小说自身的特点来加以欣赏,具体可以从了解古代小说的特点、欣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鉴赏古代小说的语言三个角度入手。
古代小说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古代小说有现实主义的传统,立足现实,反映现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古代小说重情节,通过情节表现人物,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心理;古代小说继承了史传文学的传统,描写人物,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一方面好人身上也有缺点,坏人身上也有长处;古代小说由“话本”发展为章回小说,结构上形成一种模式,回目往往是一副对子;古代小说的语言有文言白话之分,就是古代白话,与现当代小说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㈢ 小说的知识点
㈣ 中国文学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献
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
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
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
下载:70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Doc
123
献诗说:
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采诗说:
删诗说:
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
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这个说法不准确;
吴越春秋:
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
2、作者是越晔;
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
古文运动:
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
2、主张“主以明道”
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
九歌的艺术特色:
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价格化;
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
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
1、复归风雅成为盛唐歌行即将到来的序曲;
2、陈诗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有盛唐诗歌的风貌;
3、其提倡风骨和寄兴,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谈论杜甫诗歌“诗史”的性质;
1、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
2、借记事以抒情,表达爱国忧民的精神;
3、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1、其创作主要包括奏议文和刻石文;
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3、其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铺叙歌颂,气度宏大;
天问:
1、屈原创作的奇特的诗歌;
2、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历史、社会现象提出了107个问题;
3、表现了诗人见识广博、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骈文:
1、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2、骈文的特征是:对偶、用典、声律和词藻;
盛唐边塞诗派:
1、以高适、岺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
2、他们的诗主要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
3、他们的边塞诗写得雄壮美,有一种慷慨悲凉之美;
唐传奇:
1、唐代流行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
2、它是以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神话的性质:
1、都是产生于史前远古时代;
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3、表达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都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春秋到战国初期: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
2、战国中期:论辩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
3、战国末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内容充实丰满,多慷慨悲愤之气;
2、艺术表现形象生动、音韵流畅、辞藻华美、对付工整;
3、艺术风格华丽绮焕,雄健浑
厚;
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
1、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境自然平和;
2、语言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自然纯净之美;
试论《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1、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2、特定环境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色
3、出色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4、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战国策》
1、记东周、西周和诸侯国之事,起于战国初年、终于秦灭六国;
2、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纵横策士的事迹和言行;
3、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为现名
《过秦论》
1、西汉贾谊的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2、文章的核心是指出秦灭的原因是“仁义不施”;
3、文章体现了贾谊散文铺排渲染,气盛情浓的特点;
永明体:
1、由南朝齐永明时期由诗人沈约、谢脁提倡的一种诗体;
2、它是五言诗由格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比较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阶段;
3、永明体对诗歌的格律有严格要求,讲究四声的配合;
武功体:
1、晚唐诗人姚合的诗歌被称为武功体
2、其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写山县的荒芜,官况的调敝,以个人生活的穷困,
3、诗风清切峭拔;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1、写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闺思愁怨;
2、写游子对生存态度的感觉,和对人生某些态度的思考;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生活艰难
2、讽刺达官显贵
3、厌倦战争;
4、抒写爱情婚姻;
简述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1、受到汉末到六朝品评人物的影响;
2、士族子弟有意学习名士的言谈举止;
3、文人文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
1、《诗经》诗的分类:
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及其它;
《诗经》的艺术成就:
《离骚》的艺术成就:
神话的性质:
1、神话是幻想和想象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解释,是“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3、神话表达了远古人类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征服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远古社会;
中国神话的特征:
1、中国神话始终围着的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的昂扬的斗志、神异的力量和英雄气概;
3、神话中都熔铸着浓烈的感情,表达鲜明的形象,表现丰富的想象力;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变化、完善;
神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一方面,神话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想象、富
于形象、富于情感的的特征,敢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2、丰富多彩的神话,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这不竭的的源泉;
《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1、出处于《汉书·食货志》
2、“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林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韵律,以闻于天子”
3、《诗经》来源的说法;
“献诗说”:
1、《诗经》来源的一种说法;
2、出自于《国语·周语上》
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删诗说”
1、司马迁提出的《诗经》来源的一种说法;
2、此说法说在孔子时期有3000多首诗,孔子提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
3、此说法不正确;
诗经的分类:
1、风、雅、颂;
2、分类方法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风土之音曰风(各地不同的音乐),朝廷之音曰雅(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分类的依据也是音乐的不同),颂是宗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的分类:
1、社会政治诗
2、情爱诗:
3、史诗及其它;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定实的统一;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一般可以直接刻画描写,也可以直抒胸臆或直言其志,在《诗经》的就去最多;
比:一般指比喻;
兴: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端,它与诗歌情思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关和不相关;
3、语言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的形式、四言为句
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词汇丰富,大量使用联绵词和叠词;
尚书:
1、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3、分为古文学和今文学;
春秋:
1、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记国鲁、周和其它诸侯国的历史;
2、是新闻标题的形式;
左传:
《春秋内传》
其文学色彩: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化;
2、描绘人物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4、关于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国语:
1、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2、主要记录齐、鲁、晋、郑、楚、吴、越的历史;
3、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
战国策:
1、由西汉刘向修编成册;
2、主要记叙战国诸侯国的纵横策士的言行、事迹;
3、在不少夸张的言辞,但自有其特色;
特征: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能抓住人物的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摹绘人物,形神毕肖;
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老子:
1、形象化的说理;
2、语言上的韵散结合;
孟子:
1、有雄辩色彩;
2、善于使用典型的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庄子:
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
4、谐趣和讥讽横生;
楚辞的产生:
1、与楚地的楚声、楚歌有直接的关系;
2、与楚地民间的巫歌有紧密的关系;
3、有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方言,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4、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文化的影响;
离骚的题意:
1、司马迁:犹离忧
2、班固:离,犹遭也,騒,忧也;
3、王逸:离,别也,骚,忧也
4、近人游国恩:认为其是楚地古乐曲名,也可能有牢骚的意思;
离骚的艺术特色: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2、竣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比、兴手法的拓展;
4、结构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秦汉文学
李斯的创作情况:
1、李斯的创作主要是奏议文和刻石文;
2、《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排渲染,有纵横之气;
3、其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气度宏伟、韵律谐合;
贾谊的政论文的特点:
1、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2、铺排渲染,有战国纵横家遗风;
晁错政论文的特点:
1、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2、有战国纵横家风气;
《史记》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
1、精巧的裁剪和安排;
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人物性格;
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以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创作的全盛局面;
2、其作品中有一种沉雄悲凉的风格;
其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写了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2、其语言的华美具体体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
3、其诗歌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注重语言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的锤炼方面;
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徐干、刘桢、应瑒、陈琳、阮瑀;
蔡琰:
《悲愤诗》的特点:
1、在诗人亲身经历的基础之上,其对感情的描写、心理的刻画,真实、细腻;
2、能够注意对细节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对烘托主题有起到记好的作用;
3、全诗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有史诗的效果;
正始之音:玄风
阮籍诗歌的成就:
1、其中的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2、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3、将哲理、情景、情思与意象融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
嵇康特色:
1、其诗中创造了诗化了
的人生境界;
2、部分诗句有一种峻切之语;
3、能脱开《诗经》,在四言诗中另辟蹊径。
太康诗风:
左思:
1、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2、有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3、有一种遗世归隐的超脱思想;
游仙诗:
1、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在《离骚》中,屈原就曾因为对现实不满而幻想神游天界,在《远游》中就有直接的表述;
2、其内家有两种倾向:一各是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是有所寄托、表达人生戚戚的抒情之作;
玄言诗:
1、始于魏晋,在东晋中期是其成熟和高潮期,在东晋末期式微;
2、代表诗人有许询、孙绰;
3、内容上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表达上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陶渊明:
形成平淡之美的原因:
1、心境的平和散淡,其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不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2、诗文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诗歌的发展方向:
1、南朝诗歌承魏晋之风,重视诗歌的艺术特质,重抒情甚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技巧的追求;
2、北朝诗歌则直承汉诗之风、朝着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3、南北朝诗歌分别朝着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的方向发展。
谢灵运:
成就:
1、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诗歌模式;
2、对局部景物的描写,则表现出了情思韵味,朝着晴景交融的方向发展;
3、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描绘;
鲍照诗的成就:
1、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
2、注意字句的锤炼,辞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3、对七言诗的发展也有巨大贡献;
永明体:
1、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2、它是五言诗由格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过江阶段;
骈文:
1、一种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2、其特征是:对偶、辞藻、用典,声律;
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1、即杂谈神仙鬼怪的小说 ,始于魏晋南北朝;
2、曲折的反映社会现实、表达鲜明的爱憎、浪漫的情怀,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
志人小说产生的原因:
1、受汉末到六朝品评人物的影响;
2、士族子弟为取得名声向学习名士言谈举止;
3、文人以熟悉故事为学问;
贞观诗坛:
1、掌管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及其周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上官体:
1、指贞观诗坛后起之秀上官仪及其效仿者的诗作;
2、上官体以绮错婉媚为本,重视诗歌的形式技巧,追求诗歌的声律辞采这
㈤ 小说的知识点
小说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环境 ,分为短、中、长篇小说。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 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其影响之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孙中山称赞其为"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而其辐射一直延续至今,我国现在的干部选拔学生考试等等制度上都可以看出科举的影子.
隋朝以前是"九品中正制"和"查举制",其选官也要经过推荐和考试.查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查举,原为选拔之意。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起于汉初,至武帝时成为定制,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是两汉重要出仕途径之一。《汉书.武帝纪》:“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又“元关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宋书.百官志》:“汉武帝元年封四年,令诸州岁各举秀才一人。后汉避光武讳,改茂才。”《明史.太祖纪》:“(洪武六年)二月乙末,谕暂罢科举,察举贤才。”.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施行“唯才是举”。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九等),每十万人举一人,由吏部按等选用,授予官职,谓之“九品官人法”。三国魏齐王曹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中正,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形成“上品无寒门同,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亦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杈的工具。本来这种制度也是可行,但是问题在与执行的关身上。很容易变质从而产生偏差,《晋书.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乃上疏曰......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壮。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又“由此论之”选中正而非其人,授权势而无赏罚,或缺中正而无禁检,故邪党得肆,枉滥纵横,虽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成为必要,科举制度出现了.
隋朝以前,士子们首先要获得地方官员及垄断乡里的世族豪门的推荐,才有资格参加考试,而考试只是用来决定授予官职的高低。所以,选举权掌握在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手里。隋唐实行科举制后,举子们可以不经地方官员和世族豪门的推荐,自己带着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材料直接去报名,只要身份证明合格,即可参加考试。。《新唐书·选举志上》有较具体的说明:“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制度执行人的腐化和专制化是科举兴起的必然.
隋朝科举分明经,进士两科.唐朝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学.一直以来,科举制度给我们的印象是进士高与秀才,但是在唐朝,秀才科要高与进士科,不过好象从来没有人考上过,。《旧唐书·职官志》说:“秀才有唐以来无其人。”到高宗的时候就给废止了.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考试的人的来源,唐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校有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类,又有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虽然层次不一,收取的学生的来源不一,限制学生人数不一,但是总的来说是为了统治者阶层服务的.地方上设置相应的学校,也收录不同数量的生员入学学习,乡贡是在家自学的士人。学业有成,自向州县求举,经考试及格,由州贡到尚书省,受吏部考试。这些是科举的主要来源.乱了,回头.明经和进士两科乃是"士人所趋"的科目,因为唐朝大部分的官员来自与这两科,所以非常鼎盛.此外又有"制举"一科,乃是皇帝特试.进士及第以后要在大雁塔上留名,是为雁塔题名,当然这是闲谈,我是陕西人却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在.宋朝分进士,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九科,在这里说一下学究,因为一般称呼老顽固的时候就是这个词,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简称“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应学究试者,专重记诵,未必通晓文义,故有才思之士,皆重进士科而轻学究。《新唐本.选举志》:“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宋史.选举志一》:“王安石谓,古之取士,俱本于学,请兴建学校以复古,其明经诸科,欲行废罢,取明经人数,增进士。”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六:“公(王安石)改科举,暮年乃觉其失,曰:‘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盖举子专诵王氏章句(指王安石撰《三经新义》)而不解义,正如学究诵注疏尔。”和宋朝并列的辽金两朝分别说一下,辽代科举至988年才行贡举.其规制“颇用唐进士法取人”,就是说,辽代的科举制度是大致仿照了唐代的科举制度的。最初每冬只放进士一二人,1012年后逐渐增加取士人数,每科录取50到70人左右。取士人数最多时,达一百三十余人。进士分甲、乙两科,最初只设乡贡、礼部试二级。到1036年十月,巡兴宗耶律宗真在丞相张俭的建议下,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为题,试进士于廷,廷试亦成为辽之科举制度。辽代约开贡举56次,所取状元可考者53人。不过没用,辽规定,契丹人不许应试,而且进士真正做官的,几乎没有.。“辽起唐季,颇用唐进士法取人,然仕于其国者,考其致身之所自,进士才十之二三耳”.对辽来说,科举是个摆设.金就和辽不一样了,金太宗初年,十一月开科取士,第二年二月、八月又连续两次开科考取进士,可见金是比较重视科举的.。“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这话说的中肯.金代科举开始于太宗天会元年,刚开始不固定。自天会五年后方转入正常,三年一试。初分南、北两选,以词赋、经义取士,后合并为一,设进士科和女直进士科,前者分词赋、经义两科目取士,后者以策论取士。金共开科约40次,分乡试、府试、会试、殿试4级.再说元,蒙古人厉害的很,开国有近五十年的时间废止了科举制度,1314年,元朝重开科举,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而且要"凡二十五岁以上,乡里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通晓经书,德行有素者,经地方官从所辖各族户中推举后,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蒙古人厉害的大大的.除隋的考试是由中央直接考以外,历朝都是由礼部来控制的.
明清科举制度基本相同。明清的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由儒童(童生)—> 生员(秀才)—> 举人 —> 贡士 —> 进士。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这是大概,成绩最好的是廪生,其次是增生,新入学的称为附生.乡试由省里考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和春闱.中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结果填榜后,皇帝于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传胪大典后,新进士在保和殿参加朝考。朝考试卷分为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㈥ 求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版 四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原始歌谣与古代神话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2.神话的性质是什么?
3.什么是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4.什么是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5.简说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二、论述题
1.试论中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2.试论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原始歌谣的综合性
第二章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一、简答题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2.《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是什么?
3.概述《诗经》的流传。
4.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
5.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6.简要说明称颂执政者的诗的具体内容。
7.简说《诗经》中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大胆直率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8.周人最著名的五篇史诗,是哪些诗篇。
9.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10.简述《芣苢》的艺术特点。
11.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1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论述题
1.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2.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4.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三、名词解释
1.《诗经》
2.采诗说
3.献诗说
4.删诗说
5.“风”
6.“雅”
7.“颂”
8.“弃妇诗”
9.《诗经》中的“赋”(朱熹说)
10.《诗经》中的“比”(朱熹说)
11.《诗经》中的“兴”(朱熹说)
第三章 历史散文
一、简答题
1.《春秋》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简述《左传》及其作者。
3.概述《国语》简况。
4.概述《战国策》简况。
二、论述题
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2.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论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三、名词解释
1.《尚书》
2.《今文尚书》
3.《古文尚书》
4.伪《古文尚书》
5.《逸周书》
6.《春秋》
第四章 诸子散文
一、简答题
1.老子及《老子》简况。
2.孔子及《论语》简况。
3.墨子及《墨子》简况。
4.简说《老子》的文学价值。
5.简说《论语》的文学特点。
6.简说《墨子》的文章特点。
7.简说孟子的生平及思想。
8.简说庄子生平及思想。
9.简述荀子生平。
10.简述韩非子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11.简述《荀子》说理特色。
12.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二、论述题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2.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4.简述荀子生平。
三、名词解释
1.重言
2.寓言
3.卮言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一、简答题
1.简述“楚辞”名称源流。
2.简述楚辞与赋的区别。
3.简述识记:屈原生平。
4.简析《离骚》题义。
5.简析《离骚》创作时间。
6.简述《九歌》篇目。
7.简述《九歌》内容。
8.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9.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10.简述《九辩》题义。
二、论述题
1.试论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三、名词解释
《天问》简况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一、简答题
1.概述《吕氏春秋》简况。
2.概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3.概述《谏逐客书》创作缘由。
4.概述秦刻石文的特点。
5.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6.简述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7.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8.概述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9.桓宽《盐铁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0.《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是什么。
11.简述东汉散文大势。
12.简说王充概况。
13.简说仲长统概况。
二、论述题
1. 王充散文的特点。
2.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第二章 汉赋
一、简答题
1.简述汉赋发展脉络。
2.汉赋溯源。
3.简说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4.简说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5.概述司马相如生平及作品篇目。
6.简析《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7.概述扬雄生平及赋作。
8.简说董仲舒的《士不遇赋》。
9.简说张衡的《二京赋》。
10.简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二、论述题
1. 试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2. 论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 论班固《两都赋》。
4. 论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三、名词解释
1. 骚体赋
2. 散体大赋
3. 抒情小赋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一、简答题
1. 简述班固生平。
2. 概述《汉书》简况。
3. 简析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
4. 简说《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5. 简说《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异同。
6. 简说《吴越春秋》内容及写作特点。
二、论述题
1. 论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2. 论《史记》的成书和体例。
3. 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 汉乐府民歌与文人五言诗
一、简答题
1. 简述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2. 简述乐府诗歌分类。
3.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4. 《孔雀东南飞》简说。
5. 简说《古诗十九首》及作者。
6. 简说旧题苏武、李陵诗。
二、论述题
1.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 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 论五言诗的起源与形式。
4. 论《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5. 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三、名词解释
“乐府”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一、简答题
1. 简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2. 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3. 简述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4. 简述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
5. 简述建安七子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
6. 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7. 简述蔡琰生平及作品。
8. 简述陈琳及其《饮马长城窟行》。
9. 简述建安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
二、论述题
1. 试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2. 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3. 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第二章 正始诗歌和西晋文学
一、简答题
1.简述正始诗歌的时间限断。
2.简述嵇康生平。
3.简述晋代诗歌风貌。
4. 简述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5. 简述陆机诗歌内容形式特点。
6. 简述刘琨经历机思想的转变。
7. 简述刘琨诗歌的特色。
8. 简述郭璞生平。
二、论述题
1.试论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试论阮籍生平与思想。
4.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5.试论嵇康诗的特色。
6.试论太康诗歌内容特点。
7.简论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8.试论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
9. 试论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文学贡献。
三、名词解释
1. 游仙诗
2. 玄言诗
第三章 陶渊明
一、简答题
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
2.简述《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
3. 简述《闲情赋》艺术特点。
二、论述题
1. 试论陶渊明的思想记人生境界。
2.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3.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第四章 南北朝诗文与民歌
一、简答题
1.简述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
2.简述元嘉诗歌的时间限断。
3.简述山水诗形成的原因。
4.简述永明文学的时间限断。
5.简述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
6.简述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
7.简述南方诗风对北方诗人的影响。
8.简述南朝民歌及其保存。
9.简述北朝民歌风格及其产生的原因。
10.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11.简述《木兰诗》艺术特点。
二、论述题
1.试论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2.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3.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4.试论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5.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6.试论宫体诗及其特点。
7.试论南朝民歌内容及其产生原因。
8.试论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简答题
1.简述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2.简述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3.简述干宝生平。
4.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笑林》概述。
6.《西京杂记》概述。
7.简述刘义庆生平。
二、论述题
1.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2.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论述题
1.试论述《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2.试述《文赋》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3.试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4.试论《诗品》的文学批批成就。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一、简答题
1.隋代文学的作者由哪两类人组成。
2.简说卢思道代表作品《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3.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特点。
4.隋代北方文人的诗风具有什么变化。
5.上官体有何特点。
6.简说贞观诗风转变的风格特征。
7.虞世南等人所编《北堂书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等类书的作用是什么。
8.初唐四杰在创作上有何个性特点。
9.为什么说宋之问、沈佺期是律诗定型的标志性人物。
10.简说陈子昂的生平。
11.陈子昂诗歌创作的倾向是什么。
12.陈子昂的诗歌主张是什么。
13.简说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风格特点。
14.简说陈子昂诗歌思想性何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论述题
1.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风格特征。
2.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3. 试论五言律诗体式定型的意义。
4.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寄兴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三、名词解释
1. 上官体
2. 律诗
3. 初唐四杰
4. 王杨卢骆
5. 文章四友
6. 沈宋
7. 吴中四士
第二章 盛唐诗歌
一、简答题
1.简说王昌龄的生平。
2.简答王维山水田园诗有何艺术特色。
3.简说王维《山居秋瞑》的诗境之美。
4.简说孟浩然的生平。
5.简说岑参边塞诗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艺术特征。
6.简说岑参边塞诗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
8. 简说王之涣《梁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艺术风格。
二、论述题
1. 试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2. 试论禅宗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3. 试论王维著名山水诗《辋川集二十首》的空境美。
4.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5.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6. 崔颢代表作《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是什么。
7. 试论高适的边塞经历与诗歌创作。
8.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9. 试论岑参的两次出塞与边塞诗创作。
三、名词解释
1. 王孟
2. 高岑
第三章 李白
一、简答题
1.简说李白的生平。
2.简说李白的思想。
3. 简说李白借古题写己怀的代表作品《将进酒》的艺术特点。
4. 简说李白绝句自然明快的艺术特点。
5. 简说李白绝句清新俊逸的个性特色。
6. 简说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7. 简说李白《行路难》的抒情特点。
8. 简说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
9. 简说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论述题
1. 试论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特点。
2. 试论李白乐府歌行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
3. 试论李白歌行的主要艺术特点。
4. 试论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1. 李杜
2. 竹溪六逸
第四章 杜甫
一、简答题
1.简说杜甫创立的新题乐府。
2.简说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3. 杜诗的写实手法有何特点。
4. 简说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5. 简说杜甫的五律成就。
6. 杜诗五律代表作《春夜喜雨》有何艺术特点。
7. 简说杜甫的七律成就。
8. 简说杜诗艺术风格。
9. 简说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论述题
1.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
2.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3.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4. 试论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创作态度。
5. 试论杜甫诗歌兼备众体。
6. 试论杜诗对后世的影响。
三、名词解释
1. 排律
2. 拗体
第五章 中唐诗歌
一、简答题
1.大历诗歌有何特征。
2.简说韦应物的诗歌风貌。
3. 简说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特征。
4. 简说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境风格。
5. 简说大历十才子诗歌的基本主题。
6. 简说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手法。
7. 简说顾况诗歌的主要风格。
8. 简说李益诗风的两重性。
9. 简说李益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
二、论述题
1. 试论韦应物在田园山水诗创作风格转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 试论刘长卿的创作心态及诗歌风格。
3. 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4. 试论顾况和李益诗的风格特点。
三、名词解释
1. 大历十才子
2. 大历诗风
第六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诗
一、简答题
1.简说白居易“文章合事儿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
2.简说白居易《卖炭翁》的思想内容。
3.简说白居易《长恨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简说元稹的生平。
5.元和体的特点是什么。
6.简说韩愈的生平。
7.简说韩愈《山石》诗的散文化风格。
8.简说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艺术特点。
9.简说刘禹锡的生平。
10.简说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11.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12.简说柳宗元的生平。
13.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二、论述题
1.试论中唐诗歌。
2,试论中唐诗歌流派。
3.试论白居易的基本思想。
4.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5.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6.试论张籍与中堂乐府。
7.试论王建的乐府诗和宫词特征。
8.试论孟郊诗的苦吟特征。
9.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10.试论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11.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名词解释
1.元白
2.元和体
3.长庆体
4.韩孟
第七章 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
一、简答题
1.简说韩愈在文体改革上的彻底之处。
2.柳宗元传记文学有何特点。
3.简说古文运动。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中唐古文运动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2.试论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3.试论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4.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5.试论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试论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
7.试论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
三、名词解释
韩柳
第八章 晚唐诗歌
一、简答题
1.简说李商隐的政治讽喻诗。
2.简说李商隐的咏史诗。
3.简说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4.简说杜牧七绝咏史诗及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5.简说苦吟诗人贾岛及其诗歌创作。
6.姚合诗为何被称为武功体。
7.简说皮日休的乐府诗。
8.简说陆龟蒙诗的江湖隐逸诗风调。
二、论述题
1.试论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2.试论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的艺术成就。
4.试论许浑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试论贾岛和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的苦吟之异同。
6.试论司空图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说。
第九章 唐代小说与讲唱文学
一、简答题
1.简说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
2.简说唐传奇的初兴期。
3. 简说唐传奇的繁荣时期。
4.简说变文额取材类别。
5.简说变文的特征。
二、论述题
1. 试论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2. 试论唐传奇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代表作品。
3. 试论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4. 试论唐传奇的影响。
5. 试论俗讲的内容及特点。
三、名词解释
1. 唐传奇
2. 变文
3. 俗讲
第十章 唐五代词
一、简答题
1.简说词的起源。
2.简说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
3.简说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艺术风格。
4.简说温韦并称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5.简说冯延巳的婉约词和优美意境。
6.简说李煜词的内容和词境。
二、论述题
1.试论敦煌曲子词。
2.试论晚唐五代词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特点。
3,试论温韦词艺术特点的异同。
4.试论花间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5.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一、简答题
1.试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
二、论述题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在理论上主要提出了哪些问题?
2.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第二章 苏轼
一、简答题
1. 试论苏轼在文学创作的理论上有哪些宝贵见解?
2.试论苏轼在我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二、论述题
1.试论苏轼诗歌创作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散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独特风格。
3.试论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北宋前期的词
一、简答题
1.柳永词有哪些特点?他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2.简述周邦彦词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以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3.试以柳永的《雨霖铃》与秦观的《满庭芳》为例,说明柳词和秦词的不同。
4.简析柳永《望海潮》的艺术特色。
二、论述题
1.试论北宋前期婉丽词风形成的原因。
第四章 北宋后期的诗词
一、简答题
1.简述北宋词人对唐诗的师承关系。
2.试比较梅尧臣、苏舜钦诗歌在内容与风格上的异同。
二、论述题
1.试论周邦彦的词在艺术技巧上取得的成就。
第五章 南宋初期的文学
一、简答题
1.简述姜夔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 李清照《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十四个叠字,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三句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2.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 南宋中期的文学
一、简答题
1.范成大的田园诗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有何异同?
2.陆游诗歌哪些方面似杜甫,哪些方面似李白?
3.试述陆游《关山月》一诗的思想内容。
4.简析《书愤》一诗,说明陆游诗歌善于以概括手法反映现实的特点。
5.陆游诗歌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时,在艺术方法上有何主要不同?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七章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一、简答题
1.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是一首送别词,但写得很有特色,试简析之。
2.辛弃疾的抱负与遭遇同他的词风有什么关系?
3.试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说明辛弃疾爱国词在内容上的主要特点。
4.简述辛弃疾爱国词的艺术特点。
5.简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抒情特点。
6.苏轼、辛弃疾二人的豪放词有何主要异同?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2.举例说明辛弃疾词的艺术手法。
第八章 南宋后期的文学
一、简答题
1.南宋词的思想内容与南宋的社会斗争关系怎样?
2.简析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思想内容。
二、论述题
1.欧阳修的散文风格是怎样的?以《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说明之。
2.王安石散文的风格特色怎样?以《答司马谏议书》为例说明之。
第九章 话本
一、简答题
1.“说话”与“话本”有何区别?
2.“评话”与“话本”有何区别?
3.为什么说话本产生是中国小说的一大变迁?
二、论述题
1.试论话本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元杂剧
一、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的基本的体制特点。
2.简述元杂剧的发展情况。
3.简述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4、简述元杂剧繁荣兴盛的主要原因。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2.元杂剧的杰出成就主要是什么?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第一章 关汉卿
一、简答题
1.简述《窦娥冤》情节结构的艺术特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及窦娥的主要性格。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是关汉卿杂剧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试举例说明。
3.对窦娥的封建道德观念应如何认识?
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
一、简答题
1.简述《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
二、论述题
1.试论述《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三章 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一、简答题
1.简析《汉宫秋》第三折的艺术特色。
2.简析《李逵负荆》中李逵地性格特征。
3.谈谈《倩女离魂》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4.《赵氏孤儿》悲壮感人的原因何在?
二、论述题
1.《西厢记》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和积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哪里?
2.《西厢记》的喜剧色彩主要表现在哪里?
3.《西厢记》是怎样刻画崔莺莺叛逆性格的?
4.为什么说“拷红”一折最充分地表现了红娘的性格。
5.举例说明“长亭送别”地特色。
第四章 元代南戏
一、简答题
1.简析《琵琶记·糟糠自厌》中赵五娘的形象。
2.简述《琵琶记》结构的艺术特色。
3.简析《拜月亭》中王瑞兰的人物性格。
4.简述《拜月亭》戏剧情节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元代散曲
一、简答题
1.简述散曲的体裁特点。
2.简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思想内容的深刻性。
第七章 元代诗文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演义》
一、简答题
1.简述《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
2.简述《三国演义》对明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影响。
二、论述题
1.试论述〈〈三国演义〉〉的“奸绝”形象。
2.试论述〈〈三国演义〉〉中三绝(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义绝关羽)形象之一。
第二章 《水浒传》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李逵、鲁达、武松、林冲等人物的思想性格。
2.分析《智取生辰岗》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点。
二、论述题
1.怎样认识宋江这个人物?怎样认识梁山义军的招安结局?
第三章 《西游记》
一、简答题
1.简要分析《西游记》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二、论述题
1.试论述《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
第四章 《金瓶梅》及其他长篇小说
一、论述题
1.《金瓶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金瓶梅》描写人物方面有哪些特点。
第五章 明代拟话本
第一节 冯梦龙与“三言”
第二节 凌蒙初与“二拍”
一、简答题
1.举例说明市民意识在明代短篇小说中的反映。
2.简述明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大致轮廓。
3.简要分析杜十娘的思想性格。
第六章 明代戏剧与汤显祖的创作
一、简答题
1.简述明代戏剧发展的基本轮廓。
2.简述《浣溪纱》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3.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4.简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论述题
1.明代中叶以后,戏曲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临川派”和“吴江派”的艺术主张。
3.《惊梦》一出是怎样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第七章 明代诗文与散曲
一、简答题
1.简述明代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明中叶散文流派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倾向。
2.明代诗歌有哪些流派?各流派主要的文学主张有哪些?应该怎样评价它们在文学史上的作用?
第八编 清及近代文学
一、简答题
1.《登泰山记》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2.纳兰性德德词为什么有哀怨愁苦德情调。
3.试述《哀盐船文》德艺术特色。
4.试析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5.谈谈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 蒲松龄及其它文言小说
一、论述题
1.简述《聊斋志异》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2.分析《婴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章 吴敬梓及其它长篇小说
一、论述题
1.怎样理解《儒林外史》不仅是一部儒林丑史,也是一部儒林痛史?
2.根据《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与基本讽刺手法,简析范进、严贡生两个人物形象。
第四章 曹雪芹与《红楼梦》
一、论述题
1.简析贾宝玉、林黛玉的叛逆性格。
2.简析薛宝钗形象。
3.试论述《红楼梦》研究的主要发展概况。
第五章 清代戏剧
一、论述题
1.苏州派戏曲家在创作上有何特点。
2.《清忠谱》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什么特殊地位?
3.联系作品实际,说说《长生殿》爱情描写的特点。
4.《长生殿》和《桃花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共同倾向?
第六章 近代文学
一、简答题
1.谈谈黄遵宪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何谓“新小说”?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3.近代文学中古典小说的衰落表现在哪些方面?
㈦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分类理解
古代小说大体可划分为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章回体四种文体类型,各文体类型之间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同时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各自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小说文体特征。
对于四种小说文体类型,古人也分别持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文体观念与理论。每一种文体类型都包含着一系列相关的概念术语,昭示着古人对其文体价值、特征、源流的认识。
如笔记体的“笔记”、“世说”、“小录”、“异闻”、“逸事”、“琐言”、“地理书”、“杂史”、“杂俎”、“杂录”、“杂记”、“杂家”、“故事”、“丛谈”、“辨订”、“箴规”
传奇体的“别传”、“外传”、“杂传”、“杂传记”、“行卷”、“幻设”
话本体的“俳优小说”、“市人小说”、“变文”、“俗讲”、“话本”、“诗话”、“词话”、“说话”、“说话人”、“舌辩”、“银字儿”、“烟粉”、“灵怪”、“神仙”、“妖术”、“传奇”、“公案”、“朴刀”、“杆棒”、“说参请”、“说诨经”、“说诨话”、“合生”
章回体的“讲史”、“演史”、“章回”、“按鉴”等。
上述文体概念术语中,一部分与小说文体直接相关,如笔记体之“笔记”、“世说”、“异闻”、“逸事”、“琐言”等,但也有一些却属间接相关的邻近概念,如“小录”、“地理书”、“杂史”、“杂家”、“故事”等。
通常,这些邻近概念与小说文体概念既相联系、交叉又相区别,只有全面系统地将两者之间的区分辨析清楚,才能在相互比较中对小说文体有一准确的把握。
㈧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第一编 先秦文学(36学时)
概况(1学时)
1、先秦文学的范围。
2、我国文学的开端;原始歌谣和上古神话;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网络全书,我国文学遗产的最早珍品。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无论在文学表现的对象和手法上均有开创的意义。
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促进了散文的兴盛。历史散文和
诸子散文佳作如林,名家辈出,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以《离骚》为代表的优秀诗篇,充满崇高的思想情操,爱国主义的激情和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
思考题:先秦文学的概况如何?
第一章 上古神话(2学时)
1、神话与神话的产生。神话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产生与原始人的生产力水平及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神话产生的途径通常包括劳动生产和宗教活动两个方面。
2、神话的内容。我国古代神话是非常丰富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诸如宇宙生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英雄神话、洪水神话,以及各种有关神格种类、习性、形态等描绘性神话,一应俱全。
3、神话的艺术及其民族特色。上古神话是原始人浪漫主义精神的体现,它用夸张幻想的手段表达原始人对自然、社会的理解和想象。我国神话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内容上歌唱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表现不屈不挠、顽强执着的追求,赞颂一往无前的献身行为,具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艺术上色彩浓郁,富于幻想。
4、神话的意义和影响。
思考题:1、上古神话的内容及特征如何?
2、上古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 周代诗歌与《诗经》(13学时)
1、古谣谚、咒语与周诗的形成。在《诗经》之前,我国古代诗歌已有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古谣谚及古咒语是早期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周代诗歌的前驱。周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除《诗经》外,保留在《周易》、《左传》等书中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可与《诗经》相比勘。
2、《诗经》的体制与编纂。《诗经》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首。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诗三百篇的地域包括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山东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其中有的是民歌,也有一部分为贵族、士大夫的创作,绝大部分的作者姓名已不可考。《诗经》的收集整理,过去有种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献诗之说、采诗之诗及孔子删诗之说三种。今人多以为《诗经》的汇集成编,大约是由朝廷及地方诸侯及乐师共同完成。《诗经》在先秦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以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
3、《诗经》分类概述。①周部族史诗;②政治讽刺诗;③赋役诗;④农事诗;⑤情诗;⑥杂事诗。《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映,周代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情感均在《诗经》中有所印证。其中有的篇目展示了周人成长的历史;有的表现贵族、士大夫、小吏、百姓、甚至是奴隶对社会政治的忧虑或不满;有的表现贵族礼制生活及燕享酬酢、节日庆典;有的表现小国与小吏不堪驱使、抨击劳逸不均的社会现实;有的展现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有的表现爱情与家庭婚姻的甜蜜或不幸;有的描写了周代妇女遭弃的社会问题;有的反映出家庭宗族及朋友的关系与友情。总之,《诗经》多方面地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4、《诗经》的艺术成就。①《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及手法;②叙事、说理、抒情、写景、议论诸体兼备的艺术手段;③《诗经》的句式与章法;④《诗经》的语言艺术;⑤《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思考题:1、何为六义、四始、毛诗、四家诗、变风变雅?
2、《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4、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诗经》中有何具体体现?
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5学时)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基础。社会大变革;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空气;社会发展对史书体例的新要求。
2、殷商至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甲骨文、金文为古代散文体制的起源;《周易》为占卜之书,其中也表现了一定的历史内容;《尚书》为最早的记言体的史书;《春秋》是最早的编年体历史大事记。
3、《左传》。《左传》的作者;《左传》的体例与内容;《左传》的艺术:《左传》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它叙事注重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长于写战争,特别是城濮之战、鞌之战、肴之战、长勺之战,都记述得脉胳连贯,首尾完整而又变化多端,有声有色。《左传》尤其善于写行人辞令。
4、《国语》。《国语》的体例及内容;《国语》的艺术:《国语》的成就远不如《左传》,不过其中也有写得对话风趣、故事生动、人物性格刻划得较为细致的出色篇章。
5、《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战国策》的成书过程;《战国策》的内容与艺术:《战国策》所反映的是战国纵横家的思想,所刻划的策士形象活跃生动,书中对政客及策士的权谋、谲诈进行了客观的描写,也记载和歌颂了某些有政治远见、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人物和他们的生动事迹。《战国策》在艺术上喜用夸张、比喻、寓言的手段,人物形象及故事均饶有风趣;语言风格纵横恣肆,善用排比句,造成语言强势,再加上辞采绚丽,生动传神,语言能力比起以前的历史散文,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
思考题:1、试分析《左传》在描写战争方面的成就。
2、试分析《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5学时)
1、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士这一阶层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由社会各个阶层转化而来的士,成为此期活跃于政坛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与早期道家的格言体散文。《孙子兵法》谋篇布局的特点;《孙子兵法》的语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孔子的思想;《论语》精粹的语言艺术;《论语》对人物性格及语态的描写。
4、对话式论辩体散文《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论辩特点;《孟子》的语言艺术;《孟子》的寓言艺术;《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点;《庄子》的寓言艺术。
5、论说体散文《荀子》与《韩非子》。《荀子》说理文的艺术;《韩非子》的寓言艺术。
思考题:1、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技巧。
2、试析《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风格。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10学时)
1、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楚国社会政治背景;楚辞的产生与楚地民歌俗乐的关系;楚辞的产生与楚地巫系文化的关系;楚辞的产生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2、屈原的生平与作品的真伪。早年得志,任楚怀王左徒,与楚国贵族旧势力的矛盾,夺稿、被谗、流落汉北,再放江南,自沉汩罗。屈原的作品《汉书